【東垣十書十六卷 明刻本 六冊】半頁十行二十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框高19. 7釐米,寬13釐米。前有王肯堂序。
東垣者,為李杲。杲,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金元間河北真定縣(古稱東垣)人。嘗以納貲得官,監濟源稅。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時年五十五,入元十七年乃終。初杲母嬰疾,為眾醫雜治而死,迄莫知為何症,杲自傷不知醫理,遂捐千金從易州張元素學,盡得其法,而名乃出於元素上,卓為醫家大宗。《元史》入《方技傳》。
此書輯録宋、金、元醫家名著若干種,為《脈訣》一卷(題紫虛崔真人撰;新安吳勉學校)、《醫學發明》一卷(題新安吳勉學校)、《湯液本草》三卷(題海藏王好古類集;新安吳中珩校正。前有王好古序)、《內外傷辨》三卷(題東垣李杲撰;新安吳勉學校。前有李杲序)、《醫壘元戎》一卷 (題新安吳中珩校)、《海藏癍論萃英》一卷(題新安吳勉學校)、《東垣先生此事難知集》二卷(題新安吳勉學校。前有荊南一人、王好古序)、《外科精義》二卷(題醫學博士選充御藥院外科太醫齊德之纂集;明新安後學吳勉學校正)、《活法機要》一卷(題新安吳中珩楚白校正)、《醫經㴑洄集》一卷(題魏博王履著;新安吳勉學校)。
《四庫全書總目》入子部醫家類存目,《總目》云:「不著編輯者名氏,其中《辨惑論》三卷、《脾胃論》三卷、《蘭室秘藏》三卷,實李杲之書。《崔真人脈訣》一卷,稱杲批評。其餘六書,惟《湯液本草》三卷、《此事難知》二卷,為王好古所撰,其學猶出於東垣,至朱震亨《局方發揮》一卷、《格致餘論》一卷、王履《醫經㴑洄集》一卷、齊德之《外科精義》二卷,皆與李氏之學淵源各別,概名為東垣之書,殊無所取,蓋書肆刊本,取盈卷帙,不計其名實乖舛耳。」
王肯堂序云:「夫東垣以高世卓識,一掃醫學之弊,直探往聖開物之心,魯齋先生稱為醫之王道者。《十書》獨羽《內經》,並菽粟以行於世,總之淵源於《內經》。語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有如此之淵源,猶之揖秦越人和緩諸醫而致之席也。」
此書版本較雜,今所知者,有明刻本(十行十七字,四周雙邊,黑口)、明嘉靖八年遼藩朱寵壤梅南書屋刻本(十一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明嘉靖十七年詹氐進賢書堂刻本(不計行格,四周雙邊,白口)、明萬曆十一年周曰校刻本(十三行二十六字,四周雙邊,白口)、明書林楊懋卿刻本(九行二十字,四周單邊,白口)、明書林德馨堂刻本(行款同前本)。此明刻本,中國醫學科學院、齊齊哈爾市圖書館等四館亦有入藏,行款同此本,然著録子目多出《局方發揮》一卷、 《脾胃論》三卷、《格致餘論》一卷、《蘭室秘藏》三卷四種。此哈佛本則多出《醫學發明》一卷、《活法機要》一卷兩種。又美國國會圖書館也有此書,但不知同板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