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注意到三點,你就是個厲害的人

2020-12-18 落紅成陣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此言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增廣賢文》中,大意就是勸誡大家話不能多說,一定要有所保留,如若口無遮攔,導致言多必失,以免惹人誤會生嫌。

看似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卻道盡人生處世哲學,無論你身在何方,人在何處,從最親近的兄弟姐妹,到親朋好友,再到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以下幾點必須鬧鬧謹記。

一、兄弟姐妹之間

俗話說得好,你最親近的人,也最容易變成你最仇的人,親人之間最好相處,但也最難相處,一言不合就可能揭竿而起,甚至反目成仇。

兄弟姐妹之間,小時候大多數都是親密無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老去,一家無主,各自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從而關係漸漸疏遠,如果此時你再像孩時那樣口肆無忌憚的說話,家裡長家裡短,斤斤計較,一定會惹來不少麻煩,從而關係淡泊。

切記,兄弟姐妹之間,不能看不起最貧窮無能的那個,更不能幾個親戚之間同時指責一個手足說話,更不能攀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朋友同事之間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是一個古代成語,大意為水過於清澈,就留不住魚兒,人太精明,就會失去朋友。

同事朋友之間不能嚼舌根,不能落井下石,更不能惡語傷人,交情淺需言少,交情深需言慎,同時朋友之間最容易翻臉,說不來往就不來往,畢竟沒有多少牽連,所以多一個朋友不如少一個朋友,如果話多,必將招人嫌棄。況且人心險惡,你若真心全拋,未必換來對方真心,小心被別人當做傻子玩。

再者,不僅僅是不能全說他人話,有關自己的話也不可全部向他人拋出去,否則他人把你看得透徹,自己就成了一張白紙,任人描畫。

三、陌生人之間

天南地北,人一輩子都在和人打交道,每個熟悉的人都是從陌生人開始,從第一次見面開始,話更不能多說,必須注意分寸,不能見人就傾述,否則給人膚淺自詡的印象,人的第一印象一旦確定,你將終生被人烙印在心裡,很難改變。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句話不是毫無道理,雖然不是說不能說話,但至少不要輕信多言,切忌不要別人一問就什麼都掏心窩的回答。

陌生人形形色色,善惡難辨,不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也不必冷眼相對。

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言,失言之人必是話多之人,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不可過分逞口舌之強,知道的事情尚可保留三分,不要全部相信他人,一是以免給你留下把柄,二是免得失言得罪他人。

今天的話題就說到這了,大家對這美句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或者什麼親身體驗不妨留下你的精彩點評。

相關焦點

  • 《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此句出自《增廣賢文》,大意就是:和自己不熟的人交往一定要說三分,留七分,切勿將一顆真心全拋給他人。逢人且說三分話,其意思就是話只說三分。說三分話的人,就有七分城府,如是只說二分話,則有八分城府,而從來一聲不吭的人,就城府十足了。在中國城府深淺,常常就看其說話的多少,特別是在公共場合說話的多少。中國社會人心險惡,人際關係複雜。處處滿是心機,一不小心就被人告了密。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如此險惡,你能不小心嗎?誰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與一世英名開玩笑。
  •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顆心。」當如何應用
    所以,人來到世間,有必要學會少說話。但是,並不是要你不說話。有道是,「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遇上事情,如果對方是一個明事理之人,當需要解釋的事情就必須給別人解釋清楚。注意,必須對方是一個明白人則可以應用「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如果遇上一個硬抬槓的人,非常有必要學會低頭。
  • 厚黑學:「逢人且說三分話」,是哪三分?(一文說透)
    厚黑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俗語:「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是提醒你,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動不動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給對方。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要留下七分活,不必和盤託出。「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是很重要的一條厚黑話術。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3句傳統文化中的處世智慧
    在為人處世上,這3個句子,無論何時都值得我們謹記,悟透!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是一句常見的民間格言。意思很淺顯,就是告訴大家,不要把心裡所有的話都全部說出,要適當的有所保留。
  • 經典俗語:「逢人且說三分話」,下半句是什麼?
    「逢人且說三分話」是一經典民間俗語的上半句,它的下半句是「未可全拋一片心」,「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俗語主要是用來勸誡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人,在與人相處,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呢,需要對人存有一定的戒心,說話、做事都要有所保留,不能把自己的心裡話全都說出來。
  • 國學經典《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悅讀國學點評《增廣賢文》原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對人對己,都要留有餘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最難捉摸是人心,因為人心會變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會帶來,死不能帶走仁義才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不仁不義,天地不容。
  • 《增廣賢文》12句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說盡人事
    這世界的是是非非很多,只要你自己不聽,也就沒有了。4、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要把心裡話都說出來,要有所保留,保留的成分要多於說出來的真話,說話說三分就可以了。5、黑髮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
  • 「文學怪才」馮夢龍處世警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這句話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我要是問這句話出自誰口,大多數人應該都會犯難了。其實這句話其實就是出自馮夢龍的《醒世恆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傷害你的都是熟人
    增廣賢文:「人見人說三分話,不能全拋一顆心」,老祖宗的話,直指人心,令人嘆服人生在世,不能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說話是大學問,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事實上,關於怎樣說話,老祖宗早就整理好了一句經典諺語,告訴我們:「逢人而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顆心」。
  • 古代佳句集錦的《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8、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9、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10、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11、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12、 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55、 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56、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57、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58、 路逢險處須迴避,事到臨頭不自由。59、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 「話到嘴邊留一半,不可全拋一片心」,道理很深刻,很多人做錯了
    所過曾國藩才建議我們:「話到嘴邊留一半,不可全拋一片心。」這不是故意把別人想得很壞,而是在人際交往的同時,保持必要的距離和警惕之心,以免自己的善良受到傷害。可是在現實中,我們往往會做錯。更有甚者,別有用心的人取得了我們的信任,探聽到我們的軟肋,還藉機落井下石,通過打擊我們來為他謀取利益。很多人就是因為錯信別人,所以一蹶不振,從此封閉自己,不敢再相信任何人。有句俗語說的很好:「進山不怕虎傷人,只怕人情兩面刀。」
  • 王陽明:「逢人且說三分話,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離」
    王陽明:「 逢人且說三分話,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離」王陽明教學授課時,有弟子問到這麼一個問題,「先生,為何我對人一片赤誠之心,卻沒有換來他人相同的真相相待?」王陽明回他,「你切記住,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交情尚淺時切勿言深多話,直抒胸意,否則,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禍患。」
  •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時常讓別人感到愉悅,左右逢緣;不會說話的人,甚至能給自己帶來禍患;所以學好語言表達技巧,也是我們必備的生活技能。做人不可太老實,但並不是讓大家去欺騙他人。而是說話做事之前,要多做思考。自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時,我們太過於老實,太過於實在。
  •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老實,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所以我們做人不可太老實,否則很容易一無所獲。這就是很多人非常勤奮卻不能富起來的原因。做人不可太老實,並不是要教大家欺騙別人,而是教導世人為人處世的時候要具備一定的技巧。鬼谷子曾經對他的弟子蘇秦和張儀說:「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這就好像為了刺探敵情,而深入敵境潛伏一樣,首先摸清敵人的意圖再行動。
  • 守住自己的秘密,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告誡人們小心為上,可現在又常常被人批判為不夠坦誠。其實,從立身行世界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錯,甚至可以說是至理名言。有什麼樣的小事,有一點的心情感想都想找個夥伴說說,有的嚴重的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就把自己的心掏給別人,這樣做也不是不行,好的與人分享,壞的跟人傾訴,但是與朋友分享,傾訴沒有問題,但是有的可以說,有的不能說,傾訴的人不同,我們自己一定要能分辨。人們常說: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可以隨便說。
  • 好物分享|王陽明:「逢人且說三分話,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離」
    王陽明:「 逢人且說三分話,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離」王陽明教學授課時,有弟子問到這麼一個問題,「先生,為何我對人一片赤誠之心,卻沒有換來他人相同的真相相待?」王陽明回他,「你切記住,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老祖宗告誡「逢人且說三分話」,啥意思?年輕人不懂,容易吃大虧
    可惜,很多俗語都已經失傳了,但是有一些得以倖存下來,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逢人且說三分話」。這句俗語,最早出於明代曠世奇書《增廣賢文》。其實,這句俗語只說了一半,後面還有下半句,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 越長大越懂得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一、有些事不是你想與不想,就能做與不做的;有些人不是你舍與不舍,就能留與不留的。做人,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底氣;感情,失去的要放得下,擁有的要拿得起。現實很無奈,是身不由己;活著真不易,要善待自己。三、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塗;遇事退一步,為人讓一步;心氣別太高,火氣別太盛,人外有人,處處皆有暗峭。智者:多看多聽,箴言。愚人:居多自以為是。誰都不是聖人,盡情舒展才華,勤能補拙,笑看繁華起落,開心快樂就好! 四、越長大越懂得: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 鬼谷子: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還有七分話,不必對人說出,你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時無不可對人言,何必只說三分話呢?老於世故的人,的確只說三分話,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猾,是不誠實,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為不少。孔子日:「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麼?
  •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經典解釋
    第一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另外一句更經典,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他頭一句說的是咱們很多時候,招的一些飛來橫禍,你都沒想到的,就是為你說話不到位,相信咱們很多朋友都有體會。經常一句話說錯了給自己引來很多麻煩,為什麼禍從口出,是因為你說錯了話,那說錯了什麼樣的話呢,就是書中所說的,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你把話說到十分,說多了,你肯定就容易說錯,那麼什麼叫把話說多了呢,三種類型,第一種,別輕易勸人,不要總給人出主意,早晚你要出問題,第二個種是別人秘密,你能不聽就不聽自個的秘密,千萬不要跟別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