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剛3個月大的筱筱(化名)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筱筱的父母同樣患有眼疾:媽媽郭女士因青光眼導致失明,視力一級殘疾;爸爸林先生也患有先天性白內障,被診斷為低視力。
筱筱一家三口。 本文圖片均為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宣傳科 史偉 圖
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介紹,他們在申請紅十字救助基金,此次孩子治療產生的所有費用除了醫保承擔一部分之外,剩餘自費的部分將通過紅會基金來減免。
6月24日,該醫院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2日上午,筱筱的右眼成功接受了手術,左眼的手術會在下周進行。
林先生是江蘇常州本地人,曾以盲人門球運動員的身份參加過省殘疾人運動會。2018年,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在海南從事盲人按摩工作的郭女士。郭女士從海南遠嫁到江蘇常州後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林先生平時也是在家務農,並沒有穩定的工作。
據醫院介紹,郭女士懷孕期間接受過正規產檢,均未提示有任何異常。寶寶出生後,滿月和第二個月體檢時,也未發現異常;第三個月打預防針時,醫生提醒爸爸小朋友的眼睛睜開時在無方向性的亂轉,考慮父母雙方都有眼疾,建議他們到醫院就診。隨後兩人帶寶寶到常州兒童醫院兒科就診,醫生診斷後確定是先天性白內障,並建議夫妻倆帶孩子到眼科專科醫院就診,經推薦夫妻倆來到了常州三院。
「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醫生護士都看了,孩子眼睛黑黑的、大大的,沒有問題。」郭女士說,到孩子三個月大做體檢的時候,才發現異常。
筱筱的主治醫生、常州三院眼科的鄧主任介紹,寶寶的雙眼後期還將接受人工晶體植入、佩鏡矯正等一系列治療,整個過程將持續7至8年。
三院眼科鄧主任(左二)帶領團隊查房。
面對三個月大的筱筱,三院麻醉科主任上陣。
郭女士說,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現在已經花費了1萬多元,重點是以後的治療費用壓力大。如果孩子的眼睛治療好後,有可能的話丈夫也想治療一下眼睛,畢竟以前都沒敢想過,但寶寶的這次治療經歷,讓他們看見了一絲希望。
術後爸爸用棉籤在給寶寶溼潤嘴唇
前述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在申請紅十字救助基金,此次孩子治療產生的所有費用除了醫保承擔一部分之外,剩餘自費的部分將通過紅會基金來減免,讓他們不需要再自付費用。另外,醫院還計劃減免長期的門診複查費用,因為門診康復治療醫保承擔的費用有限,相當一部分要患者自己承擔。
「雖然一家三口都是『盲人』,但他們也有追求光明的權利。」前述相關負責人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