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最難的就是入了他人的局

2020-12-16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很多人剛開始學《易經》的時候都會被告知邵雍邵康節有多麼厲害,算無遺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如果初學者先入此局,那就真難從中走出。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北宋有個非常著名的群體就是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邵雍。這五人是同一時期的人物,所處的時代也是北宋文化的巔峰時刻,唯有邵雍是沒有出仕,這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是非常不正常的。

邵雍的《梅花易數》確實出神入化,但是別人很難學的來,這裡涉及一個學《易經》者非常雞賊的一個問題,就是凡是易學學通之人幾乎不會把本事傳給外人,因此現在所有開班授課的大都都是以賺錢為目的。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孔聖人是學《易經》最繞不過去的人,他老人家是最無私之人,可惜的是他的思想被後世很徒子徒孫給刻意歪曲了。繫辭傳開篇就告訴我們事物是處在變化之中的,吉兇悔吝循環往復,而現在的象數卻一直在往不易的方向發展,總在尋求鐵口之斷的方法。

現在儒學最昌盛的一派莫過於思孟學派,從孔子到曾參在傳子思之後是孟子,這一路下來傳承有序,而時隔一千多年後又有一派人說他們得到了這些人的傳承,進而又影響了中國文化八百多年,算算時間如果現在有人說得到某位大人物的傳承也不足為奇,畢竟是有先例的。

自初至五不動復,下飛四往伏用飛,上飛下飛複本體。

孔子最得意的易學傳人並不在四科十哲之列,而是商瞿字子木,他這一脈一直傳到漢代的焦延壽和京房師徒二人,而京房十六變也是出自他們二人。

這裡提到的是傳承問題,學易還得追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因為讀易很難讀出君子大多是小人,而有一派小人就是藏私,畢竟貓交虎還留一手呢更何況人呢?

如果學易經先從天幹地支講起那麼就是越聽越玄乎越學越漿糊。不管是五行學說還是天幹地支的組合全是漢代以後的學說,這幫人連親兒子都沒教明白,外人想從他們那裡分一杯羹簡直是痴心妄想。

善易者不卜

善易者不卜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而且荀子說的,並且這句話語段裡還有兩句,不要被人斷章起義,再配和孔聖人那句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就一目了燃了。

孟子稱孔子為時聖,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如果把孔子放心二十一世紀他會怎麼做,是不是覺得道理很對。乍一聽確實有道理,效法孔子不就成為君子了嗎?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孔子那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孔子在當時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大多數諸侯國懼怕的不是孔子的學說,而且怕孔子本人顛覆他們的政權,在那個竊國弒君的時代敢接受孔子的需要不僅僅是理想。

現在的人不用說有竊國的實力,即使有顛覆中小企業的能力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去做,要不然兩千多年的王朝也不會武將只有一個郭子儀文臣只有一個曾國藩。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這是袁克文在袁世凱稱帝前寫的,做人如此,學易也一樣。易經如果奔著算無遺策去,那麼也就入局了。其實正如繫辭下傳所說的那樣,初難測上易之,最基礎的那些東西也是最難的,學懂了也就學通了,只有基礎通了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卜卦方法,這就是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相關焦點

  • 《易經》為什麼難學?
    學《易經》文化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以宗教文化來評判中國《易經》文化。如果你這樣去學習《易經》,我們就會越走越遠,我們學《易經》的方法就越來越狹窄,同時我們會感覺到《易經》越來越難學。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要學《易經》,首先要懂得怎麼樣去觀看現象,觀察現象,判斷現象,找到它的內在規律。那我們如何通過某一種事物的現象去判斷它的內在規律呢?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聰明的人學易,原來都用這種方法
    那麼有人會問,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易學愛好者,尤其是那些未入易經門戶的新手。有很多國學大師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都會把易經說得極其複雜艱澀,使人越聽越糊塗,更別說什麼頓悟了。 事實上,在我們解答易經難不難學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普通人學習易經的難處究竟在哪裡,摸清楚問題的所在,我們才好「對症下藥」。中國有句老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源找到了,那麼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 易經:可以「預測」,但無法逃避,這就是人生
    《易經》是對人性及客觀規律的總結,是既可以「高瞻遠矚」又可以「就事論事」的實用之學!《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鄧艾入蜀,行進西南,符合「利西南」之象,預示鄧艾伐蜀可建立功業。
  • 《易經》有多難學?為何算命先生多半是雙目失明?
    而最愛讀這一本書的大多數是信奉陰陽五行學說,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算命先生,在大家許多 小巷子裡邊總是會看到一個帶著黑墨鏡的算命先生擺著一個地攤,上邊擺著幾本書,在其中有一半肯定是《易經》。許多 算命的書都是根據易經來解釋的,那麼這一本書到底是有多麼的強大?為何許多 人一生都學不會?而且都是瞎子來拿著這本書算了?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其實任何學術,都穿著華麗的外衣,易經也同樣如此。易經上那些經文和古語,只是易經的外殼,而由特殊符號構建的思維模式,才是易經的靈魂。很多人被它的神秘面紗所吸引,走到近前卻發現它猶如一座深不可測的金色殿堂,自然就打起了退堂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易經有太極生兩儀之說,而兩儀指的就是陰陽,這是構成易經整部書的核心思想。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看懂《易經》這本書的人很少,《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本十分難懂難理解的書,可就是這一本書奇書,不管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易經》講究著八卦,八卦變化多,這一點就是最難的一點。《易經》這一本書最近是有了3000多年歷史,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有了,而他出現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預測。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何算命先生大部分是瞎子?
    之前最喜歡讀這本書的一大半是信奉陰陽學說,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也就是半仙兒。很多橋底小巷都會看到這樣一波戴著墨鏡,擺著攤的算命先生,手裡拿的多半都是《易經》這本書。為什麼易經可以用來算命嗎?這本書有這麼強大?為何普通人參悟不透?又為何算命先生大部分是瞎子?
  • 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易經,學易容易懂易難,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地學
    他們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熟讀《易經》。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那麼可能有人會問了,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易經》中的道理呢?
  • 易經:學易先修心,靠你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去修煉
    《易經》流傳幾千年,卦辭和爻辭,每本《易經》書都有,有幾個人,能依據爻辭讀懂《易經》的?幾乎沒有。我在解讀64卦時,寫的生活案例,表面看是故事,實際上是分析每一個卦背後的規律,事態的應對方法,以及人的心態、修為,也就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才是學易的重點。
  • 為什麼要學《易經》?
    《易經》的地位:世界上最智慧的書世界上有三本最具智慧的書,一是中國的《易經》,二是印度的《吠陀》,三是歐洲的《聖經》。《吠陀》和《聖經》兼有史書和宗教典籍的性質,而《易經》與歷史和宗教沒有直接關係,它探討的是整個世界的運行規律。
  • 易經能量學
    《易經》說,一陰一陽就是萬物運行的道,我把它叫「易經能量學″。萬物都在道中,萬物都能解釋道,你最擅長什麼,就能從什麼中悟出道的本原。各人有個人的道,殊途同歸!要有陽謀,不使陰謀,任何你用來傷害他人的能量,都會反噬自己。字字得來皆心血,廿年辛苦不尋常。陰者陽之,陽者陰之,陰陽平衡。
  • 《易經》是中華文明之源和諸經之首,有人說它難,究竟難在哪裡?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凡事只要掌握到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繫,學習起來自然就不會難,要相信自己。只是《易經》在人們意象裡早已先入為主了,易經幾乎成了高深莫測的玄學代名詞。那麼《易經》究竟難在哪裡?如何克服難度?
  • 易經預測很難學?錯!邵雍曾留一方法,隨時可起卦,但應注意幾點
    易經預測很難?錯!邵雍曾留下一方法,隨時可起卦,但應注意幾點自古以來,偉大智慧的中華民族就有「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習慣理念和憂患意識。研學《易經》的朋友們知道,易經有四大功能,分別是:「象」、「數」、「理」、「佔」。其中,「象」指的是卦畫的形象、表象及蘊涵的意義。比如:乾卦象天,坤卦象地,震卦象雷,巽卦象風,坎卦象水,離卦象火,艮卦象山,兌卦象澤。
  • 下面,我們有請一位資深易經人士,來談談他學易經的心得體會
    第五,如果你想學易經,那我建議你們跟易學家學,而不是跟算命先生學,因為易學家們都知道未來只能創造,而不可能預知,所以,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創造未來,與其預測未來,不如開創未來,因此,幾乎所有的易學家都是能夠幫助我們打通心結的心理醫生,只要思想通了,就一通百通,打通一個心結,遠比你去算一萬次命都管用!
  • 易經:萬事開頭難,掌握3個突破方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種狀態就像《易經》屯卦的現象,屯卦是乾卦、坤卦後的第一個卦,陰陽相交萬物生。正因為剛開始,處於混沌狀態,尚未亨通,這種狀態就稱之為:屯。屯卦,震下坎上,帝出乎震,一陽初生;坎為水,坎義為險,剛柔始交而難生。萬事開頭難,引申到人事上,則表現為剛入一行,新接手一個事,會感到吃力,難以適應。在這個階段,根據屯卦的發展規律,掌握3個突破方法,則能較快地渡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你感到困難時,用《易經》的3個突破方法,堅持就能找到出路。
  • 雨凡說易 易學八字命理的基礎,就是看象 掌握了您就是高手
    易者象也,象著像也也就是看起來象這個樣子的意思很多人說易經難學,難就難在看象上了我們想想,當年伏羲老祖是如何發明易經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先把你自己搞定,就是把你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詳細羅列出來,如最走運的、最不走運的、娶媳婦、生孩子、參加工作等事件。
  • 為什麼學易經沒好下場,都有哪些說法
    《易經》不僅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更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此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思想,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也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它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三元在《易經預測學》中的重要作用
    三元:天元、地元、人元,在易經中也稱為天道、地道、人道,三元也就是天地人三才。三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三元包含了宇宙萬物,宇宙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都遵循著自己的規律。人元中的人生於天地間,人一生的成敗、得失也受到天地運行氣數影響。
  • 《易經》告誡:人生多磨難,命運難捉摸,但守住這一字,可無虞
    世間萬物變幻莫測,風雨不斷,命運難測,而我國經典著作《易經》中的64卦和6爻,都各持特性,也都在不斷地變化、轉化,比如泰卦也有吝,否卦也有亨、有喜,不過令人驚奇的是,《易經》64卦中,有一十分特殊的卦象,六爻竟都是非吉則利。這一卦就是「謙」卦。
  • 想學易經,先弄清楚《易經》和《周易》的關係,「易」字蘊含玄機
    要了解易經,先要從基礎入手,今天我們就介紹《易經》和《周易》的關係。1 《易經》最原始的《易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總稱為「三易」,這三易,都是由八經卦,別卦是八八六十四卦。聖人伏羲氏按此畫出了世間唯一的先天八卦,這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智慧結晶。殷商時期,周文王遭人陷害入獄,在囚禁中研究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出了後天八卦,並在八純卦的基礎上,兩兩組合,上下重疊,組成了六十四卦。孔子在晚年才接觸易經,感嘆自己要是早點學易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