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錢,人性天生就有追逐感,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有錢就能擁有整個世界。但是《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告訴你,你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只會讓你的欲望變得越來越放縱,從而陷入金錢的陷阱中,逐漸會迷失自我,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華爾街之狼》是由華爾街真實人物喬丹·貝爾福特改編自回憶錄的故事,影片展示了喬丹·貝爾作為股票經紀人的成名之路,最終走向窮途末路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金融天才發家的故事,但是也在證明了金錢至上的社會,人們不一定擁有幸福,反而迎來的是無休止的放縱。
根據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概念「本我、自我與超我」能了解到欲望是受到「本我」的控制,「自我」就是負責評價外部世界變化和真實評價自己,「超我」就是受到道德和良知的審視。
同樣男主角喬丹·貝爾在人生發家史中,同樣會受到「本我、自我與超我」的約束。在電影中就特意表現出男主角喬丹·貝爾從原先的懵懂無知,逐漸走向了金錢至上的墮落。所要經歷一系列過程、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就很好概述這個過程。
男主角喬丹·貝爾按照著的「本我」失控導致人性極致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欲望無止境。然後是男主角喬丹·貝爾的「自我」失衡導致他無法客觀評價自我和對待外部世界的變化,失去了幸福感。最後是「超我」三次覺醒進行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使男主角喬丹·貝爾知道金錢不是唯一重要的,而是自己一直忽略的親情。
電影中雖然是呈現比較酒池肉林的欲望場面,但是我們可以從男主角喬丹·貝爾的歷練過程中進行客觀的自我反省,從而對於自己的生活提出標準,抑制住無窮無盡的欲望,自律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股票經紀人對於金錢狂熱寓意本我失控
人愛錢能夠到達那種程度,華爾街的賺錢就能告訴你,人為了賺錢可以達到癲狂的程度。劇中的開場就是一頭獅子在華爾街大廈裡面走來走去,這裡就是暗示華爾街是遵照著叢林法則贏者通吃的職場規則。
男主角的欲望開始不受到道德管束,從而產生自私自利的心懵懂男主角剛來到華爾街工作就是抱著跟客戶雙贏的態度,自己和公司賺錢,順便也能讓客戶賺錢。初入華爾街的男主角就是抱有等價交換的市場規律原則。但是他在華爾街認識了華爾街的前輩,前輩教導徹底毀掉男主的三觀,前輩稱,華爾街本來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沒有所謂的等價交換,只有把客戶的錢用合理的手段拿到自己口袋裡才算是王道。
這個階段的男主角就是萌生了強烈想要賺錢的本我欲望逐漸走向失控特徵,從原來的等價交換的市場原則轉變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用盡一切手段去欺騙客戶。
男主角的本我欲望逐漸走向失控,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由於股災,男主角想要賺更多的錢,於是他盯向垃圾股,誘惑股民掏錢購買。但是客戶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垃圾股買是虧的,但是,男主角男主角天生洞察力就是強,他察覺到股民骨子裡對於金錢的渴望。所以他採用三種銷售想新策略,讓客戶乖乖上鉤:
第一、轉換雙方供需關係,讓客戶察覺到我需要。
在電影中男主角告訴我們供需關係是可以改變,前期要做了一個場景話術鋪墊。比如在電影中的男主角拿出一隻鋼筆想讓團隊中的一個人推銷,男主角的朋友只提出了「請你幫我籤個名」的場景,理所當然創造出了客戶對於筆的訴求,而不是硬生生的推銷筆的好處。
第二、包裝產品把垃圾公司持吹噓成優質公司
男主角所在公司的就是販賣垃圾股的證券公司,但是垃圾股本身就是劣質。所以男主角想要,賣出去就把垃圾股包裝成優質股。男主角做就是用高大上的詞彙來包裝描述垃圾股的優勢,讓客戶一時間摸不著頭腦被男主話語所迷惑購買股票。
第三、適當誘惑激發客戶立馬下單購買
對於他們比較在意就是金錢付出和得出回報比例,所以男主角就是對客戶特別強調這筆投資能夠給創造的高額利潤,金融分析師認定股票日後可以漲上天,只要投資6000就能賺到6萬塊收益的虛假承諾,逐步誘惑客戶去購買。
男主角採用新的銷售手段,促使他的客戶越來越多,公司也越開越大,成為了華爾街最有名的公司之一。但是新的銷售手段本質上就是損害客戶的利益,只是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才不管客戶是否是賺還是虧本,在這裡男主角的「本我」已經走向了失控的狀態。
費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到「本我」是生物衝動和欲望儲存的地方,生物衝動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本性會使人們做出追尋欲望的本能,平時的「本我」是受到「自我」控制的,但是「本我」失控後,人只會跟隨著欲望做事情,不管基本道德和法律。在「本我」的影響下,人會逐漸人變得自私自利,不顧別人的死活。
華爾街狼性文化催使「自我」的失衡
當男主角初次嘗試到金錢魅力讓他心理產生了想要更多的財富和名利的欲望,從而轉換成狼性的性格。影片中的狼性就是為了目標不擇手段,而「自我」就是調節「本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約束欲望的行為。「自我」就是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做錯了,如果做錯了需要進行及時自我糾正。但是電影《華爾街之狼》中的男主角喜歡用狼的形式來定義公司和自己,所以「自我」就失衡了。
狼性價值觀讓人極致追求名利和物質,只用物質和名利來衡量情感,失去了欲望的枷鎖。在劇中的男主角表現情感物質化就是他給前妻贈送禮物的時候,他掛在嘴邊話就是禮物價值不高,而他並沒有在意夫妻之間的情感關係。隨著男主角擁有越來越多的金錢後,他開始追尋名利和地位,所以當他看到了英國女公爵頭銜的妻子後,他感到了怦然心動,就算男主角當下有妻子,還得明知故犯。
狼性文化價值觀就是只看中目標和結果,在人們瘋狂地把目標和結果極致化的影響下,導致人們看不到外部環境真實的變化,從而做出較為主觀的行為,導致「自我」失衡。
狼性的工作文化金錢至上,讓每個人極度亢奮都成為欲望的野獸,不擇手段來完成業績,失去了基本職業道德的約束。影評中的一幕就是公司一次開會男主角直接拿出一萬美金來剃光女員工的頭髮。並且男主角沒有把員工當做社會人,而是把他們培養成一頭頭孤狼,只要男主角一聲號令下去就會集體衝鋒就像戰士一樣。他還灌輸一種思想生活的好壞就是以物質來論。你們想要改變生活就得努力工作,玩命去工作。
狼性文化的情緒是高漲的,在此情感和金錢渲染下,人們欲望就不斷被升高,逐漸人們只會看到金錢帶來的價值,放棄了原本的職業道德。
狼性的生活態度導致他們的欲望極度膨脹,只會讓他們享受到極致快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評價。有錢後的男主角生活過得很奢靡,豪華別墅,奢華遊艇,私人保安、專職女傭。但是有錢後的男主角為所欲為,越來越目中無人口出惡言,每天都過得紙醉金迷的生活,還沉迷上了違禁藥品,生活過得一團糟。
在這個階段的男主狀態就是用狼性文化來打破「本我」和「自我」的天平,導致「自我」失衡,使個體和團體都失去了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外部評價的行為。在這裡男主角的態度就是有錢導致欲望放任自流,從來不加以限制,導致自我感覺良好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男主角三次「超我」覺醒,用客觀視角看待世界
男主角長時間順風順水的事業,使他的「超我」長時間被「本我」抑制住,所以他的生活就是過得物慾橫流。可是生活中沒有百分之百的順風順水的,男主角因為一次意外,被證券調查人員盯上進行調查取證,在這裡的男主角的生活和事業逐漸走向了低谷,人們即將走向了毀滅性打擊,從而「超我」覺醒了開始自我審視。「超我」是人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他能夠壓制欲望進行人性的支配,從而進行較為客觀的外部評價。
男主角正視生活從而產生恐慌感,「超我」第一次覺醒讓男主自我審視。男主角在劇中發生了證券失誤,導致他即將面臨了牢獄之災,他為了掩蓋自己罪行開始賄賂證券調查人員,希望他們能夠放他一馬,但是金融調查人員不苟同。其次男主得知自己的電話已經被金融調查人員隨時監控了,從而讓他產生了懼怕感。在這裡就是男主角「超我」第一次被外部危險所激發覺醒起來了進行自我評價,從而解決問題。
海上突發事故讓男主角了解生命的可貴,「超我」第二次覺醒讓男主真實評價外部變化男主角為了拿回存在姑媽帳戶裡的2000多萬美元,於是他決定冒著風險乘著豪華大遊艇去往瑞士拿回自己的錢,但是去往瑞士的途中,發生了海上風暴導致船被海水收淹沒,幸好遇到了一艘輪船,他們才能夠倖免於難。但是他們叫來的海上救援的直升機就因為一隻小海鷗就墜毀了。電影劇情在這裡就是體現了,男主角的事業由於他們證券交易中發生的小細節,導致他們整個內部交易全部崩潰了,在這裡的小海鷗就是寓意小細節帶來的危機,以此讓男主角整個公司事業所崩潰。在他們生命垂危之際,讓男主角審視到了生命的可貴。
男主角長期受限自我為是的環境中,導致他錯誤的以為世界圍繞著自己轉,差點就命喪黃泉。在此就激發起「超我」第二次覺醒,讓男主角能夠客觀對待外部世界的變化,真實去審視整個世界。
妻子跟男主離婚,精神發生了崩潰,「超我」第三次覺醒讓男主了解家庭的可貴男主角的金融犯罪被人揭露後,他成為了隨時被人監控的犯人,事業也將走向了沒落。所以妻子選擇跟男主離婚,是因為男主角的罪行要面臨20年的監獄生活,顯然這樣是無法正常陪伴孩子和妻子的,妻子才會選擇跟男主離婚,男主由於事業和自由遭受到了致命打擊,他的精神會變得異常的敏感就是發生了偏執的行為,粗暴帶走女兒跟他一起開車撞向路邊的馬路,幸好都沒事。
婚姻關係破裂導致男主即將失去自己的孩子,從而激發起了男主對於家庭的珍視,讓覺得自己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他的家庭,並不是他擁有房子,車子,金錢。
第三次的「超我」覺醒原因就是男主角即將面臨牢獄之災將會失去家庭,讓他知道家庭的可貴性,而不是僅僅是金錢。
男主角在「超我」三次覺醒就是讓「自我」得到了抑制,讓個體不要極致追求欲望;「本我」得到了平衡,客觀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外部世界的評價,使「超我」得到主動權,能夠限制住男主角的行為,不再放任自流。
渴望金錢只能讓欲望變得無窮無盡,而人們進行自我審視以此達成自律
金錢至上一直以來就是現代人衡量成功的標準之一,但是在《華爾街之狼》中我們看到了極致追求物慾,只會讓人自我迷失,不會得到所謂的幸福感。並且當人極致追求欲望,使經濟利益最大化,潘多拉的魔盒自然就會被打開了,人的欲望不受到限制,自然人的基本道德感就會降低,品格自然會變得低劣。為了避免欲望的無止境,而是需要進行審視自我和外部世界,從而抑制住人無窮無盡的欲望,再用道德感來限制人的行為,以此達到自律的目的。
有很多成名的企業家都是自律的人,萬達集團的王健林身價上億,他就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花一個小時時間健身,7點半到公司,工作都安排得有條不紊的。所以一個成功的人不僅僅要有錢,還得需要自律才能守得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