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狼》:從本我、自我、超我來探究人性墮落到覺醒的過程

2020-12-17 樓下有影

對於金錢,人性天生就有追逐感,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有錢就能擁有整個世界。但是《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告訴你,你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只會讓你的欲望變得越來越放縱,從而陷入金錢的陷阱中,逐漸會迷失自我,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華爾街之狼》是由華爾街真實人物喬丹·貝爾福特改編自回憶錄的故事,影片展示了喬丹·貝爾作為股票經紀人的成名之路,最終走向窮途末路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金融天才發家的故事,但是也在證明了金錢至上的社會,人們不一定擁有幸福,反而迎來的是無休止的放縱。

根據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概念「本我、自我與超我」能了解到欲望是受到「本我」的控制,「自我」就是負責評價外部世界變化和真實評價自己,「超我」就是受到道德和良知的審視。

同樣男主角喬丹·貝爾在人生發家史中,同樣會受到「本我、自我與超我」的約束。在電影中就特意表現出男主角喬丹·貝爾從原先的懵懂無知,逐漸走向了金錢至上的墮落。所要經歷一系列過程、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就很好概述這個過程。

男主角喬丹·貝爾按照著的「本我」失控導致人性極致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欲望無止境。然後是男主角喬丹·貝爾的「自我」失衡導致他無法客觀評價自我和對待外部世界的變化,失去了幸福感。最後是「超我」三次覺醒進行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使男主角喬丹·貝爾知道金錢不是唯一重要的,而是自己一直忽略的親情。

電影中雖然是呈現比較酒池肉林的欲望場面,但是我們可以從男主角喬丹·貝爾的歷練過程中進行客觀的自我反省,從而對於自己的生活提出標準,抑制住無窮無盡的欲望,自律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股票經紀人對於金錢狂熱寓意本我失控

人愛錢能夠到達那種程度,華爾街的賺錢就能告訴你,人為了賺錢可以達到癲狂的程度。劇中的開場就是一頭獅子在華爾街大廈裡面走來走去,這裡就是暗示華爾街是遵照著叢林法則贏者通吃的職場規則。

男主角的欲望開始不受到道德管束,從而產生自私自利的心懵懂男主角剛來到華爾街工作就是抱著跟客戶雙贏的態度,自己和公司賺錢,順便也能讓客戶賺錢。初入華爾街的男主角就是抱有等價交換的市場規律原則。但是他在華爾街認識了華爾街的前輩,前輩教導徹底毀掉男主的三觀,前輩稱,華爾街本來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沒有所謂的等價交換,只有把客戶的錢用合理的手段拿到自己口袋裡才算是王道。

這個階段的男主角就是萌生了強烈想要賺錢的本我欲望逐漸走向失控特徵,從原來的等價交換的市場原則轉變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用盡一切手段去欺騙客戶。

男主角的本我欲望逐漸走向失控,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由於股災,男主角想要賺更多的錢,於是他盯向垃圾股,誘惑股民掏錢購買。但是客戶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垃圾股買是虧的,但是,男主角男主角天生洞察力就是強,他察覺到股民骨子裡對於金錢的渴望。所以他採用三種銷售想新策略,讓客戶乖乖上鉤:

第一、轉換雙方供需關係,讓客戶察覺到我需要。

在電影中男主角告訴我們供需關係是可以改變,前期要做了一個場景話術鋪墊。比如在電影中的男主角拿出一隻鋼筆想讓團隊中的一個人推銷,男主角的朋友只提出了「請你幫我籤個名」的場景,理所當然創造出了客戶對於筆的訴求,而不是硬生生的推銷筆的好處。

第二、包裝產品把垃圾公司持吹噓成優質公司

男主角所在公司的就是販賣垃圾股的證券公司,但是垃圾股本身就是劣質。所以男主角想要,賣出去就把垃圾股包裝成優質股。男主角做就是用高大上的詞彙來包裝描述垃圾股的優勢,讓客戶一時間摸不著頭腦被男主話語所迷惑購買股票。

第三、適當誘惑激發客戶立馬下單購買

對於他們比較在意就是金錢付出和得出回報比例,所以男主角就是對客戶特別強調這筆投資能夠給創造的高額利潤,金融分析師認定股票日後可以漲上天,只要投資6000就能賺到6萬塊收益的虛假承諾,逐步誘惑客戶去購買。

男主角採用新的銷售手段,促使他的客戶越來越多,公司也越開越大,成為了華爾街最有名的公司之一。但是新的銷售手段本質上就是損害客戶的利益,只是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才不管客戶是否是賺還是虧本,在這裡男主角的「本我」已經走向了失控的狀態。

費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到「本我」是生物衝動和欲望儲存的地方,生物衝動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本性會使人們做出追尋欲望的本能,平時的「本我」是受到「自我」控制的,但是「本我」失控後,人只會跟隨著欲望做事情,不管基本道德和法律。在「本我」的影響下,人會逐漸人變得自私自利,不顧別人的死活。

華爾街狼性文化催使「自我」的失衡

當男主角初次嘗試到金錢魅力讓他心理產生了想要更多的財富和名利的欲望,從而轉換成狼性的性格。影片中的狼性就是為了目標不擇手段,而「自我」就是調節「本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約束欲望的行為。「自我」就是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做錯了,如果做錯了需要進行及時自我糾正。但是電影《華爾街之狼》中的男主角喜歡用狼的形式來定義公司和自己,所以「自我」就失衡了。

狼性價值觀讓人極致追求名利和物質,只用物質和名利來衡量情感,失去了欲望的枷鎖。在劇中的男主角表現情感物質化就是他給前妻贈送禮物的時候,他掛在嘴邊話就是禮物價值不高,而他並沒有在意夫妻之間的情感關係。隨著男主角擁有越來越多的金錢後,他開始追尋名利和地位,所以當他看到了英國女公爵頭銜的妻子後,他感到了怦然心動,就算男主角當下有妻子,還得明知故犯。

狼性文化價值觀就是只看中目標和結果,在人們瘋狂地把目標和結果極致化的影響下,導致人們看不到外部環境真實的變化,從而做出較為主觀的行為,導致「自我」失衡。

狼性的工作文化金錢至上,讓每個人極度亢奮都成為欲望的野獸,不擇手段來完成業績,失去了基本職業道德的約束。影評中的一幕就是公司一次開會男主角直接拿出一萬美金來剃光女員工的頭髮。並且男主角沒有把員工當做社會人,而是把他們培養成一頭頭孤狼,只要男主角一聲號令下去就會集體衝鋒就像戰士一樣。他還灌輸一種思想生活的好壞就是以物質來論。你們想要改變生活就得努力工作,玩命去工作。

狼性文化的情緒是高漲的,在此情感和金錢渲染下,人們欲望就不斷被升高,逐漸人們只會看到金錢帶來的價值,放棄了原本的職業道德。

狼性的生活態度導致他們的欲望極度膨脹,只會讓他們享受到極致快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評價。有錢後的男主角生活過得很奢靡,豪華別墅,奢華遊艇,私人保安、專職女傭。但是有錢後的男主角為所欲為,越來越目中無人口出惡言,每天都過得紙醉金迷的生活,還沉迷上了違禁藥品,生活過得一團糟。

在這個階段的男主狀態就是用狼性文化來打破「本我」和「自我」的天平,導致「自我」失衡,使個體和團體都失去了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外部評價的行為。在這裡男主角的態度就是有錢導致欲望放任自流,從來不加以限制,導致自我感覺良好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男主角三次「超我」覺醒,用客觀視角看待世界

男主角長時間順風順水的事業,使他的「超我」長時間被「本我」抑制住,所以他的生活就是過得物慾橫流。可是生活中沒有百分之百的順風順水的,男主角因為一次意外,被證券調查人員盯上進行調查取證,在這裡的男主角的生活和事業逐漸走向了低谷,人們即將走向了毀滅性打擊,從而「超我」覺醒了開始自我審視。「超我」是人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他能夠壓制欲望進行人性的支配,從而進行較為客觀的外部評價。

男主角正視生活從而產生恐慌感,「超我」第一次覺醒讓男主自我審視。男主角在劇中發生了證券失誤,導致他即將面臨了牢獄之災,他為了掩蓋自己罪行開始賄賂證券調查人員,希望他們能夠放他一馬,但是金融調查人員不苟同。其次男主得知自己的電話已經被金融調查人員隨時監控了,從而讓他產生了懼怕感。在這裡就是男主角「超我」第一次被外部危險所激發覺醒起來了進行自我評價,從而解決問題。

海上突發事故讓男主角了解生命的可貴,「超我」第二次覺醒讓男主真實評價外部變化男主角為了拿回存在姑媽帳戶裡的2000多萬美元,於是他決定冒著風險乘著豪華大遊艇去往瑞士拿回自己的錢,但是去往瑞士的途中,發生了海上風暴導致船被海水收淹沒,幸好遇到了一艘輪船,他們才能夠倖免於難。但是他們叫來的海上救援的直升機就因為一隻小海鷗就墜毀了。電影劇情在這裡就是體現了,男主角的事業由於他們證券交易中發生的小細節,導致他們整個內部交易全部崩潰了,在這裡的小海鷗就是寓意小細節帶來的危機,以此讓男主角整個公司事業所崩潰。在他們生命垂危之際,讓男主角審視到了生命的可貴。

男主角長期受限自我為是的環境中,導致他錯誤的以為世界圍繞著自己轉,差點就命喪黃泉。在此就激發起「超我」第二次覺醒,讓男主角能夠客觀對待外部世界的變化,真實去審視整個世界。

妻子跟男主離婚,精神發生了崩潰,「超我」第三次覺醒讓男主了解家庭的可貴男主角的金融犯罪被人揭露後,他成為了隨時被人監控的犯人,事業也將走向了沒落。所以妻子選擇跟男主離婚,是因為男主角的罪行要面臨20年的監獄生活,顯然這樣是無法正常陪伴孩子和妻子的,妻子才會選擇跟男主離婚,男主由於事業和自由遭受到了致命打擊,他的精神會變得異常的敏感就是發生了偏執的行為,粗暴帶走女兒跟他一起開車撞向路邊的馬路,幸好都沒事。

婚姻關係破裂導致男主即將失去自己的孩子,從而激發起了男主對於家庭的珍視,讓覺得自己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他的家庭,並不是他擁有房子,車子,金錢。

第三次的「超我」覺醒原因就是男主角即將面臨牢獄之災將會失去家庭,讓他知道家庭的可貴性,而不是僅僅是金錢。

男主角在「超我」三次覺醒就是讓「自我」得到了抑制,讓個體不要極致追求欲望;「本我」得到了平衡,客觀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外部世界的評價,使「超我」得到主動權,能夠限制住男主角的行為,不再放任自流。

渴望金錢只能讓欲望變得無窮無盡,而人們進行自我審視以此達成自律

金錢至上一直以來就是現代人衡量成功的標準之一,但是在《華爾街之狼》中我們看到了極致追求物慾,只會讓人自我迷失,不會得到所謂的幸福感。並且當人極致追求欲望,使經濟利益最大化,潘多拉的魔盒自然就會被打開了,人的欲望不受到限制,自然人的基本道德感就會降低,品格自然會變得低劣。為了避免欲望的無止境,而是需要進行審視自我和外部世界,從而抑制住人無窮無盡的欲望,再用道德感來限制人的行為,以此達到自律的目的。

有很多成名的企業家都是自律的人,萬達集團的王健林身價上億,他就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花一個小時時間健身,7點半到公司,工作都安排得有條不紊的。所以一個成功的人不僅僅要有錢,還得需要自律才能守得住財富。

相關焦點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精神、心理、人性、意識這些詞語有時候會混用在一起,意識是最基本的單元,心理活動體現出人性,而精神就是具備系統性的意識單元集合,因此要將這些概念的關係熟悉,這樣自己在理解這些著作的時候會更加深刻一點。
  • 《獅子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簡單來說,自我意識發展規律從"本我"發展到"超我"衝突過程中萌生"自我",最後"本我"、"超我"、"自我"和諧共生達成一個健康的人格。如果我們了解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特點與規律,那麼將非常有助於我們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人格。因此今天,我們以《獅子王》辛巴成長經歷為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具體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規律。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1] 這裡,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則包括無意識。
  • 經典電影華爾街之狼觀後感
    經典電影華爾街之狼觀後感一:  今天有幸在波士頓參加了華爾街之狼的媒體試映會,原來試映都是免費得啊,提前看片又可以不花錢,這種好事看來以後要多做。由於斯科塞斯沒法有效的壓縮影片時間,加上MPAA對限制級內容的嚴格要求,影片從11月15日改檔到聖誕節上映。即使這樣,影片還是撐滿了整整180分鐘,三個小時。
  • 弗氏說本我自我超我 佛氏稱假我無我真我
    在人格的整體構成上,弗洛伊德提出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三我」學說,三部分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博弈協調,衝突統一。本我代表著最原始的本能欲望、衝動,與生俱來,力量巨大,遵循的是唯樂原則,避免痛苦,尋求歡樂,消除緊張,滿足本能需要,不受價值觀念的約束。本我的盲目時常不能減少緊張,滿足需求,就產生可以調節實現的自我。
  • 本我、自我、超我的區別與聯繫
    在教師考試中,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的把握,接下來從區別與聯繫進行梳理總結,供考生參考,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內容。(一)三者區別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組成,肉體是它的能量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
  • 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樂》福康公主的悲劇命運
    福康公主的一生其實可以用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來分析,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趙徽柔的一生。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大家可能看到這個解釋時,還是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理論,我認為知乎上的一個高贊答案比喻得很好。
  • 什麼是高我?它與本我、自我、超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說到本我、自我和超我,大部分都是知道。而高我對於好多人來說都還算是比較生疏的一個說法,於是,我的來訪者們在聽說了高我後,都會問我:「高我與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什麼關係」?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之前大家都熟知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 從本我、自我、超我剖析《完美的世界》主人公人格特徵及現實思考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理想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影片中布奇的人格中也具有超我的部分存在。
  • 墮落是人的一念之差,自我覺醒才能走出困境
    ,唯有自我覺醒,方能救贖自己。祥子不會自我平衡,自我釋懷。看原句:祥子落了淚!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憑什麼把人欺侮到這個地步呢?「憑什麼?」他喊了出來。祥子滿懷怨恨、委屈。第二次祥子積攢買車的錢讓孫偵探敲詐了。從祥子的矛盾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祥子對生活的懷疑及對人生的失望。
  • 看小李子 來自《華爾街之狼》的紙醉金迷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小李子主演的這部《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則將鏡頭對準了股票交易經紀人,如何從一窮二白創業到月入鬥金,又如何被財富蒙蔽了雙眼,拋棄糟糠之妻,紙醉金迷,荒淫無度,內幕交易,遊走在法律邊緣,最終又被朋友背叛,妻離子散,被法律制裁,故事的最後,他又靠著三寸不爛之舌,重新出發。
  •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人的境界格局(本我 自我 你我 超我 忘我 無我)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對人的見解也可以說是所處在不同的格局中的人何為本我:我認知人的本我,如果用東西比喻我認為最適合的是白紙,白紙可以隨意填塗。剛出世的人,性善性惡性愛性恨等等都是由後天天成而為。本我可以理解為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本我見的是生命。何為自我:我認知人的自我,自我是較為自私的,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點思考找尋解決自己認為合理卻很自私的答案。自我可以理解為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還是我,你還不是我。自我見內心。
  • 「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自我,與超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依舊不太願意看這部電視劇,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就是抗拒它。一直到前幾天,恍然驚覺,原來一直以來,這個領域是我的盲區。這是我所不理解,無法理解,自以為理解卻從未有過完整概念的緣故。我還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即這件事完整的面貌我接受不了。
  • 從本我、自我、超我剖析R級片《香水》主人公人格特徵及現實思考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理想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部分,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我中有我之: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在這之後,又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其發表過的短篇著作《自我和本我》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的相關觀點。 在《自我和本我》一書中,弗洛伊德闡述了「自我從本我、超我從自我分化的過程,還談到了自我由於最後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個主人的可憐僕人,因而常常激起焦慮信號,成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慮論的基礎」。
  • 本我自我超我,認識「我」尋找那個平衡的「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本我是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來源;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 從《道德經》中看自我,本我,超我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弗去。天底下都知道美,是因為醜的存在,知道善良,是惡的存在。
  • 求婚蕭亞軒,真華爾街之狼我只服他
    28歲請小李子拍攝風靡世界的華爾街之狼;30歲豪擲百萬英鎊給蕭亞軒放煙花求婚,慘遭拒絕;31歲生日宴聘請小甜甜布蘭妮為自己唱生日歌,邀侃爺夫婦到場賀喜;32歲閃身拍賣界,橫掃莫奈兩幅名畫。劉特佐還熱衷於跟明星搭上關係,曾經跟多位好萊塢女明星、名模傳出緋聞,還花了500萬美金在杜拜向蕭亞軒求婚,不過我們的小鮮肉收割機自然沒有看上這個胖子,劉特佐還投資拍了那部著名的金融電影——華爾街之狼,並邀請了小李子主演。
  • 實現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萬物皆組合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與「本我」正好相反,它是專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屬於人格結構中重點的道德部分。你來到書店,看中了一本找了很久的書,但是你沒帶夠錢,巧的是你站的這一排書架正好是老闆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本我會產生想拿著裝包裡就走的衝動,不計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