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三老師與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寫在…

2020-12-14 搜狐網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今年是黃竹三老師的70初度,山西師範大學在佛教聖地五臺山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全國著名的戲曲文物專家黃天驥、康保成、周華斌、麻國鈞、俞為民諸先生以及黃老師的弟子們相聚於清涼山,前往祝賀。

大家高度評價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黃竹三老師與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在我國戲曲文物研究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並就戲曲研究的新思路進行了認真的交流。我作為最早入黃師門下受教的弟子之一,對黃老師在我國戲曲文物方面的開拓性貢獻有切身感受,並為20年來親沐於師恩之中深致感激之情。

  1988年9月,我第一次踏進古城平陽,進入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師從所長黃竹三先生,做戲曲文物的研究生。初見黃師,印象最深的是高高的個頭,和藹可親,完全一副北方漢子的模樣。我知悉黃師為廣東人,卻長久在山西教書育人,或許天緣註定他的事業就在北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不久,又知悉黃師之師,是廣東中山大學的泰鬥級人物王季思先生(即王起)。著名的社科院版《中國文學史》,其第四冊,即王起先生參與撰寫的,他以研究《西廂記》著稱於世。王起先生所師承的,則是清末南方學界的泰鬥吳梅。吳梅先生精研古戲曲史,著有《顧曲麈談》,為其傳世之作。這兩位泰鬥級的人物,都是中國戲曲研究史上不能繞過的重量級人物。可以說,黃竹三老師師承王季思先生之初即結定了他與中國戲曲史研究的緣分。

  黃竹三老師從王季思先生門下畢業後,於1965年8月,從中山大學分配到遙遠的山西。須知山西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戲曲文物遺存居全國之冠。師承之緣、與山西的地域之緣,預示著中國戲曲史研究的新時代即將由黃竹三老師去開啟。

  20世紀初,王國維先生在其《古史新證》中提出了以文獻與地下材料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其所著《宋元戲曲史》,是現代研究宋元戲曲的開山之作;但他無緣接觸到大量的戲曲文物,沒能在戲曲史研究方面實踐其研究方法。黃竹三老師則顯得甚為幸運。

  大約在1980年時,黃竹三老師開始在晉南的田野上考察戲曲文物,凡有古戲臺、戲曲碑刻、戲曲壁畫等處,黃老師他們都去調究一番。經過他與山西師大一群志同道合的師生的不斷努力,迅即取得粲然可觀的成就。1984年,建立了戲曲文物研究所,之後又成立了戲曲文物陳列室,創刊了以研究戲曲文物為鮮明特色的連續性出版物――《中華戲曲》,從而形成了立體研究戲曲文物的大框架、大模樣。通過「戲研所」這個陣地,黃老師與他的同事們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關學者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繫,近20年來,戲研所儼然成為了全國戲曲文物研究的中心。特別應指出的是,師大戲研所師生們有關戲曲文物的重大發現及研究,大多發表在《中華戲曲》這個連續性出版物上,比如眾多金元戲臺的發現,比如長治地區古戲曲抄本《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周樂量圖》,以及曲沃任莊傳統儺戲《扇鼓神譜》等等,都引起戲曲史研究界的強烈反響,並大大豐富了古戲曲研究的空間。1987年,戲研所的師生們出版了以黃竹三老師任主編的《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從而佔據了全國戲曲文物研究的制高點;之後,又下大力整理出版了明傳奇《六十種曲》;直到2006年,戲研所一舉申報博士點成功,成為山西師大最早的博士點之一,這也應是全國專研戲曲文物的博士點。此時,戲曲文物研究已成為20世紀初國內的一門顯學。

  黃竹三老師在戲曲文物研究所的成就,是他領導的一個研究群體的成功,其中最早從事研究的有竇楷、馮俊傑、王福才、景李虎、王廷信、車文明、延保全等等。我深切地感到,這是一個團體一致、梯次搭配、分工合作、戰鬥力強的科研團體,而這個團體的最早的核心就是黃竹三老師。日久天長,黃老師逐漸以他的海納百川般的人品與學問,成為山西師大的一面赫然醒目的大旗。在這杆大旗的感召下,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有關學者每年都有數量可觀的人來到晉南訪問,共同考察。他們驚奇於晉南戲曲文物之豐富,使戲研所藉助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迅速發展;同時驚奇於戲研所在學術方面的種種先進方法和重大貢獻。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學人們大談所謂田野調查時,黃老師他們早已搞田野調查10餘年了;當人們明確地討論用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地理學諸學科綜合研究文學史時,黃老師他們早在戲曲文物研究方面予以綜合運用,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可以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黃老師為代表的師大戲研所的一個研究團體,站在晉南這塊厚實的文化熱土之上,以辛勤的實踐、先進的研究方法,秉承前人之跡,初步建立了一門嶄新的學科――戲曲文物學。如今,這門學科已有多方面的成果,在《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之後,有黃師的《戲曲文物散論》、馮俊傑師的《山西戲曲碑刻輯考》《山西神廟劇場考》,學友、現任所長車文明的《中國神廟劇場考》《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等等,這些著作無論數量與質量都顯示出戲研所雄厚的集群研究能量。尤其黃老師在戲劇發生學、泛戲劇形態、宋金城鄉戲劇演出、戲曲形成與歷史文化、宗教民俗的關係等方面的學術見解,都佔據了很高的學術視點。從這些視野宏遠、資料豐富、見解獨特的結論起再往前推,已距建立起一座嚴謹宏麗的戲曲文物學術大廈不遠了。就在黃師70壽誕之際,由他和弟子延保全合著的《戲曲文物通論》與臺灣某出版社籤約出版,於是,黃師再一次站在了全國戲曲文物研究的最前沿。

  1991年以後,我雖然離開戲研所,不再從事戲曲文物的研究,但一度擔任《中華戲曲》的編輯,與黃老師及戲研所的師友們聯繫不斷。1996年,當我回師大參加40周年校慶時,戲研所已從圖書館搬出來,有了寬敞的辦公場所和戲曲文物陳列室。可以說,我每看到戲研所取得一個成就,就深深地為師友們高興;每次見到黃老師,都為他真誠地祝福。

  作為一名學生、一位曾在戲研所工作過的弟子,戲研所走過的每段重要歷程,都鑄就著自身鮮明的特色與獨特的精神。這個特色,我認為,就是不斷發現新證據、以證據說話的特色;這個精神,就是兼容並包、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的學術精神。我想,這其中的特色和精神,無不體現出這支學術團隊的帶頭人黃竹三老師兼容博大、勇於創新的個人風格。目前,這條路已經由老師們艱難地蹚出,在這條路上奔跑的接力棒已由年輕一代的代表車文明、延保全等同學承接過來,並贏得更大的榮譽。在黃老師70初度之時,我由衷地為黃老師祝福,祝他健康長壽;由衷地為師大戲研所祝福,祝它學術之路長青。

  張繼紅

  (

相關焦點

  • 精美的文物會唱歌——記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
    在戲曲文物研究所,孟學農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古戲臺模型、戲曲雕刻、戲曲面具及相關拓片和圖片,他指出:「山西是戲曲的搖籃、民歌的海洋,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在全國獨領風騷,應繼續加大研究力度,對戲曲文物進行大力搶救和挖掘,不要使古老的文明淹沒在現代文明中。」並對山西師大建立「中國戲曲博物館」的設想給予肯定,要求儘快拿出實施方案。
  • 戲曲文物研究的又一豐碩成果
    近日,我收到潞偉小友寄來的他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上黨神廟劇場研究》,萬分欣喜。我早年曾參與戲曲文物研究,因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比較注意,欣喜之餘,匆匆捧讀。  在這本書裡,王潞偉不是選擇一般的戲曲舊題作泛泛之談,而是選取一個特定地區的戲曲演出場所做了廣泛深入調查,詳予述介,並進而作理論闡述。
  • 戲曲文物研究的又一豐碩成果-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日,我收到潞偉小友寄來的他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上黨神廟劇場研究》,萬分欣喜。我早年曾參與戲曲文物研究,因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比較注意,欣喜之餘,匆匆捧讀。在戲臺上和神廟中,留存有大量舞臺題記和戲曲碑刻。民間還流傳多種明清時期賽社禮節抄本,如《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唐樂星圖》等,並有多種古代戲劇形態如隊戲、院本、雜劇演出,以及參與演出的樂戶。其演出形式有臺上表演、撂地作場和流動性演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從這些神廟戲臺和有關戲曲演出中,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戲劇的發展脈絡和特點。潞偉據此深入調查研究,所作自令讀者耳目一新,亦為學界所讚賞。
  • 戲曲文物與中國戲曲史的建構
    戲曲文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國唯一的以戲曲文物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研究機構,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自1984年建所以來,全體同仁在黃竹三教授、馮俊傑教授,以及現在的學術帶頭人車文明教授的帶領下,在戲曲文物和中國戲曲史研究方面辛勤耕耘了數十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先請車老師概括地講述一下什麼是戲曲文物,以及戲曲文物的研究現狀。
  • 璀璨奪目的山西師範大學戲曲博物館
    第五展室 地方戲專館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博物館隸屬於戲曲文物研究所,該所成立於1984年,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榮獲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範集體」稱號 ,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先進集體稱號。
  • 中原戲劇、戲曲文物整理出版工程在鄭州啟動
    新華社鄭州9月6日電(記者桂娟)中原戲劇、戲曲文物整理出版工程日前在鄭州啟動,將編撰出版《中原漢唐戲劇文物圖譜》《中原宋元戲曲文物圖譜》《中原漢唐戲劇文物服飾研究》《中原宋元戲曲文物服飾研究》等4部戲劇、戲曲學術專著。
  • 200餘件文物講述戲曲巔峰時代
    昨天下午,包括蘇州的堂名擔和山西的整體墓室磚雕等重要文物在內的一批戲曲文物展品抵達南京開始布展。記者來到南博特展館看到,展品包括繪畫、磚雕、拓片、戲臺等多種形式,特別是在南博首次展出的金代戲曲磚雕、117件崑曲暗戲和用於崑曲清唱的「堂名擔」原件等,很多是很少展出的珍貴戲曲文物。
  • 1600件文物描繪中國戲曲發展史
    專家們研究後發現,這竟是中國目前唯一成組出現的、有名有姓有演出形態、且與文獻吻合的戲曲演員形象,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見於史載的戲曲藝人形象,見證了經歷數千年孕育、「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國戲曲,終於在北宋時期的中原地區誕生。
  • 山西師大舉辦「2020年山西省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系列活動
    本報訊 8月27日,記者從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戲曲文物研究所)獲悉,該學院依託我省豐富的戲曲文物資源,以激發和鍛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目的,舉辦了「2020年山西省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系列活動,共有來自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牛津大學在內的海內外100餘所高校的687人報名參加,最終遴選了220名學員參加系列活動,其中有50
  • 山西:中國戲曲的搖籃
    山西,是中國戲曲發源地之一,堪稱中國戲曲的搖籃。  早在北宋年間,山西南部已有了萌芽狀態的戲劇藝術,如滑稽戲、歌舞戲、百戲技藝、傀儡戲、影戲等 ,均在民間廣為流行 。  元蒙貴族滅金後的八十年間,廢除了開科取士制度,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降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大批中下層知識分子沒有出路,一部分文人為了謀生,便與民間藝人一起成立了戲曲、曲藝作者的行會組織——書會。
  • 古典戲曲 戲曲研究 戲曲起源
    承徐教授不棄囑我寫序一篇,論情論理,我都不應該推卻。無奈我在古典戲曲園地雖耕耘多年,卻一直在微觀上徘徊,對這一部宏觀的論著想讚揚一番,也感到詞不達意。萬不得已,就把讀後的印象和感想寫出來,聊以交帳。中國古代戲劇的內涵豐富多彩而又蕪雜枝蔓,探究起來頗不容易,與小說詩文的研究相比,它涉及到文史哲經諸多方面更多的問題,不但要熟悉戲劇文本,還要聯繫舞臺藝術來立論。但由於一些古老劇種、聲腔缺乏完整的資料,戲劇文物的挖掘整理又非朝夕之間能辦成,再加中外戲劇異同的比較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中國古典戲曲的研究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 山西師大黨委書記新任
    關鍵詞:任免7月10日,山西師範大學幹部大會,宣讀省委任免決定:張曉永同志任>山西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常委、書記,免去衛建國同志的山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師大要做到「直道追趕、彎道超車、換道領跑」,別無他途,只能依靠創新;創新依靠人才,山西人才新政12條,給師大提供了機遇;勤勞奮進師大人,理應走出新路,能成為教育革命旗手。
  • 利用地方戲曲資源 助推山西文化創新
    山西作為戲曲文化的搖籃,有著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利用這些寶貴的戲曲文化資源,助推山西文化創新和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就要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三大品牌建設年」和「三大旅遊板塊」建設為契機,深入挖掘山西戲曲資源,推動文化創新和文旅融合。 一要樹立戲曲生態發展觀念,促進戲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多元互動。
  • 山西平遙一老農出版20萬字專著 研究古戲臺
    新華網太原10月5日電(記者劉懷丕)山西平遙縣65歲的農民郝汝春最近成了十裡八鄉的文化名人,因為他最近出版了一本20多萬字的專著《平遙古戲臺》。  郝汝春種了一輩子地,愛了一輩子戲,平時喜歡寫毛筆字,是個鄉村「土秀才」。
  • 深挖山西戲曲資源 力促經濟轉型發展
    在璀璨奪目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山西因其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歷史淵源,擁有豐富的戲曲資源,孕育和傳承著優秀的戲曲文化,是中國北方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堪稱「戲曲搖籃」。 戲曲作為我國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經濟發展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 新笑傲江湖黃竹獲取攻略 黃竹位置一覽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新笑傲江湖黃竹獲取攻略 黃竹位置一覽,新笑傲江湖的手遊中黃竹是大量需要的一個材料,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黃竹應該怎麼獲得呢?在什麼地方刷取採摘呢?小編給各位玩家朋友們整理匯總了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新笑傲江湖》手遊黃竹作用介紹 黃竹的獲取方法
    在武器裝備鍛造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消耗鍛造書之外,要需要消耗一些材料,黃竹便是其中一種,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黃竹才能完成鍛造,這邊是黃竹的用... 在《新笑傲江湖》手遊中,常鍛造裝備的小夥伴對於黃竹一定不會陌生。
  • 《新笑傲江湖手遊》黃竹獲得方法 黃竹速刷技巧與你分享
    《新笑傲江湖手遊》黃竹獲得方法 黃竹速刷技巧與你分享時間:2020-01-08 16:39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笑傲江湖手遊》黃竹獲得方法 黃竹速刷技巧與你分享 新笑傲江湖手遊黃竹怎麼獲得?
  • 比故宮人少,山西上過央視的博物院,可看到800年前的戲曲古墓
    比如在山西博物院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展廳那就是戲曲故鄉,不論是布展還是文物都可謂是戲曲界的翹楚者。可以說中國的戲曲發源於原始宗教儀式中用來祝福和感謝神明的歌曲和舞蹈。經歷了千年後,演變成了唱、念、做、打等多元化的表演形態,也就是戲曲。歷史悠久的山西成為了中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
  • 精心保護好山西文物寶庫這張名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就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精心保護好山西文物寶庫這張名片,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