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時節動京城,寫的並不是盛唐時候的事,你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

2021-01-08 初衣勝雪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蓉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唐朝劉禹錫《賞牡丹》

詩文慢讀:庭前的芍藥雖然妖嬈,卻沒有格調。

池塘裡的荷花雖然明淨,卻沒有動人之情。

只有牡丹是真正的代表唐朝的顏色呀

你看她花開的時候,驚動了整個京城。

初衣解詩:我們想像的唐朝牡丹花遍地,從貴妃的頭上,一直鋪到了街邊巷角。以至於我們認為整個唐朝,都為整個牡丹花海所籠罩。

實際這是一個歷史重疊的印象。真正將他們分離開來,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漸近的現象。

唐朝的牡丹的繁榮,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到了花開時節動京城,並不是盛唐,而是晚唐。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牡丹花,開始並不是這麼的錦繡和絢爛,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

隋煬帝在洛陽建立西苑的時候要求各地僅供奇花異草,其實灌木以裝點園林。易州就進了20箱牡丹。這個易縣的牡丹原本是長在山區的,將牡丹和芍藥,加以培育,馴化繁殖,就產生了顏色不同,花瓣重疊的牡丹。當時這些進貢的牡丹已經顏色十分豐富。

然後這些牡丹在皇家庭院裡站住了腳,在宮廷中經過培養和雜交。

但是有些野生的牡丹,在民間,仍舊得到種植雜交和培養,尤其很多依山傍水的寺廟裡,都養著這樣的牡丹花。初唐的時候,這些花朵並沒有受到重視。唐朝的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將國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休閒娛樂,很快的發展起來。這個時候,牡丹開始受到了重視。

開元的末年,他從寺廟裡帶回了一株純白色的牡丹,又找到了紅紫兩色的牡丹。這種牡丹花的適應性特別強。在私人庭院裡,一兩年就花開錦繡。與此同時,宮廷牡丹因為楊玉環的出現,經常在歌舞上有這種大朵牡丹裝飾髮髻,牡丹在貴族間十分的盛行。

李白寫的「名花傾國兩相看」,就是受邀請,去和貴妃同在花園裡賞牡丹留下的名句。但那個時候的牡丹,僅僅還是作為貴族的身份的標誌,流行在中上層。但也因此拉動了牡丹花的種植和交易。

牡丹花花朵大而絢爛,和盛唐氣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有經歷美人的傳播,牡丹就是高大上時尚的標誌。

而且牡丹花經過了各種達官貴人名士的吟詠,迅速的提高著知名度。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於是民間各種各樣的牡丹栽培,花色迭出。許多廟宇,農家種植培養顏色不同的牡丹,一方面可以培育新的品種,另一方面說穿了也是收入。牡丹以及極品牡丹花的價格就開始飆升。

那些顏色好的牡丹,曾經炒作到萬金一本。這個中間肯定是有利益和經濟鏈的。

真正牡丹被大面積的在城市栽種種植,是在晚唐以後。也就是市民萬人空巷的賞牡丹,並不是在盛唐的天寶和開元年間,而是在晚唐大和二年之後。

劉禹錫在中唐的時候,曾經到過長安。那個時候的牡丹花僅限於貴族之間的庭院。

但是劉禹錫第2次回到長安,已經是晚唐。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牡丹。牡丹已經作為一種城市種植花,被廣泛的用在了園林和道路邊。同時期的李商隱,也是牡丹花,壓住了路面,蓋著水溝,庭院裡高,樓上無處都不是牡丹花。

而牡丹成為了市民的狂歡。牡丹花期大約有20多天。大家蜂擁到有牡丹花的各種園林,去賞花去踏春。所以才有了,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說法。

那麼為什麼說牡丹花是真國色呢?首先唐朝尚紅,貴族的高級官員,都使用的是各種紅色或者紫色的袍服。這種顏色亦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而牡丹花正是紅紅紫紫,給人非常吉祥的寓意,讓人感覺非常的富麗和華貴。當然在如今不尚紫紅的年代,這種精神上的意義就失去了。

另外牡丹花開得非常富麗。花很大,多重重瓣,又開在陽春三月,如果說,一種花能夠代表著一個朝代一個時期的具象的時候,牡丹花無疑是可以代表著唐朝的開放,富庶的。

貴族女子的熱愛無限推動了它的種植傳播。可以說在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仕女圖裡,我們都可以看到貴族們的頭上,帶著這樣比人臉都大的花朵。而這種花朵一旦是成為了時尚,中下層階級也會跟著效仿。

所以到了晚唐的時候,牡丹就成了一種真正的國民之花,大街小巷都有種植。但是其中奇異的品種,還是為種植家和貴族所擁有,經濟和審美同時的高漲,形成了晚唐,看花傾國傾城的狀態。

這個國色,從女子的容貌早已經升華成唐朝國家的色彩和精神。

其實在劉禹錫寫這首詩之前,關於描寫牡丹各種富麗堂皇的詩都有。李白,李商隱,白居易,都是些牡丹花的名家。但劉禹錫在這裡,卻將牡丹的絢爛用另一種極致表現出來。

那就是花開時節動京城。大街小巷絡繹不絕,香車美人,市井凡夫,都去赴共同的牡丹盛宴。而這裡的所謂真國色,比起位名家的國色來得更為壯觀。因為這是普天同慶的豪華。

而也正是這樣的一首詩,讓人們將牡丹和唐朝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成為了唐朝的國花。

讓我們重溫這首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

  • 「花開時節動京城」中的「京城」是長安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個「京城」有很多人誤解為洛陽,這是不對的,劉禹錫詩中寫的京城指的是長安,筆者從幾方面加以論述:一、根據《劉禹錫編年校注》,劉禹錫集筏證中都明確其寫作背景為大和年劉禹錫第二次到長安。只有少部分人理解為永貞革新時,但依然是在長安。從文字寫作的風格來講,不知晚年退出政治漩渦閒居東都的劉禹錫如何能寫出如此意氣風發的作品。
  • 劉禹錫的《賞牡丹》妖而不豔,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以及唐詩裡的那一份唯美,無論是初唐,還是盛唐,都湧現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讚美風景,表達內心的無奈,書寫人生的苦難;然而到了中唐時期,唐詩更是達到了又一個巔峰,這個時候很多的詩人,還致力於改革,韓愈與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白居易和元稹則是發起了「新樂府運動」 ,這也使得唐詩,寫得更直白,也更為接地氣,人們也更加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020-07-07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裡看花」花開時節動京城,武后傳說與牡丹的「神化」之路
    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變化,結局並非《唐詩紀事》所載,而是上苑百花齊放,唯有牡丹遵守時令,沒有盛開,於是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從長安貶到了洛陽,誰知道第二年春天,牡丹花在洛陽開得漫山遍野,更為絢爛了。文人的加工,讓牡丹多了一分傲骨,也成為了牡丹種植中心從長安轉換到洛陽的一套說辭,但這畢竟還是屬於民間傳說。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古詩中的洛陽有名到什麼程度?
    那麼,在古詩詞中,洛陽到底有名到什麼程度呢?南宋詩人劉克莊在《鶯梭》中寫道: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描寫了農曆三月間,洛陽花開似錦的美好春光。三月季節,洛陽百花競放、萬紫千紅,如同錦繡一般美麗;不知道那些辛勤的黃鶯們,費了多少功夫,才織成這壯麗迷人的春色。杜甫在遊覽龍門石窟後,寫了《遊龍門奉先寺》,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 古詩詞中的牡丹,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代·劉禹錫《賞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宋代·陳與義《詠牡丹》翰林院北廳花下作,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暮春時節,群芳搖謝。百花爭豔的陣容將要告一段落。杜工部有詩句叫「看花兒隨節序,不敢強為容。」意思就是賞花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欣賞,不能以人的意志令花兒勉為其難地開放。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白樂天通過對比、襯託、比喻的手法把牡丹花開描繪得活靈活現。晚唐詩人李義山也寫有著名《賞牡丹》:「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鑑於芙蓉的這個缺點,詩人便引出了這首詩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令牡丹花閃亮登場: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曾經作為大唐的東都,劉禹錫說牡丹花開的時候「動京城」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上面白樂天的詩句便可證明。因為洛陽那地方無論是氣候還是土壤都適宜於種植牡丹,而當今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更是遠近聞名,這花會的興盛就始於唐朝了。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起走進古詩中的「花開時節」
    每年的花開時節,也是我們洛陽人最為自豪和驕傲的時刻。公園裡,街心花園,小區樓下的花叢中,處處可見牡丹花的曼妙身姿。洛陽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千年古都,見證了多少歷史上的風風雨雨。有詩云:「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講吧秀古詩詞解說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唯有牡丹真國色,huā kāi shí jié dòng jīng chéng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呢?那麼今天有什麼故事要講給大家聽呢?在寒冷的冬天裡,武則天到花園遊玩,卻看到百花凋謝的景象,心情非常不好,於是她面對百花下令說:「明天百花必須開放,就像春天來了一樣!」第二天,儘管不合時令,眾花仙還是不敢違抗武則天的命令。花園中,五顏六色的花朵在冰天雪地中開放。
  • 十首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了很多詩詞和繪畫作品。
  • 花開動京城,花落香入泥
    上個禮拜天的時候,在公園裡散步。傍晚的春風送來清香陣陣,我知道,那一定是牡丹開了。在黃昏的日光裡,牡丹園暗香浮動。朵朵花兒仿佛約好了似的,一夜之間全部開放,粉的白的紫的黃的連成一片,風姿卓越,氣度非凡。不愧是天姿國色的牡丹,開得大氣而豪邁。
  • 故宮的花開了!春色滿園關不住,花開時節動京城
    #升級你的旅行體驗原來,紫禁城也不是那麼無情,在這一刻,是那樣浪漫、溫柔。杏花 · 閒庭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每到清明時節,就是賞梨花的好時候,滿樹梨花,如雲似雪,在春雨的浸潤下,更顯水靈。「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 花開時節動京城果然名不虛傳!
    眼下正值賞春遊玩的好時候,雖然我國的疫情形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各地對疫情的防控仍然沒有絲毫放鬆。這也給許多賞春的人帶來了一些不便,不過這在迷戀春光的人眼中,一切都是小意思!這不,好多人圍在這裡扒著柵欄往裡看,到底看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現在正是牡丹花、芍藥花盛開的季節,這兩種花花態雍容華貴,嬌豔美麗,十分惹人喜愛。但凡有牡丹花或者芍藥花的地方,總是能夠吸引許多人前來圍觀賞花。
  • 課本裡的洛陽牡丹: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的盛景,曾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寫進了《洛陽牡丹記》中。同為「洛中八俊」的朱敦儒和陳與義,將家鄉洛陽的點點滴滴寫進詞中。「洛中八俊」是北宋和南宋交接時期,在洛陽活躍的八位文人,課本中收錄的這兩首詞,是兩位詞人在北宋滅亡南渡後所作。「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一年中景山最美的時節來了
    景山是小娘子最喜歡去的公園之一,這裡是京城唯一一處可以俯瞰到整個故宮的地方,那恢宏的氣勢絕對配得上一句話,「看,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而且門票只需2元。這個時節還正是景山內每年牡丹花盛開的時候,公園裡奼紫嫣紅,芳香撲鼻。景山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的山,它只是人工堆出來的。
  •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絕唱描述了牡丹盛況。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詩賦,諸如唐代李德裕《牡丹賦》等。  北宋時,出現大批的牡丹著作,如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張峋《洛陽花譜》。描寫牡丹的詩詞歌賦大量湧現。
  • 櫻花·桃花·海棠丨你不知道的「京城三大花事」,美得讓人窒息!
    「花開時節動京城」,春日裡在京城賞花,是一件盛事。京城春日裡有三大花事,最為著名,都是那三大花事呢?一起來看一看。坐擁北京城最大的海棠林,與「玉淵潭櫻花」「北京植物園桃花」一起被網友並稱為「京城春日裡的三大花事」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棠花溪」,2000多株海棠花近日陸續開放。海棠花溪全長4.8公裡,景區裡種植眾多品種的海棠樹花開時節,如雲霞閉天,遊客可以免費在「海棠花溪」景區遊覽賞花。
  • 花開時節動京城,綻放國畫大花園—著名花鳥畫家周慧國畫牡丹欣賞
    花朵碩大、端莊大方、 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絢麗多彩、姿態優美、氣宇豪邁……確是觀賞花卉中無可比擬的上品,所謂 「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讚譽絕不是偶然的,是歷史選擇、鑑別的結果。牡丹畫也是風水畫,能夠提振居室風水,是難得的家居裝飾精品。牡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成為無數文人雅士歌頌讚美的對象。唐著名詩人劉禹錫有詩云:「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