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談訪臺感受:臺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張志軍談訪臺感受:臺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4-06-29 00:08: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 鄭巧)結束首次訪臺行程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8日晚在北京表示,這次訪問過程中我們受到臺灣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同時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臺灣主流民意非常明顯地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格局和趨勢,也支持和歡迎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互動和參訪。因為多交流多溝通有利於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利於解決好兩岸關係當前所面臨的一些難題。

  張志軍於28日22時30分許返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略帶倦容的他隨即與在場記者談了此行感受。

  張志軍說,四天三夜之旅時間不長,日程安排得十分緊湊,有幾天不到六點就起床,一直活動到晚上十點多,日程排得滿滿的。

  作為首位赴臺訪問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感嘆,「此次訪臺可以說是跨出了歷史性一步,是65年來第一次」。他說,此行和臺灣陸委會負責人見面,就兩岸關係交換看法,並同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三位市長會面,還和企業界、宗教界、村民、漁民、果農、學生等臺灣各界交流。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大家普遍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條道路為兩岸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應該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張志軍指出,此次訪臺和陸委會方面就下一步兩岸關係的發展交換了意見,也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落實好這些共識。

  張志軍還和臺灣有關方面就兩岸關係現在遇到的一些問題交換了意見,他說,「我對他們說,如果把過去65年在兩岸關係中所遇到的挑戰和難題,與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挑戰和難題相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過去的挑戰和難題要大得多、多得多。」

  張志軍指出,今天我們遇到的問題,有的是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有的是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新問題。但是,在一代代前人對臺工作的基礎上,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六年來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張志軍強調,在這樣的工作基礎上,我們更加有信心,相信通過更頻繁的交流互動,可以來妥善處理和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當然有些問題處理起來有相當難度,但是不應該讓這些問題去妨礙兩岸當前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完)

相關焦點

  • 港媒: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依照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20年10月24日所公布的民意調查可知,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這個高達9成願意與大陸和平相處者,難道不是「主流民意」,怎麼會是民進黨選擇「對抗衝撞」者才是「主流民意」呢?
  • 港媒:臺主流民意盼蔡當局改善兩岸關係 維續和平
    愛臺反「獨」,有志一同!敬請關注你好臺灣你好臺灣網8月24日消息 民進黨當局「聯美抗陸」,近日藍、綠營皆有人士提醒,這恐將臺灣置於險境。然蔡英文卻聲稱攜有島內「主流民意」。但傾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發布民調顯示,41%的受訪臺民眾擔憂兩岸衝突。
  • 楊立憲:張志軍首次訪臺傳遞的信息
    全國臺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在華廣網刊文指出,張志軍此行,兩大重點兩大重點,一個特色,將開寫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文章直言,相信有65年來兩岸關係正反兩方面的相處經歷託底,有26年來大陸對臺工作的託底,有6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產生的正能量託底,有兩岸同胞和國際輿論的普遍支持,張志軍此行定能不負重望、不辱使命,推動兩岸關係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新的突破。
  • 馬曉光談兩岸和平發展 望臺灣社會將心比心
    馬曉光談兩岸和平發展 望臺灣社會將心比心 >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鄭巧)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26日在北京答記者問時指出,大陸民眾積極支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兩岸互利雙贏。
  • 特稿:大舸中流下 青山兩岸移--2014年兩岸關係年中回顧與前瞻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是習總書記今年首次會見臺灣各界人士,首次面向臺灣同胞講話,也是大陸新一屆領導集體首次完整提出對臺政策理念。
  • (聚焦海峽論壇)張志軍偕臺胞拜媽祖 感受閩臺緣
    中新社廈門6月13日電 題:張志軍偕臺胞拜媽祖 感受閩臺緣  作者 林春茵  備受外界關注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臺消息已對外披露。就在他即將首次訪臺之前,他來到與臺灣有著深厚關係的福建,與前來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活動的臺胞先進行親密接觸。  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林默娘的故鄉,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 臺灣主流民意依舊是「維持現狀反對戰爭」
    同一時間,遠見雜誌也發布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54.2%受訪臺灣民眾希望與大陸和平談判,另外也有51.6%受訪臺灣民眾認為不該多買武器。由以上兩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臺灣的主流民意就是「維持現狀」、「反對戰爭」,絕對不會因為個人或個別政黨的政治意識型態而與中國大陸來場毀滅性戰爭。
  • ...人心——中臺辦主任張志軍談對習近平總書記對臺重要談話的理解
    原標題:感情真摯、內涵豐富、感召人心——中臺辦主任張志軍談對習近平總書記對臺重要談話的理解  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記者陳鍵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8日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訪問團時發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談話,在海峽兩岸引起廣泛反響。
  • 兩岸對談:ECFA帶動臺灣經濟 兩岸交流才是主流民意
    今年9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滿10年,島內輿論熱議ECFA對臺灣經濟的帶動作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究竟都帶來了哪些利好?對此,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對話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遊梓翔臺灣如果每年扣掉大陸的順差,就沒有順差了。
  • 臺灣軍購「債留子孫」,和平仍是島內主流民意
    美國聯邦參議院7月底通過的2021年國防授權法案,建議邀請臺灣參加RIMPAC,但五角大廈未向臺灣發出邀請。在美國衛生部長訪臺後,民進黨希望能夠接獲參演訊息的期待落空,無法延續臺美關係另一波高潮。除《反分裂國家法》所表明的對臺動武的幾要件外,大陸絕不會輕易對臺動武,畢竟武力相向,不符合大陸一貫堅持的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而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不可避免地會殃及普通百姓,這也是大陸最不願看到的。也因此,只要有一絲和平統一的希望,大陸都不會放棄。
  • 張志軍與臺灣青年如約北京再聚首
    (中國臺灣網 於斯文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1日北京消息 8月19日晚,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北京與應邀前來大陸參訪的32名義守大學師生再次聚首。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同學們的期盼就得以實現,對於臺灣青年來說,除了高興之外,更多的是感動。
  • 張志軍談金門行:不要當和平失去時才感受其可貴
    他指出,兩岸要繼續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堅定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反對所有破壞臺海和平穩定、搞分裂的勢力,「不要等到路燈熄滅的時候,才感受到它的存在;不要當和平失去的時候,才感受到它的可貴」。從23日中午開始,張志軍在金門展開約30小時的旋風式訪問,期間還與臺灣陸委會主委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三次正式會面。
  • 張志軍:過2年臺灣GDP可能落到大陸省份10名外
    【環球網綜合報導】相比大陸省市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近年來,臺灣經濟則發展緩慢,海協會會長張志軍13日在兩會新聞中心受訪時表示,預計可能再過2年,臺灣經濟總量在大陸各省份中的排名,會落到10名以外。張志軍(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4日報導,張志軍表示,30年前,臺灣經濟總量佔大陸經濟總量45%,今天卻佔比不到4.5%。大陸2018年經濟增量6.6%,這一年增量是臺灣2018年經濟總量的2倍多,差距仍加速拉大。
  •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2014-06-27 18:09:12在臺最後一天,張志軍一行將繼續「走基層」,赴臺中市霧峰林家等地參訪,並於當日下午赴彰化縣鹿港天后宮出席活動,此後搭機離臺。  霧峰林家是臺灣望族,祖籍源自閩南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1746年渡海到臺定居,後集政、軍、農、商的勢力而興旺百年,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並稱為臺灣舊時的五大家族。
  •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
  • 福建GDP首超臺灣, 啟示兩岸統合最佳路徑
    福建2019年GDP總量首次超過臺灣的新聞引發關注。參加兩會的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認為「這特別值得一提」,「是歷史性突破,對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原因很好理解,福建與臺灣隔海峽相望,地處對臺工作的最前沿,福建的發展進步有利於更好開展與臺灣的交流合作,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影響重大。
  • 觀展品茗學藝 張志軍為兩岸職工合作點讚
    不光品茗,張志軍還問,「許多茶葉從業者來大陸發展,也帶來臺灣的茶文化,促進了文化交流,這方面你們有什麼經驗」,「咱們的茶葉在兩岸都有行銷嗎」。  移步至雕藝展示區,張志軍又向工藝師請教如何為佛像貼金。這尊寓意「兩岸和平」的佛像頭冠處,在臺灣工藝師的指導下,張志軍小心翼翼地將金箔貼上,再用工具輕輕敲打使之貼合。清除碎屑後,張志軍順利完成為「兩岸和平」貼金。
  • 寧夏黨委書記訪臺 朱立倫談兩岸關係介紹孫中山
    原標題:寧夏黨委書記訪臺 朱立倫談兩岸關係介紹孫中山   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前排左率團抵臺,將展開一周參訪行程,推動與臺灣交流。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4日下午在副主席黃敏惠等人陪同下,接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一行人,朱立倫以懸掛在黨中央的孫中山先生畫像向訪賓表示:這是國民黨總理。   朱立倫指出,自2005年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開始訪問大陸,以及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進入新的裡程碑,兩岸交流非常深刻。
  • 當臺灣主流民意認同兩岸和解 蔡英文還能狂幾天?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與韓國瑜(圖源:臺媒)固然蔡英文靠著向大陸嗆聲,提高了自己的支持度和網路聲量,但是她一直未能在各項民意調查中搶佔第一位。反而主張兩岸和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民調中穩居第一,同樣主張兩岸和解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則與蔡英文互有輸贏。臺灣《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是認同兩岸和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所走的對抗路線,只是使她重新回到綠營的首席,壓制了一度企圖挑戰她的賴清德,卻無法憑此路線爭取到多數民眾支持。
  • 張志軍:一中框架下 兩岸應探討"合情合理"政治關係
    張志軍本月21日接受臺灣聯合報系專訪時提出以上觀點,點出建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性難題,但也釋出信號,傳達大陸希望在「一中」框架下,與臺灣探討「合情合理」的政治關係,「願意聽聽臺灣方面的意見」。  這是張志軍接任國臺辦主任兩個月後,首次接受臺灣媒體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