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荒山成了「綠色銀行」,把智慧大棚建在田間地頭,棚內蔬菜鬱鬱蔥蔥,長勢喜人,扶貧車間裡一片繁忙,熱火朝天……現在,當你走進武穴田家鎮各個村莊,居民樓錯落有致,庭院乾淨整潔,街道旁的新能源路燈成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天更藍了,山更青了,水更淨了,儼然一幅好山好水好人家的江南畫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布滿了鱗次櫛比的光伏發電面板,把這裡一切的變得嶄新淨潔——新能源、新生態、新農村、新面貌、新精神。
「去年,我家通過光伏發電站收益分紅,僅僅分紅就有了將近6000塊的收入,加上我的5排光伏智慧大棚種植的有機蔬菜和水果,一年的收入近5萬了,這才兩年多的時間,這讓我們家有了盼頭,現在再也不怕別人說咱們這兒窮了,有錢說話底氣足腰杆硬!」田家鎮韓垸村村民王新華看著屋頂上熠熠閃光的光伏發電板說,從他喜悅中略帶感動的眼神裡,我們看到了這些年國家在精準扶貧攻堅的事上,確實落實到了每村每戶身上。
而在成片如同鑲嵌在山間村落間的「藍寶石」,是武穴田家鎮辦事處引進運鴻集團的光伏科技產業扶貧的項目,經過將近5年的時間,貧困戶的一個個脫貧摘帽,退出貧困序列,當地扶貧辦感慨萬千。
在當地建立光伏基地的運鴻集團,是一家專注於光伏產業的企業,集光伏新能源技術研發、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生態農業有機蔬菜種植、應用與推廣於一體,通過以農產品種植、生物技術深加工、後期銷售,建設完整的企業「產、學、研」產業鏈。企業致力於將「光伏+」農業布局,著重打造科技新能源產業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多年以來,運鴻集團尋求將企業優勢產業與武穴當地扶貧攻堅事業有機結合,在帶動當地貧困戶精準脫貧的同時,也逐步帶動了當地的農業現代化升級和鄉村振興建設,這也為新的「十四五」新五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穴田鎮辦事處引進企業後,在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通過光伏產業扶貧及各項精準扶貧項目、助學基金會的共同幫建發展,武穴市的脫貧攻堅任務在2020年提前完成全部貧困戶的「摘帽」,為湖北省的脫貧總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20年10月底,湖北省錄入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的光伏扶貧項目共有5646個,裝機總規模122.77萬千瓦,累計發電約30.68億千瓦時;全省光伏發電扶貧電站共設置光伏扶貧專項公益崗位7.8萬個,惠及貧困人口80.34萬。
八十多萬人口的全面脫貧摘帽,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特色扶貧的精準實踐,背後有千千萬萬扶貧幹部的駐村堅守,有「萬企幫萬村」的偉大實踐活動順利執行,有駐地企業愛心集結的匯聚。運鴻集團因地制宜,通過「穩就業、促生產、助脫貧」活動形式,開展了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等豐富多彩的扶貧活動,發揮了企業龍頭示範效應,帶動了當地經濟回暖,拉動地區人民收入增收。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政策的措施,也確保了運鴻集團的產業扶貧工作能緊貼實際,有效提振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增強了各類扶貧實體的帶貧能力。
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鞏固當前扶貧攻堅成果的有效方式和必要路徑。
多年來,運鴻集團堅持深化改革,不斷強化管理,努力補齊短板,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有發展好企業,才能回饋於社會,企業創造財富,更需要反哺社會,回饋社會養恩。集團始終銘記社會責任,將企業發展與扶貧攻堅任務有機共融,譜寫了企業助力減貧攻堅嶄新篇章,在產業振興鄉村經濟的道路上,運鴻集團的特色扶貧之路走得又深又實,依靠的是,田家鎮地區貧困戶對企業的信心,對政府的信任,有了群眾基礎,相信這份「陽光產業」會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