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井街道:多種產業齊發展 拓寬百姓致富路

2020-12-09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唐 車 崔 陽

「現在不是工作最忙的時候,你們要是昨天下午來,剛有一批貨做好了要出,那場面才是一個熱鬧。現在工人們正在為短袖冚下擺,為下一批活做準備。」5月13日,當記者走進雙井鴻興服飾車間時,管理員告訴記者。

近年來,溮河區雙井街道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多種產業齊發展,拓寬百姓致富路。目前,其產業帶貧覆蓋率100%,產業疊加度292%。

「前兩年我也外出打工,但都不能長久,一來是離家遠,回來一次不方便;再者是請假太繁瑣,家裡有個什麼事也不能馬上回來。」曾是貧困戶的董亞蘭說。

董亞蘭是雙井街道五紀村的村民,其大兒子患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常年吃藥,特別是癲癇發作時,身邊更少不了人看護;上面有年邁的老人,還有兩個兒子在上學,之前全靠丈夫一人打工掙錢。

工作和家裡不能兼顧,是她出門務工的主要煩惱。當得知村附近要建帶貧企業,她可是樂開了花。「我可算是車間裡的『老人了』,車間一建好,我就來了。這裡離家近,條件好,請假也方便,說一下就行了,家裡忙完再過來。」董亞蘭高興地說。

在這裡務工的貧困群眾大多是家裡的經濟支柱,需要照顧家庭是他們不能在異地務工的主要原因,現工廠開到了家門口對他們來說真是福音。

「這都是手工活,有專門的技師教,上手快,工資是計件收費,我年紀大速度算慢的,一個月也能做六七千件,拿個兩三千元還是沒問題的。」旁邊正在做工的張保秀說。

張保秀44歲,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其丈夫不能做體力活,常年在家,還得供兩個女兒上學。她來這兒剛3個月,工資已夠家裡基本開銷。她笑著說:「這裡一天還提供兩頓飯,要是手快的,一個月能拿三四千塊呢。」

鴻興服飾是招商引資產業,衣服均出口到歐美等地區。為確保真扶貧、真脫貧,雙井街道辦事處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根據每個村特點,引進企業,貧困戶可根據自家條件選擇工種。

「我以前是貧困戶,但不能去鴻興服飾呀,那裡都是女工,精細活我可幹不了,所以我選擇在長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這裡務工,現在已經脫貧了。」五紀村村民汪德君說。

長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距市區12公裡,成立於2017年,利用當地交通便利、陽光充足、空氣通透、水資源豐富等特點,建成40餘畝水塘養殖鱸魚。

「以前家裡生活十分艱苦,一年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元,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維持,更別說照顧家裡。自從來到合作社,我每年的收入都有2萬多元,年底還有分紅,生活寬裕多了。真是小小鱸魚水中遊,我的心裡暖融融呀!」汪德君說。

合作社負責人汪長勝本身也是五紀村的村民,以前一直在外地打拼:「之前回到家鄉看到本村村民很多生活都很辛苦,就想著帶動他們脫貧致富。有了這個想法,又得到政府扶持,才一步步把合作社做大做強。」

合作社鱸魚產量每畝可達5000斤,現已成立物流公司和海鮮供應中心,對整體貨源進行集體調運配送,把養殖成熟的鱸魚,配送到信陽市以及全國各地。合作社以崗位務工,以現金分紅和土地流轉的形式帶動貧困戶進行脫貧致富,目前帶動貧困戶32戶,扶貧71人。

「下一步我們還要不斷挖掘內部潛力,繼續擴建200畝進行水產養殖,70畝進行大棚種植,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切切實實為老百姓做點實事。」汪長勝說。

「為了能夠使貧困戶穩定脫貧,降低返貧的風險,我們將加大對帶貧企業的扶持。雙井街道辦事處已聯繫企業捐贈20萬元,成立產業扶貧基金,對全村的貧困戶進行全覆蓋。」雙井街道黨工委書記塗延海介紹。

記者在走訪時獲悉,目前雙井街道共有信陽龍熙谷休閒農業觀光產業項目、信陽市溮河區四季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信陽信海茶葉生物科技園有限公司等12個不同種類帶貧企業;還將以「多彩田園」項目為載體,以茶產業為抓手,以辦事處扶貧基金為依託,逐步形成「政府+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

相關焦點

  • 貞豐縣雙峰街道:食用菌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貞豐縣雙峰街道新寨村依託良好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流轉土地250畝種植大球蓋菇,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這幾天,在新寨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裡,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務工群眾種植大球蓋菇。
  • 年終特刊|發展三大產業!看酉陽如何築起百姓致富路!
    ▼▼ 產業築起增收路 ——我縣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三 數說 全縣油茶麵積30萬畝(原生10萬畝),覆蓋37個鄉鎮(街道),有農業企業、合作社115
  • 元江縣:青棗種植拓寬群眾致富路
    原標題:打炭小組:青棗種植拓寬群眾致富路九月的元江壩子,驕陽似火、熱浪撲面,進入元江縣紅河街道橋頭社區打炭小組,沿途一片片的青棗地裡,棗樹枝繁葉茂,長勢甚好。打炭小組引進青棗種植後,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全組種植青棗430餘畝,年產鮮果1500餘噸,銷售額達到520餘萬元,果農人均收入達到10962元,青棗種植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拓寬了路子。「2002年,我們種植水果甘蔗,到2005年水果甘蔗效益下滑,我們又種植冬早蔬菜等經濟作物。」
  • 白銀市平川區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紀實
    瓜果蔬菜香滿園——平川區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吳文莉三月的平川,田間地頭春意正濃雙岔韭菜遠近聞名,具有葉寬、莖粗、肉嫩、味鮮等特點,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徐明是雙岔村的韭菜種植戶,今年韭菜保持了一個較穩定的收購價格,徐明的臉上充滿著喜悅。他說:「之前我們種植的暖棚韭菜一畝大概毛收入2萬左右,這兩年我們又發展了很多的露地韭菜,一畝地能收入8000元左右。」
  • 重慶黔江:特色花卉拓寬致富路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title":"重慶黔江:特色花卉拓寬致富路", "url":"https://www.cqcb.com/yxzx/picture/2020-12-09/3395279.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picture/2020
  • 興仁市:鎖寨村小青瓜助力村民拓寬致富路
    忙碌在田間地頭鎖寨村民近幾年,鎖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村通組路打通了,生態環境變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城北街道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依山傍水、顯山露水、亮出農村風光」為理念,以大產業為主線,小產業為支撐,豐富農業產業結構鏈,增強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動力。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引導廣大農戶發展種植五星枇杷、小青瓜等集休閒採摘、觀光遊玩、農耕民俗為一體的農業產業,拓寬農戶增收致富路。
  • 天水日報社公益廣告扶貧 | 秦安千戶鎮:椒鄉菊花開 拓寬致富路
    為了拓寬助農增收的渠道,彌補林果產業發展水平不均衡,「短平快」增收項目規模小的現狀,千戶鎮轉變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菊花種植,引進經濟人投資興辦扶貧車間,建起菊花加工生產線,串起菊花產、供、銷的產業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圖說長治丨屯留區:桑葉變「金葉」 拓寬致富路
    圖說長治丨屯留區:桑葉變「金葉」 拓寬致富路 2020-08-20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鄉村創建 拓寬群眾致富路丨安順市平壩區紅楓賽鴿文化產業...
    【我的扶貧故事】助力美麗鄉村創建 拓寬群眾致富路丨安順市平壩區紅楓賽鴿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聶一一 2021-01-15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順昌縣鄭坊鎮:拓寬農村公路「最後一公裡」打通村民致富路
    近日,順昌縣鄭坊鎮榜山村峽頭至榜山主村公路段正加緊施工,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移山填土,將道路拓寬取直。據悉,該拓寬公路項目總投資64餘萬元,路面從4.5 米拓寬至 6.5 米,路線全長 4.686 公裡,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鋪設水泥混凝土,並進行邊溝、涵洞、防護欄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鄭坊鎮榜山村是鄭坊鎮最偏遠的山村,距鎮區18公裡,現有村民288戶1272人。
  • 【秦皇島日報】青龍傅杖子村:依託產業項目拓寬致富路
    開發生產優質礦泉水,工作組將它看成村民致富的希望。「村裡優質的水資源能被充分利用,這是傅杖子村百姓的福音,摘掉貧困帽子是村裡每個人的責任,我們都應該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村黨支部書記羅西軒說。,為防止夏季河水漫延到公路上,工作組還在北嶺路一帶修築了護壩。
  • 耀州區:柿子深加工拓寬村民致富路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拓寬村民致富路,2016年,關莊鎮七保村抓住時機成立了知行合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起了柿餅加工廠,吸納周邊村民入廠打工。每年到了柿子成熟的季節,加工廠最忙的時候,一天打工人數達50多人。村民郭芳俠提起在家門口的合作社的打工,非常滿意,一年雖然幹著2、3個月,但收益還是相當不錯。
  • 太白:打好「組合拳」 拓寬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太白縣立足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打出了一套「規模化生產、品牌化推介、多元化助銷」的消費扶貧「組合拳」,有效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持續推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壯大產業 提升品質太白縣靖口鎮石溝村距離縣城20多公裡,山大溝深,群眾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蔬菜種植和勞務用工,增收渠道比較單一。
  • 路燈亮了 民心齊了 百姓富了
    瓊山區幫扶幹部落實幫扶工作責任制,用心用情幫扶群眾 路燈亮了 民心齊了 百姓富了「最近牛賣得怎麼樣?」「市場價很不錯呢!」8月21日,在瓊山區三門坡鎮清泉村委會琉球村脫貧戶蒙美育的家裡,瓊山區人社局的幫扶責任人陳棟正和幫扶對象蒙美育拉家常。
  • 產業鋪開致富路——白銀市平川區文旅產業發展速寫
    產業鋪開致富路——平川區文旅產業發展速寫白銀日報特約通訊員 吳文莉人間最美五月天,在平川區?近年來,平川區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旅遊資源,通過政府推動、規劃提升、產業扶持、產品打造、示範創建、市場驅動,深耕文旅融合,闖出了一條高質量旅遊扶貧新路。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裡,平川區?陰古渡景區累計接待區內外各類遊客2.01萬人,實現旅遊收入400多萬元。
  • 普安鄉豐河村:種植吳茱萸 發展中藥材產業拓寬致富路
    瞿承禮說,前幾年吳茱萸市場價格較高,每公斤在400元左右,雖然今年價格有些下滑,但種植吳茱萸讓他嘗到了甜頭,他將拓寬種植面積,讓增收致富的路子更廣。
  • 市住建局:找準路徑 念好百姓「致富經」
    日前,如皋工業園區(如城街道)錢長村獲得「江蘇省第二批次特色田園鄉村」。「特色田園建成後,美了村莊環境,富了村民口袋,活了鄉風氛圍。」錢長村黨總支書記錢愛東感慨地說,在市住建局的協助下,錢長村充分放大自身特色,發展的方向更精準了,成效也更明顯了,老百姓的獲得感也增強了。
  • 雙井街道打造「井井有條」管理平臺:大數據讓城市更「智慧」
    雙井街道打造「井井有條」大數據平臺,建立算法和模型,對城市運行的各個方面進行監測,全面掌握城市情況和變化趨勢,提前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給出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智慧方案。實時監測:城市管理更高效「這裡數據異常,馬上發給執法車。」雙井街道指揮中心的值班人員發現,轄區一家酒店附近環境質量數據異常,當即將異常信息發給了附近的街道協管巡邏車,讓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
  • 武穴運鴻集團:託起田家鎮的「陽光產業」拓寬百姓致富路
    把荒山成了「綠色銀行」,把智慧大棚建在田間地頭,棚內蔬菜鬱鬱蔥蔥,長勢喜人,扶貧車間裡一片繁忙,熱火朝天……現在,當你走進武穴田家鎮各個村莊,居民樓錯落有致,庭院乾淨整潔,街道旁的新能源路燈成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天更藍了,山更青了,水更淨了,儼然一幅好山好水好人家的江南畫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布滿了鱗次櫛比的光伏發電面板,把這裡一切的變得嶄新淨潔——新能源
  • 廣西浦北縣「茶旅聯姻」拓寬致富路
    在最近公布的「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名單中,浦北縣五皇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榮獲全國有機農業(紅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的稱號,這是浦北縣大力實施「茶旅聯姻」,拓寬致富道路的其中一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