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萬載江湖,詩酒留香。
空缺近三個月的人保集團總裁一職終落定。
年初,人保集團總裁白濤調任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董事長。
三個月後的4月10日,人保集團發公告:
中國信保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廷科,調任人保集團任黨委副書記。
同日,中信集團副總裁蔡希良調任中國信保任黨委副書記。排名在另一位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唐志剛之前。此前這一位置是王廷科。
隨後即有消息傳出,王廷科、蔡希良下一步將接任人保集團、中國信保總裁。
兩大副部級險企同日更換總裁。
如果說2017年後,四大副部級險企人事大調整是中國保險業高層人事調整第一幕;那麼,中國保險業高層人事調整第二幕將在2020年啟幕。
這一幕早在年初開始。
1
人保集團落定總裁人選:出口信保王廷科入主
2019年,人保集團是四家副部級險企中人事調整最大者,也是人保集團回A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
2020年1月19日,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
人保集團總裁白濤任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白濤,橫跨銀行、保險經驗。其出身大型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擔任過國壽集團副總裁,做過中央匯金總經理。2018年6月,白濤出任人保集團總裁。
幾乎與白濤調任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同一時段,中國人保副總裁唐志剛調任出口信保監事長。
55歲的唐志剛出身銀行,先後在農行、農業發展銀行工作,2013年由農業發展銀行行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任上調任人保集團副總裁,2017年牽頭籌建人保養老險公司。
還是2019年,人保集團先後發生後三次人事調整:
上半年人保集團副總裁盛和泰調任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國壽股份副總裁肖建友調任人保集團副總裁,隨後兼任人保壽險董事長。
年底,人保集團監事長,中國太平出身的林帆到齡退休,太平財險總裁於澤調任中國人保副總裁。
新總裁王延科,金融科班,出身太平系,具有豐富的保險從業經驗,先後涉足銀行業、信託業、資管業。既有基層金融機構管理從業經歷,也有總部高層管理經驗。2015年任太平保險集團副總經理兼太平養老險董事長,2018年,王延科接任了已經空懸兩年半之久的中國信保總經理一職。
新總裁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人保?
淨利潤317億,同比增63%;
保險業務增速時隔三年重回兩位數11%,5553 億;
財險保費首破4000億大關,增速11.3%;
壽險營銷員39萬人,逆勢勁增近15萬人;
健康險保費大增52%,淨利潤3300萬元......
這是人保集團2019年的業績,靚麗的數字之下,人保集團的轉型發展已步入深水區,這將是步入本世紀第三個十年的人保集團的最大考驗。
即便往昔引以為傲的人保財險更是在今年初首月保費遭遇多年不見的保費負增長,2019年更是陷入保費劇增,利潤卻不見同步的尷尬:高出對手1600億元保費,利潤僅多21億元。
未來,人保的崛起還需其他板塊的「努力」,壽險人力猛增,代理人瓶頸中何以擺脫昔日人海模式?健康險高賠付、高手續費問題,又有何解?科技板塊何時破局?無一不是苦楚,也是希望。
唯此,方能實現「不一樣的中國人保」,非一個財險王者帶著一群青銅衝鋒。
這也當是人保連續劇烈人事調整之後的期待。
2
中信副總經理蔡希良,空降出口信保
王延科調任人保集團總裁之位的同日,中信集團排名第四的副總經理蔡希良空降出口信保,任總裁。
根據公開資料,現年52歲的蔡希良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職業生涯起步於院校,曾任上海財經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副院長。後進入企業,歷任上海金鐘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信大榭開發公司總經理、董事長,中信興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一度出任寧波大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2016年,蔡希良提拔至中信集團班子,任副總經理及執行委員會成員,2018年兼任中信集團戰略與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擁有豐富實業經驗的蔡希良,將是這家成立20年的政策性保險公司第五任總裁。
首任總裁為名門之後的唐若昕,這位曾經的邯鄲市長2008年因受賄罪被免、入獄。
隨後,原人保財險總裁王毅成為第二任總裁,2012年升格副部級後成為出口信保第一任董事長。
王毅兼任總裁一年後,出口信保迎來第三任總裁,來自銀行系的羅熹(現中國太平董事長)。2016年初,羅熹轉戰總部位於香港的華潤集團,任總經理。
空缺兩年後,2018年中,中國太平副總經理兼太平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王廷科成為出口信保第四任總裁。
作為中國唯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亦是一家副部級險企,這也意味著第五任總裁蔡希良成為副部級央企領導。
縱覽這家政策性險企,以「履行政策性職能,服務開放型經濟」為己任,由於業務性質原因,出口信保年入保費規模並不大,不足200億元(2018年數據),遠低於同期的商業保險公司。
這也是出口信保市場消息較少,少有輿論關注的原因。體量不足以代表江湖地位,這家政策性險企被賦予了更大的政策性使命,新章程明確中國信保的經營宗旨是:
通過為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保險等服務,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重點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特別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機電產品等資本性貨物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
尤其是晉升副部級的2012年後,出口信保在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方面:
先後承保了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約旦阿塔拉特燃油頁巖電廠項目、巴基斯坦薩希瓦爾燃煤電站項目、馬來西亞350萬噸鋼鐵廠項目、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項目等各類「走出去」項目1097個,覆蓋交通運輸、石油裝備、電力工程、房屋建設、通訊設備等多領域大項目,承保金額上千億美元,涉及「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
2016年,出口信保首次向社會發布全球主權信用風險評級,完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風險報告(上)》及16個國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研究報告》,繼續發布了新版《國家風險分析報告》 (已連續發布12年)和《全球投資風險報告》。
蔡希良曾在《經濟導刊》發文,撰寫關於中信集團踐行國家戰略全面布局「一帶一路」的文章。
3
四大副部級保險央企,再掀保險高層人事調整
四大副部級保險央企,多位高管出身中國太平。
期間最出名者就是三大董事長:
人保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國壽集團董事長王濱、出口信保董事長宋曙光、人保集團總裁王廷科,皆在中國太平出任重要崗位。
繆建民早年曾任中保控股(中國太平前身)副總裁、太平財險董事長,後轉戰中國人壽升至總裁,2017年再度出任中國人保總裁,2018年初成為人保董事長。
銀行系出身的王濱2012年從交行副行長位置上空降中國太平,出任董事長,隨後以「三年再造」將太平帶上世界500強。
2018年9月,王濱成為最大國有保險集團,國壽集團董事長,重振國壽也隨之而出。
出口信保董事長宋曙光也是老太平出身,曾短暫服務原中國保監會財會部,2000年調任中保集團(中國太平前身),期間兩度兼任太平人壽董事長。
2014年宋曙光由中國太平總裁位上轉任交通銀行監事長,2019年1月接替退休的王毅成為出口信保董事長。
其中,中國人保太平系高管最多,這與之歷史淵源有關。
早年國內僅有老人保一家保險公司,四大副部級險企皆由老人保分拆而出。中國太平的前身,即是老人保海外保險部門,早年為行業培養了很多的青年才俊。如今,這部分人漸走上高位。
以人保為例,除了董事長、總裁出身太平,人保集團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謝一群也曾服務太平15年,2015年從中國太平副總裁崗位調任人保集團副總裁,2019年初兼任人保財險總裁。
2019年底調入人保集團任副總裁的於澤也是太平出身,調任中國人保之前,48歲的於澤乃太平財險總經理。2019年,也是其加盟太平的第13個年頭。
此外,自2012年四大險企升格副部級後,越來越多的保險業外高管空降保險高層,這一點近兩年尤為明顯。
無論是原人保集團總裁白濤、原中國太平監事長李剛、原中國信保監事長黃志強,還是現任國壽集團總裁袁長清皆非保險行業出身,保險高層幹部與業外交流調動已成為近年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