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學海外的日子:從過傳統節日到傳播中華文化
中國留學生求學海外,雖遠離故鄉,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同時,在異鄉的他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加拿大的中華飲食文化也有些受當地飲食文化的影響,會多甜少辣一些。」艾子說。感受傳統節日氣息海外學子也時常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息。在春節、中秋節等重大的中國傳統節日期間,特色節日小吃是節日文化重要的展現符號。中國超市會在傳統節日期間售賣節日特色小吃,一些中餐館也會籌備一些活動以慶祝節日。
-
東南亞留學生在昆明慶祝傳統新年節日宋幹節(圖)
東南亞留學生在昆明慶祝傳統新年節日宋幹節(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4月19日08:05 柬埔寨留學生在表演祈福舞。(人民網 李發興 攝) 人民網昆明4月19日電 (李發興)4月18日,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國駐昆明總領事館聯合在昆明理工大學校園內舉辦2015潑水節暨傳統宋幹節慶祝活動。
-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重構與創新
摘 要:中華傳統節日在傳統社會主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傳統媒體、國家法定節日的活動傳播來實現。 二、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特徵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
甘晨力: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厚重中華文化底蘊
本網12月3日訊 近日伴隨冬意而來的還有日漸濃厚的西方節日,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我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開始為之雀躍。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寄語年輕一輩,在現今中西節日文化合璧的潮流下,忙著歡度「洋節」的同時也不要遺忘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
-
留學生過中秋:中華傳統文化在詩歌中也在月餅裡
留學生過中秋:中華傳統文化在詩歌中也在月餅裡 中國及來自非洲、歐洲、美洲、亞洲的近百名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匯聚一堂,朗誦詩詞、演奏古典音樂、揮毫潑墨書法展示,共同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 在「中華明月夜,五洲共此情」中秋國際詩會現場,詩歌婉轉,絲竹縈繞。黑膚皓齒的非洲友人、來自亞洲蒙古、韓國的中國礦業大學留學生們朗誦詩詞,和遙遠家鄉親人視頻,品嘗月餅,提前感受一下中秋佳節的氛圍,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非洲留學生走進瑣園古村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民俗
這個國慶假期,浙師大國際學院86名非洲留學生來到金東區澧浦鎮瑣園村,帶去非洲特色美食以及歌舞表演,還和當地村民PK籃球,觀看中國傳統民俗「板凳龍」表演,與村民和遊客共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節日。來自茅利塔尼亞的莫克塔說,「希望中國朋友們能喜歡。」美食盛宴結束後,留學生們表演起了非洲各國傳統歌舞和情景喜劇。穿上民族服飾、身披各國國旗、擊鼓奏樂……天空下著雨,留學生們的熱情卻只增不減,感染了在場遊客。遊客們紛紛湧上臺,一同載歌載舞。下午,留學生們和當地村民舉行了一場籃球賽。當晚,他們觀看並體驗了中華傳統民俗活動———舞「板凳龍」。
-
繼承傳統習俗 傳播中華文化 海外華人歡慶鼠年春節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外媒稱,中國農曆鼠年到來之際,海外華人按照傳統習俗歡度春節,使得春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契機。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1月25日報導,春節對華人來說是最大也是最喜慶的節日,對海外華人而言更是「他鄉情更濃」的節日,凝聚了對故土的眷戀,甚至定義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
傳播中華文化 海外孔子學院舉辦中國新年慶祝活動
本報記者 劉旭霞攝 海外孔子學院舉辦中國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傳播中華文化 拉近民心距離春節期間,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新年慶祝活動和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受到華僑華人及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師生,既用自己的方式慶祝中國傳統佳節,又將春節及其背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播給當地民眾,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
國際文化交流節 32國留學生蘭州展中華才藝
原標題:32國留學生蘭州展中華才藝 中外文化「秀」混搭 12月23日晚,32個國家逾400名留學生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行國際文化交流節,以漢語架起「橋梁」展示各種中華才藝,上演異彩紛呈的中外文化混搭秀。 留學生先後表演了中國武術、茶藝、四大名著歌曲聯唱等節目。用精心編排的節目展現他們對中國文化和民俗的理解。
-
甘晨力談新媒體對於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認為在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節日文化傳播過程也有所革新,並加強了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力度。中國幅員遼闊,新媒體解決了距離問題,人們可通過在線慶祝代替現實的線下節日參與,這成了過節的新模式。
-
疫情下在英小留學生的中秋:學校中體驗中華文化
疫情下在英小留學生的中秋:學校中體驗中華文化 2020-10-09 15:48:35 位於德比郡的Abbotsholme學校,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英國私立寄宿學校,現任校長曾任職於上海的惠靈頓中學,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他認為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對各個國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將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他鼓勵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樹立完善的世界觀。 英國學校現在都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bubble),各個小組獨立活動學習。
-
中青報全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
H5交互提高文化滲透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了一系列中華文化主題H5,通過小遊戲、測試題、動畫等青年喜愛的交互形式,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講述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深受網友喜愛。「觸?文化」青年文化系列H5已推出3期,主題涉及文學、傳統服飾以及家風文化。其中,《探尋中華宰相村的家族密碼》點擊量近20萬次。
-
【網絡中國節 重陽】網絡時代,激活傳統節日的文化基因
傳統文化的深邃和博大、詩意與精深,可以盡情展示於現代信息平臺之上,也為現代網絡增添厚重與文韻。 中國擁有豐富多樣的傳統節日,春節慶祝新春伊始,萬物復甦;中秋月圓人圓,歡樂和合;七夕祝福有情人,讚美愛情……傳統節日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積澱,也承載著中國人的信仰與情懷,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基因。
-
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方式
以春節文化走出去為例,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17年農曆大年初一發表題為《中國最盛大的節日正走向全球》的文章,認為更多的人加入歡慶春節的行列,中國春節正在成為全球性節日。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6年組織實施的春節文化「走出去」全球調查顯示,海外民眾對中國春節的認知程度達到了58%的新高;有超過半數的被訪者聽說過「歡樂春節」,「歡樂春節」成為認知度最高的春節文化品牌。
-
顏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近日,顏華在海外社交媒體發布一組在西安拍攝的漢服照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她看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必要、勢在必行。顏華表示,有這樣的想法是源於自己在海外生活時的經歷。比如,日本的和服(kimono)在國際上很有名,很多外國人都知道。實際上和服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服裝,然而多數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傳統服裝卻知之甚少。
-
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洋節日知道就行!
「洋節日」聖誕節的真正的起源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
給留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浙財大成立文華書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鄭琳通訊員 趙蕾近日,浙江財經大學成立文華書院,旨在加強對留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文華書院,是學校實現 『文化+專業』留學生特色培養的良好嘗試。搭建中華文化體驗中心,與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系列講座及學習實踐相結合,讓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留學生也是文化的使者,以他們為媒介,有助於把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李佔榮表示。
-
身在異國他鄉 不忘傳統文化
圖為就讀於俄羅斯聯邦財經大學的各國留學生聚會合影 一直以來,留學生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之一,在文化的繼承和傳播等方面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留學生在國外各種形式的節日慶祝活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以及傳播顯得尤為可貴。 王凱:走得再遠傳統習俗也不能丟 「身處異國他鄉,一個人過節難免孤單。雖然不能回中國過年,但傳統過春節的習俗可不能少。」留學日本的王凱說道:「不管在哪過年,新衣服都得穿!新年第一天穿上新衣服祈盼著在新的一年裡能吉祥如意。」他來日本三重大學讀書已經兩年了,其間也沒有回家過春節。
-
海外華文學校、各地孔子學院慶祝春節 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當地時間1月29日,獅子山大學孔子學院太極園喜氣洋洋,「中塞一家親,喜迎新春」春節系列文化活動拉開帷幕。春節文化體驗活動已連續舉辦4年,成為獅子山大學孔子學院的品牌項目。此次活動包括「美麗中國」圖片展、中華文化展示和文藝匯演3個主題,以「靜態和動態」「觀賞與體驗」兩個維度來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當地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開放、包容的中國。
-
五一勞動節是傳統節日嗎 2018中國傳統節日有勞動節嗎
導語:五一勞動節是傳統節日嗎?2018中國傳統節日有勞動節嗎?在我國法定節假日中,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其他元旦、勞動節、國慶節都不是我國傳統節日。首先,傳統節日要具備一定的歷史底蘊,從古傳承至今。而勞動節雖然也有一定歷史,但卻不是我國的,而是國際的,即不在我國傳統節日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