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拜屈子(新聲)
文/吳國順
汨羅江岸畫悠悠,屈子泛漁舟。閒看千秋歷道,憂國情志頻酬!
風雲過去,百花競豔,永固金甌。壯士仁人戮力,先賢盡展歌喉!
晤屈子
文/丁建國
夢中承召喚,跨鯉向江邊。
浩嘆驚三楚,長吟動九天。
醺因商調醒,濁遇楚辭蠲。
未及多聆教,東方已白然。
蝶戀花·端午讀屈子有懷
文/朱繼彪
九畹蘭芳春蕙好。飲露餐英,獨自登程早。龍馬高車鸞鳳導,巡天欲把煙塵掃。
雨驟風狂雲路渺。呵問蒼天,亂象何時了?握瑾懷沙江影杳,魂留天地標文藻。
端午節述懷
文/李含江
山東自古出豪雄,合縱連橫抉主公。
宵小得逞朱闕璽,高潔失卻戰場弓。
中原諸國付清水,華嶽始皇懷碧空。
縱是汨羅成夙願,神州依舊大秦風。
戊戌端午懷屈子
文/郭星明
日向端陽雨意多,絲絲縷縷步蹉跎。
百般天問終求索,也競龍舟到汨羅。
漁歌子·端午
文/郭星明
水色山光顥氣佳,向陽門戶好闢邪,懸青艾,點硃砂,蘭湯香沐吉人家。
端午吊屈(步師韻)
文/梁晗曦
獨對陳編坐北窗,玄黃可鑑血盈腔。
河山盡墨曾何世,肝膽餘情在此邦。
青史每教雙耳熱,窮途難使寸心降。
劫波歷盡精神在,輩出風流匯大江。
端午哭母
文/梁晗曦
慈顏輝映舊書窗,徒蓄思娘淚一腔。
忽悟榮途皆苦海,驟離濁世到蓮邦。
一支棹往彌求速,萬劫波來未可降。
莫念麼兒長翹首,親恩思報有如江。
戊戌端午節前作
文/黃灝
兩千年裡祭端陽,詩筆紛紛訴國觴。
腹內比他襟抱大,網中唯我虎吟長。
哪知蒲艾難驅鬼,仍是生民自中槍。
應恨當時投水後,未分一點到農桑。
端午節有感二首
文/孫德振
五月誰知感慨多,屈平怨恨耐如何?
君王迂腐生災患,千古中華念汨羅。今日何人吊屈平,清輝江岸彩舟輕。
民心當與天無隔,樂見神州享太平。
端午懷屈原二首
文/夏愛菊
逐遠賦離騷,光輝日比驕。
情懷如雨潑,思緒任雲飄。
憂患汙塵事,鋪陳錦繡毫。
兮兮兮息息,長恨水滔滔。
天道痛其悲,沉龍水下飛。
英才唯有死,宵小又何歸?
眾競貪婪喜,君思社稷危。
從來撐大廈,聖德耀光輝。
端午
文/韓守宗
屈原一去不回頭,從此江邊恨迭愁。
西圃椒蘭齊悵望,南園蕙杜並凝眸。
兩千載內驪歌短,四十年間杯酒稠。
只為離騷能背誦,每逢端午淚滋流。
端午節前懷屈子
文/韓守宗
欲冠切雲摩楚天,乘龍駕日具非煙。
美人已自蕙蘭得,詩體當同歲月傳。
風旨端方騷旨遠,古聲雅奧近聲遷。
宜從高潔讀屈子,不枉年年爭賽船。
戊戌重五感興
文/阿袁
相競西東詩債纏,風寒身手日三穿。
誰知眼下子蘭在,一讀離騷一泫然!
註:「相競」句:語意本於明代袁宏道《和伯修家字》:「京師盛重五,所在競繁華。」
端午節友人索祭屈原詩有感並序
文/何懷玉
屈原忠君愛國、敬德修能、崇禮尚文,固然值得尊重和紀念。然後世之人未解精神實質,盲目崇拜,導致是非不分、謬種流傳,甚至有人打其招牌,欺世盜名、騙錢漁色,豈不令人痛恨?國人追捧屈原,用心良苦,然端午申遺卻花落韓國,豈不令人悲哀?近日友人索寫端午祭屈原詩,乃有感賦七律一首,以抒感慨。五月二十六日。
每至端陽祭屈原,龍舟角黍滿江天。
亡秦必楚心良苦,逢鬼則歌事可憐!
大肆招搖欺祖上,茫然崇拜惑人間。
我華追捧情何極?未料申遺屬亞韓!
步王允田《八聲甘州·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韻奉和
文/何懷玉
仗憂民報國好情懷,豈須問蒼穹?恨豺狼當道,沙蟲遍野,視線迷濛。鸞鳥鳳凰日遠,梟鼠肆行兇。策士翻雲覆雨,嘆庸君悍吏,妒美讒忠。
冀奮穆莊餘烈,縱勵精圖治,盛世難逢。試革新變法,強民固本,伐暴更稱雄。奈三遷、回天無力、謀不用、慷慨與誰同?郢都破、投江而死,永沐騷風!
屈原說
文/寒夢
最怕江中粽客愁,老夫早轉世間遊。
屈門子弟皆國棟,羞為浮名亂叩頭。
寒夢說
文/寒夢
今日家嚴應壽誕,去年四月遇車亡。
詩人莫比傷心淚,我勝諸君兩萬行。
屈原
文/梁曉峰
行吟莽原上,一句一悲滄。
獨嘆人皆醉,空憂國欲殤。
高風蕩山野,清淚動沅湘。
任是讒言烈,浩然襟抱香。
端午
文/梁曉峰
郢曲幾人唱,興來徒自歌。
握瑜空寂歷,抱劍恨蹉跎。
杜宇啼端午,斜輝向汩羅。
臨風一杯酒,垂淚拭還多。
詩人節有感於「求仁得仁何怨之有」
文/夢也無聲
人憐屈子負今生,總為離騷抱不平。
風節尤多歌獨立,詩心疑似向精英。
蠅營何愧聖賢義,骨鯁無悲殉道情。
俗相若非長逐利,能將絕世列清名?
端午前即筆
文/鄧壽康(廣東)
離騷善得幾皮毛,端午年年搦管毫。
但有國殤欣引項,汨羅江水可平滔。
燭影搖紅·端午風舟雨
文/鄧壽康(廣東)
粽子飄香,香飄孰透重圍去。此時覽景最關情,卻愴斜風雨。隱聽鳴鑼響鼓。料江上、飛舟競渡。老天悲泣,心欲為愉,慳緣難許。
思越千年,要求天問歸何處。大夫肝膽幾人存,乘有離騷賦。清淚汨羅爭顧。更誰常、回眸記取。喟然長嘆,翹首持觴,狂歌掌拊。
減字木蘭花·在汨羅詩人周顯群六神草陪同下拜謁屈子祠
文/毛瑞華
因詩緣起,隔水隔山來拜你。詩誼相呵,汨水悠悠流九歌。
歌成橘頌,留得詩魂猜楚夢。一拜虔誠,許我於詩永結盟。
減字木蘭花·屈子祠懷屈原
文/毛瑞華
虔誠一拜,汨水西流何以奈。天問離騷,楚夢曾經已入滔。
九歌唱罷,空使山河啼淚下。不見靈均,香草貞魂怎許人。
金縷曲·端午感賦
文/姚崇實
碧水奔騰去。望蒼山,千層萬疊,悄連天宇。把酒臨風懷屈子,感慨無窮誰吐?看翠柳,千絲亂舞。自古英雄多寂寞,恨天涯萬裡難行路。千載怨,總難訴!
年年此日聽舟鼓。見遊人,臨川笑語,蟻行蜂聚。獨詠離騷還獨淚,獨倚欄杆獨賦。嘆白日,西奔何遽。皆恨烏鴉欺彩鳳,卻至今英俊遭人妒!風浩蕩,水雲怒!
戊戌端午
文/王香谷(澳大利亞)
汨羅江水屈潭來,響振雷霆大地回。
三楚悲風憐月夜,九歌醁酒祭魂臺。
懷才報國君昏聵,抱石沉湘眾愍哀。
千古離騷今絕唱,艾符蒲劍可消災。
註:響振雷霆,《西遊記》第二回菩提祖師講經說法「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沉湘,明·黎光《過洸口吊邵廷琄》詩云:「伍員寧負國,屈子竟沉湘。」
丙申端午
文/王香谷(澳大利亞)
五月榴花夏色濃,薰風吹我雨茸茸。
萬家裹粽裁嬌虎,兩岸喧雷競舫龍。
作賦吟詩哀屈子,懸蒲掛艾斬諸兇。
清平盛世今何有,不朽離騷乃醒鍾。
妻為我補寒衣
文/朱偉經
欲寫真情不盡頭,飛針走線補春秋。
寒衣繡上詩千首,一縷陽光紙上留。
送侄孫女遠嫁錦州
文/朱偉經
滴水些山憶念長,遼西此去路茫茫。
迷濛煙雨回眸處,千裡江南是故鄉。
夏夜
文/朱偉經
繁星點點落蒼茫,一徑南風晚樹涼。
三兩吠聲村夜靜,呼之即到是花香。
端午吊屈子
文/石長安
千載汩羅鳴泣風,美人蘭芷嘆哀鴻。
九章慨嘯驚荊楚,一蹈悲歌徹宇空。
芳草悽悽埋傲骨,龍舟躍躍喚豪雄。
燈紅酒綠奢糜處,試問家邦幾許忠?
蝶戀花·端午風俗
文/喻文銳
仲夏榴花紅滿樹。端午清舒,祭祖民歡度。角粽馥飄千萬戶,汩羅競楫擂聲助。
艾草菖蒲驅蠹蛀。白芷川芎,香袋偎心部。摻酒雄黃噴壁處,聆聽屈聖吟詩賦。
重五心聲
文/李華
節臨重五起心潮,靜看龍舟競浪高。
蒲劍懸門能除鬼,雄黃和酒辨人妖?
江河應慰行長制,黌學課中增典騷。
素願常聆經國道,屏中少見舞輕佻。
臨江仙·端午節感懷
文/郭士提
角黍流香今幾度,魚龍躍浪含悲。楚天憑弔雨簾垂。汨羅汩汩,向底似吟誰?古有聖賢遭佞道,冰心與日同輝。清尊酹與更思追。離騷千古,風叩落英飛。
蘇幕遮·端午感懷
文/郭士提
黍金香,蒲玉巧,粽裡含情,情唱離騷調。漫點龍舟誰最鬧?波浪翻天,旗鼓爭年少。
史風吹,中國傲,反腐查汙,屈子英魂渺。款曲高堂休醉倒,亢悔之龍,湮沒風沙道。
喝火令屈原祭
文/石長安
萬古靈均恨,群黎楚子憂。汩羅江水訴同仇。天問九章山響,孤獨醒青眸。
仗劍揮妖魅,吟騷刺濁流。浩然之氣貫千秋。一片丹心,一片赤誠謳。一片烈肝忠膽,燭照亮神州。
端午嘆
文/李修升
厭聞端午千舟競,香粽空餘商味濃。
不見精神何謂祭,假名屈子賺民情。
端午祭(新韻)
文/段安仁
五月麥收人倍忙,猶懷屈子祭端陽。
線分七色孩童系,囊溢奇香少女藏。
青粽含情情湧動,龍舟衝浪浪激揚。
長吟騷賦抒宏志,銘記蘭心頌富強。
和張倫老師《端午晨雨》
文/段安仁
晨起霏霏細雨涼,遙看天宇半昏黃。
歸心似箭匆匆去,陪伴娘親品粽香。
賽龍舟
文/晨吟翁
忽聞脆亮一笛響,遊場瞬間成戰場。
兩岸加油聲震鼓,催舟逐浪助飛槳。
祭賦祖·屈原
文/王彥欽
楚邑懷王不辨真,枉聽奸佞郢都淪。
殘垣壁斷風聲唳,殿破樓空吠犬頻。
舉首離騷天地問,投心九曲不佝身。
龍舟米粽驚蛟魅,賦祖三閭萬世春。
端午抒情(新韻)
文/丁春林
汨羅江上祭崑崙,浪湧沉浮屈子魂。
天問行吟正則淚,離騷諷諫美人心。
巡天求索救國計,環楚流逐殉水神。
堪喜龍舟常擂鼓,辭如明鏡煜乾坤。
注:正則是屈原之名。
吊屈原
文/姜道宏
天問幽蘭唱大風,九章香草嘯悲鴻。
離騷憤賦驚湘地,橘頌沉歌泣遠空。
荊楚霾煙遮碧殿,郢都衰色掩丹宮。
汨羅英魄千年在,沅澧仙魂萬載崇。
浪淘沙·端陽懷古
文/姜道宏
桔頌唱千年,聲振林泉。美人香草祭河山。北望郢都愁滿腹,九問蒼天!
端午賽龍船,思緒連綿。湘資沅澧悼幽蘭。風雨落花悲屈子,夢繞魂牽。
端午悼屈原
文/範玉珍
屈子冤魂震汨羅,離騷思量費吟哦。
悲情仰首朝天怨,飛遍神州詈九歌。
喝火令·端午祭
文/宋玉娟
滾滾汨羅水,哀哀屈子丘。楚鄉遺俗尚存留。漁父九章天問,名震萬年秋。
隔岸猶聽鼓,臨山盡覽舟。聖賢隨浪洩千愁。一曲神傷,一曲筆端稠,一曲可驚風雨,毅魄壯金甌!
端陽節
文/吳海晶
寄託情思端午舟,健兒旗鼓槳凝眸。
揭籠角黍香閭巷,銜露艾蒿燻畫樓。
自古忠言多逆耳,從來酒色易昏頭。
尋題騷客箋無淚,感慨鴻毛付濁流。
滿江紅·端午懷屈子
文/吳海晶
湘楚雲低,鼓角動,江堤欲裂。濺雪浪,遍尋芳渚,壑窮澤竭。競渡旗舟英傑聚,盡拋角黍魚龍悅。喚靈均,民族鑄圖騰,難銷鐵。
《哀郢》讖,音未絕。《國殤》恨,肝腸疊。數生民苦痛,涕淚思切。莫借酒盅磨劍氣,且憑詩賦歌明月。心騁遠,勁節壯情懷,東方徹。
高陽臺·汨羅懷古
文/杜宗傑
棹擊清江,心懷楚月,罡風掀起波濤。橘頌憂思,靈均忱志空拋。悠悠遺韻千秋唱,日爭光、亮節天高。念偉人、情載龍舟,鼓震雲霄。
幾經風雨滄桑變,看乾坤激蕩,處處盈韶。紫氣東來,芙蓉國裡如燒。茫茫九派流新曲,望神州、分外妖嬈。踏騷鄉、聖地依依,吟祭詩豪。
西江月·端午隨筆
文/杜宗傑
端午年年歡度,詩心眷眷難收。楚辭無解豈能休,幾許人生悟透?
養性宜從高潔,紉蘭且逐清流。追風不採杞人憂,但看江山錦繡。
端午遣懷
文/碧浪輕舟
五月又逢飄粽香,離騷千古韻悠揚。
一篇讀罷頭飛雪,難續兒時大夢長。
端午懷屈原
文/淇水悠悠
南問崑崙北問河,名垂青史幾人多?
行吟澤畔哀民苦,抱石江頭喟國痾。
蘭蕙馨香難自棄,英雄浩氣豈消磨?
滔滔揚子江中水,儘是三閭激憤歌。
挽屈原
文/吳志誠
人間崇尚是忠良,屈子丹心耀楚鄉。
千載龍舟端午賽,輓歌唱徹汨羅江。
唐多令·端陽
文/吳志誠
杯酒賀端陽,高朋走遠鄉。月黃昏,獨自尋芳。雷雨才收天色碧,荷初浴,送幽香。
翹望汨羅江,河燈應競光。照詩魂,重賦新章。讀罷離騷歌盛世,看虎奮,更龍驤。
鵲橋仙·端陽醉歌
文/吳志誠
少修百藝,長從多業,遍閱窮通無數。老來田畝自耕耘,踏星月,禾香滿路。日常病酒,詞歌醉賦。夢裡鷹搏狐兎。多情誰笑我陶陶,願作個,閒雲野父。
端午吟
文/葉秀嫦
又是西鄉裹粽香,離騷一曲唱衷腸。
龍舟賽事年年起,屈子精神代代揚。
擂鼓高呼爭桂冠,彩旗揮躍鬧端陽。
迎風破浪渾無畏,吶喊潮頭慨也慷。
端午
文/劉朝陽
插艾驅瘟疫,纏絲佑壽康。
龍船飛渡快,為去屈原鄉。
【中呂·迎仙客】·端午節有感
文/藺潤萍
粽葉香,艾清涼,五彩線纏福壽長。品雄黃,舟賽忙。屈子投江,後世離騷唱。
水調歌頭·屈原恨
文/王富貴
時值戊戍端陽,手捧香粽,有感而成賦。
仗劍汨羅畔,怒發刺蒼天。就濁依暗非我,獨醒太孤單。受辱蒙塵不悔,以死抗爭無怨,雄魄化狂瀾。大愛千秋在,浩氣憾人寰。
捍天道、守節義、解民懸。拳拳赤子,求索不渝數千年。多少英雄志士,續寫風流史卷,熱血薦軒轅。應慰靈均恨,華夏煥新顏。
望江東·端午有懷
文/子秋
虛度經年又重午,海榴粲、惱情緒。半生志氣負孤旅,夜課讀、離騷句。
忠魂已去成千古,讓蘭佩、空椒醑。河濱長夏自清暑,且收拾、初心護。
過端午說屈原
文/李剛太
小時候很喜歡過端午節,早早地掛上母親縫製的香囊給小夥伴們嗅,比誰的更香更好看。看著母親包粽子、炸麻葉、煮雞蛋和大蒜,心裡美滋滋的。門頭上插上艾蒿,耳廓裡滴進雄黃,神秘兮兮的,覺得挺有趣。待到聽說了屈原,聽說了伍子胥、聽說了孝女曹娥、聽說了捉鬼鍾馗,也聽說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心情卻反而一天天地沉重起來。
就說屈原吧,好好的一個三閭大夫,為什麼偏偏要懷石自沉汩羅江呢?你看楚國那熊樣,「一個陽臺上襄王睡著,一個巫山下宋玉神交」元貫雲石《滿庭芳》曲句),寵妃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等等享樂得一塌糊塗,楚國郢都被攻破了,他們誰都不投江,你投江做甚?元代白樸說「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這是嘲笑屈原不識時務呢,還是借題發揮自己的牢騷?馬致遠說「君若歌時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爭甚?」那不明明在說,屈原願意死就由他去死,我們醉人和他比什麼清醒?張可久說:「陶朱公釣船,晉處士田園,潛居水陸脫塵緣,比別人慮遠。賢愚參雜隨時變,醉醒和哄迷歌宴,清濁混沌待殘年,休呆波屈原!」這不明明在說屈原是個呆子嗎?倒是貫雲石說得較為公平:「楚懷王,忠臣跳入汨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閭強,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汙你,你汙滄浪」,一碗水端平各打了五十大板,稍稍讓人聽著舒服點。
我過去讀遊國恩的《中國文學史》,一味讚揚屈原「雖九死而猶未悔」、「吾將上下以求索」的愛國主義精神,把我們這些孩子們薰陶得「熱血沸騰」的不得了。現在「與時俱進」了,老師很在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章教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說:「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劇的重要原因。他缺乏在高層權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難以在這個圈子裡長久立足。」這就是要告訴我們學會在高層權力圈中巧妙周旋、長久立足,不要像屈原那樣缺乏執政能力,「造成人生悲劇」,真可謂用心良苦矣!
(文章轉自《執手詩詞》編輯: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