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老子治國理政的主要思想

2020-10-18 心悟道德經書館

  辛清源心悟道德經(治國篇)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道德經》中包含著老子治國理政的思想,有的觀念至今不過時,依然被中國人民的領袖所引用,可見老子的治國之道多麼高明。

一,老子主張政善治

《道德經》8章說政善治27章說:善計不用籌策73章說:繟然而善謀,這是老子的善謀、善治的治國理政的思想

只要堅持政善治社會就會出現73章所說的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招而自來的善果

歷史證明,有利於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有利於經濟建設發展,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自然環境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治國理政的方略就是善謀、善政,就是好的《政善治》。

二,老子主張愛民治國的思想

《道德經》十章提出:愛民治國的思想。

治國為了愛民,愛民是治國目的。愛民治國,來源於老子49以百姓心為心為核心的理論基礎。

衡量一個政權是否善政?根本的標準就是看這個政權是為少數人謀利益?還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封建社會家天下,不是善政;資本主義社會為了少數利益集團服務也不是善政。

《道德經》13章: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託於天下,愛自己那樣愛百姓的人,百姓就會把天下託付給他。

《道德經》提出的聖人和執政者與老百姓的關係是魚和水關係。36章:魚不可脫於淵,指出魚不能脫離水,否則就會死亡,這種理念對於我國的社會發展影響很大,一直傳承到現在。

老子在我國封建制度剛剛興起之時,提出上述治國理政的先進思想,可見老子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充分證明他是一位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思想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三,老子主張以正治國

堅持正確的治國方向和治國道路,事關國家生死存亡、興衰成敗,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大事。

《道德經》57章:以正治國。以正治國就是要保證治國理政工作的正確性,就是堅持選擇正確的社會制度,堅持走正確的社會發展道路,堅定正確的社會發展方向。

何為正確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基礎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精神和物質生活水平的制度和道路就是正確的社會制度和正確的社會發展道路。

我國社會發展史證明,封建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都不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制度。為了探索和實踐這一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此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拋頭顱,灑熱血,英勇拼搏,頑強不息,艱苦不懈的努力,才找到和選擇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正確的社會發展方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一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生產力極其落後的舊中國的基礎上,成功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建國不到七十年的時間內,使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位於世界第二,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工業化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三百年的發展水平。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又發展到今天的強起來。

四,老子主張和平治國,反對戰爭

老子提出大國應當主動與小國發展好關係。《道德經》61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以下已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大國要以謙卑低下的精神,對待小國,與小國交往。大國這樣對待小國,就會取悅於小國;小國也要以下的精神相交大國,則會取得大國的尊重。大國不能以上欺下,掠奪小國的人和牲畜,小國不要有過分的欲望。這樣大小國就會各得其所。

老子主張和平。46章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天下無道,戰馬在田間耕做;天下無道,引發戰爭,戰馬都上遠方打仗去了。

老子主張不用武力奪取天下。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30章說:不以強兵(奪)取天下29章說:天下神器,不可為也36章: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老子在2600年倡導和平、反對戰爭的理論,充分說明中國人有史以來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在國與國之間主張和為貴,不輕易使用武力,不用大國利器威脅別國。

縱觀《道德經》,老子夢想實現一個以道之為物的自然唯物主義的同道的思想;以上德」「無私」「上善為核心的同德的精神;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建國目的;以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80章)為目標,夢想建立一個自給自足、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和平國家。

相關焦點

  • 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
    孔子的治國理政思想散見於《論語》各篇,看似雜亂無章、缺乏內在關聯,然稍加條貫分析,其實也有其內在邏輯和體系建構可言。細讀《論語》我們發現,「富民教民」和「尊五美屏四惡」的思想應是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是我們理解其整個思想架構的鎖鑰。
  • 第9章老子有哪些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觀點
    一,老子提出「政善治」、」善計」、」善謀」等治國思想觀點《道德經》8章說「政善治」,27章說:「善計不用籌策」,73章說:「繟然而善謀」,這是老子的善謀、善計、善治的治國思想觀點治國只要堅持政善治、善計、善謀,社會就會出現73章說的「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 李君如: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顯著特點
    在這個階段,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突顯出來了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包括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奮鬥目標、發展動力、工作中心和總布局、國防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主要內容。這是一個有豐富思想內涵和內在邏輯的科學體系 ●在治國與治黨的關係上,習近平總書記秉持的理念是「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 《管子》的治國理政思想
    《管子》在諸子百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貴資料。它相傳最早為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所作,此後歷經後世學者補充、修訂,終成全書。《管子》一書中所蘊含的思想兼收並蓄,它不囿於某一家之成說,而是眾採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等諸家之所長,最終熔冶於一爐,形成了獨特的治國理政思想。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看來仍有借鑑意義。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最新理論成果,它主要在三個層面上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深刻揭示。從一定意義上說,探索和把握規律就是把實踐經驗理論化。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這個重要命題,也就是說要總結和把握中國革命規律。
  • 韓振峰:治國理政的傳統文化特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其鮮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廣泛讚譽,彰顯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 從唐宋到明清的科舉考試中,看管仲的治國理政思想
    而後代科舉考試中,包含有豐富的管子治國理政思想和人物評價的內容,值得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從而多元化地體現管子思想的時代應用價值。科舉考試的內容和範疇,歷來為讀書人所重視,是統治者治國的倚重和士人追求的風向標。
  • 標註治國理政新高度
    一個治國理政的科學思想體系,日漸清晰。  有學者曾說,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歷,會是一部全球矚目的大片,劇情的每個起伏都不容錯過。觀察中國治理、理解中國發展,首先就要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條主線。(二)觀念的更新,往往是現實變化的先導。
  • 韓慶祥:深刻領會治國理政的哲學思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袁晗 劉廈 實習生 周樞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對於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 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時代特徵
    原標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時代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展現於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的決議及其他一些重要文件之中,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 老子思想智慧的現代闡釋
    縱觀本書,較之傳統的《道德經》研究成果,主要實現了以下四大突破和創新。 以時代之問為導向,深度詮釋現實問題 一是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實現了認識突破。對傳統經典文化現代闡釋必須以紮實學術研究為根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傳統智慧挖掘和推陳出新方向不偏、重心不移、本質不離。《道德經新鑑》堅持以學術研究為基礎,致力於以認識突破帶動實踐創新。
  • 解析明德思想的歷史淵源和治國理政的理念 宣講家網評論
    從文化自信中解析明德思想的歷史淵源和治國理政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的講話,我覺得,比較新的是「用明德引領風尚」,為新時代明德。這個關於明德的提法跟我自己做的中國思想文化歷史研究有深刻的淵源,所以就想從這裡切入,主要講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古代的明德思想。
  • 治國理政當懷「曾皙之志」
    近日重溫《論語》,對先進篇第25章孔子與弟子談志向頗有感觸。一日,孔子與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華、曾皙、坐談志向。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點,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平日裡你們常說:『別人不了解自己!』假如有人了解了你們,你們將怎麼辦?」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體會
    據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重要思想和主張,集中體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理論新實踐之中。 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八大以後全黨全國工作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五大哲學思維
    彭勁松   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戰略策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可以發現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具有深遂的哲學思維,重視和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殷切推動,學哲學、用哲學成為全黨的重要工作著力點,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重要基礎。
  • 將傳統文化瑰寶融入治國理政
    大家不辭辛苦、不懼冬寒,百忙中蒞臨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省國資委共同主辦的「外國政要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討會暨「習近平中醫藥發展思想」座談會。在這裡,我代表三家主辦單位,對各位領導專家、各位中外貴賓的到來致以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 治國理政之道:人民共創共享共治
    原標題:治國理政之道:人民共創共享共治 「人民共創共享共治」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依據,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能夠統領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其他重要思想。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上來,統一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來。
  •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關鍵詞
    將這些詞展示出來,即為展示中國治國理政的新實踐。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系列報導。第一篇為總括;以後各篇為分述,每篇單獨關注一個關鍵詞。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行了一系列新實踐、新探索、新創造,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關鍵詞。
  • 學習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大歷史觀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  ——學習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大歷史觀  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立場、觀點、方法,包括同辯證思維、世界眼光相聯繫的歷史思維。
  • 準確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義
    原標題:準確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義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