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時間
瓷器工藝品
8月13日至15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
瓷器工藝品
8月17日(星期一)晚上7:30
地點
北京崑崙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花,古字為華,為世間美好之物。古人種花、布置盆景、賞花、插花等,將自然美景移入居室,豐富生活趣味,可怡情養性。宋代文人將插花、聞香、點茗、掛畫稱為生活四藝,明清時期,各式花器品種豐富,造型多樣,為時代風尚之體現。
盆景器
種植花草於器內,置於案上,配以奇石、瓜果,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文房清供之組合,可添雅室清韻,故此類題材亦常見於文人畫作之中。
中國書畫(一)專場
LOT 75 姚華 丁卯(1927年)作 四季佳卉四屏
151×27.5 cm. 約3.7平尺
四屏分別繪代表四季的春蘭、夏葵、秋菊、臘梅等花卉,或插於瓶中,或種植於盆內,高低錯落,文人氣息濃厚。
* Lot 843 清乾隆 仿官釉六角形花盆一對
20.7×10.8cm.(2) Wide×High
清代乾隆官窯花盆,以粉彩器居多,單色釉少見。此對通體呈六方形,造型取法鈞窯花器,撇口束頸,腹部矮扁鼓凸,下承六淺足,通體施仿官釉,釉色偏青,金黃色開片細細遊走,耐人尋味。
* Lot 821 清中期 霽藍釉花盆
40.5×28cm. Wide×High
此花盆造型承襲自鈞窯尊式花盆,廣口外撇,尺寸甚大,霽藍釉色幽靚深邃,呈色均勻。清代汪承霈《萬年花甲》卷局部圖中,有一隻相同造型的紅釉花盆,盆中種植有菖蒲草。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汪承霈《萬年花甲》卷 (局部)
插花器
明清時期插花風氣日盛,袁宏道《瓶史》花器稱為花之精舍。插花所用以瓶為主,材質不拘,可觀時人生活的風雅與創新。
中國書畫(一)專場
Lot 105 孔小瑜(1899-1984) 四季清供四屏
95.5×45cm.(4) 約3.9平尺(每幅)
四屏分繪四季景致,春蘭翠竹、秋菊、秋海棠植於盆中,牡丹、荷花、臘梅、水仙則插於各式瓶內,高低俯仰,別具風格,不僅花卉姿態靈動,紅釉花盆、海水龍紋觀音瓶、萬壽無疆紋琮式瓶、青釉仿銅器紋扁瓶、銅爵之顏色、紋飾亦描繪細緻。
* Lot 849 清乾隆 仿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36.5cm. High
琮式瓶最早出現於南宋,仿自先秦時期玉琮造型。拍品仿宋代龍泉窯同類器而制。拍品器身修長,通體施仿龍泉窯青釉,釉色青翠均勻,頗有宋瓷之韻。清代陳士倌畫《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宋神宗》冊頁局部圖中,陳設類似的琮式瓶,瓶中荷花高低錯落,搖曳生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宋神宗》冊頁(局部)
瓷器上的花藝蹤跡
* Lot 865 清雍正 鬥彩鴛鴦荷塘圖臥足盤一對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17.8cm.(2) Diam.
鬥彩鴛鴦荷塘圖臥足盤為雍正一朝獨有之品種,畫面描繪細膩,施彩雅致。盤心一叢荷花亭亭玉立,構圖古典婉約。明代高濂《瓶花三說》載,「或挺露一幹中出,上簇下蕃」,為插花之重要準則,而盤心所繪荷花,雖為池中之景,但精準還原了這一要義。畫面中一枝荷花高挺,是為「上簇」,另兩朵位置偏低,與花苞、荷葉相互呼應,形成繁榮穩定之態,是為下蕃,三朵荷花分居上、左、右,形成三角結構,亦是插花技藝中注重的要素。
一直以來,瓷器與花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無論是以瓷為花之器皿,還是以花為瓷之紋飾,都體現了古人對於花的認知和偏好,以及寄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