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列維·史特勞斯,《憂鬱的熱帶》

2020-12-17 三聯生活

書評:列維·史特勞斯,《憂鬱的熱帶》

2013-07-17 17:57 作者:楊海霞 來源:三聯生活網·燃Ran

我們也不妨沉靜下來,暫時中斷蟻窩似的活動,慢慢地沉澱一些東西。如他所說,去聞一聞一朵水仙花的深處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其香味所隱藏的學問,或許比我們所有書本全部加起來還多。

手頭有一本書,2005年版的列維·史特勞斯的《憂鬱的熱帶》,帶著它走過很多地方,每次翻開,首頁便是:結束旅行。

旅行是什麼?當我們背起行囊,劉瑜說,旅行就在於你能夠用眼見為實的方式得知生活不在別處、地球上沒有別處、別處的別處就是此處。看到一個網友跟帖,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也甚有意思。而在列維·史特勞斯筆下:我討厭旅行,我恨探險家。就這樣,開篇。

這是為什麼?在他看來,旅行是一個場大虛幻,是一種煩死人的過程,整個過程只會對那些習慣於反射的影像而對真正的現實不熟悉的人才會覺得真實無虛。至於探險家,他說,一個探險家有的時候為了取得遁隱者的名聲,不過是為了經由向整個既成的社會秩序挑戰的方式得到自己覺得應該得到的一切而已。

但是,我們看到了麝香草、牛至草、迷迭香草、羅勒草和乳香黃連木等植物穿行書裡,暗香浮動。在加爾各答、孟買的市場上成堆的茄子、紅蔥頭、裂開的番石榴,以及那些賣麵粉者、乾果商人、做煎餅者,這是列維·史特勞斯筆下的自然的人類之境,慢慢分泌著一種稱為文明的氣息。而聖保羅鄉野的民俗、城鎮的建築、卡都衛歐的繪畫藝術、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馬託格洛索西部高原上纏繞耳際的音樂,將我們直接引入亞馬孫叢林的神秘世界,所有關於旅行的意義正挾卷著亞馬孫河的釅綠與巴西橡膠園的土黃,原始且又質地細密地呈現而來。而這,也正是人類學所能提供給世人的東西。

說起來,對於這樣的大部頭書,閱讀前,內心總有一定的煩躁,擔心久讀不完,擱置起來,而明擺著這是一部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作者本人也是人類學史上的一代宗師,讀不下去比不讀更嚴重。這是一部以20世紀三十年代後半期列維·史特勞斯在巴西逗留期間對印第安人社會旅行調查的經歷為核心,加上以前的知識積累和讀書心得的回憶寫成的半生回憶錄。這部抒情的、辛辣的、謎一樣的自傳體作品似乎已經不屑於依靠一些片段與殘跡徒勞地去重新創造一種已經消失的地方色彩。在列維·史特勞斯看來,整個的寫作過程是一種折磨,之所以筆耕不輟,他說,因為害怕無所事事。

事實上,當我們閱讀《憂鬱的熱帶》時,總有一種感動。或許,這種感受恰和了蘇珊·桑塔格對此書的讚譽:「如同所有偉大的作品,它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跡;它以人的聲音說話。」

在現代人筆下,大凡旅遊,更不用說探險,通常以裝幀精美的畫冊或者遊記體得以體現。我總是覺得,現代文明的浮躁,最具體的體現,就是哪怕一個星期不到的出遊,也能夠史詩性地寫出長篇的遊記來,充溢著華麗的詞藻,摘抄的歷史事件,浮光一攝,卻感覺不到作者的真誠。也就是說,在展示豐富的表象的同時,有多少筆觸,能夠沉下心,老實道來?又有多少人,能夠讓人相信他有能力向別人說明一個永遠不會以同樣方式再出現的獨特事件發生的各個階段和次序,能夠關懷一個旅行者的真正的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

從這點來講,《憂鬱的熱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坦率而真誠的文本,一個同樣坦率而真誠的人類學家。這其中,沒有造作與炫耀,沒有虛榮與張揚。他呈現給你一種現象,讓你用你自己的智慧去填充。或者,他理性的思辯噴湧而出,而恰恰,你在心裡突然共鳴,欣喜不已。如同書中所說的那杯又香又醇的蘭姆酒,使用古老過時的造酒方法,在造酒過程中免不了滲入各種不純的雜質。然而,文明的迷人之處,恰恰來自沉澱其中的各種不純之物。

於是,我們也不妨沉靜下來,暫時中斷蟻窩似的活動,慢慢地沉澱一些東西。如他所說,去聞一聞一朵水仙花的深處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其香味所隱藏的學問,或許比我們所有書本全部加起來還多。

作者: [法]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譯者: 王志明
出版年: 2009-09-30

[ 原創藝文欄目「燃」內所有作品僅代表作者觀點,感謝關注。 ]

相關焦點

  • 列維·史特勞斯:熱帶承載了我們的憂鬱 致敬旅行家
    正是這一點使列維·史特勞斯不得不正視籠罩在南美大陸之上的那種他不能迴避的憂鬱,也令他不得不寫下《憂鬱的熱帶》這本也許太過感性的書。而那本來可能是一本小說,有著一個更為感傷的名字:日落。 在《憂鬱的熱帶》中,在回憶自己的青年時代那次意義重大的旅行之前,史特勞斯以詩人的筆觸,略顯傷感地寫道:「旅行,那些塞滿各種夢幻似的許諾,如魔術一般的箱子,再也無法提供什麼未經變造破壞過的寶藏了。一個四處擴伸、興奮過度的文明,把海洋的沉默擊破,再也無法還原了……因此,我是可以了解到為什麼那些旅遊書籍中的種種假象會這麼受人熱愛。
  • 憂鬱的熱帶 | 密林深處的人類洞見
    ——這是作為一位活躍在整個20世紀、聲名卓著的世界級人類學家,在他的人類學研究專著——《憂鬱的熱帶》一書開篇的第一句話。這本寫於50年代、4個月一氣呵成的500多頁的人類學著作,自問世以來,普遍地受到人們的好評。法國最著名的文學獎評委們甚至遺憾此書不是小說,否則應該授予它最高文學獎。一本研究亞馬遜河流域的土著的「人類學」著作,何以受到人們的讚譽與追捧?
  • 《憂鬱的熱帶 》
    《憂鬱的熱帶 》是2005年06月01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 好書推薦:《憂鬱的熱帶》
    書名:憂鬱的熱帶作者:(法)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著
  • 憂鬱的熱帶
    它隱藏在有6萬棵桉樹的森林公園,球場內部雜亂,廢棄油桶隨意倒放,跑道上塑膠脫落,組成草皮的不是兩季型草而是熱帶的大葉草,場地內還不時有青蛙出沒。 球迷第一次「心疼」國足。住在市內最好的酒店,旁邊就有一家賭場,離球場不到10公裡,但當裡皮提前半小時出發趕去賽前發布會時,他還是遲到了。
  • 當代書評|巴西文學 不拉美,不魔幻
    在法國唯一能與薩特並列的哲學大師、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那裡,巴西是讓他孕育出詩意而深刻的思想著作「憂鬱的熱帶」的靈感高地。這一次,我們選擇從虛構、非虛構兩個閱讀方向,感知憂鬱而博大的巴西。了解這個國家的縱深,光榮與悲傷,失落與夢想。不拉美,不魔幻 深入「腹地」關切現實「拉丁美洲」並不是一個穩定的概念。
  • 森森森林丨憂鬱的熱帶vol .2
    森森森林丨憂鬱的熱帶vol .2 2020-04-2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列維·史特勞斯:獨行者的離別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劉波 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一個物質貧乏、思想饑渴的年代,相反,我們生活於一個物質繁榮、思想也饜足的年代,故而10月30日法國學者列維·史特勞斯的死訊成為了一個迅速被遺忘的新聞。
  • 去熱帶看食人生番——《憂鬱的熱帶》
    《憂鬱的熱帶》是我今年看得最好的書。書看完了,又拿起來,像捨不得放手的戀人的衣襟。(《反對闡釋》「作為英雄人類學家」),而朱天文的《荒人手記》中,李維史陀及他的憂鬱的熱帶貫穿始終。「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著一些和他們自己所宣稱的規範無法並存的不純雜質,這些雜質具體表現成為相當分量的不公不義。」「人類除了在最開始的時候之外,從來沒有能創造出任何真正偉大的東西。
  • 【讀書】|《憂鬱的熱帶》:不該被遺忘的世界
    如果人人都能像史特勞斯那樣,那麼憂鬱熱帶地區的一草一木、形形色色的原始族群也能夠同「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一般,與吾心同在。科學技術的進步,毋庸置疑,為人類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然而,與此同時,人類也忽略甚至失去了很多東西。
  • 「結構」大師列維·史特勞斯
    那麼說到這個大師,我這個禮拜要跟大家介紹一位實至名歸的大師,他就是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說到列維·史特勞斯,我發現很多讀書界的朋友聊起來,去年的時候才赫然發現原來他還沒死。沒錯,他已經一百歲了,居然就還沒死。那麼他的一百歲誕辰,成為一個全球知識界、學術界的一個重大的一個事件。法國總統薩科齊親自跑到這位老人家隱居的家裡面,去跟他聊天、見面。
  • 王銘銘:一個人類學家的憂鬱(組圖)
    王銘銘:一個人類學家的憂鬱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10 8:53:54 ·來源:新京報  《心與物遊》作者:王銘銘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9月版 定價:
  • 列維·史特勞斯《我們都是食人族》:女性割禮
    本來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是準備寫小說的,日後成了《憂鬱的熱帶》的素材。他在巴西聖保羅大學的教程一直持續到1938年,在那裡,他教授自己對於孔德和涂爾幹的理解,引來同仁們的排擠。最終,是在Pierre Monbeig和Fernand Braudel的力挺下,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保住了職位。這也是日後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跟布羅代爾、他的人種學和年鑑學派之間關係微妙的開始。
  • 書評:[耽美同人] 【原創】《魔王陛下的憂鬱》作者:唇亡齒寒0(惡魔*天使,互攻,HE,神魔也瘋狂,體會被歡脫包圍的小悲傷)
    【推薦指數】★★★★【站內連結】http://bbs.txtnovel.net/thread-1314504-1-1.html【書籍類型】魔王×天使,互攻,魔幻世界,HE【原創書評】【原創簡介       為了方便心急的讀者看文,我在這裡梳理下本文單元:       路西法陛下的憂鬱—主線鋪墊。頑劣的小惡魔因悖思和亞當的故事。       魔界文化事業及其他—非主線情節。       寂寞的生日—主CP出現。       冥河篇—有些像主線引言。       棋盤—主線相關。
  • 讀書分享 | 《憂鬱的熱帶》
  • 清赫書屋|《憂鬱的熱帶》
  • 文化:一個憂鬱靈魂的發現(圖文)
    第1頁:文化:一個憂鬱靈魂的發現第2頁:文化:知道分子說「紅」第3頁:文化:關於《我的名字叫紅》  一個憂鬱靈魂的發現  「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帕慕克「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瑞典文學院的專家洛多恩在接受採訪時說,帕慕克本次獲獎,可謂是眾望所歸,也是近年來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而早在本年度文學獎公布前,包括《瑞典日報》、《每日新聞》等瑞典各大媒體,也均把帕慕克列為最熱門的候選人。
  • 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匪夷所思的植物王國,興隆熱帶植物園
    但在北方除了在溫室裡很難看到爭奇鬥豔的熱帶植物,因此這次來海南特意去了趟興隆熱帶植物園,讓孩子在風景秀麗的植物園內與神奇、美麗、獨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有個親密的接觸,來豐富他的知識庫。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省著名風景旅遊區興隆溫泉旅遊區內,這裡三面環山,東臨南海,距海邊僅10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