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全球經濟K型復甦加劇不平等,應加強合作數位化轉型

2020-12-12 澎湃新聞

王一鳴:全球經濟K型復甦加劇不平等,應加強合作數位化轉型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2020-11-13 21:55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13日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2020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對於世界經濟新冠疫情後的復甦談到,當前呈現的全球經濟「K型」復甦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的矛盾,加劇民族主義、保護主義與全球債務風險。為應對這一形勢,各國應加強國際合作與對話,加快綠色復甦與數位化轉型,進而減少分化,促進平衡包容的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

此前10月22日,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曾在北京表示,後疫情時代各方期待的全球經濟「V型」反彈並未出現,當前正呈現出一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罕見的「K型」復甦。

朱光耀介紹道,「K型」復甦有四個突出特點:區域和國別間經濟增長趨勢呈現K字型分化;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分離非常明顯;收入分配領域的剪刀差更加突出;多國之間全球治理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其中,美國經濟萎縮4.3%,歐元區經濟萎縮8.3%,而中國則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

王一鳴也表示,當前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在發達經濟體內部不同國家之間,應對疫情的政策都存在差異,經濟表現也不盡相同。

例如,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經濟收縮的幅度要明顯大於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

此外,經濟復甦的結構性差異還體現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大型的科技公司營業額和利潤在大幅上升,技術和數據的優勢更加凸顯,市場的集中度也在進一步提高。

王一鳴認為,「K型」復甦會帶來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疫情對低收入群體造成更大的衝擊,同時事實上推高了高收入群體的財富水平,這種特徵也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的矛盾,而且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情緒。

同時,疫情還帶來了全球債務水平的攀升,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推出了空前規模的財政、貨幣政策,全球國家平均赤字率上升了9%,一些經濟體債務水平更是突破了歷史高位。王一鳴稱,潛在產出水平的下降意味著稅基在縮小的,所以全球整體的債務風險在增大。

王一鳴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來攜手應對。」應通過全球經濟治理的升級,推動全球經濟進入穩定復甦的軌道。

王一鳴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提出以下4個建議:

一是加強國際抗疫合作。當前,疫情仍處於持續擴散中,戰勝疫情是經濟復甦的前提,各國應加強疫情的監測、疫苗研發和疫情防控等領域的合作,共同為世界經濟復甦創造條件。

二是加強宏觀政策對話,充分利用包括智庫等多邊平臺加強國際對話,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宏觀政策協調上各國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化解金融風險和各種債務風險,促進更加均衡、公平、包容的經濟復甦。

三是推動綠色復甦。疫情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轉型提供了機會窗口。中國已經宣布了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各國也需要聯合採取行動來增加綠色投資,特別是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全球升溫的幅度控制在巴黎協定的目標之內,使綠色發展成為經濟復甦的新動能。

最後,要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這次疫情限制了人員的流動,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契機。當前全球網際網路用戶達到40億人,雲端的生產生活快速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這些新模式在迅速崛起。

因此,王一鳴認為要推動數字領域的國際合作,包括國際規則的制定、共同治理消除數字鴻溝等,這些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新引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王一鳴,2020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王一鳴:數位化轉型正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28日稱,「十四五」時期中國區域發展差距或將繼續擴大,數位化轉型和創新性產業集聚度將成為主要影響因素。
  • 王一鳴:數位化轉型 正在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王一鳴:數位化轉型 正在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暉
  • 美股狂漲引發新名詞,「經濟K型復甦」
    合作:Xiaofu_Lu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金融市場狂飆突進,美國股票市場一路上漲,但是實體經濟慘澹,出現了新的名詞,」K 型「經濟復甦。 K 型復甦的曲線,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 經濟K型復甦,美股波動加劇,全球電動車終局將是特斯拉和中國公司的...
    例如,對於經濟復甦的形態,之前大家反覆討論的各種字母,包括L形、U型、V型等等。但目前來看,最合適的字母是K。因為這會是一次非常不平衡的經濟復甦,而這種基本面上的不平衡復甦,也體現在股價上,那就是科技股表現強勁而周期股羸弱。 當然,美國大選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 王一鳴:中國經濟轉型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陳煒偉、韓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18日說,當前,全球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之中。中國經濟轉型有助於減少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王一鳴當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上說,有人將當前世界出現的問題,包括難民潮、收益分配不均完全歸咎於經濟全球化,這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當前,全球經濟復甦處在重要關口,若為了維護一時利益,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主義,將會使世界經濟復甦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他說,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
  • 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 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的挑戰
    在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和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趨勢持續加強的背景下,我國不斷向價值鏈更高端攀升,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需深入分析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有效應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新挑戰。  深入研判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的新趨勢  當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方興未艾,呈現出以下幾方面新趨勢。
  • 王一鳴:2019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不會出現全面衰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財經網訊:「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3月2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以「堅持擴大開放 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上如此表示。   王一鳴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貿易摩擦的頻發,正在衝擊全球經濟。二是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也增大金融市場的風險。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球債務增加了差不多75萬億,全球的GDP只增加了24萬億美元。
  • 王一鳴:深圳應全面深化與香港合作 進一步互聯互通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深圳研討會」於2019年11月17日在深圳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出席並演講。王一鳴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因素集聚度很高,特別是擁有強大的科技轉化能力,特別是深圳的技術產業化領先全球的。
  • 王一鳴: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全球標杆城市
    他表示,深圳應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消費,發展綠色金融。同時,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率先建成節水型城市,推進重點海域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提升城市災害防禦能力。加大綠色轉型的攻堅力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數字鴻溝正在加劇不平等
    缺乏普遍和負擔得起的網際網路接入顯然會擴大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收入不平等。即使在發達經濟體內部,由於弱勢群體和農村居民的網際網路接入有限。收入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也會加劇。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我國地區間差距可能「十四五...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當前,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和面臨的形勢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重要地區發展目前有哪些特點?未來將走向何方?11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分享了他的觀點:我國地區間差距可能「十四五」時期還會繼續呈現擴大的態勢。2015年以後地區差距已經在呈現擴大的態勢。
  • 以綠色轉型 促全球經濟可持續復甦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在重創全球經濟的同時,也重塑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規模將縮減4.9%。而隨著疫情得到階段性控制,各國開始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並制定相應的經濟刺激政策。如何走出經濟陰霾、實現快速復甦,成了政策制定者們面臨的共同課題。
  • 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性復甦(國際視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較6月預測上調了0.8個百分點。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強調,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性復甦。
  • 王一鳴:2019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子霖 於祥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23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表示,2019年全球經濟將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的衰退。
  • 創新經濟論壇聚焦數位化和綠色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王婧)第三屆創新經濟論壇16日至19日以視頻形式舉辦。與會代表們討論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希望化危為機,加速推動全球數位化和綠色經濟進程,攜手促進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發展。
  • 王一鳴: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小飛 「在經歷了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回調後,進入2019年,受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他認為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目前正面臨下行風險。就具體領域而言,王一鳴認為主要挑戰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和供應鏈受到衝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預測,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回落至2.6%,較去年9月預測值下調1.1個百分點。按此推算,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再次低於全球經濟增速。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全球經濟面臨4大挑戰 應對經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在經歷了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回調後,進入2019年,受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IMF繼今年4月下調全球增長預測後,7月份再次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分別為3.2%和3.5%。
  • 王一鳴:我國區域發展面臨諸多新變化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出席論壇並發表講話。王一鳴在講話中談及中國區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他表示,隨著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區域發展面臨諸多新變化。一是沿海地區深度參與國際大循環面臨新挑戰。
  • 王一鳴:未來地區間差距可能繼續擴大,要更好發揮區域政策作用
    11月28日,在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提出,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在發生深刻變化,沿海和內陸的相對地位發生變化,數位化轉型導致不同地區間差距可能將繼續擴大,這要求更好發揮區域政策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改進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推動經濟增長區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