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說法】春節回家,民法典伴你同行

2021-01-13 澎湃新聞
【法典說法】春節回家,民法典伴你同行

2021-01-11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1年1月1日起

民法典正式實施

正值過年春運來臨之際

小編為你整理了民法典中與鐵路運輸相關的條文

一起來學習吧

向「霸座」說不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815條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

條文解說

旅客應持有效客票,並按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列車。這一規定明確了旅客有償乘坐的基本義務,為解決「霸座」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超程乘坐:旅客乘坐的到達地超過了客票指定的目的地。例如,某旅客所持客票指定的目的地是長沙,但卻乘車到了廣州。

越級乘坐:旅客乘坐超過客票指定等級的席位。如某旅客購買了二等座票,但卻乘坐了一等座。

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旅客不具備取得減價優惠客票的條件而持該種車票乘坐。如某成年旅客持兒童票乘車。

上述三種情況及無票乘坐的旅客,需要按規定補票並繳納手續費;同時,鐵路部門也有權依據《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加收已乘區間應補票價50%的票款。

法官寄語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原標題:《【法典說法】春節回家,民法典伴你同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基層信息」林東東城司法所開展「民法典進社區,有法伴民同行...
    為深入貫徹民法典的實施,提高轄區居民學法、用法能力,近日,林東東城司法所聯合巴林左旗東城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開展「民法典進社區,有法伴民同行」系列活動。活動中,動員社區書記、工作人員在步行街、廣場等人流量大處通過宣傳條幅介紹以及採取發宣傳單、發放民法典掛曆的方式,向過往群眾宣傳民法典的主要內容、亮點解讀等。並對有需求的居民講解了其頗為關心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債權責任編等內容,用簡要通俗的語言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範,「積極學法,遇事用法」。
  • 【小北說法】一起來學《民法典》之一:《民法典》全文視頻和極簡...
    【小北說法】一起來學《民法典》之一:《民法典》全文視頻和極簡漫畫解讀 2020-08-2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是個什麼「典」——事關每個人的法典
    法律是生活之準則,已經出臺的法律有上千部,但大多是以公權為主,而即將問世的中國民法典,則是私權,尊重每個個體,關係14億人的生活質量,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法典的誕生而發生一系列改變。為什麼不叫「民法」,而是法後面多了個「典」字,這個「典」字的意思是大全、系統,只要涉及私權的事情,生老病死都可以在裡面找找答案,怎麼來處理財產、家庭關係,怎麼離婚,怎麼取名字等等。民法典的第一個之最是條數最多,共有7編1260條,「編」就是一個單獨的「法」,7個「編」合在一起就成了「典」,這是新中國立法的新記錄。
  • 【名家說法】彭誠信:中國民法典的時代價值
    2020年的全球疫情儘管給我國乃至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災難與悲情,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仍然順利頒布。這是全國人民奮發前進的努力明證,也是國人眾志成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決戰的信心彰顯。歷史上任何一部偉大法典的頒布,都是一國政治強力與綜合實力的表徵,《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莫不如此,我國《民法典》也不例外。
  • 偉大時代 偉大法典——談談中國民法典的內容和意義
    所以說,民法典是人民的權利法,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被稱為「法典」的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那麼,為什麼其他法律都稱為「法」,而唯有民法典被稱為「法典」?
  • 走進法典|講一「典」:注意!《民法典》對保證方式有新規
    走進法典|講一「典」:注意!《民法典》對保證方式有新規 2020-12-03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歷經數十年醞釀、五年編纂,《民法典》終於和大家見面,這也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法典時代」。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蘊含著豐富的時代特徵、民族特質、中國特色。徜徉在《民法典》深沉的懷抱中,從法律文本中透視著專屬於這一時空大地的價值追求,讓人油然而生「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感慨。在學習《民法典》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法典飽滿的精神內涵與煥發的勃勃生機所觸動,暫且從法院人的角度談一些心得體會。
  • 56個民法典法治文化陣地「典」亮寧波大地(一)
    展廳位於四明西路150號1樓,建面150多平方,展廳分民法典歷史沿革、構成、「典亮人生」主題漫畫、民法典與生活同行、普法講堂、民法典七大亮點等主題板塊將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等民法典的條款內容進行展示。潘火民法典主題公園
  • 漫說法典第1集——當白雪公主遇到《民法典》
    漫說法典第1集——當白雪公主遇到《民法典》 2020-07-2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播】《民法典》第六編——繼承編
    【廣播】《民法典》第六編——繼承編 2020-11-15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日日談 01|一部法典頒布的劃時代意義
    《民法典》總則編基本保持了《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總則編第34條及時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這些《民法典》新規定你get了嗎?——車谷興起《民法典》普法學法...
    這些《民法典》新規定你get了嗎?林律師結合多年的從業經驗,以案說法,就《民法典》有關婚姻家庭編內容做了詳實豐富的專題宣講,通過生動的案例把與婦女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分享給大家,內容涉及保護個人隱私、離婚財產分割、夫妻共同債務、公證遺囑、離婚後撫養權、撫養費、探視權等。同時,針對居民諮詢的婚姻家庭、繼承、物權等方面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好評。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
  • 與民法典同行 海城市人民檢察院民法典宣傳活動
    民法典宣傳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為切實做好民法典宣傳工作,推動民法典走進職工群眾,助力企業優化營商環境,我院於8月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
  • 新中國民法法典化之路
    回顧民法法典化的歷史,尤其是新中國民法法典化的曲折坎坷的歷程,我們更是感到責任的重大與艱巨。我們也更是體味到美國法學家艾倫·沃森所言的正確性,即:「對於法典編纂而言,政治因素必定是重要的,當法典問世之時,也必定有適當的政治環境。」  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立法始終循著民法法典化的思路,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構築著法律上的「三峽工程」。
  • 九姑:掀起《民法典》學習熱潮
    「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為在全鄉營造學習法典、宣傳法典、維護法典、運用法典的濃厚社會氛圍,近期,九姑鄉高位部署、精心組織,通過強化法治陣地建設、組織幹部群眾學法、組織民法典特色宣傳等有力措施,線上線下齊發力,在全鄉掀起了《民法典》學習熱潮,全力推進《民法典》學習宣傳教育開花結果。  強化法治陣地建設保障基礎。
  • 人與物的對應——民法典的體系
    法學階梯式民法典開山之作是《法國民法典》,也稱之為《拿破崙法典》,是在拿破崙的支持下編纂而成的,於1804年公布。它作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是第一部資產階級的民法典。該法典有部分條文是拿破崙本人親自參與起草的,可見拿破崙對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視程度。後來法國民法典作為一部模範法典被許多國家模仿,法學階梯式的民法典隨之推廣開來。在法國民法典編纂之前,民事規範散亂無章,沒有一部法典可以作為參考。所以,法國學者就一路溯源,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發現了蓋尤斯的《法學階梯》一書,仿照該書的結構,構架起了自己的民法典體系。
  • 人民時評: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儘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隨著2021年新年鐘聲的敲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
  • 法典化運動與民法典編纂
    面對這一嶄新的立法成果,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法典?法典與我們熟悉的單行法相比到底有何不同? 從外部特徵觀察,民法典與民事單行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其中的「典」字。何謂「典」?宋代《廣韻》的解釋是「主也、經也、常也、法也」。「典」意味著顯著和重要,有時也作為法存在的形式,就其法律意義而言,是指對法律的系統全面的匯總。
  • 讀者:回應你的關切|小區物業那些事,《民法典》裡給說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的施行,也將原先各說各話、各行其事的物業管理服務納入了法治建設的軌道。《民法典》究竟對居民群眾生活、居住和物業管理帶來了什麼影響?市房管局物業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馬浩元告訴筆者,這部卷帙浩繁的法典共有10條細則與市民、物業、業委會密切相關,特別對物業服務企業而言,加大了物業服務的管理責任。 馬浩元介紹說,一些小區建成多年後仍未成立業委會,沒法召開業主大會,對小區房屋維修、治理方面的事項,無從表決,成為物業管理中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