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長篇小說《飄》和《琥珀》,被譽為姊妹篇的世界名著經典作品。
一、《飄》
有一位外國的作家,一生只寫了一部成名作品,她就是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
1937年她因長篇小說《飄》獲得普立茲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飄》就是電影《亂世佳人》的原著,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2018年12月21日,《飄》入選全國「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
《飄》這部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故事主人翁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都是美國南方人的典型代表,作品通過以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的社會狀況,展現了美國南方地區人們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和政治態度的社會生活。
斯嘉麗是一個複雜、獨特的人物形象,她的最大特點在於女性氣質與男性氣質集聚一身。斯嘉麗漂亮、迷人,而在她的一生中任何時期都不忘以自己己的女性優勢而社交、經營和生活。在新舊時代的更迭之際,她沒有像普通女性一樣甘心被擺布,而是突破傳統,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瑞德是一個南方貴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場合他總是不多說話,但一說起來,往往又語出驚人。他頭腦機警冷靜,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時機賺錢,甚至是戰爭時候也想盡方法大發國難之財,充分體現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擇手段以及冒險精神。
斯嘉麗和瑞德性格的特質使彼此互相欣賞又充滿矛盾,其愛情、婚姻、家庭的故事與艾希禮、梅蘭妮形成了鮮明對比,展示出扣人心弦的作品魅力。
女性主義文學始於19世紀,隨著法國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及天賦人權等思想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迅速深入人心,到了20世紀開始蓬勃發展。《飄》中的女主人翁斯嘉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其成為女性主義文學中的傑出代表。斯嘉麗不僅沒有讓過去成為自己前進的包袱,反而在變化了的社會中,憑著直面現實的勇氣和永遠不滅的希望,藉助家所給予的力量,用雙手創造了新的天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拯救了家族。她始終充滿朝氣,生機勃勃,並用身上特有的生命的激情譜寫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所以《飄》是一部女性勵志奮鬥史,是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值得品讀。
二、《琥珀》
看過外國經典名著《飄》,一定要看看被譽為姊妹篇的《琥珀》,都屬於女性文學作品。
《琥珀》的作者為凱薩琳·溫莎,1944年作品出版時在歐美文壇引起強烈震動。在美國大城市波斯頓,此書一度甚至被禁;1947年,美國好萊塢將小說《琥珀》搬上銀幕,拍成電影《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擴大了此書的影響。
《琥珀》講述天生麗質、卓爾不群的貴族後代琥珀流落鄉間,本純潔又不甘蟄居的姑娘在倫敦物慾橫流、爾虞我詐的社會中逐漸意識到逾越固有的社會規範、取得女性獨立地位的途徑。她幾度陷入困境,又表現得勇敢獨立、堅強自信,同時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善良,成為査理二世的情婦,掌握了驚人的財富與權勢,但也沾染了男權社會中的貪婪、自私、縱慾、不擇手段等品性。在經歷了豐富而曲折的經歷後,琥珀最後還是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愛情而被騙放棄一切,離開倫敦前往美洲大陸。
《琥珀》常常被讀者與《飄》相提並論,其相同之處為作者皆為女性,《飄》為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兩部作品都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飄》的背景為美國南北戰爭,《琥珀》的背景為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復闢,而且主人翁都是性格特出的女性,又有一個及至數個性格迥異或相近的女性作襯託。
當然,《飄》的筆法比較老練,《珀琥》在布局上集中於宮廷,具有較大的魄力,譯者傅東華先生認為,此乃《珀琥》勝過《飄》的地方,值得推薦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