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上午,隨著天天出版社開業慶典的舉行,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屬副牌之外國文學出版社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將繁榮圖書出版的接力棒隆重地交到了致力於少兒圖書出版的天天出版社手中。從1979年成立至今,外國文學出版社的歷史長達30年,這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的外國文學出版交流日益繁榮昌盛的
30年,它深刻完整地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國文學作品出版的輝煌歷史,為中外文學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
早在195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建社之初,其首任社長馮雪峰便確定了鮮明的出版宗旨,即「古今中外,提高為主」,所以,外國文學作品及相關著作的出版,一直在人文社的出版結構中佔有突出地位。在「文革」前即形成了「語種全,規模大,品種多,涵蓋世界各國的古今優秀作品」的特點,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讚譽和文學翻譯界的支持與認可。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適應新的出版環境和讀者的新需求,人文社副牌「外國文學出版社」於1979年6月開始使用,它的出版宗旨是:「以出版20世紀外國文學著作(包括作品、理論、研究著作等)為主,重點介紹20世紀60年代以來反映外國現實生活及人民精神面貌的新作品,同時出版外國近代和古典文學著作中的部分散本,以及我國對外國文學的研究著作。」秉承這樣的宗旨,外國文學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當代外國文學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等大量圖書。其中,被收藏家稱為「網格本」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已經成為我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的經典。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民文學出版社不僅持續不斷地繼續激活重組以前所積累的外國文學資源,如出版有「名著名譯插圖本」、「20世紀外國名家精品叢書」、「外國散文插圖珍藏版」、「外國文藝理論譯叢」等;更著力強化了對當代外國文學新作的追蹤出版。如從2000年開始啟動的「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評選,迄今已成功地舉辦了8屆,評選出版了來自15個國家的44位作家的44部新作。其中2007年出版的《烏拉尼亞》的作者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隨後,又一舉引進這位諾貝爾文學獎新科狀元的七部小說和兩部隨筆的中文簡體字專有出版權。又如先後出版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系列、「史蒂芬・金」系列和「丹・布朗」系列作品,不僅持續在暢銷書排行榜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還成為人文社的常銷常備叢書。
這些讀物為當年如饑似渴的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今天,當「外國文學出版社」完成歷史使命之時,我們無限懷念它。但願人民文學出版社依然是外國文學出版的重鎮,為廣大讀者及時提供最新最好的外國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