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畫家「二居」久負盛名,奠定嶺南畫派,畫作頗具收藏價值

2020-12-17 文藏書畫

居巢及其堂弟居廉是19世紀廣東地區的兩位傑出花鳥畫家,合稱嶺南「二居」。居廉是「嶺南派」開派的高劍父、陳樹人的老師。居廉可謂是嶺南畫派創始人之師,其作品價格近年來不斷上漲。而其哥居巢也受到了市場關注。

居廉的畫在市場上以幾十萬的高價居多。需要注意,市場上的居廉舊仿之作較多,因為居廉在其生活的時代就已非常出名,人們排隊去買畫。據史料所載,因為無法應付眾多的買畫者,居廉的學生曾代筆作畫,後由居廉落款和蓋印章。但這並不影響其價值。

居廉作品 網絡配圖

居廉的繪畫作品在近年來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呈現出快速攀升的勢頭,居廉繪畫作品無疑也具備內在價值空間。2008年下半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國內藝術品市場受衝擊,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卻表現出異常強大的抗金融風暴能力。居廉的作品一直穩中有升。2009年的拍賣場上,以居廉作品為代表的嶺南畫派書畫板塊逆市表現出熱鬧的「牛市」景象。

2012年是居廉作品拍賣較為輝煌的一年。這一年其作品有近10件在拍賣場上以數十萬元的價位成交,一件作品的成交價位在百萬元以上。這樣的市場價值已是非常不錯了。

居廉《花卉四屏》

居廉之所以能夠在藝術市場上閃現光芒,得益於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提起居廉的畫藝,自然會想到撞水撞粉之法,而居廉的撞水撞粉之法是與他的花鳥草蟲分不開的。他的花鳥畫遠追惲南田,近承宋光寶、孟麗堂,在師承前代的同時銳意變革,參入己意。

高劍父的一則畫學筆記很能說明畫家「變法」之道:「古師(居廉)師乃兄梅翁,一變也;梅翁師南田,一變也;南田遙接宋人衣缽,又一變也。曠觀歷代名手,無不變,且無不善變。」居廉的畫有一種被稱為「居派」的典型畫風,居廉的花鳥草蟲畫中,為數最多的莫過於花卉、嶺南瓜果的寫生,這類作品也是居廉畫藝之精華所在,所謂撞水撞粉之法也多是運用於這類作品中。

居廉 《朱衣鍾馗》

居廉的人物畫雖非所長,卻也能獨出機杼,在晚清嶺南畫壇可圈可點。他的人物畫,大抵可分為仕女、鍾馗、壽星、羅漢、文人雅士、市井人物幾類。高劍父在《跋居師仕女》中稱其「鮮畫仕女,偶一染翰,雅秀絕俗,別繞風致」。在居廉傳世人物畫作品中仕女畫佔了一定比例。

居廉的山水遠紹「小四王」之一的王袁(1720一1797年),從其根源來講,還是受「四王」一類的清初正統山水影響較大。其畫大多枯筆重毫,氣韻荒古,間亦有潤澤、秀雅之趣,從而倍受不同層次的人推崇,大家都能在他的畫作中找到自己所好。據說居氏晚年畫名日盛,求畫者很多,他無奈只好找人代筆,為後世鑑定居氏作品者提供了課題。

居廉《花卉蟲草》

居廉是一個不慕榮祿,不聚資財,不貪享受,專心致志於藝術創作的畫家。他出色的藝術造詣,使他在廣東、廣西、福建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求畫者絡繹不絕。儘管有不少人造他的假畫出賣,但他仍然供不應求。據說他畫的蜜蜂甚至「按只論價」(一兩銀一隻),不難想見他賣畫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

然而他從不置買地產,終身保持著瓦屋數間,小院一座,作畫授徒的普通腦力勞動者樸素生活。他賣畫的收入,除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需要外,便購置供自己和弟子們寫生用的花草、湖石及收養生活無著的親族友朋。他們與居廉一起生活,毫無「寄人籬下」之感。

居廉 《花鳥草蟲》

居廉一向被認為20世紀初期「嶺南派」的奠基者,其主要畫風是與居巢共同建立的。他們源自生活的細筆彩色花卉,和任伯年的某些人物畫一樣,預示了近現代中國繪畫新風氣的開端。「二居」在廣東畫史上,地位尤為特殊,弟子眾多,還有人成為民國政壇元老,居廉的聲名亦播及全國,在書畫市場上以精湛畫藝備受海外藏家青睞。

相關焦點

  • 嶺南畫派「祠堂」開放 代表畫家曾投身革命(圖)
    今天重新開放的十香園,將對外展示一份由70幅珍貴歷史畫作組成的展覽「詩情畫意溯流源———居派傳人及嶺南畫派大師展」,通過「一人一史一畫」的形式展示居巢,居廉及其弟子和傳人的藝術成就和生平事跡,從而系統地梳理隔山畫派及嶺南畫派的藝術傳承脈絡,堪稱首個嶺南畫派的「族譜」。
  • 走近嶺南畫派一代宗師 居廉繪畫精品引熱議
    圖片提供/精誠所至拍賣上周日,為期一個多月的「隔山畫宗——居廉繪畫精品展」在廣州北京路開展,居廉繪畫精品展專題學術講座也同時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與賞析居廉的精品佳作,令觀者對這位嶺南畫派開宗立派的人物有了更深認識。
  • 對嶺南畫壇影響深遠的居廉
    「二居」是晚清嶺南畫家居巢和居廉兩兄弟的合稱。他倆在廣東繪畫史上享有盛名,在全國畫壇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創作以花鳥、草蟲為主,兼及山水和人物,常表現嶺南風物,題材豐富、色彩明麗、畫風靈秀,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形成「居派」,居派花鳥畫和以何翀為代表的小寫意花鳥畫是當時廣東最主要的兩大花鳥畫流派。
  • 廣州‖ 十香園:從東莞可園到「嶺南畫派的搖籃」
    這桃李之盛,可謂冠絕嶺南,一時有「隔山畫派」或「居派」之稱。他們中的傑出者,如高劍父、陳樹人等,日後開創了在海內外都有影響的「嶺南畫派」——此派畫家奉十香園為畫派的發祥地。而廣州美術學院和嶺南畫派紀念館都設在十香園附近,也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 傳承與革新:嶺南畫派花鳥畫的崛起
    高劍父說:「兄弟追隨總理(孫中山)作政治革命以後,就感覺到我國藝術實有革新之必要。這三十年來,吹起號角,搖旗吶喊起來,大聲疾呼要藝術革命,欲創一種中華民國之現代繪畫。」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以超人的膽魄和深厚的藝術積澱,開嶺南畫派花鳥畫之新畫風。
  • 著名畫家陳永鏘以畫致敬嶺南畫派先驅陳樹人
    陳樹人(1884-1948)是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是居廉的弟子、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和立教大學英國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其作品簡淨飄逸的線條和嫩綠薄寒的色調,是陳氏繪畫的主要特徵。  正像其詩集題稱所示,謳歌自然美、專愛夫妻情、縈懷家國難,是為詩作的主題。而其平淡流暢的藝術語言風格,正像其為人處世的風度,允稱喧囂競奪的滔滔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 封面故事|居廉《張麗人小像》及清末嶺南文人雅集
    ——《張麗人小像》,不僅是嶺南畫派鼻祖-居廉少見的人物畫佳品,也是目前所見記載最為清晰的一次清代嶺南詩壇為「明張麗人祝壽」進行的文人雅集,是清末嶺南文人借典抒懷,以古勵今的見證,具有藝術和史料雙重價值。
  • 嶺南畫派「兩高一陳」 當年畫室今何在?
    高劍父畫作《荷塘清趣》。 當年陳樹人所在的樗園舊址上建起了紀念館。嶺南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其中高劍父、陳樹人是晚清花鳥畫大家居巢、居廉的弟子。從19世紀末,「二高一陳」在十香園、春睡畫院等畫室對中國繪畫的題材內容進行大膽革新。斯人已逝,畫風猶存,他們曾經吟詩作畫會友的畫室還在嗎?
  • 雲起嶺南 不可不知的嶺南畫派(上)
    這種「淺」首先來自於他們的老師——居廉。有清一代,居廉頂多只是一個二流畫家。從藝術譜系看,居廉的藝術養料大多來自於惲南田,也有一部分取自沈石田。若以畫之氣局及格調論,居廉沒有超越明代的沈石田、清代的惲南田。
  • 嶺南畫派佳作《荔枝圖》,民主黨派畫家黃克立
    談到嶺南畫派,應該是二十世紀前期,無疑是中國美術史的輝煌年代,它不僅承載了老一輩藝術家的記憶,也讓年輕藝術家們為之嚮往,百家爭鳴的藝術氛圍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在今天我們看到眾多的嶺南畫派畫家的荔枝作品中,而黃克立的「荔枝圖」獨具特色。
  • 價值一路高漲的嶺南畫派作品,網友:有錢我也收藏一幅!
    嶺南畫派,作為國畫的一個重要派別,國畫的革命派,近些年作品價值一路高漲,深受收藏者的喜歡。但是很多人對嶺南畫派還是不太了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兒的派別?能夠經久不衰,成為國畫經典,影響無數藝術家。很多網友現在看到嶺南畫派的作品後也都笑稱:有錢我也要收藏一幅!」
  • 「中華美網·畫派」嶺南畫派及其文化精神
    ,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點: 一、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 二、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 三、博取諸家之長; 四、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 他是嶺南畫派名家,其畫清麗脫俗,開創一代山水、花鳥巔峰之作!
    嶺南畫派——嶺南畫派是指由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代表人物有居巢、居廉、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高劍僧、何香凝、方人定、盧傳遠、李撫虹、伍佩榮、容大塊、黎雄才、關山月、伍嘉陵、黃獨峰、司徒奇、趙崇正、何磊、楊素影、黎葛民、黃幻吾、何漆園、黃少強、趙少昂、陳凝丹。
  • 嶺南畫派何以在上海崛起?
    歷史的抉擇與城市的契合  嶺南畫派的領袖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以下簡稱「二高一陳」),將一個畫派的奠基地與確立期選擇在上海,體現了睿智的目光、開放的精神、拓展的氣魄,也是成功地踐行了一種文化決策和藝術戰略。
  • 《嶺南畫派》了解一下!你學的又是哪一派?
    比及近代,西洋畫法傳進中國,嶺南畫家首開中西結合之風,「嶺南畫派」獨步天下。而油畫和版畫等畫種,畫派」獨步天下。而油畫和版畫等畫種,主要也是由嶺南畫家介紹進中國,並由他們使之走向繁榮的。高劍父和陳樹人為清末廣州著名花鳥畫家居巢、居廉的弟子,高奇峰曾與其兄高劍父留學日本,學習美術。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名倫,字劍父,後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早年師事居廉。1903年赴澳門求學。1906年遊學日本,畢業於東京美術院。
  • 嶺南畫派
    高劍父曾一再對他的學生諄諄囑咐:「我的所謂藝術革命,系外藝術與人生觀點上作起,並不是從藝術方法上作起。」正應當這樣去理解。嶺南畫派原稱為「折衷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民族繪畫流派。嶺南畫派的形成和發展是與嶺南畫派的創始人、被譽為「嶺南三傑」的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的傑出繪畫藝術活動分不開的。他們的主要藝術活動均在清未民初的廣州。
  • 嶺南畫派傳承百年,藝術成就碩果纍纍,藝術光輝照耀當代
    嶺南畫派是中國繪畫歷史上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自晚清誕生以來,至今傳承百年,孕育了大量的藝術名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既是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是和「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的。
  • 從揚州畫派到嶺南畫派 二十四橋的明月,照向了雲山珠水
    從19世紀到近現代,以二蘇二居為先聲和代表的嶺南美術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廣州乃至整個嶺南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崛起,亦帶動藝術創作的融匯。本地藝術家受到來自中西方各代表性觀念和技藝啟發,並同步探索起本地筆墨語言的塑造。在此過程中,於時間和空間上均不遙遠的揚州畫派,其廣陵風韻在嶺南蕩出了屢屢迴響。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平表示,揚州畫派作為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其影響力遠達嶺南。
  • 雲起嶺南 不可不知的嶺南畫派(下)
    「嶺南畫派」的根系並不深遠,卻能觸類旁通。如果僅僅從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等人的師從看,先不說他們對日本美術的學習和借鑑,僅從他們的老師居廉來看,其根系還真是有些淺。黃鴻儀在《詩畫雙絕的陳樹人》一文中說,陳樹人與高劍父、高奇峰有三點不同:「一是,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二高是抓槍桿子的,樹人是搖筆桿子的;第二,二高在辛亥革命後便功成身退,埋頭作畫,而陳樹人則一直當官,是個『在朝』的畫家;第三,劍父桃李滿天下,奇峰也有足以光大師門的弟子,只有樹人但開風氣不為師。」在「不為師」這方面,陳樹人與居巢一致。
  • 嶺南畫派代表人物作品欣賞,精品薈萃
    ,其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    高劍父 秋鷹圖  早在清代末期,有「二居」之稱的居廉、居巢二兄弟,便開始了對中國畫的研究,其探索與追求對嶺南畫派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嶺南畫派自「二高一陳」起正式形成,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自成一格。其繪畫題材有別於老師居廉的纖細,而多選木棉、奔馬、雄鷹、蒼松,表現其雄勁挺拔風格,反映時代精神,而技法上則追求師法自然,繪畫手法既吸取西歐水彩畫的光影特色,又追溯東方古畫拙樸的神意,使作出之畫賦色和諧,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