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最迷人的優雅

2021-03-01 黨建網微平臺

書卷氣自有一種迷人的優雅。

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薰陶下,

濁俗可以變為清雅,

奢華可以變為淡泊,

促狹可以變為開闊,

偏激可以變為平和。

擁有了書卷氣,便消除了傲氣、嬌氣、霸氣、激憤氣、粗俗氣、痞子氣、卑微氣、小市民氣;

擁有了書卷氣,便增加了靜氣、秀氣、靈氣、自在氣、文明氣、富足氣、高貴氣、泱泱大氣。

一部經典,半杯香茗,足以富可敵國、貴比王侯了。

書卷氣首當來自於讀書。

有麝自然香,

何必當風立?

從來讀書長精神,

應與書籍伴終身。

古典文化充滿了精華和珍品,

在浩瀚無際的書的海洋裡,

薰染古人逸飛的豪情、橫溢的才華、博大的胸懷、獨具的人格。

陶醉於古人絕妙的文字之中,楚辭的風騷、漢賦的酣暢、唐詩的俊逸、宋詞的雄闊、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說的厚重,會奔騰而來,盡收眼底。

一個人要有書卷氣,不但要愛讀書,還要善讀書。

所謂善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通」字。

茅盾的「窮本溯源」,是為求通;

華羅庚的「厚書薄讀」,是為求通;

錢鍾書的「取長補短」,是為求通;

秦牧的「牛嚼鯨吞」,是為求通;

馮友蘭的「知音解味」,是為求通。

把握了「通」的原則,

我們在讀書中就能做到學貫中西、識透古今。

「惟書有色,豔於西子;惟書有華,秀於百卉。」

「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書卷氣不是「宅」習「暮」氣,更不是窮酸腐氣,

而是在社會歷練行事中彰顯出來的浩然正氣、擔當勇氣、睿智靈氣、蓬勃朝氣、陽剛硬氣、昂揚銳氣。

因此,真正的書卷氣,須走出書齋,走向社會,如此,則「腹有詩書氣自華」「舉手投足見修為」。

長此以往,你便自然擁有濃鬱的書卷氣了。

(據「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微信公眾號)

監製/崔海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郭慧   製作/唐明濤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書卷氣
    「人要有點兒書卷氣。」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薰陶下,濁俗可以變為清雅,奢華可以變為淡泊,促狹可以變為開闊,偏激可以變為平和。讀書被譽為「生命的美容」。書卷氣自有一種迷人的優雅。一部經典,半杯香茗,足以富可敵國、貴比王侯了。
  • 答疑|如何體現書法中的書卷氣
    所謂書卷氣, 是一種飽讀詩書後形成的高雅氣質和風度, 一種高雅之氣、君子之氣。 書卷氣採自於書卷,得益於修養,彰顯於言行。 腹有詩書才華,書生便如國畫之美; 胸有溝壑萬丈,畫中便有書卷之氣。 觀畫品雅,你我俱有詩韻書香。 書卷氣自有一種迷人的優雅。
  • 畫家李兵畫餘薦讀:書卷氣是最好的氣質
    所謂書卷氣,是一種飽讀詩書後形成的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是良好素質的表現。一位學者,在談及學習和修養時說:「人要有點兒書卷氣。」書卷氣採自於書卷,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人通過讀書,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薰陶下,濁俗可以變為清雅,奢華可以變為淡泊,促狹可以變為開闊,偏激可以變為平和。 讀書被譽為「生命的美容」。書卷氣自有一種迷人的優雅。
  • 懷念舊時書卷氣
    她眉目清秀,神情專注,看上去已完全沉浸於書的世界,臉上流淌著一種不同於我熟識的她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所擁有的獨特氣韻,嫻靜優雅又超然脫俗,像是她手中捧著的那本書,墨香四溢。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小鎮的生活就像木心筆下的慢時光,沒有太多五彩斑斕的外界幹擾,有很多人在讀書,但人到中年依舊讀書的女人卻並不多見,所以當時我就被她身上那種濃鬱的書香氣息牢牢吸引住。
  • 多些書卷氣 少些書生氣
    書卷氣與書生氣,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做事也好,為官也罷,書卷氣少不得,書生氣要不得。 人有書卷氣,氣質美如蘭。有書卷氣的人,身上有那麼一股淡淡的書香,透著墨的芬芳,留著硯的韻味,帶著紙的氣息。千百年來,那一縷縷飄逸的書香,把一批批文人志士薰陶和浸潤得文雅儒雅、優雅高雅。 漫步歷史長廊,洋溢書卷氣的人不勝枚舉。
  • 如何理解書法中的「書卷氣」?如何培養「書卷氣」?
    學習書法的人常常聽說「書卷氣」一詞,意在誇獎書法的所表現的意境之美,描述較為抽象。那麼,如何理解書法中書卷氣?如何培養書卷氣?書卷氣由來在北宋,書卷氣才被人真正提出來。書卷氣的特徵書卷氣是一種抽象的描述,「氣」是古人常用的表達,如「匠氣」、「金石氣」、「江湖氣」等,「氣」是一種感覺,一種意境。「書卷」則「腹有詩書」的表達。
  • 有書卷氣不可有書生氣
    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雖然形勢險惡、戰鬥慘烈、條件艱苦,但我軍仍然不乏像陳毅這樣充滿書卷氣的儒將,渾身透著墨的芬芳、留著硯的韻味、帶著紙的氣息。毛澤東既指揮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經典戰役,也留下了「紅軍不怕遠徵難」等華麗詩篇。被譽為「善打神仙仗」的粟裕,不僅用兵如神、戰無不勝,還會吹口琴、拉胡琴、彈鋼琴、打揚琴。
  • 再論女孩的培養,最好的氣質是擁有書卷氣
    這,就是書卷氣——是一種飽讀詩書後形成的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林黛玉淡淡的書卷味令人緬懷書卷氣,不是加副眼鏡就有的,也不是假模假樣捧一本書的樣子,更不是放在嘴巴上的「我最喜歡讀書了優雅而有內涵的董卿書卷氣,是一種穩的氣質。
  • 書卷氣與書畫的意境
    書卷氣是腹中文章的外在表現,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其氣指的就是「書卷氣」。書卷氣是一種文化氣質外溢的美,它散發著一種「大雅」的韻味,其概念不易明確「言傳」,其內涵卻可以清晰「意會」。書卷氣自然來自「書卷」即書籍,因為古代書籍多作捲軸形,故稱之為「書卷」。因此,要取得書卷氣,多讀書是先決條件。不讀書則無從談書卷氣,書讀得不多則散溢不出書卷氣。
  • 淺談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 | 楊明臣
    在書法品評中,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這幾個概念,是經常遇到的,反映的是三種不同的藝術範疇,各自包含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語言和主體精神。書卷氣書卷氣是宋代文興武廢的社會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翰墨寫心、書畫寄情所產生的一個藝術概念,爾後一直沿用至今,總體風格表現為優美、流美、柔美,具體可包括人格精神和技法特點的兩重含義。首先,它是一種文人精神釋放。
  • 「書卷氣」只可意會,是藝術家在創作中的一種特殊的氣質
    什麼是書卷氣?「書卷氣」是人們欣賞和品評書法作品時,對其風格和形式產生的一種審美感受。「書卷氣」無法限定為某一具體的表現形態和風格特徵。郭述炎在《書卷氣析疑》中這樣說:「書卷氣不過是一種審美境界,一種藝術風格。
  • 書卷氣,是最高的素養
    一個人的素養是言行得體,舉止得當行有度,止有法如蘭在幽野,如梅浮暗香浮世與書相伴也許能觸摸最真實的自我找一個院落讀上一段清心文字無關利慾,只問真情書卷之間便是安棲身心的驛站人的素養是長出來的你走過的每一段路
  •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最容易最觸手可得的汲古方式,莫過於讀書。為什麼有言道,一看就是書香門第,或是當今所說看著像是讀很多書的人。此處,不是貶義,這種感覺就是書卷氣。書卷氣是一種獨特的氣質。它是不能言語直接概括的一種感覺,其濫觴可推至宋代。
  • 腹有詩書氣自華,女人最美書卷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女人最美書卷氣 李守白 重彩畫《回眸》2010 駐足於書桌旁 觸摸書卷的芬芳
  • 讀書人為何丟了書卷氣
    喜歡這些作家畫像,是因為可以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統一標誌:書卷氣。福克納有卷卷的小鬍子,很帥氣;海明威看上去很彪悍、勇武,但笑容與眼神裡都藏有溫柔;毛姆不像一些傳記書裡寫的那樣內向、陰柔,看上去深邃又安靜……而這,都得益於他們身上的書卷氣。作家是最該有書卷氣的一群人。
  • 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
    書卷氣,是書法的專業用語之一。用於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品味、風格和氣韻。但是,有些書法家經常用這個詞,卻不理解其真正含義。在中國最早提出書卷氣觀點的,是宋四家之一的黃山谷,他在其《山谷題跋》中說,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 辨證思忖「書卷氣」的缺失
    在當前知識分子隊伍中的一些人,明顯缺少了「書卷氣」,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究竟多了什麼氣?卻是一個必須具體分析、深入思考、辨證認識的問題了。一、對缺失書卷之氣問題的辨證思考用傳統的觀念來看所謂的「書卷氣」,有褒貶兩種含義。
  • 美術觀察|淺議書法中的書卷氣、金石氣和廟堂氣!
    在書法品評中,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這幾個概念是經常遇到的,所反映的是三種不同的藝術範疇,各自包含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語言和主體精神。書卷氣「書卷氣」是在宋代文興武廢的社會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翰墨寫心、書畫寄情所產生的一個藝術概念,之後一直沿用至今,總體風格表現為優美、流美、柔美,具體可包括人格精神和技法特點兩重含義。首先,它是一種文人精神的釋放。
  • 書法的「書卷氣」到底是何物?
    黃庭堅《跋東坡書》說:「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他所感受到的「學問文章之氣」,就是後來常說的「書卷氣」。而有人把「書卷氣」視為一種風格,非是。
  • 娛樂圈最有書卷氣的四大男神,最後一位無人能超越!
    本期話題【娛樂圈最有書卷氣的四大男神,最後一位無人能超越!】 在人才輩出的娛樂圈,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種類型的俊男美女,尤其是那些氣質風格各不同的男神明星,真是怎麼看怎麼帥氣。但是觀眾最喜歡的卻還是身上充滿書卷氣的男神,因為那樣的男神看起來最讓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