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工分,不堪回首的歷史印記(隨筆)

2020-09-17 高五幸

高五幸:工分,不堪回首的歷史印記(隨筆)原創

說到工分,現在的青年人象聽「天書」,不知其然,更不曉得所以然。

而對經歷過曾經的人而言,卻是記憶猶新,別有滋味在心頭。

工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公社化」時的產物。那時候「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公社、大隊管的只是方向路線方面的大事。而生產隊是獨立核算單位,自負盈虧,自主分配。

生產隊社員做活不發工資,只是記工分。到年終根據收成、收入按總投工數計算出工值對各戶進行決分。「秋後算帳」成語用此可能最為貼切妥當,是貫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

我是市57中學初中69級畢業生(那陣兒沒高中),70年回鄉時就掙的工分。青壯男勞乾重活、技術活一天10分工,婦女、老漢一天是8分工,象我這樣的學生娃類似工廠裡的學徒,幹一天則是6分工。其中也有計件工分的,如推土、拉糞、起圈、割麥、挖包穀杆等這樣的活路,就是「記回回」「算畝畝」上工分。

「農民就是憑工分吃飯」。父親高富榮給我講起了工分的重要性,「工分記到本本就是錢,年底決分兌現。勞力多的、幹的好的能分上錢,娃娃多的、缺勞的就是「透支戶」,蝸蝸牛又是一年白受苦,只有盼著娃長大、來年好年景還帳了……」。

「太陽從東山背到西山,掙不下一盒寶成煙」(那時一毛九一盒寶成煙),就是那個年代收入的真實寫照。

儘管工分不值錢,但在那個時候人們把工分看的比較重,畢竟」透支戶&34;經濟要翻身,單靠農業不行,還需要搞副業!」隊長高德義(我叫爺)在動員去西安治金建築學院「做工」的動員會如是說。隊上抽出三十個男勞去「做工」,木瓦大工2塊4毛2,小工1塊7毛2。給隊上交1塊錢記1個工。

我清楚的記得那幾年,新寺南村幾十號人在冶院做工,有一年決分後,村裡推回了八輛「飛鴿」,從商縣為年齡大的、家境不好的「剩男」,一下子娶回了九個「花不楞登」,使新寺村的人出門說話變得硬氣起來。

社會在不斷的向前發展,往事不堪回首,生產隊實行&34;的那個年代,有著曾經過往的歷史印記,有著老一輩奮鬥拼搏的身影足跡,更有著現在讓人依戀和懷念的東西……。

作者簡歷

高五幸,筆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橋區新築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愛文學,曾經在新築公社、鄉鎮企業、灞橋區土地管理局工作過,現在新城區康復路市管所打工。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高五幸:抬嫁妝(隨筆)原創
    高五幸:抬嫁妝(隨筆)原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嫁妝,顧名思義就是為出嫁的女兒的「陪嫁」。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白鹿原下的灞橋一帶農村,女大了,該嫁了,當媽當爸的就早早的置辦起了嫁妝。那陣子經濟是你窮我也窮,誰也不笑誰。女兒鋪的蓋的、穿的戴的,包括用的,日子再緊樣樣都得考慮周全,畢竟是娃一輩子的大事情。置備嫁妝有講究,也有學問。
  • 高五幸:「念」字的趣想(隨筆)
    高五幸:「念」字的趣想(隨筆)高五幸:「念」字的趣想(隨筆)我發現,"今"和"心"尤其是看到留守在家的老人,他(她)們佝僂的身軀、蹣跚的挪步,佇立在村頭守望的情景,更讓人痛惜不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文此,我對「念」字有了更深切、更直接的參悟,對父母的念,還是要放在「心」上,從「今」天做起。
  • 高五幸:念思煙火(隨筆)原創
    >高五幸:念思煙火(隨筆)原創>高五幸,曾用筆名:高五星。20多歲時開始在報刋雜誌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其創作的劇本《席簡相親》(與王韶之先生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現為陝西農村報網鄉村作家;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西安市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夏日的夜晚(隨筆)原創
    高五幸:夏日的夜晚(隨筆)原創「熱不過三伏」、「立了秋還有幾個火老鼠,上邊蒸、下邊烤,悶熱的象蒸籠……,農民將夏日的「熱情」描述的形象逼真,入木三分。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灞橋一帶農村的「葬禮」(隨筆)原創
    高五幸:灞橋一帶農村的「葬禮」(隨筆)原創下班回來行至暫居地的村口,熟悉、悲悽的哀樂,和著悲壯的嗩吶聲,放肆地鑽進耳朵,勾起了我對家鄉老了的人葬埋的沉痛回憶。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口罩瑣議(隨筆)2020年8月2日原創
    高五幸:口罩瑣議(隨筆)2020年8月2日原創高五幸:口罩瑣議(隨筆)口罩,顧名思義就是捂嘴的玩藝兒。大街上誰要若是戴個口罩,準會被人譏笑:公牛爬到母牛尻子上——學聞(文)氣!2020年子鼠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冠狀病毒來襲,在緊要關頭專家建議戴口罩。使得過去只有特殊個體享受的「福利」,素來被人們所忽視、冷落的口罩,一夜之間悠的抬高了身價,成了「香餑餑」。「古城無處不飛花」,「滿街儘是金盔甲」。戴口罩,成為防控「交叉感染」的護身家具,風靡起來……。
  • 高五幸:全國知名作家曲江海洋極地公園採風行(隨筆)
    高五幸:全國知名作家曲江海洋極地公園採風行(隨筆)清早起來,天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今天要去南郊參加「採風」活動典禮,想到與心儀許久的名家憨仲先生、在全國有點「動靜」的老師們謀面,學習機會難遇,天下刀子也得前去。也許是天意,「客人」從祖國各地相約抵達目的地——曲江海洋極地公園的時候,天識趣的收住了雨,以雨後清爽別樣消暑方式,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
  • 高五幸:讓座位(詩歌)原創
    高五幸:讓座位(詩歌)原創高五幸:讓座位(詩歌)原創乘車倚窗魂出竅,兀想路若河一條。兩位老者互讓桃,讓者有餘風格高。溫馨畫面情傳導,文明之風湧春潮。此情無瀾勝有濤,溫良恭讓愛作橋。一葉知秋窺全豹,西安古都新面貌!
  • 高五幸:重陽頌(詩歌)原創
    高五幸:重陽頌(詩歌)銀杏樹黃菊花香,蟬隱雁南凝初霜。作者簡介:高五幸
  • 高五幸:秋之韻(詩歌)原創
    高五幸:秋之韻(詩歌)原創秋月清沏光明亮,秋日太陽暖洋洋。秋風習習心身爽,秋雲迎雁南天翔。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落葉有感(散文)
    高五幸:落葉有感(散文)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吹來樹葉落。落葉本無情,似流水。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秋天的生命(散文)
    高五幸:秋天的生命 (散文)初秋的周日,娃他碎舅肖民廣添喜為孫女做"滿月",我在去"出門"的港興路上作者簡介:高五幸
  • 高五幸:學著灞河倒著走(詩歌)原創
    高五幸:學著灞河倒著走(詩歌)原創高五幸:學著灞河倒著走(詩歌)原創江河都是向東流,惟我滋水倒著走!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望月勾起思鄉愁(詩歌)原創
    我的原創詩高五幸:望月勾起思鄉愁(詩歌)原創傍晚散心河堤走,身動影隨追絲柳。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心燈點亮嚮往夢(詩歌)原創
    高五幸:心燈點亮嚮往夢(詩歌)原創大雁南翔歡聲鳴,晴空萬裡氣爽清。灞滻融渭流向東,國慶中秋喜相逢。國家強盛民之幸,大國風範傲蒼穹。抗疫凝聚愛國情,眾志成城亮雄風。石榴裂嘴柿子紅,花前月下念思濃。口含月餅望月宮,離鄉遊子想親朋。面向故鄉三鞠躬,一祝祖國更強盛;二願鄉黨都康寧,三盼風調年壽豐!
  • 高五幸:今年的秋分是比往年早了一些(詩歌)原創
    高五幸:今年的秋分是比往年早了一些(詩歌)原創天下著細雨腿有了冷的感覺,瀏覽手機方曉到了秋分時節。作者簡歷高五幸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高五幸:心聲 ———中秋夜感賦(詩歌)原創
    高五幸:心聲———中秋夜感賦(詩歌)原創秋菊桂花香味濃,中秋國慶喜相逢。舉杯邀月敘親情,萬家燈火樂融融!國歌唱醒滿天星,夜如白晝月不明。迎面微微南來風,耳邊盡聞歡笑聲。國家強盛繁榮景,子民揚眉腰杆硬。作者簡歷高五幸
  • 關於高人(隨筆)
    關於高人(隨筆雜談)(七星橋上作品)所謂高人,類「江湖」之稱高手,而江湖大多指武林高手。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便是其中道理。此中之志,並非僅指志向,更是指「三才」即才幹才學才能。高人,畢竟為高人,至少,要尊重,如果能夠得以貼近而交流學習,誠大幸也!高人,才高八鬥,如海深邃也!(七星橋上2020.10月寫成十洲小雅室,選自《小雅雜談》之文。原創不易,請勿照搬。)
  • 高五幸:心跡
    高五幸想我前半生終日奔波疲於生計,忙於操心公事家事兒女事,中途對創作這情緣不得不捨棄,辜負了先生對我高看的期許。在醫院陪老伴驚悉先生駕鶴西去,好長一段時間才接受了這個事實。緩過氣來我寫段文字以示哀思,以表負疚之意求個心靈上的慰籍。
  • 高五幸:白鹿原下話「解放」灞橋區文化館、區作協研討《苟解放》
    高五幸:白鹿原下話「解放」——灞橋區文化館、區作協為農民王定一長篇小說《苟解放》舉行研討會側記作家馬士琦為王定一贈送「春華秋實」墨寶高五幸:白鹿原下話「解放」(隨筆)——灞橋區文化館、區作家協會為農民王定一長篇小說《苟解放》舉行作品研討會側記「小說中人物對白,要注意把握主人翁的身份、背景和文化,這樣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會生動,讓人覺得真實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