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胃病犯的時候,大家總會習慣性的想吃點養胃的東西,比較常見的是白粥、小米粥、南瓜、山藥等等。但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大家所認為的養胃食物,不一定真的能養胃。
1、小米粥、麵條、白粥:不能經常吃
避免常年以喝粥為主,胃不舒服時,吃些粥是養胃;但當胃沒有問題時,不要總是長時間以粥為主食,會導致胃功能的退化。如果你總是長時間吃粥和軟食物,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會弱化。
2、饅頭、麵包、餅乾:小心胃酸倒流
比普通的白麵包和粥麵包不太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此外,在發酵過程中,部分澱粉轉化為糖分子,有助於去除植酸,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然而,我們買的大多數面包含糖量、含鹽量和含油量都很高。如果我們吃太多麵包,很容易反酸。市面上很多打著養胃旗號的餅乾,因為富含油脂也無法達到養胃的理想效果,所以還是要少吃點。
3、山藥、南瓜:不宜多吃
山藥雖然養胃,其富含的多糖物質可以對胃黏膜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這是需要大量吃才可能有的效果,可能身體還沒累積到一定量的多糖物質時,肚子就已經飽了。
至於南瓜、木瓜、胡蘿蔔、西紅柿等橙紅色的水果和蔬菜,經過合理烹調後更光滑易消化,雖然吃了對腸胃有幫助,但也不能吃過量,否則適得其反。
4、生薑、豬肚:以形補形不靠譜
這些吃太多不僅沒用,還要小心豬肚的脂肪含量,吃多了反而傷胃。
然而,生薑特有的姜辣素,確實需要具有抗菌和抗氧化作用,減少幽門桿菌對胃黏膜的損害,抑制胃酸分泌過多。但要注意的是,要達到這個效果,需要吃很多生薑才能達到,平常用來調味的姜,薑湯喝,不要抱太多的希望。
若想擁有健康好胃,做好以下3點:
1. 一日三餐,飲食規律
吃飯要規律,不要因為工作、學習就硬扛著餓,等到肚子餓到痛了、不舒服了,才想到要吃飯。
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是不對的。如果不能正常吃飯的時候吃東西,那就找些麵包、蛋糕、牛奶等高能量且容易消化的東西來充飢。
2.每天吃點養胃油
古籍《本草綱目》記載一味食材,即火麻仁,具有養胃健脾作用。通過壓榨成油,能夠提高人體的吸收和利用率,幫助促進消化,增強腸胃功能。
這個油含有亞麻酸、亞油酸、卵磷脂等元素,能夠幫助腸胃進行蠕動,促進營養吸收,緩解胃潰瘍問題,相當於在胃裡鋪設了一層「保護膜」,防止胃受道傷害。
油的吃法很多,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直接拌在蜂蜜水裡飲用,或者在涼拌菜裡淋上就行了。大家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吃法來吃。
3.少抽菸,少喝酒,少吃醃製食品
菸酒對胃的刺激,是比較大的。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性糜爛,甚至出現胃潰瘍。吸菸不僅會直接損害胃黏膜,還會對微血管傷害,間接導致胃黏膜受損,誘發慢性胃炎。
此外,醃製食品中,除了致癌物質亞硝胺外,鹽含量也很高。長期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使癌細胞直接接觸到胃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