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那年你牽著我的手,含笑問我這句話什麼意思?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短短兩句話,卻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平平八個字,卻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入骨的內心波折,而那種壓抑委屈的沉鬱和求而不得的痛苦,又豈是一時半刻就能說得清楚……
先不說出處和同樣著名的後面兩句,這兩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就很簡單,一個人太聰明了必定會受到傷害;心裡用情太深就不會長壽,可是要是深究起來,你就會發現這兩句話其實並不簡單。至少,它們都是前人或者自己用血和淚得到的人生感悟!
一、為什麼說慧極必傷,一個人太聰明了必定會受到傷害呢?
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詮釋,一是人太聰明了容易窺到天機,這就有傷天和,會惹老天不高興而導致夭折!
二是人太聰明而不知節制的話,在運用聰明才智的過程中就會因追求極致而極度勞神,反而傷害到自己!
再結合古代中國佔據主流地位的兩家學說,無論是提倡仁義和中庸之道的儒家,還是道法自然強調清靜無為的道家,兩家肯定都不會肯定支持太過聰明而佔盡天下風流之類的人物。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不過分顯露自己的聰明,而是保持大智若愚的狀態,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進取,什麼時候應該退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才能避免仿佛宿命一般的「慧極必傷」!
二、為什麼說「情深不壽」,心裡用情太深就不會長壽呢?
這句話也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詮釋,其一是用情太深會導致忘我,而忘我的狀態下會容易發生很多意外!
其二,用情太深會使感情鬱積、身心交瘁以致患病,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心痛和心碎並不單單只是一種感覺,而是可能真的引起血管持續痙攣和心臟驟停猝死的真實存在!
所以對於感情來說,多一份豁達,少一份執著;多一些隨性,少一些強求才能避免「情深不壽」。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的這種豁達心態確實有一種經歷痛苦之後的大徹大悟!
說到出處,「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出自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在這部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漢人反滿鬥爭以及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複雜的兄弟情和家國恨的武俠小說中,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佩玉上刻著四句十六字:「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不知何時將「強極則辱」改成了「慧極則傷」,並且放置在「情深不壽」之前,表達出對過分聰明和用情至深之人的擔憂,拳拳之心如在眼前!
至於「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是大有來歷,《易經》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四字,而中國經典的《詩經》中《國風·秦風·小戎》裡則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再加上古代中國貴族士人、文人雅士因玉的天然、堅貞、高尚、平和和溫潤而多喜佩玉,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所以「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語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最後,說到金庸,總是會想起他心中至愛、卻求而不得的夏夢女士,如今兩人都已作古,才子佳人長辭人間,空留下無盡的想像和揣測在塵世間流傳……
好吧,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我終於知道個中深意,可惜你已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