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
發育指標
能較平穩地走路,摔倒時能自己爬起來;能指認成人說的物品,能按照大人的話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能用動作和發出音節回答成人的問話,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動植物。
訓練方法:
1、不要限制孩子的求知慾,建議每天要有兩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
2、多和寶寶用語言交流。不要教小孩子「小兒語」,用標準的說法指導孩子的行為,用正確的語言和孩子說話。
3、教寶寶認知。只有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才可以斥責。
2歲
發育指標
穩穩的走路,能說簡單的話語,看懂簡單的圖片,喜歡畫畫,;能區分物品的多與少,大與小,能摸索空間方位。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自然現象。
訓練方法
1、鍛鍊寶寶手指的靈活性,促進大腦發育,媽媽可以和小寶寶一起做手指操。搭積木是這個時期最好的遊戲。用手指拿東西,是刺激大腦最好的辦法。
2、鍛鍊寶寶的眼腦和腳的協調性。儘可能給孩子各種玩具,使他們體會到遊戲的快樂。標準的說法指導孩子的行為,用正確的語言和孩子說話。
3、開發寶寶的運動能力。孩子的破壞力增強了,要注意經常檢查孩子的玩具,看看破壞的地方時是不是會割破手指或扎傷眼睛。
4、玩沙子、捏膠泥對孩子很有益處。玩沙土捏膠泥是種很有啟發性的遊戲,玩沙子、捏膠泥後一定要給寶寶洗手。
5、鼓勵寶寶隨意地塗畫。給孩子準備好筆和紙,讓他隨意塗畫。不要讓寶寶獨自拿到鋼筆或原子筆等東西玩。
6、鼓勵和小朋友一起玩,讓寶寶合群。鼓勵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遊戲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容忍別人,初步培養他的集體觀念。在安排活動時,要注意飯前,飯後半小時不要劇烈活動。
7、寶寶已經很『獨立』,他的見識日漸廣泛,『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什麼都想自己做。危險物品要遠離寶寶。
8、逐漸培養寶寶自立的生活習慣。不要再繼續不停地追著孩子餵飯。要平等地與孩子同餐,讓孩子養成專心獨立吃飯的習慣。但要隨時關注他,並幫他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最好要教他學會刷牙。
3歲
發育指標
能自己上下臺階,較自然地跑步;能自己吃飯,控制大小便;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完整地自我介紹,初步懂得與同伴交往;在成人指導下禮貌待人。
訓練方法
1、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父母這時要耐心,並要有問有答,而且要用簡練的,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回答孩子。如果孩子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或做出調皮的事,父母處理的態度應耐心而有靈活性。
2、識別大小、形狀和顏色。日常說話時,可有意把形容物體大小、形狀和顏色的詞強調說。特別提示:孩子的學習能力永遠超出父母的想像。
3、多讓寶寶做運動。要讓孩子運動身體,不要只局限於戶外,家裡只要有條件,也可以讓孩子在室內做幼兒體操。特別提示:不要隨便許諾,不要哄騙孩子。
4、鍛鍊手指能促進大腦發育。這麼大的孩子可以學著做一些簡單的小手工。特別提示:只要孩子精神好,不必因孩子吃得少而擔心。
5、利用一切機會會讓寶寶多學習東西。孩子的求知慾強,睡前講故事的做法是很好的。除了故事,還可以給他說歌謠、念唐詩、猜謎語、唱催眠曲等。
6、學會正確使用筷子。到了這一時期,可以教教孩子用筷子吃飯了。可以同時找支毛筆教他握。如果不在這時教會正確的拿筷子的手型,以後就很難再改了。
7、儘可能地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耍中,孩子之間會發生爭吵,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禮讓他人。
8、多誇獎孩子。稱讚孩子不要過分。在過多稱讚中成長的孩子無法辨認真假、好壞、成功或失敗。
9、養成好習慣,讓寶寶學著做些家務。幫媽媽做些簡單的家務,對開發智力,培養孩子性情很有幫助。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幹的願望十分強烈,所以,儘可能讓他自己去做。但是,一定要告訴他什麼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