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絕對是歷史上最煽情的悼亡詩之一。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所寫。其實不僅僅是這些,元稹還寫過藝術價值更高的《遣悲懷三首》。然而《遣悲懷三首》中沒有像「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樣「唯美」的詩句,所以沒有《離思五首》這樣深入人心。從這些詩中仿佛可以看見元稹對亡妻韋叢的涓涓柔情。
一個詩人的人品與他的詩詞實際上並不能劃等號。寫出《憫農》的李紳,實際上妻妾成群,非常奢靡和殘暴。所以評價一個詩人的秉性要從他的生平事跡上來看。那么元稹真的是一個專情的人嗎?
其實在韋叢之前,元稹就有一個初戀情人,叫做崔雙文。這個女子也是元稹所著的筆記小說《崔鶯鶯》的女主人公,崔鶯鶯的原型。這件事情存在爭議,不過爭議並不大,基本上可以認為屬實。之後元稹為什麼拋棄了崔雙文,選擇了韋叢呢?
元稹想走上仕途,想要做官。崔雙文對元稹的仕途沒有幫助,但是韋叢有。確切的說,是韋叢的父親韋夏卿。韋夏卿是太子少保,手中有一定的政治資源。他覺得元稹有才華,是支潛力股,就把自己的女兒韋叢許配給元稹。這正是元稹想要的,欣然接受。
韋叢雖然出身名門,從小嬌生慣養,但是卻沒有驕縱之氣,跟著元稹過苦日子也沒有怨言。即使元稹本來的動機不純,此時也被韋叢感動。所以在韋叢去世以後,元稹才寫出百世流芳的悼亡詩,而且不止一首。
與元稹有感情糾葛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唐代名妓薛濤。薛濤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樂妓,還是一位女詩人。只可惜性別和身份奪去她在詩歌上的光彩。元稹來到蜀地的時候,就想和這位才女見上一面。嚴司空知道元稹的小心思,特意讓薛濤去元稹那裡。一個詩人、一個才女,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元稹走後,還給薛濤寄詩。
可惜元稹壓根就沒想給薛濤一個名分。薛濤出身低微,而且比元稹要大。元稹如果娶薛濤,對他的仕途是一個不利的因素。說白了,元稹對薛濤也就是玩玩而已。但是痴情的薛濤卻當真了。此後薛濤終生未嫁。元稹去世的第二年,薛濤也去世了。
有人評價元稹的「半緣修道半緣君」一句:寫悼亡詩居然還「半緣君」,可以看出元稹這個人有多麼涼薄。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參考文獻:《唐才子傳》、《雲溪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