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年的春節,有些不大一樣。
原定於初二的走親訪友日,暫時被擱置。
在家過春節,雲聚會,網絡拜年……雖少了幾分往年的熱鬧,卻不遺憾。待到春暖花開日,我們再相聚,也未嘗不可。
自我隔離,在家出不去,喝茶,自然成了一種消遣。
又或者,泡一杯茶,與好友通過手機閒聊。
也算是一樁美事吧。
春節期間,照例是要復盤一年來收集到的問題。
食指,停在了一個問題前。
是一位網友,在文章下方的留言。
這位朋友說:「新茶有些不太適合悶泡,但是老茶是要悶的。」
喝著一杯2017春尾貢眉,在那悠長且舒服的草藥香裡,咱們來說說關於白茶的衝泡。
就茶友的這個留言,村姑陳有話要說。
《2》
新茶不適合悶泡。
這話說的極為正確,的確喝新白茶,是不適合悶泡的。
原因也簡單,是因為悶泡,會破壞新白茶的風味。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悶泡。
這是使用衝泡的茶器,把茶葉放在裡頭,然後讓茶葉和水,在一個較為密閉的狀態下,長時間地一起接觸。
這種有蓋子蓋著,茶水長時間接觸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個問題——即,茶葉當中的物質釋放,是不受控制的。也就是說,因為悶泡的存在,茶葉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物質,會不斷釋放,不斷地讓湯水濃度變大。
當我們倒出茶湯時會發現:茶湯的顏色,明顯變深了,甚至會變成黃褐色。
再一喝滋味。
這股苦澀的味道,非一般人可接受。
並且因為長時間浸泡的作用,茶湯的的濃度變大,還會讓茶葉變成濃茶。
濃茶,喜歡喝茶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長時間大量飲用濃茶,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故而,是不建議大家喝濃茶的。
瞧這悶泡,當真是一無是處。
對於一款品質極好的高山白茶而言,悶泡當真是極大的傷害。
同時,對於我們喜歡喝茶的人來說,更是一大味蕾上的衝擊。
悶泡過後,白茶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將會大量釋放。當這兩種物質釋放的量太多,就會導致茶湯的苦味和澀味加重。直接作用到味蕾上,就是這款茶喝起來,好像黃連一樣。
並且,喝完之後,舌面上還會形成一股薄膜一般的感覺。密不透風,再也感受不到其他的滋味。這就是悶泡所帶來的後遺症,果真是後患無窮。
《3》
老白茶是要悶著喝的?
當然不是!
別說新白茶不適合悶泡,老白茶同樣不行。
誰主張誰舉證。
要驗證老白茶不適合悶泡,也很簡單,咱們可以拿一泡老白茶做一個簡單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步驟也很簡單,就是有點浪費好茶罷了。
首先,準備好一個標準白瓷蓋碗。100-110毫升左右的容量,皆可。
其次,投茶。按照茶水比例,稱好老白茶。通常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投茶5克即可。
其三,注水。注入100℃的沸水,喝好茶,用沸水,毋庸置疑。
最後,悶泡。將茶葉放在白瓷蓋碗中,合蓋,讓茶與水接觸的時間,長一些。一般2-3分鐘即可。
悶泡過後,我們喝一杯白茶,答案昭然若揭。
老白茶經過悶泡過後,滋味是會變得太濃,甚至還有一股苦澀感。
這股苦澀感,會將原本老白茶甘醇、柔和、細膩的所有品質特徵破壞,最後留下滿嘴的苦味,以及澀感。
是以,還在認為老白茶適合悶泡,那才是真的對白茶品質不負責。
《4》
為什麼茶友會覺得新白茶不適合悶泡,而老白茶可以?
這大概又是因為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
新白茶和老白茶有什麼差別?
當然是年份。
所謂新白茶,指的是當年製作好的白茶,未經過多年陳化。
老白茶,則是至少保存了三年的時間。
因為時間的差異,也讓茶友有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知。他們認為:老白茶既然是「老」,當然能經得起考驗。
而且因為經過多年的陳化,老白茶它變老了,要是沒有經過悶泡,怎麼會有味道?你看老白茶就能煮著喝,但是新白茶卻不能,這不也說明老白茶是要悶的嗎?
打住!這又是一大錯誤的觀念。
老白茶變老了,但這不意味著它內在的物質會變少。根據能量守則,老白茶當中的物質,是經過陳化了,轉化了,但不會變少。
若是覺得老白茶老了之後,內在物質少了,要靠悶泡才有味道,您可要注意咯。很有可能這款茶,本身品質就不好,才不是因為變老了,就沒了物質。
更何況老白茶煮著喝和悶泡,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做法。
煮茶,是茶和水在外界提供的溫度下,不斷接觸,發生反應,然後煮出順滑、甘醇、細膩柔和的湯感。但悶泡,卻不會得到細膩順滑的口感,反而會苦澀難喝。
是以,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老白茶可以煮,所以也能悶泡。
《5》
不論是新白茶還是老白茶,悶泡都不是最好的衝泡方式。
尤其是在前幾衝,白茶內在物質最多的時候,切忌悶泡,這會導致內在物質的釋放變多了,並且還不受控制。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白茶的茶湯,苦澀難喝。
新白茶、老白茶該如何衝泡,其實方式和方法大有講究。
適用於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共同方式,是快出水。
在村姑陳筆下定義的快出水,指的是從注水開始,到大量的茶湯倒出,整個過程保持7-8秒。這才叫做快出水。
用這一方式出水,可以讓茶葉當中的物質,有序釋放,又不會顯得太多濃烈。
茶氨酸、茶多糖、果膠物質等,都可以盡情釋放到湯水中,從而讓白茶既有鮮爽的口感,又有醇厚的湯感,可謂好處多多。
並且,我們在使用快出水的時候,還能夠感受到每一層的香氣變化。
這也是快出水的絕妙之處。
內在物質逐步釋放,讓內在物質一層一層的釋放。
是以,經過快出水衝泡,白茶的每一衝味道,都不一樣。
譬如新白茶,前幾衝它的鮮爽感最為強烈,尤其是毫香,在前幾衝最為濃鬱。且花香的變化,層次也是最多的。
衝泡新茶白牡丹,可以感受到梔子花香、蘭花香、桂花香以及榆錢一般的香氣。正可謂是花團錦簇。
用快出水的方式衝泡老白茶,同樣能收穫別樣的喝茶體會。
最讓人驚喜的,是我們可見證它的醇厚感在疊加。尤其是第五衝,第六衝之後,醇厚高達到峰值狀態,更是妙不可言,仿佛在喝一杯甘醇的牛奶般,絲絲順滑。
《6》
老白茶衝泡,除了用白瓷蓋碗,我們還可以使用煮茶法。
煮茶,可以說是為老白茶量身定製的,專屬衝泡方式。
煮茶,也簡單。
不過是水與茶在容器當中,不斷地沸煮,讓內在物質持續地釋放,最後獲得一杯甘醇、柔和又細膩的茶湯。
煮茶,怎麼操作呢?
我們只要用到電陶爐、玻璃煮茶壺即可。
電陶爐,承擔的是提供熱源,能讓水不斷地沸騰。
玻璃煮茶壺,則是老白茶與水發生最奇妙反應的地方。
300-400毫升水,搭配2-2.5克幹茶。在水沸騰之後,投茶。讓茶和水再接觸,直至重新沸騰,便可關閉電源。
讓茶與水,再交融。
約莫半分鐘後,我們就能倒出第一壺茶湯,感受老白茶的滋味。
之後的每一衝,再稍稍延長煮茶時間,從而讓物質的釋放,有條不紊,我們也就能解鎖不一樣的老白茶滋味了。
看看煮茶簡單吧。
至於詳細的煮茶步驟,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已經多次分享,在此就不贅述,大家可自行查閱之前的歷史文章。
《7》
當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有了茶。
喝茶,是有講究的。
而這一講究,最大的加分項,是在衝泡環節。
唯有使用正確的衝泡方式,優質的白茶,才算得上是錦上添花。
否則,使用了錯誤的衝泡方式,再好的白茶,也只能成為擺設。
新白茶不適合悶泡,老白茶同樣不適合。
要感受新老白茶的風採,唯快出水。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