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茶葉能煮著喝,卻有人說不能悶泡?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2020-12-18 小貝愛喝茶

小寒到了,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煮茶的話題。

懂點茶的人應該都聽過以下兩個知識點:

1)茶葉可以煮著喝 2)茶不能長時間悶泡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兩句話是有衝突的,因為煮茶時間比較長,這不就相當於長時間悶泡嗎?那麼,這兩種說法到底衝不衝突,其中的癥結點又在哪裡呢?

關鍵點一:到底是什麼茶?

其實,茶到底是煮著喝,還是泡著喝,其主要因素是看你泡什麼茶;不僅如此,假如是泡著喝,需要什麼水溫,多久出湯等等,也都與茶有關。

假如你是喝綠茶,那麼有經驗的老茶客不僅建議你不要長時間悶泡,而且還會說,降低水溫至80度到90度,這些茶泡出來才會更鮮爽。

原理在於,茶葉裡面各類物質的耐受溫度不同,低一點的溫度,綠茶茶湯裡的胺基酸含量會多一點,這樣我們就能嘗到由胺基酸帶來的綠茶良好口感。

如果溫度高以及衝泡時間長,那麼茶湯裡咖啡鹼和茶多酚的含量會增加,隨之茶湯的苦澀會上升。假如你是喝老白茶或老生普,或者一些粗老的茶,這時就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品飲。

原理與上述的相似,只不過,這些老茶或粗老的茶,內含物質產生變化,帶來鮮爽的胺基酸含量降低,因此老茶不再追求鮮爽,而要求其醇厚而順滑,而用煮茶的方式,可以把茶的內含物質儘量逼出來。

比如,很多茶客喜歡先把茶泡幾泡,喝至差不多尾水,再把茶拿去煮。其原因就是,衝泡並沒有讓茶的內含物質完全浸出,因此還有可煮的空間。

所以按六大茶類總結下來,大家可以記住兩條歸類:

1)發酵度越高的越適合煮;2)茶葉原料越粗老或年份越老的越適合。

而發酵度從低到高的順序是,綠茶、白茶、黃茶、烏龍、紅茶、黑茶,大家可以按照這個規律做大致判斷。

關鍵點二:茶水比是關鍵

基本的泡茶方法很簡單,弄懂了上面說的茶類,再來就是茶水比。

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一杯500ml的開水,你舀多少勺糖,甜度最合適,喝著最舒服,那麼這就是你要找到合適的糖水比。

茶葉唯一例外的是,它的內含物質是慢慢浸出的,有個時間過程和溫度需求。比如,你用冷水泡,要泡大半天,茶水才有滋味。這是冷泡茶的方式。

有些茶之所以不推薦悶泡,除了上面說的鮮爽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幹茶和水固定的情況下,泡久了茶一般會更苦,因此不建議悶泡。

你想啊,泡得太久,這相當於,幾泡茶水的內含物質,濃縮在一泡茶水裡,濃度高了,當然苦了。

那麼茶為什麼可以煮呢?其實一個原因就是,煮的時候,水比較多,就算茶葉的內含物質全部浸出,由於水多,茶葉也不至於苦。

如果茶水比搭配合適,由於內含物質全部浸出的緣故,茶湯也另外有一番滋味,可能是稠厚;以及煮的品飲形式,讓人覺得更舒服,更有儀式感。

結 論

所以,茶葉可以煮著喝;茶不能長時間悶泡,這兩種說法都沒錯,就看是什麼茶,以及茶水比的把握。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茶葉不能久悶泡,為啥可以煮?
    親朋好友來家裡玩,很多人喜歡煮茶招待,一來可以喝到一杯口感醇綿的茶,還可以享受煮茶過程帶來的美好享受。那麼問題來了,茶葉不能久泡或者長時間悶泡,為什麼可以煮呢?
  • 為何茶葉不能長時間悶泡,卻能煮茶?什麼茶可以煮什麼茶不能煮?
    中國飲茶歷史源遠流長,在唐朝時期,泡茶的方式主要是煮茶,到了宋代又開始流行點茶,明清以後才普遍應用泡茶法。但是,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喜歡用煮茶的方式來喝茶。同時,我們也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茶葉不能久泡,茶葉悶泡的時間過長,對身體沒好處。為何茶葉不能悶泡,卻可以進行煮茶呢?
  • 為什麼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有4大原因,一次說清
    白茶怕悶,一悶就壞。 然而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茶友繼續提問:為什麼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 顯然,這個問題應該是剛入茶圈的朋友提出來的,對白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的,大家都是從不懂到一知半解再到懂。
  • 為什麼茶葉能煮著喝,卻不能久泡?
    那麼茶葉既然不能久泡,又為什麼可以煮呢?別著急,這就給你答案。 對於茶葉不能泡太多次數的原因,大多數人可能只單純覺得茶葉泡太久會索然無味,其實其中的道道遠不止如此。這些養分物資能析出多少,和衝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係。通常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養分物資析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茶葉一般在四泡後有益成分析出得差不多,茶湯的香氣逐漸低沉,滋味淡薄,但茶葉中苦澀成分也將逐步析出,故口感較差,再泡意義不大。
  • 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衝泡時的煮茶和快出水,不矛盾嗎?
    白茶,是適合悶一會兒再出水,還是要立即出水?答案是:看茶葉品質。對於優質的白茶而言,快出水才更能體現出白茶的精髓。而品質不佳的白茶,只有通過悶泡才能勉強泡出些許的味道。「為什麼老白茶喝起來又苦又澀的?」一看衝泡視頻,出水優哉遊哉,悶泡了近二十秒才出湯,高山白茶,這麼一悶泡,味道當然苦澀。 耐心解釋其中原因,茶友似乎很不能理解。「我看網絡上的衝泡視頻說,老白茶衝泡,就是要悶了才有味道,怎麼和你說的不一樣?」
  • 老白茶怕悶泡卻可以煮,這些煮茶細節,你都注意到了嗎?
    都說老白茶煮著喝,那為什麼又不適合悶泡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老白茶為什麼怕悶泡?老白茶為什麼可以煮?我們在煮茶時候,水一直保持在沸騰狀態,與悶泡完全不是一回事。長時間的浸泡,容易讓茶葉中溶於水的低沸點苦澀物質析出。
  • ​優質白茶不建議悶泡,為什麼還能煮茶?原因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
    清水煮茶,茶與水交融,隨著滾燙的沸水起起伏伏,是一番滋味體驗。而到了元代,朱元璋刪繁就簡,覺得宋代的龍團鳳餅太費財力和人力,開始推廣散茶。隨之而來的是,沸水衝泡方法。這種飲茶方式被盛讚為「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衝泡法的出現,也伴隨著不和諧的悶泡方式,叫茶友頓生許多疑惑,為什麼茶能煮,卻不能悶泡。
  • 為什麼白茶可以煮,卻不適合久泡?
    在出門前,泡一壺茶,涼在那兒,等到從室外回來後,直接倒出茶湯喝。冷茶配上空調,簡直就是夏天一大愜意之事啊,光想想就覺得解渴。停停停,冷茶和空調,才不是夏天的絕配,尤其是對於注重養生的茶友而言,更要遠離冷茶。喝冷茶,唯一的好處,可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慾,剩下的,是說不盡的壞處。
  • 悶泡、坐杯、留根、煮茶,這些喝茶時容易被混淆的詞彙,搞懂了嗎
    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樣。一千個茶友泡茶,就會有一千個問題。可這些問題,問的極為到位。要是能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搞清楚,就不用發愁茶要怎麼泡了。一茶友問:「我用紫砂壺泡茶,要是沒有把水倒乾淨,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悶泡有什麼區別呢?」
  • 煮茶還是長時間悶泡?老白茶的衝泡誤區,可不要再犯了!
    這可不是如一衣帶水的鄰居那般信口胡說,都是有歷史依據的。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兩句詩,就是唐朝盧仝在喝抹茶之時有感而發,對於抹茶最好的讚美。抹,在古代通末,意思就是粉末狀的茶。《3》老白茶可以煮茶,也可以衝泡,但這並不代表茶葉就能夠和水長時間接觸(悶泡)。原因很簡單,長時間的悶泡,已經脫離了衝泡的範圍,走向了悶泡。而悶泡為老白茶帶來的,是致命的打擊。之所以老白茶可以煮茶,卻不能長時間悶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說茶|老白茶煮著喝,你知道為什麼嗎?
    白茶可以說是茶類中神奇的「物種」,許多茶類都需要多道的加工程序,唯獨白茶的程序最簡單,可是說簡單到曬乾後就可以喝了。(ps:當然好茶還是需要大巧不工的技藝。) 而老白茶也老得「不成體統」,正所謂人老色衰,很多茶葉放久了就變質,而老白茶反而存得越久,其色、香、味更是令人著迷,韻味十足。
  • 新茶有些不太適合悶泡,但是老茶是要悶的,請別再相信這無稽之談
    這位朋友說:「新茶有些不太適合悶泡,但是老茶是要悶的。」 喝著一杯2017春尾貢眉,在那悠長且舒服的草藥香裡,咱們來說說關於白茶的衝泡。 就茶友的這個留言,村姑陳有話要說。
  • 茶不可久泡,卻可以煮著來喝,你知道為什麼嗎?
    世間的事物,總是難以完美,張愛玲說她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而對於愛喝茶的人來說,最堪恨的,莫過於茶不可久泡了,還未盡興,短短4-5泡之後,茶湯便味道寡淡了。可這纖弱的茶葉雖不耐久泡,自古卻有煮茶喝的方式存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有的茶能煮而不能久泡呢?
    前兩天小陸發了一篇關於煮茶的小知識之後,有茶友問了小陸:「為什麼茶葉可以煮而不能久泡呢?」,這兩天小陸查閱了許多資料,整理好了素材,今天就來解答下茶友的疑問吧~為啥茶葉不能泡太多次呢?茶葉不宜泡太久,甚至隔夜的話,如果保存不當,茶葉還會變質,它們所含的少量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會惹來細菌和黴菌,對健康極為有害。那為什麼又可以煮呢?之前發的「深秋雨聲寒,靜觀茶鼎沸。」這篇文章就有說明煮茶的好處哦,這裡小陸再補充一些細節吧。
  •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而不少人也在疑惑茶葉既然不能久泡,又為什麼可以煮呢? 為什麼茶不能泡太多次數? 對於茶葉不能泡太多次數的原因,大多數人可能只單純覺得茶葉泡太久會索然無味,但其中的道理遠不止如此。
  • 茶葉久泡有害嗎?早上泡的白茶,能反覆衝泡一天喝嗎?
    汪老先生在在《尋常茶話》一文中說:「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他喝茶,喝的是「像藥一樣」的釅茶,滋味濃重。目的是為了提神。
  • 為什麼茶葉可以煮,卻不可以久泡?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茶葉可以煮,卻不可以久泡?這是為什麼呢?茶小妹今天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原因!為什麼茶葉不能久泡?而長時間的浸泡以後,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農業殘留或者重金屬等,會被慢慢析出,所以久泡的話不適合飲用。這也是隔夜茶不能飲用的原因之一。所以切記不能一壺茶從早和到晚哦~即泡即飲,才能喝到健康!
  • 溫水泡紅茶,巖茶悶泡,老白茶不煮不出味,橫行茶界的三大謠傳!
    當看到用沸水泡茶時,他很不理解,紅茶不是要用溫水泡嗎?提到這,就不得不提今天的話題了。溫水泡紅茶,巖茶要悶著喝,老白茶不煮不出來滋味,分明就是橫行茶界的三大謠傳!喝紅茶,不少茶友誤會,紅茶不能用沸水衝泡,這會把茶燙壞。但要較真說起來,好茶不存在怕燙的說法。畢竟,全發酵的紅茶,在制茶過程中經歷了多重工序。既經歷了揉捻,也經過了發酵和烘乾,整個制茶過程,堪比一片茶的浴火新生。
  • 為什麼茶葉不能泡很久,但是可以一直煮?
    如果說泡茶不嚴格講究什麼技巧的話,那可以說是人人都會。如果用蓋碗茶壺的話,茶葉不能夠泡太多次,每一泡也不宜浸泡過久。那麼就有很多人有疑問了,那為什麼可以煮茶?先來看看為什麼茶葉不能久泡。茶葉久泡除了會味道變淡,口感不佳之外,最重要的是茶葉的營養價值也已經不在了。茶葉中的茶多酚、茶多糖、咖啡鹼、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隨著衝泡時間跟次數的增加,析出的速度越來越慢,也越來越少。而且茶湯味道也會愈發苦澀,時間更長的話甚至會變質。所以泡茶講究的是即泡即飲。為什麼茶葉可以煮?
  • 為什麼有的老白茶,煮著喝比泡著喝更好喝,這三個小故事給你答案
    隨著新一輪的降溫,煮茶的熱度越來越火熱,周圍將白茶煮著喝的人越來越多。就仿佛,逢茶必煮的樣子。但是,冬天喝白茶的時候,真的是煮著比泡著更好喝嗎?下面,就來分享最近接觸到的三個故事。原來,H君一直以來,覺得煮的茶湯比泡的茶湯好喝。嗯,煮的比泡的好喝?這確定沒說反話?後來,仔細的問了H君的泡茶過程。這讓人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沒有說錯,他煮的茶,確實要比泡的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