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神化日本農業了!日本農民半成超過70歲,靠政府補貼續命

2020-12-14 騰訊網

日本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一直是環境乾淨和經濟發達的代表。中國人對日本的崇拜還延伸到了農業領域,許多人認為日本農民光靠種草莓就能過上愜意的生活.其實可以反過來想,既然在日本農村可以過上品質生活,那為什麼大部分日本人還是要擠在大城市裡過著辛苦的生活呢?

因地制宜 大力發展高端農業的日本農業

提起日本農業,中國人總能想起方形西瓜和天價的葡萄。日本因其耕地少且分散、林地多的特點,因地制宜推出富士蘋果、晴王葡萄、越光大米、越後姬草莓等著名產品。在國家高端農產品市場上,日本產品具有極強競爭力

機械化成為日本農業的支柱

二戰結束後,日本掀起了農業機械化的熱潮。尤其是在日本經濟騰飛之後,因為大量農村人口前往都市,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出現了寬幅收割機、高速插秧機、大型拖拉機等適合日本實際情況的農業機器。到80年代末,日本農業已經實現了機械化

農業機械是日本農業的支柱之一,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日本對機械的依賴度會越來越加重

由於日本農業取得了一些成果。所以在自媒體和朋友圈中,經常能看到吹噓日本農業的文章。這些文章只看到了日本高端農業的成功,卻沒看到日本普通農民的掙扎。

補貼是日本農業最大的收入來源

在日本經濟起飛後,日本城市化和城鎮化進一步發展,全國絕大多數人口都紛紛往東京等大都市圈集中,為了保證糧食安全,日本政府想盡辦法把農民留在農村。為此日本政府為了維持一定規模的農業,發布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並投入了大量資金。

在重視農村政策的鼓勵下,日本政府對所有從事農業的農民不僅進行免費的技能培訓,還在金融政策上優先對農民發放貸款

除了優惠政策,日本農民所能享受的補貼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農民購買機器設備、出售農產品都會有相應補貼。在日本農民的年收入中,起碼有4成為政府補貼,而且耕種面積越大,補貼越多

在溫室中發展的日本農業

為了能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刺激農民的積極性。日本完全不顧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原則,由政府給農產品進行定價,所以在日本根本不會出現因蟲害或者豐收而產生賤價傷農的事情。

2012年,國際經合與發展組織(OECD)對各國農業收入進行了比重計算,結果顯示在日本農業的收入中,政府補貼和其他優惠措施帶來的收入佔日本農業55.9%,遠高於18.6%的國際平均水平

日本政府對農業的保護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在日本進口的農產品中,有8成的產品被日本政府徵收高額關稅,日本農業關稅的稅率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在OECD的農業"保護率"排名中,日本常年排在世界前3。

日本為農業樹立的壁壘曾引起美澳等農業大國的指責,OECD曾多次公開呼籲日本要下調農業關稅並減少農業補助金的發放

補貼帶來的惡果

由於對外來農產品徵收高關稅,加上政府的保護性定價政策,日本農產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水果的高價讓日本百姓把吃水果當成了奢侈消費,連藝人都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吐槽日本水果貴

農業種植技術沒有革新動力

據國際農業組織調查發現,日本農民在種植蘿蔔和南瓜時,依然使用著70年代的技術。這些事例說明當前日本農業已經進入一種"鎖國"的狀態,在農業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日本的農業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一旦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日本農業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過度依賴農藥

"日吹"的宣傳中,日本農業一直都十分注重自然和科學,所出產的產品都是無公害的天然好產品,這一點連日本人也是深信不疑,許多日本人買水果之後都是不洗直接拿來吃。

宣傳很美好,真實的數據往往很骨感。日本氣候為溼潤的海洋性氣候,且多高溫,易生雜草和害蟲。沒有農藥,很難保證農作物的生長。日本政府深知農藥的重要性,為了保證產量,日本政府早就1961年就發布了《農業基本法》鼓勵農戶使用農藥和化肥。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日本每公頃耕地使用的農藥量為11.3公斤,高居世界第一。單位農藥使用量是中國和美國等農業大國的5倍以上,毫不誇張的說,日本農產品是用農藥"泡大的"

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正在逐年降低

日本政府想方設法給日本農業保駕護航,卻擋不住日本糧食自給率的下降趨勢。1960年,日本的糧食自給率為80%,在此之後便一路下滑。2017年度,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為38%,這是日本開始統計糧食自給率以來的歷史第二低位。

在糧食種類中,日本僅有稻米能達到93%的自給率,自給率超過5成的農產品也只有海產品和蔬菜。油脂、小麥、大豆、畜產品的自給率非常低,需要大量進口。在2016年,日本進口糧食所花費的金額達到了6兆日元。

這些數據說明日本已經陷入糧食危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對於日本而言,糧食高度依賴進口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日本面臨農業經營效益低的問題

日本農產品由於政府過度保護,導致除了高端產品,大部分農產品的競爭力並不高。雖然日本農產品價格被政府定的很高,農產品的產值卻沒有實質性的增長。在2013年的日本GDP中,農業所佔的比例只有1%,從業人口只佔全部就業人口的4%。

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產業的日本經濟中,農業已經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產值低說明日本農民收入偏低,在進入21世紀後,日本農民平均收入長時間沒有增長。在2017年,日本農民純農業平均收入僅為192萬日元,這種收入水平在日本屬於低收入人群,更何況這些農業收入還包括了近一半的農業補貼

因為養不活自己,導致日本農民兼職的現象很普遍,這些兼職農民佔日本農民總數8成以上。農業收入降低促使日本農村年輕人大量出走,人口往都市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日本農村的衰落趨勢已不可挽回

其實日本也有富裕的農民,在北海道地區的日本農民,都有數百畝的耕地。這些農民光靠補貼就能拿到數百萬日元,再加上其他農產品的收入,一年可以輕鬆賺得數千萬日元。這一部分農民只佔日本農民的15%左右,剩下85%日本農民的耕地約為15畝左右,根本無法展開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

農業早已成為日本經濟的負擔。為了糧食安全,實力雄厚的日本政府願意為農業買單。然而這些補貼並沒有讓日本從糧食危機解脫出來,因為日本農業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日本政府用錢就能解決的。

日本農業面臨人口高齡化的問題

在1995年到2010年之間,日本農業人口從414萬下降到239萬。到如今,日本的農業人口已經不足170萬,農業人口下降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農業人口數量絕對數量的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業從業人口年齡卻在逐年攀升。1995年,日本農業人口平均年齡為59.1歲。在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68.1歲。

在日本170萬的農業從業人口中,60歲以上佔75%,70歲以上佔50%。據日本政府預計,到2035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比2018年減少一半,85歲左右的老人將成為日本農業人口的主力軍

為了挽救日本農業的頹勢,在安倍上臺後,針對日本農業的困境。安倍推出了一系列振興農業的措施。這些措施雖然只針對日本,但其中有兩項政策值得中國人思考和借鑑。

措施一:繼續發展機械化和智能化

當前日本農業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然而隨著農業人口的老齡化,單純的機械化已不能滿足當下的需求。為此日本不斷開發智能化農業機械,比如推出了更節省人力、操作更舒適的新型拖拉機。

除了智能機械化,智能化管理也成為趨勢。在當今日本農場大量採用了衛星智能化管理,計算機通過分析圖像來確定雜草,然後用特定裝置去除草。

這些智能化機械和設備有效降低了體力勞動的強度和生產成本,反倒使得日本的稻米等農產品具有了競爭力

措施二:加強土地流轉 使土地使用權進一步集中 實現集約化生產

日本農民掌握的土地分散,且拋荒較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鼓勵農業生產公司化,利用農業公司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集約化經營。從2014年開始,日本耕地使用率開始逐年上升,農業產量開始提升,減緩了日本的糧食危機。

中國要以鄰為鑑,日本農業的現狀未必不會發生在中國。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作為頭等大事,未雨綢繆就不會失去先機。

相關焦點

  • 日本蔬菜為什麼那麼貴?看看日本政府怎麼對農民就知道了
    (平時日本蔬菜物價水準白蘿蔔14元一根,玉米一根15元兩根適當優惠,大蔥14元三根,茄子其元一小袋)(桃子一個9元,葡萄一袋121元,普通橙子一袋5個左右24元,普通哈密瓜95元)其實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政府對農業和農民的保護政策和保護制度。
  • 日本嬰兒有望活100歲 政府送18萬補貼請人搬離東京
    關於日本預定2019年秋季提高消費稅率,IMF敦促日本加緊實施刺激需求等寬鬆對策。超一半日本嬰兒有望活到100歲著名雜誌《經濟學人》近日刊文稱,當下日本社會中有超過一半的嬰兒有望活到100歲。這一預測嚇壞了許多的悲觀主義者——他們擔心隨著日本的老齡化和人口的減少,醫療費用將飆升,養老金制度將崩潰,村莊將空無一人,年輕人將太少而無法照顧老人。
  • 日料案內所知識庫—日本農業為什麼走在世界農業的前沿?
    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 日本農業是如何被顛覆得如此高端,如此精緻……
    日本政府除對大米的生產和流通實行一定的幹預外,對其餘農產品一律放開,由農民根據農協提供的市場信息和良種自行選擇栽培。 日本農民從事生產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以稻米為例,一般每畝產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產大米無論在外觀,還是在口感上都屬上乘。所以日本農產品不但銷路暢,而且價格優。
  • 日本政府旅遊復甦計劃今啟動,大手筆補貼日本人為何不領情?
    當地時間22日,為重振旅遊業,日本政府啟動旅遊支援項目「Go to Travel」。然而,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去不去旅遊?這成了日本民眾當前的難題。上述項目原定於8月實施,但為了儘快提振經濟,日本政府決定將這一項目提前。
  • 退休年齡不斷提高 華人如何應對日本70歲年金時代
    在此基礎上,日本的退休年齡將不斷延遲,普通日本人支取養老金的年齡已經從60歲延長到65歲。最近,日本政府開始探討新方案,即根據領取人的意願,可選擇將領取公共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70歲以後。這意味著,日本迎來70歲後領取養老金時代進入了時間射程。  目前,日本的老金領取年齡是65歲。對於選擇推遲領取的人,每月會增加發放金額。
  • 日本夏天炎熱難耐,中國「納涼神器」成爆款,當地人靠它消暑續命
    日本夏天高溫難耐,東京城市地區最為炎熱拋開今年的特殊情況,如果以時節來說,其實如今的日本也不是那麼適合旅遊,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夏天的日本真的很熱。日本人夏天如何消暑?兩大「納涼神器」走紅,當地人全靠它消暑續命因此應該很多人疑惑日本東京等地區這麼炎熱,那麼當地人如何消暑呢?事實上日本人還真的有避暑工具,當地人如果在室內都會選擇空調來消暑降溫,但要是在戶外,則有著兩個和中國相關的「消暑神器」流行, 並且當地人的生活也已經離不開,全靠它消暑續命,你知道是什麼東西嗎?
  • 新型職業農民呈現「五高」特點
    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量的4.78%。  其中,45歲及以下的新型職業農民佔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職業農民佔30.34%,較以往均有所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年齡結構正在優化,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
  • 美國農民:120億美元補貼還沒發完 政府卻關門了
    因為政府停擺,他們無法申請補貼,無法貸款,無法預測農產品走勢……他們中還有人無法理解政府為何要把錢花在牆上。據英國《衛報》1月9日報導,為彌補大豆價格大幅下跌所造成的損失,聯邦政府曾承諾給予120億美元的緊急補貼。但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 Union)表示,對於正在焦急等待這筆援助款的成員來說,農業部辦公室的關門簡直是雪上加霜。
  • 日本新首相落定 71歲「令和大叔」出身農民家庭……日本二...
    另外,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63歲)總共獲得89票,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63歲)總共獲得68票。根據法律程序,日本政府16日將召開臨時國會,正式任命新首相。出生於農民家庭 父親是草莓種植戶菅義偉現年71歲,現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 73歲日本老頭跑到中國當農民,被罵「騙子」、「神經病」,結果卻讓人傻眼
    川崎廣人一個70多歲的日本老頭,不要錢到中國農村做農民,一待就是10年,還揚言要死在中國,這怎麼看都是個騙子。2006年,川崎從工作了一輩子的農業崗位上退休,恰逢青島農業大學的老師來日本考察,聽到中國老師介紹中國的農業之後, 第一次產生了去中國走走的想法。而這時的他以為:中國的英語普及度比日本高,在中國講英語就可以了。
  • 日本新首相落定,71歲「令和大叔」出身農民家庭……日本二...
    當地時間14日15時20分左右,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公布。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377票的顯著優勢獲勝,當選為新任自民黨總裁,將接任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首相。另外,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63歲)總共獲得89票,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63歲)總共獲得68票。
  • 日本政府考慮暫停東京為旅遊補貼目的地
    【新華社微特稿】日本消息人士13日說,政府正考慮把東京都和名古屋市移出旅遊補貼目的地名單,預計將於14日作出最終決定。不願公開姓名的政府官員告訴共同社,日本首相菅義偉13日下午在首相官邸與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和其他內閣官員就旅遊補貼項目一事展開磋商。西村康稔當天早些時候就是否暫停東京都和名古屋的旅遊補貼政策與地方政府協調。日本政府定於14日召開新冠病毒對策總部會議,預計屆時就旅遊補貼一事作出最終決定。
  • 美農民還沒緩過氣,又遭盟友日本「插刀」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雖然中方重新啟動購買美國大豆,但交易量很小,盟友日本還給美國農民又添了樁煩心事。在對華出口大幅下降後,美農戶和農場主憂心忡忡,已經準備在其亞洲第二大市場——日本蒙受更多損失,而他們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競爭對手將獲得日本的優待。
  • 日本上周經歷四連休 政府補貼活動助推人員出行迪士尼爆滿
    人民網東京7月28日電 據《日刊體育》報導,由於上周正值日本的四連休,同時趕上政府推行「go to campaign」旅遊補貼活動,從23日開始,日本千葉縣的JR舞濱站前就有相當多的遊客拖著行李箱準備去迪士尼樂園玩。
  • 明治維新後,為何日本遠比清政府的財政寬裕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日本海軍偷襲中國運兵船,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輸得一敗塗地,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戰敗的原因很多,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錢。當時清政府的日子遠沒有日本好過,日本的財政比清政府寬裕的多。
  • 日本政府加碼防疫再出補貼40萬計劃,重症新高醫療資源壓力倍增
    從年齡層來看,新增確診病例中20多歲的年齡段最多有147例,高齡短70-80多歲的有61例、90多歲的有4例、100歲以上的有1例。全國新增感染人數約為1.5萬人,比前一周增加4000人以上,重症病例435例,該數據自疫情以來首次超過400例,疫情正在急速蔓延。
  • 疫情危機時分,日本政府對老年人的醫療費下手了……
    這一點,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幾經衝突與協調,最後終於達成兩黨協議:今後對超過75歲的老年人,個人年收入超過200萬日元(約合13萬人民幣)的,在醫院等付費時,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由現有的10%提高到20%。據悉,這個舉措將在2022年下半年度正式推出。
  • 日本多地疫情告急考驗菅義偉政府,暫停旅遊補貼計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下,日本政府決定暫停對旅遊業的扶持項目。日本政府日前決定,自12月28日至2021年1月11日的新年元旦假期間,暫停此前開展的「Go to Travel」的旅遊補助計劃,謹防新年出遊計劃再次導致疫情的攀升。
  • 農民之子當日本首相,難於上青天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來源 | 正解局9月16日中午,日本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在當天的臨時國會上經過眾議院的首相指名選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2天之前,在自民黨新任總裁選舉中,菅義偉拿下70.6%的選票,成為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