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月22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目前,有許多在日華人在日本經過幾十年的打拼,開始進入退休生活,而財政債臺高築、出生率不斷降低、勞動力人口越來越少的日本,很難繼續維持原有的養老制度,因此出現了退休年齡不斷提高、養老方式不斷變化的現象,而在日華人是怎樣對應日本的退休制度和退休生活的呢?針對《中文導報》的專訪,一些在日華人談了他們的體會。
日本面臨70歲後領取養老金時代
日本社會老齡少子化加速,不僅是迫在眉睫的難題,更是一個長期性的危機。
伴隨著老齡少子化加速,日本的適齡勞動力減少、工作人手不足現象嚴重。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出路不外有二:一是階段性延長在職人員的僱用期限和勞動年齡;二是有計劃地引進外國人勞動人口。安倍政權倡導建設「一億國民總活躍」社會、鼓勵「女性活躍」社會、推進勞動方式改革、支持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等,都是向內自挖社會潛力之舉。
在此基礎上,日本的退休年齡將不斷延遲,普通日本人支取養老金的年齡已經從60歲延長到65歲。最近,日本政府開始探討新方案,即根據領取人的意願,可選擇將領取公共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70歲以後。這意味著,日本迎來70歲後領取養老金時代進入了時間射程。
目前,日本的老金領取年齡是65歲。對於選擇推遲領取的人,每月會增加發放金額。今後,政府將進一步充實這一制度,如果選擇70歲以後開始領取,金額會進一步累加。「討論制定選擇70歲以後領取養老金的制度」,將寫入政府歸納的老齡化社會指針大綱,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確表示民眾可把70歲以後領養老金作為現實選項。
具體來說,日本現行公共養老金制度規定,領取年金年齡以65歲為基準。根據個人意願,原則上可在60~70歲之間選擇開始領取的時間。如果開始領取年齡晚於65歲,每月金額會增加,早於65歲領取則相應減少。
根據現行制度,如果65歲以後開始領取,每推遲一個月,領取額就會增加0.7%。例如在66歲開始領取的話,每月領取額將比65歲開始領取多出8.4%;如果推遲至目前的最高上限70歲,每月領取額將多出42%。
擬議中的新制度建議,如果在70歲以後開始領取,超過70歲的部分加成率將比65~70歲之間提升額(0.7%)更高;而在現行制度下,開始領取年齡即使超過70歲,領取額也不會繼續增加了。
日本啟動養老金制度之初,厚生年金(類似於中國的養老保險)的領取年齡設為55歲(國民年金為65歲)。隨著老齡化加劇,政府不得不逐步提高領取年齡,同時也力爭避免對養老金財政造成影響。
2017年,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建議提高開始領取的年齡,自民黨工作小組也歸納出同樣建議。厚生勞動省的社會保障審議會年金部門會議,將具體討論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上限和增加金額,在2019年內拿出具體方案。
厚生勞動省考慮對《國民年金法》和《厚生年金保險法》進行修定,把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上限,由目前的70歲提高到75~80歲。如果民眾選擇推遲領取養老金,未領取的養老金將作為今後領取額增加部分的財源。
同時,為應對老齡化社會,日本也在促進老年人繼續工作。新大綱中還寫入了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Hello Work)增加老年人再就業支援窗口、在行政手續和融資方面對希望創業的老年人提供支援,同時還列入了扶持繼續僱用老年人的企業、在2020年代初期護理崗位離職率為零等目標。政府計劃在2020年內向國會提交相關法律修訂案。
為了減輕推遲退休對民營企業的影響,日本《高齡者僱用安定法》為確保企業員工能工作到65歲,要求企業在廢除退休制度、推遲退休、返聘退休人員三個選項中做出選擇。目前,選擇返聘的企業佔一多半,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以上的企業佔16%,廢除退休制度的企業只有2.7%。
另一方面,日本《國家公務員法》規定,國家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原則上為60歲。如果遇到按時退休會嚴重影響當前工作等情況,退休時間最長可推遲3年,但大多都是60歲退休。地方公務員方面,各地方政府依據國家制度制定了相關條例,事實上也是60歲退休。
對此,日本政府正在討論將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由目前的60歲推遲到65歲,將從2019年度開始分階段推遲。同時,還將制定削減公務員總人事費用的綜合對策,比如引進60歲以後離開管理職位的「職務退休制」,從而降低60歲以後的薪資水平,或者整體降低中高年齡層職員的薪資水平。日本要在少子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保證勞動人口,政府希望通過自身率先行動來帶動企業也推遲退休年齡。
根據推算,到2025年度,日本團塊世代(戰後1947~1949第一波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的年齡將全部達到75歲以上,日本國內的勞動人口將進一步加速減少,70歲以後再領取養老金成為現實。
華人如何安排退休生活?
在日本,在高齡者被繼續僱用時,有國家支付的 「高年齡繼續僱用基本津貼」,如果是參加就業保險5年以上的60歲以上、65歲未滿的的再就業者,工資和未退休的60歲以前的工資相比,低於原工資的75%,將獲得國家支付的補助津貼,很多在日華人在退休再就職後都得到了這種津貼。
「高年齡繼續僱用基本津貼」支付額具體支付方法是,如果工資低於原工資的61%,將支付相當於現在每月所領工資15%的金額,但是每月工資如果超過357,864日元,將不支付。
比如,在未退休的60歲的時點,月工資為30萬日元,而在60歲以後只拿18萬日元,那麼國家就會支付相當於18萬日元的15%,也就是27000日元。
華人北川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60歲退休後,工資大幅減少,為25萬日元,那麼他在公司得到25萬工資後,還可以從國家拿到37500日元的「高年齡繼續僱用基本津貼」,工資就是287500日元,還有5萬企業年金和60%的獎金,雖然不如當正式職工時拿得多,但是孩子大了,家裡只有他和夫人兩口人,過過日子還是夠的。
在談到退休的具體感受時北川說:「從工作內容上來看,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來找你幹活的人,知道你已是再僱用的人,因此不會過於挑剔,自己覺得輕鬆了一些,同時別人也不太把你當回事了,只要你擺正心態,也會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北川同時也是一位畫家,每年都舉辦畫展,以前一般能收入200萬日元以上,但是最近一些年日本持續不景氣,畫賣得不好,大致在100萬日元以下,好在這不是主要的收入,同時也是自己的愛好,因此也不太在意。
林間也是一位華人,他在日本一家大公司工作了25年,到了60歲時退休。當時公司和他籤訂的合同是到65歲為止,每月工資30萬,沒有獎金,而且一年籤一次合同,而他在做正式職工時年收入為一千多萬日元。
如今他已經過了65歲,再次退休,退休金為每月17萬日元左右,加上企業年金5萬日元左右,年金收入為22萬日元左右。
林間有兩套房子,出租一套,加上房租月收入有30多萬,但是覺得離開了公司就是離開了社會,比較孤單、寂寞,他買了一條小狗,每天與小狗散步,玩耍。他說小狗很纏人,但是也給他帶來了不少樂趣。
由於他在公司的時候有專業知識,因此後來有朋友邀請他去學校裡工作,但是由於國家有規定,如果工資超過了一定的金額,就會影響退休金的支付,因此他也會把工作的時間限制在一定期限內,業餘時間遛遛狗,遊遊泳,也很輕鬆、自在。
林間說:根據《朝日新聞》2015年調查,一個家庭(一世帶)平均每月消費300480日元。而據《日本經濟新聞》2014年7月30日的報導;一個家庭平均每月消費268652日元。
日本一般退休職員的年金平均是22萬日元(大學畢業22歲,工作38年),按《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每個家庭每月消費數據的中間值算是284566日元;每月有6萬日元多的缺口。日本人平均壽命85歲,從65歲開始領年金,每月補貼6萬日元,預期生活20年,不加上物價上漲因素算出的數字需要有1440萬日元的儲蓄。根據這個數據顯示,近一半人對退休後的儲蓄預估不足,準備不夠。
還有個比較悲觀的看法;認為日本人老後哪裡來1440萬日元的儲蓄呢?雖然每個人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同,但1440萬日元是「基本儲備」,這是以月支出6萬日元做基數的,何況還有許多退休職員還沒有每月22萬日元年金。還有通貨膨脹會令儲蓄縮水,再加上壽命延長所須更多的醫療花費,現在要對老後金錢支配有重新評估的思想準備。
年金制度改革影響華人生活
在日華人許革1982年就來到日本,現在某著名上市企業工作,身為在日本生活數十年的華人,日本的年金改革方案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他非常關注。
許革總體對年金改革持表示支持,他表示,應對社會老齡化危機已成為日本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修正老年人和退休金相關政策,顯然是因為日本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齡化,同時面臨出生率下滑的局面,在這樣的一個超老齡化社會中,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進行改革。
許革從事人工智慧自動診療領域的研究開發。他指出,如果打算70歲開始領年金,至少要再活15年至20年才「合算」,那需要保持身體健康,力爭讓壽命達到90歲以上。從這方面來看擬定的新法案有助於促進人們對自己的健康管理,同時也會推動日本的醫療科技向更高水平發展。
許革今年62歲,60歲時已經辦理退休,但因公司需要,事實上仍在從事原來的工作,與過去不同的是不再有企業年金。
日本的退休養老制度主要兩支柱構建而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二是企業年金制度。企業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發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職員在退休之後的一定時期內能按年度或月度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比,企業年金屬於政府鼓勵的非盈利性的自願的企業行為,在大企業裡普遍都有該制度。
「我來日本較早,新法案對我們不會帶來太大衝擊,但我擔憂新法案會給許多在日華人帶來不利。」許革指出,在日華人大多是90年代以後來到日本,他們到日本時已是青年後期甚至是中年,從事工作較晚,繳納年金年數不長,將來還面臨是否回國養老等生活問題。因為日本繳納年金的人越來越少,而支取年金的人越來越多,這種繳納和支取的不平衡已經造成年金收支的虧空,國家財政不堪年金支出重負,新法案主要目的是為推遲退休年齡。
法案實施後,華人怎麼選擇才能保障老年生活質量是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