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07:12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農會森 宋寶春 編輯:羅婧
農會森 宋寶春
林兆祿是平果宣傳戰線上退休的幹部,是一個熱忱的攝影愛好者,翻看幾十年來拍攝的「平果肖像」,他不禁感嘆:「平果縣就要變成平果市了,我看著這個城市,一天天變大,一天天變好。」
站在撤縣設市到來之際的歷史節點上回望:2008年,平果城區面積15平方公裡,如今擴大到28.5平方公裡,翻了將近一倍;2008年,平果城市人口10萬人,如今增加到28萬人,翻了將近三倍。如今,平果城鎮化率達48%,城區亮化率98%,綠化覆蓋率38.92%,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縣城、廣西衛生縣城。
完善功能 描繪城市新畫卷
平果是百色市東大門,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右江之濱。2015年,平果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在不改變行政管轄權的前提下,將平果城區納入南寧市核心區進行統一規劃,推進與南寧市同城化發展,打造成為縣城向中小城市轉型示範縣。
利用自身突出的區位優勢,平果大力實施交通路網建設工程,構建公路、鐵路、航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如今324國道、雲桂高鐵、南昆鐵路、南百高速公路、馬平高速公路得以貫穿全境;千噸級航道上溯百色至雲貴,下達南寧、梧州,經廣州出海。
在城區內,平果建成迎賓大道、那馬大道、大學路網、人民南路、金山路、古樸路等城區道路26條;建成鄧公山景觀提升工程、嘹歌公園、馬頭山公園等園林景觀;生活汙水處理管網、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等一批市政配套設施投入使用。
同時,平果進一步改造提昇平果文化公園、鄧公山公園、馬頭山公園、紅旗山公園、江濱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大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生活,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產城融合 帶動城鎮化發展
產業是經濟的命脈,是城市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平果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注重產城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推進園區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互促進、共發展」,將特色小鎮、產業園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整體推進、融合發展,推進園區生產性、功能性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改善項目入駐條件,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
近年來,平果打造了體育小鎮、教育小鎮、工業小鎮等一批典型特色小鎮,推動吉祥小鎮、如意小鎮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鎮及後續扶貧產業園建設。
如今,平果工業園已成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是自治區「產城互動試點產業園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裡,目前已開發15平方公裡,園區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4%以上。平果教育小鎮已有北京師範大學平果附校、廣西培賢國際學院、廣西工程職業學院等5所院校進駐,在校學生3萬多人。平果體育小鎮規劃佔地2250畝,先後建成體育館、體育場、網球中心等一批標準化體育場館。
近年來,平果連續榮獲「中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稱號。
發展共享 增強市民幸福感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平果以「開放、共享、包容」作為城市建設的主題,2018年起,計劃3年內實施棚戶區改造10815戶,以「易地改造為主,就地改造為輔,先建後拆、以舊換新、佔一補一」的原則,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
平果縣委主要領導表示,棚改項目建成後,縣域內88處連片的棚戶區將徹底消失,2個高標準、現代化的綜合住宅小區將拔地而起,4個城中村將以乾淨、整齊、功能完善的形象呈現在群眾面前,幾萬名群眾將「出棚進樓」,告別髒、亂、差的居住環境,享受到生態宜居、現代化、高質量的城市生活。
搶抓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撤縣設市機遇,大力推進一批城市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最大限度促進民生改善,提高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撤縣設市獻禮工程,平果文化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城區路網改造提升工程、縣烈士陵園修繕工程等一批城建工程正陸續竣工,給平果的城市面貌增添了新的光彩。
如今,放眼平果,高樓拔地而起,高品質住宅區、城市綜合體展露新顏;進城大道、鋁城大道等城市幹道貫穿全城……城市「顏值」提升到新高度,人居環境面貌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