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二戰歐洲戰場最貴輕武器,不是德軍MG42

2020-12-18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步兵輕武器由單發栓動步槍向半自動步槍發展,美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成為時代經典,而固有印象中,二戰德制裝備挺貴的,比如果虎式坦克,不過在二戰的歐洲戰場最貴輕武器,其實並不是德軍MG42通用機槍。

二戰歐洲戰場最貴輕武器:不是德軍MG42

因為二戰戰火的肆虐,當時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重創,相比較於戰艦、戰機等裝備的採購費用,步兵手中的輕武器雖說不算太貴,但是以萬為單位的採購規模依舊是不小的費用支出,因此價格也是二戰中各國輕武器裝備數量的重要限制因素。

以美軍的湯姆遜衝鋒鎗為例,早期的湯普森M1928衝鋒鎗價格達到了209美元,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價格不算高,畢竟美軍曾經的軍用手槍伯萊塔M9價格達到749美元,但是二戰時代購買力與現代不同,1944年的1美元大約相當於0.889克黃金,這樣算就很貴了。

因此雖然1942年的湯普森衝鋒鎗價格為70美元,美軍依然覺得很貴,受到英軍司登衝鋒鎗的啟發,製造了大量價格僅有22美元的M3衝鋒鎗,不過M3衝鋒鎗並沒有取代湯普森衝鋒鎗在美軍中的地位,二戰中,M3的產量約為60萬支,而湯姆森則達到140萬支。

對比之下,當時美軍的M1911手槍為15美元,主力步槍M1加蘭德1942年的採購價為83美元,因此才45美元的M1卡賓槍就顯得實惠了許多,而當時德軍得到主力步槍毛瑟98K,畢竟是一款庫存量很大的一戰老槍,二戰開始前只要28美元一支。

而德軍步兵班組中最重要的MG42通用機槍,在固有印象中,二戰德軍武器的工藝很精良,因此價格比較貴,不過這支製作精良的機槍價格為100美元,這個價格其實已經非常的「厚道」了,當然就其射速而言,子彈的消耗費用確實更高一些。

而與同時代的機槍相比,英國布倫機槍價格是180美元,美軍的BAR輕機槍,也就是白朗寧M1918自動步槍價格接近了400美元,而這些機槍還都不是最貴的,二戰美軍的標準機槍M1919機槍,一般我們在二戰類影視劇中可以聽到「.30」的稱呼就是指這款機槍,這款機槍在二戰即將結束的1945年,價格依舊高達579美元。

要知道這時候湯普森衝鋒鎗已經降到了45美元,M1加蘭德已經便宜到了31美元,1944年出現的劃時代德軍Stg.44突擊步槍才26美元,因此,M1919機槍實際上成了各國軍隊的連排主力機槍中最貴的一型

當然還有更貴的12.7毫米M2大口徑重機槍,1945年的價格為1560美元,不過因為重機槍被輕機槍和通用機槍擠壓了生存空間,巨大的重量也讓其不太適合跟隨步兵連排移動,漸漸演變為用於防線據點守備和裝甲車輛等載具火力支援。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拼裝水管」的英國司登衝鋒鎗

二戰早期和中期的英國,經濟和資源都面臨嚴重困境,前文中提過的木質「蚊式」戰鬥轟炸機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的,尤其是在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回到英國的30.6萬英法聯軍把能扔的武器都扔掉了,在步兵輕武器的補充中,英軍也儘量以便宜實用為主,畢竟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是幾十萬的軍隊,於是司登衝鋒鎗出現了。

這種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的衝鋒鎗,只有47個零件,全槍重只有2.95公斤,外形被認為十分醜陋,以至於士兵討厭的稱其為「臭氣槍」(因為英文中,該槍名稱與惡臭一次發音相似),不過這型衝鋒鎗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成本便宜:9美元一支;這個價格比M1911手槍還便宜,而衝鋒鎗的自動火力優勢卻很明顯。

當然,這種在二戰中的總產量高達375萬支的衝鋒鎗,因為「過度精簡製造」,也存在不少被士兵們討厭的缺點,比如說供彈不太可靠愛卡殼,保險不太可靠愛走火,不過在戰爭進入到拼資源消耗的僵持階段時,這種衝鋒鎗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的德國輕武器之殤,德軍在輕武器上是如何落人一籌的?
    而二戰中的各國也是盡全力給自家士兵提供優質的輕武器,好讓士兵們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戰鬥力。然而,其中德國可能是一個例外,雖然德國有不少好的輕武器,可結果卻是德軍高層一頓神操作之後,士兵們就只能在輕武器方面怨聲載道了。那麼德軍到底都做了些什麼,才會出現如此結果呢?
  • 每日諺語: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諺語: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2013-02-18 15:5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二戰德軍機槍就MG34/42? 捷克式:我也混過德軍隊伍的好不
    當然等到二戰前德國已經開始生產並裝備MG34通用機槍這種二戰神器了,所以自然是看不上ZB26這種傳統意義上的輕機槍。1938年,德軍佔領了捷克之後,繳出了30000多杆ZB26/30(其中絕大多數是30)而且ZB26/30雖然說有多種口徑,但是最暢銷的口徑剛好就是德國的7.92,再加上當時德國自己的MG34都不夠用,還有大量MG08系列老古董,ZB26/30怎麼也是當時輕機槍界的翹楚,所以乾脆就裝備著得了,還給起了個名叫MG26/30(t),t的意思是tschechisch
  • 二戰德軍坦克為啥能橫掃歐洲戰場? 蟄伏20年用木質模型苦練
    戰場偽裝是戰爭中保護己方信息、迷惑敵人、減少損失的重要手段,和今天的複雜電磁環境不同,在二戰期間,發起空襲除依靠情報外,飛行員的目視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二戰中,交戰雙方為迷惑對手、減少空襲損失,曾準備了大量的「特製模型」來接受對方的彈藥攻擊。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同時,您也一定知道二戰德軍坦克屢屢缺油而戰敗。
  • 假如沒有義大利和日本掣肘,二戰中強大的德軍能否稱霸歐洲?
    德國在二戰中徹底戰敗,但暫時拋開戰爭屬性及交戰國立場不談的話,其過程中表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軍工水平和戰術運用水準始終令人感嘆。很多人把德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為兩個主要盟友表現太糟糕,如果德軍一開始就是自己作戰,不被盟友義大利日本拖後腿,二戰中能否橫掃歐洲?
  • 二戰德軍為何那麼強?擁有世界兩大頂級軍工廠,想不強都難
    導語:二戰德軍為何那麼強?擁有世界兩大頂級軍工廠,想不強都難大夥都知道,二戰時期的德軍勇猛無比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其嚴謹的紀律性和勇往直前的血性使其在後續的戰場中無往不利,在閃電戰發動之後很快就讓大半個歐洲淪陷,即便是強國法國也只在抵抗了40多天之後宣布投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納粹德軍的強悍戰鬥力以及極高的軍事素養,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點而已,德軍強大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核心點。
  • 二戰時德國陸軍最有名的輕重武器
    若論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陸軍步兵裝備的輕武器中,毛瑟98K栓動步槍、MP-40衝鋒鎗、G-43半自動步槍、MG-42通用機槍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戰時名槍。但其中STG-44突擊步槍,無疑是德軍輕武器中最為有名的,屬於全球第一把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關鍵是深刻影響了戰後自動步槍的發展。STG-44突擊步槍,發射7.92×33毫米步槍短彈,採用一隻30發彈匣供彈,既具備栓動步槍的殺傷力,同時又有衝鋒鎗猛烈的火力,其實就是一把步衝合一的自動步槍。
  • 掌閱書單:六本關於二戰德軍的文獻書籍
    這次,掌閱的書單有點特別,是六本關於二戰時期德國的文獻書籍,這六本書籍談論的角度不一,但是整的來說,他們都在解釋一個問題,德國為什麼會輸。跟隨掌閱的腳步,我一起走進二戰。  談到二戰,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二戰的發動者——第三帝國以及訓練有素又殘暴無情的德軍。
  • 二戰德軍也玩「萬歲衝鋒」?電影看多了 德國人沒那麼蠢
    利刃/苟利在各國關於二戰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德軍成群結隊如日軍「萬歲衝鋒」一般地向機槍陣地進攻,在機槍短暫的射擊之後,無數德軍士兵應聲而倒。那麼現實中的德國軍隊戰術真的如此不堪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要知道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士兵的單兵戰術能力自然不會比其他國家的軍隊要差,甚至碾壓了蘇聯軍隊的基本戰術素養。可以說,德國軍隊在當時是最為精銳的,從單兵作戰能力上來看,德軍的平均水平也是最高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幾乎損失殆盡,這時候德軍的平均戰術素養才有大幅度下降。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但是在戰場上,槍枝沒有眼睛!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誌,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誌,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
  • 虎式坦克,納粹馳騁歐洲戰場的鐵蹄
    導讀:二戰德軍戰場的表現可以堪稱完美,尤其是其對坦克快速機動的運用,利用「閃電戰」橫掃歐洲戰場,先進的軍事理論結合優秀的軍隊,讓這個一戰中戰敗的國家,迅速崛起為二戰強國,並且最終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離不開當時德國陸戰之王「虎式」坦克,正是憑藉著虎式坦克優良的機動性,以及強大的防護能力,讓德軍陸軍正面戰場接近無敵
  • 98k是世界最經典的手動步槍,巔峰之時,幫德國橫掃歐洲
    98k是世界最經典的手動步槍,巔峰之時,幫德國橫掃歐洲隨著近些年來槍戰遊戲的火爆,所以關於98k,不少朋友應該多多少少都了解過,其實98K的全名叫做Kar-98K,它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生產最多的輕武器之一,同時也是德軍的主要制式步槍
  • 二戰中的維京師,德軍黨衛軍中的「死士」
    這就是中國人對於死士的勇敢、無畏的描述,二戰中德軍的部隊中也有一群"死士",那就是德國黨衛軍的維京師。歐洲許多國家納粹狂熱分子,自願加入到黨衛軍中,為德國進行戰爭。最初的維京師是在1940年以「日耳曼尼亞」摩託化步兵團為基礎,加上來自北歐、西歐的志願兵組成。因此這個師最初的名字叫做「日耳曼尼亞」摩託化步兵師。在1941年的1月,隨著外籍志願兵加入,希特勒為了彰顯德國在歐洲的強大號召力,將該師改名為「維京師」。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
  • 德軍二戰時的軍銜劃分:黨衛軍沒有軍銜,上校軍銜的人最常見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德軍曾在戰爭初期橫掃歐洲,除了本身機械化建設比較完善外,德軍內部嚴格的紀律也是他們能打勝仗的原因,事實上德軍在一戰結束以後,曾經被削弱過,不允許生產重型武器,不允許生產自動武器,但這一切隨著希特勒上臺以後紛紛改變,一開始還有所顧忌,但很快隨著戰爭全面爆發,以往籤署的協議也隨即進入廢紙簍。
  • 二戰時,德軍最恐怖的兵種,胸掛鐵鏈令無數人膽寒,自己人也不例外
    軍迷朋友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遭受到的規模最大、最致命的災難,作為二戰最大的罪魁禍首,德國納粹的一系列政策和秉性在後世被很多的學者和軍迷作為戰爭的反面教材來研究,但是不得不說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確實極其強大,這一切都得益於德國人的超前的思維和鐵血的傳統。
  • 「人是鐵,飯是鋼」,二戰德軍的夥食究竟如何?終於大開眼界!
    在二戰期間,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的性能優良與否,對於一場戰爭的勝利是至關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謂是到如今為止最慘烈,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了,它波及的範圍之廣,傷亡的人數之多是很多老一輩心中無法抹去的慘痛回憶。
  • 二戰時期,德軍裝甲兵的「動物園」中,都有哪些「珍禽異獸」?
    二戰時期的德國,以裝甲部隊稱雄。二戰前期,德軍在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的戰術思想指導下,以裝甲部隊為主體,快速推進,直搗黃龍的閃擊戰,幾乎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甚至於號稱擁有著當時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相繼倒在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鐵蹄之下。
  • 靈長爭霸——二戰篇:諾曼第登陸,被忽悠的德軍
    為了徹底擊潰德國法西斯,英國首相邱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會議上決定要從英國出發,到法國海岸進行登陸作戰,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迫使德軍兩線作戰。以達到一舉擊潰德國的目的。戰略大方向雖然已經確定,但是登陸作戰,是最艱難的一種作戰模式。如果強行登陸作戰,損失定然是十分慘重,嚴重一點的話,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