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人與信仰

2020-11-24 騰訊網

人格神迷信是中國人的文化糟粕和精神腫瘤,是產生各種邪教的思想根源和罪魁禍首,所以望中國的有識之士們能攜起手來,共同改變中國人的信仰模式,清除依附在中國文化肌體上的糟粕和腫瘤。

信仰是人類文明的靈魂,是世界觀的最高境界,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寶藏。一個民族的信仰,往往是該民族自強不息的動力及其文化底蘊的深層體現,而一個民族的迷信,則是該民族的文化糟粕和精神腫瘤。這個腫瘤一旦惡化而變成了邪教,將會給民族肌體帶來極大的危害。

所以,了解中華民族的信仰模式,剖析中國人的迷信觀念及其危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讀中國人的宗教意識和信仰理念,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審視中國文化,以便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現代社會服務。

中國人與信仰 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先進、文明的民族,都曾經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境界追求過信仰,中華民族也不例外。眾所周知,左右中國人思維觀念的漢文化幾千年以來都是人本主義封建世俗文化,由於它不能幫助人們揭開宇宙存在之謎和人生的奧秘,也不能從根本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饑渴和心靈需求,所以中國的祖先們很早就開始另闢蹊徑,欲給宇宙存在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欲給人生的有限存在尋找一條通往無限存在的心靈之路——信仰。

然而,從「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這些神話中不難看出,中國人思維宇宙起源的模式一直都沒有跨越人本主義的框架,其信仰模式總帶有人格神崇拜的烙印。他們所謂的信仰要麼是將某個人神化,要麼是憑空捏造一個具有「神格」的人。從老天爺、玉皇大帝、龍王爺、土地爺、財神爺、關公、媽祖,到釋伽牟尼、菩薩等等這些倍受中國人崇拜的「神」,無不是被神化的人,或憑空想像出來的人格神。所以,中國人雖然追求過信仰,但是他們並沒有達到信仰的境界,嚴格的說來,這不能叫信仰,而只能是迷信。

中國人習慣用「天」來表示主宰。在漢字裡,天既表示天空、自然界,也表示創造天地及自然界的主宰,同時也是中國人慣用的一個驚嘆辭。當中國人用「天」來表示主宰時,總習慣給它人格化,稱「天公」或「天爺」。這種稱謂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人格神信仰模式,也說明中國人對主宰的認識始終局限在「天」的框架內,超越時空的形而上存在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們邏輯思維的上限是到天為止,甚至包括孔子也不例外。

正如孔子所云:「巍巍乎唯天為大」(《論語•泰伯篇》)。而對於超越時空的形而上存在,孔子從不論證。正如莊子所說的,「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莊子•齊物篇》)。因此,倘若說孔子信上帝,那麼他對上帝的認識也未能跨越「天」的極限。

惟一能跨越天的時空界限來思考世界本源的中國大哲學家,就是被稱為中國的蘇格拉迪的老子——道家哲學的鼻祖。老子認為天地萬物皆有根源,天地的總根源就是形而上存在「道」,而不是一般人常說的具有時空特徵的形而下存在「天」。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大」。他進一步闡述道:「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老子才是真正的中國集大成的哲學家。然而,老子這種深邃的世界觀及其睿智的哲學思想並沒有成為中國人的普遍信仰,而且在中國始終都顯得曲高和寡。 到了東漢時期,一個土生土長的泛神論宗教——道教在中國四川出現了。

道教源於中國古代的巫術,它繼承了漢民族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迷信傳統,集各種迷信於一爐。道教雖然尊老子為教祖,奉他為「太上老君」,但其多神論信仰跟老子的道家哲學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道教作為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宗教,能在中國延續至今,說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民族的信仰模式。

中國人與世界三大宗教

中國人雖然沒有創立一個大的世界性宗教,但是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都以不同的形式傳入了中國。早在道教出現以前,佛教就於西漢末年傳到了中國。然而,佛教的教義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格格不入。它所宣揚的出家、滅欲、棄兒女情長等脫離現實的理念與中國的孝敬父母、三綱五常、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等倫理道德和封建習俗大相逕庭。

另外,佛教本來是個無神論宗教,其創始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後稱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能人,他活著的時候並沒有被時人神化,然而,一個不具有神性的佛陀,很難贏得中國人的青睞,於是為了迎合中國人的信仰心理,初期來華傳教的僧人們特意神化了釋迦牟尼,甚至連其屍骨(舍利子)也大加神化,以譁眾取寵,招攬信徒。他的屍骨被帶到中國後,受到了具有迷信死者傳統的漢民族,特別是皇帝們的敬奉。就這樣,佛教終於在中國找到了一個很大的切入點——神化死人。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佛教雖為外來宗教,但其香火卻比道教興旺,特別是皇帝們敬佛,使得佛教上行下效,盛極一時。其實,皇帝們大興佛事一般都有一定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是例證。眾所周知,武則天曾殺害過自己親生的三個孩子,為了減輕心中的這種隱痛和愧疚,她大興土木,修佛蓋廟。另外,她還利用佛教為其皇位服務,她曾讓東魏國寺僧法明等編造了一部《大雲經》,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應代替唐朝皇帝做閻浮提主。

然而,中國知識界的精英們並沒有全部敷衍趨勢。公元819年,唐憲宗迎奉佛骨,興師動眾,從而引起了以韓愈為代表的中國進步思想家的強烈反對。韓愈在《諫迎佛骨表》中入木三分地指出:「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兇穢之餘,豈宜以入宮禁!……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見《舊唐書》卷160《韓愈傳》,這深刻反映了中國文人及思想家們對佛教的牴觸心理。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伊斯蘭教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伴隨著清脆優雅的駝鈴聲,以派遣友好使節和經商的方式踏入中國大地。後來伊斯蘭教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分布全國各地,並且在中國形成了回、維等十個全體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文化在西北的傳播很快就將在該地區盛行數百年的佛教文化取而代之,從而在神州大地上樹立了一面一神論信仰大旗,與中原漢文化的多神論及人格神迷信遙遙相對。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與儒家最接近。因此,明清時期的中國伊斯蘭學者曾倡導「以儒釋回」,當代西方也有學者指出「儒教與伊斯蘭教的結合會稱雄二十一世紀」。的確,在中國歷史上,伊斯蘭教與儒教自古至今都有過很好的結合。眾所周知,唐宋時期,番客們縱橫絲綢之路,繁榮了中國的經濟;元代,色目人受重用,科技文化突飛猛進;明代,回回治軍,七下西洋,大振國威;清朝,回漢共舉義旗「革除滿清,光復中華」;抗戰時期,回漢同仇敵愾,共同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戰歌;解放後,回民為社會主義建設譜寫了新篇章。 至於西方的基督教,歷史上曾幾度試圖在中國傳播,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清末,基督教利用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機會,才在中國穩定下來。

眾所周知,基督教曾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工具,殖民主義者在侵略一個國家之前往往是先派傳教士,一方面傳教,一方面偵探。不少身為中國通的西方傳教士,不僅充當西方侵略軍的翻譯和顧問,還為 「南京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籤署出謀劃策,扮演過極不光彩的角色。所以在近代史上,中國人信基督教的寥寥無幾。因為在中國人看來,基督教宣傳的「愛」、「打左臉給右臉」,與基督教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行徑不能自圓其說。

有此可見,世界三大宗教不僅傳入中國的時間不同,傳入的形式也各異。佛教是皇帝們請過來的,伊斯蘭教是通過絲綢之路經商傳入的,而基督教則是打進來的。這是世界三大宗教傳入中國的基本特點。

雖然世界三大宗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的文化色彩,但中國人的宗教意識仍然很淡薄,而且模稜兩可,不論是非。在民間,佛道不分的現象司空見慣,許多人既信佛又信道,逢紅白喜事,和尚道士一塊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中國人對宗教的淡薄也體現在對待世界三大宗教的態度上。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是本土化最成功的,甚至一度曾被奉為國教,但是它也難免遭受國人「平常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冷遇,和「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嘲弄。

儘管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與儒家很接近,而且也曾與漢民族相濡以沫,但是伊斯蘭教崇拜的安拉——真主超絕萬物,無形象可見,不像其它宗教崇拜的神,看得見,摸得著。所以伊斯蘭教的信仰令那缺乏形而上思維,只具有「眼見為實」認識層次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特別是伊斯蘭教嚴格的飲食文化,對信奉「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更難接受。

至於基督教,清況比較複雜些。儘管它有一段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它還有它的自然優勢。眾所周知,雖然基督教是一神論宗教,但他們神化先知耶穌,稱他是神的兒子,有點類似中國「天子」的味道,而上帝「道成肉身」的說法又與中國人的「下凡」相仿。這種人格神的信仰與中國的人格神迷信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怪不得有人說,基督教的「上帝」有點像穿西裝的玉皇大帝。另外,天主教的聖像也很直觀,讓中國人對「神」有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感覺,很符合中國人固有的人格神迷信模式。但是儘管如此,中國人還是更喜歡把「上帝」商品化,別出心裁地打出了「顧客就是上帝」的招牌,讓神父們苦笑不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很少嘲弄道教,儘管道教的迷信很荒誕。這也說明道教的信仰才是中國民間的本土信仰模式,其他宗教再本土化,也很難反客為主。

中國人與迷信 根據國際上比較宗教學的基本準則,正信與迷信的基本區別在於崇拜和祈禱的對象。正信所崇拜和祈禱的對象是絕對存在的造物主(真主/上帝),而迷信所崇拜和祈禱的對象則是相對存在的被造物,即人類和萬物。這是因為任何人或者物質,都具有發生、消亡、依賴、有限、可變、受制約等缺陷。這是甄別正信與迷信的試金石。

以儒家為主流的中國漢文化雖然宗教色彩淡薄,但迷信色彩卻十分濃厚。其實孔子平時從不談論「怪、力、亂、神」(《述而篇》),他還教訓弟子們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篇》),同時還提出「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篇》)的信仰觀。可是,當他病重,子路請求向神明祈禱時,他則坦言:「丘之禱久已」(《論語•述而篇》)。孔子這種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態度,以及中國人「平常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實用主義宗教觀正是漢民族宗教意識及信仰心理的真實寫照。

迷信主要包括迷信對象、迷信方式、迷信風俗以及迷信思想等一些層面。由於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中國人的迷信特別龐雜。論中國人的迷信對象,主要有老天爺、財神爺、釋伽牟尼、觀音菩薩、關公、媽祖、自然、祖先等;論迷信方式,主要有抽籤、算卦、燒香、拜佛、看手相、看風水等;論迷信風俗,主要體現在婚喪嫁娶或逢年過節時的各種惡風陋俗和生活忌諱上;至於迷信思想,那就是多神論。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迷信,許多中國人是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及「信則靈」的心態。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基督教會也利用中國人「信則靈」的迷信心態,大搞「信主治病」,果然教堂門庭若市。

此外,中國古代還有圖騰崇拜。雕刻在中國古建築上的各種飛禽走獸,不能說與古人的圖騰崇拜沒有關係。值得一提的是,最受中國人崇拜的動物,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龍!也許正因為其不存在,所以才在國人的眼中神乎其神。曾幾何時,龍還是「真龍天子」們的象徵呢。但有趣的是,據最新考證,龍頭的動物原型竟是野豬的頭。

在中國,老迷信尚未剷除,新迷信已粉墨登場,而且現代中國人的迷信比起古代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古代人編寫了《風神演義》、《西遊記》等神話故事,那麼現代人則以「氣功」「特異功能」的名義把這些神話變成了「現實」。一些氣功「大師」們競相效尤,招搖撞騙,各顯神通。什麼千裡取藥,萬裡治病,耳能聽字,眼能取物,身不怕火,橫穿長城,發起氣功來不僅能滅大興安嶺之火,還能改變衛星軌道!而奇怪的是,越神乎其神,中國人越相信!甚至還有些「知識分子」對這些大師們的「功力」都佩服的五體投地。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筆者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一位業餘教氣功的中國教授,突然有一天鄭重其時地告訴我們說,在某日的幾點幾分,某某大師要向全球發功,他要接功!可惜他沒有來得及接功,就因迷信氣功,有病不治而客死國外。大學教授尚且這樣迷信,一般群眾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在當代白領階層流行的迷信,也令古人望塵莫及。他們有星座迷信、血型迷信、屬相迷信、吉祥物迷信、數字迷信,不一而足。以數字迷信為例,從電話號碼到汽車牌子,只要有幾個所謂吉利的數字,就會價值倍增,而如果帶有所謂不吉利的數字,就只能廉價處理。更有甚者,一些商場和飯店的電梯4樓,不敢寫4,因為忌諱其音與「死」接近,而寫成3+,真令人啼笑皆非。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迷信本應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由於它早已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正信沒有得到應有的傳播,以及社會風氣和民俗文化的誤導,所以它還會長期幹擾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 人格神迷信與邪教 人格神迷信不僅是對正統宗教的褻瀆和對理性的扼殺,同時也是滋生邪教的溫床。世界上的各種邪教組織,雖然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人格神迷信,即神化教主,信奉教主為活著的「上帝」,或法力無邊的″神″。比如美國邪教「人民聖殿教」教主瓊斯稱自己才是人世間真正的「上帝」;「大衛教」教主考雷什宣揚自己是先知先覺的「戰神」,只有他才掌握了通向「天堂」的奧秘;日本邪教「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則把自己吹噓成「神仙」的化身;統一教教主文鮮明,把自己打扮成「神的化身」。不一而足。

因此,任何一種宗教,只要它帶有人格神的信仰色彩,都容易產生神化人的邪教。比如世界各地的邪教,大部分都是打著基督教的名譽。如美國的人民聖殿教、大衛教派、天堂之門、上帝之子;西歐、北送倒地對地飛彈丁丁到大灑掃多斯迪美的太陽聖殿教、新世紀、聖母瑪麗婭會、世界末日組織,以及在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地活動的大白兄弟會等形形色色的邪教、烏幹達的恢復上帝十誡運動,臺灣的真道教,香港的錫安教,以及中國的呼喊派、天父的兒女、新約教會等,都是利用基督教。還有一些是打著佛教、道教及氣功的名譽,如中國近年的**功以及解放初期的一貫道等。這是因為這些宗教的人格神信仰色彩,為信教群眾崇拜和神化教主打下了思想基礎。

一個社會的物質文明無論何等發達,只要其宗教文化帶有人格神的信仰色彩,邪教就有市場。邪教在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的泛濫就是例證。據有關資料不完全的統計,全世界邪教組織有3300多個,信徒有數千萬人;僅美國就有1000多個邪教組織,因而被稱為「邪教王國」,不少震驚世界的邪教慘案多發生在美國。在西歐和南歐18個國家中,有1317個狂熱教派,英國有604個。法國內政部情報司的調查表明,法國有邪教團體173個。西班牙全國現有200個具有破壞性的邪教組織。而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貧窮落後,但是由於他們的宗教文化不帶人格神信仰色彩,邪教就沒有市場,比如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 中國雖然是無神論國家,但是,自70年代末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以來,僅中國大陸境內就出現了15種邪教,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危害。如呼喊派、天父的兒女、主神教、東方閃電、靈靈教、新約教會、被立王、統一教、三班僕人、世界瑪利亞福音宣教會、米達宣教會、觀音法門、靈仙真佛宗以及FL功等。僅FL功一個邪教,在幾年內竟發展了數百萬信徒!足見邪教對中國人的影響力之大!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據調查,許多鄉村教會,及各派的「大師」們,儘管尚未發展成邪教,但都帶有神化教主的邪教色彩。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短短的幾年中國竟會出現這麼多邪教?為什麼有那麼多中國人跟隨邪教?為什麼邪教教主能夠在中國一呼百應?不言而喻,這與中國人的人格神迷信傳統是分不開的。因此,欲徹底消滅邪教,必先剷除其滋生和發展的溫床,只有這樣才能釜底抽薪,永絕其患。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近些年出現的這15種邪教中,有12種來自基督教,3種來自佛教和道教,而沒有一個來自伊斯蘭教,儘管中國有幾千萬穆斯林。這主要是因為伊斯蘭教是一個純粹的一神論宗教,伊斯蘭的認主獨一信仰(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反對任何形式的人格神迷信。在伊斯蘭教裡,任何人或物都不具有神性,都不值得人們頂禮膜拜,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只是接受真主啟示的凡人,由於先知本人以身作則,穆斯林誰都不會神化自己,誰也不信人格神。正因如此,邪教在伊斯蘭教裡找不到滋生的土壤,在穆斯林中間也找不到跟隨者。

毫無疑問,人格神迷信是中國人的文化糟粕和精神腫瘤,是產生各種邪教的思想根源和罪魁禍首,千百年來,它不知愚弄了多少人!坑害了多少人!中華民族更是飽受其害。所以望中國的有識之士們能充分認識到人格神迷信的危害性,抱著對人民和社會負責的態度,攜起手來,共同改變中國人的信仰模式,清除依附在中國文化肌體上的糟粕和腫瘤。

相關焦點

  •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賴恩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文化,特別是在漢字上的創造,更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漢字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遞文化、思想極其重要的語言工具,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地回答呢?因為我們談起信仰,大多數中國人把政治信仰和個人信仰混為一談。認為馬列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唯一信仰,傳承五千年文化的儒釋道思想是迷信,所以中國人就沒有信仰傳承的歷史根基,也就沒有信仰。把看命、算卦、風水、巫婆、跳大神等一系列糟粕的東西都歸罪於儒釋道,認為是儒釋道是迷信、是鎖住人民翻身的鎖鏈。由於人們對信仰的錯誤認識,『破除迷信』的口號響了這麼多年,誰還敢有個人信仰呢。所以,大多數有個人信仰的國度把我們中華民族稱之為『野蠻民族』。沒有信仰怎麼野蠻掛上勾。
  • 信仰祖宗是中國人最基本的信仰
    【摘要】 信仰祖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不衰的精神動力,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信仰。其現實意義在于堅定文化自信;建立起中國人的婚姻觀、家庭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民風淳樸、和諧統一的社會;做到真正熱愛人民;建設強大的祖國。沒有對祖宗的崇拜和信仰,就會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就會覺得中國樣樣都不如外國,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甚至覺得中國人低人一等,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 中國人的信仰,信仰等於宗教嗎?
    很多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他們只是從宗教的情況來看,如果從信仰不等於是宗教信仰來看,中國人的信仰比之西方來說要純潔的多。在這裡不作多論,只分析中國人的信仰。信仰等於宗教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信仰並不等於宗教信仰,但包括宗教信仰。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別再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奶奶廟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而是逢神必拜,觀音、關公、財神可以放在一起祭拜,而且拜的神越多越好,但是中國人究竟為什麼要拜那麼多神?但是這種無章可循的民間信仰才是中國人真正的信仰,美國歷史學家楊慶堃稱之為「分散性宗教」。雖然歷朝歷代都在打擊民間信仰,把它歸結為「淫祀」,但是民間信仰一直存活了下來,而且勢力遠遠超過了佛教和基督教等正統宗教。
  • 還在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留學生親筆:中國人的信仰震撼了歐美人
    我們時常忽視了這一偉大的信仰——對家國的信仰。所謂的「家國」兩個字,既是屬於中國人柴米油鹽的日子中的一種文化符號,也是中國人最根本的信仰載體。中國人,帶著這樣的信仰,一路走過了數千年的風雨,也走向了世界各地。
  • 中國人的信仰
    ​有人說中國人沒信仰,有人說中國人缺少了宗教信仰。然後,會將中國人諸多特性與它國進行對比,認為種種問題皆是缺乏信仰所致。的確,中國人不像西方諸國,將某個宗教立為信仰,關於宗教,可以看我之前寫的《宗教的力量》一文,文中將宗教的內容及對國家、民族的影響都進行了剖析。很多人感嘆,中國人缺少了宗教,所以不如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國家那樣團結,文化也很容易因社會的動蕩而斷層等等。
  •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說到信仰,人們就容易想到一些宗教,比如佛教,天主教,耶穌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有中國的道教,儒教,猶太人的猶太教,等等。也有像共產黨人信仰的共產主義。好像西方人都是有信仰某種宗教的信仰的,有嚴格的宗教儀式。我們中國有些少數民族也是有特定的宗教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共產主義,好像是一種目標與理想。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中國的文化自信哪去了系列之三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講述中國人品性言行故事,基本的套路大致相同或相近,大多都是集中在發掘、描述國人的行為特徵和精神狀態的表層現象,甚少有涉獵、探索關於中國文化深層次主導影響力的部分,難見有深度分析、挖掘中國人如何就長成這個模樣的完整解釋。
  • 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常改變信仰
    信仰一詞在中國越來越熱,現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在人們物質日漸富足的同時心靈卻越發空虛,中國甚至出現「心靈富豪榜」,提醒人們不單是物質富足,更要重視心靈富足。近日,中國新聞周刊發表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現在信仰什麼?》,其中提到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
  • 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是一種無知的觀點,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信仰
    論中國人的信仰與核心價值觀1、中國人的信仰關於中國人的信仰,易中天認為,中國人的信仰是水,而且是純淨水,可以接納油,接納酒,接納奶,可以為各種信仰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沒有信仰,正因為沒有信仰,才能為各種信仰提供交流的平臺。
  • 中國人的信仰,信的是什麼?
    中國人,難道真的就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沒有自己的信仰嗎?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有信仰的民族,往往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戰鬥力。因為在同一個信仰下,民族更加容易團結,更加容易具有凝聚力。這也是西方,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那麼注重宗教信仰,那麼注重宗教文化的主要原因了。
  • 文化漫談:關帝信仰管見
    文化漫談:關帝信仰管見作者:衛龍關帝信仰是人們的心靈被關公的忠義仁勇楷模形象的所震撼在自己靈魂深處自動建立起來的產物。人們由於信仰關帝,紛紛建廟宇、定吉日、制儀規祭祀朝拜關帝。分布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關帝廟宇,同樣對關帝信仰的傳播、壯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世界信仰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無其不有,大多經不起歲月的衝淡而煙消雲散。而關帝信仰無論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信仰的人群越來越多,地域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關帝信仰不僅能給人帶來今生後世的幸福,而且也使人的精神得到安寧,使人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希望。
  • 中國人有信仰嗎?
    許多人批評中國人沒有信仰,故而人們心中普遍沒有敬畏之心、沒有罪惡感,似乎一切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歸咎於信仰缺失。這裡的信仰往往附帶宗教色彩。那麼,什麼是信仰?信仰和宗教的關係?中國人有信仰嗎?什麼是信仰信仰,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信仰可以有很多,有宗教信仰、主義信仰等。比如,有人信仰伊斯蘭教,有人信仰共產主義。在思修中,信仰往往與理想、信念共同出現。
  • 中國人一直是信仰上帝的
    現如今,有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信仰上帝,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其實中國人一直是信仰上帝的,並且是非常信仰上帝的,甚至比西方人更加信仰上帝。  很多人認為,上帝只是在《聖經》裡。其實,在最早的中國古籍《書經·舜典》裡就有上帝了:「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幾千年來,在諸多的中國古籍和文章中,上帝是經常出現的,而且都是至高無上的。
  • 《年》——中國人的信仰
    曾一度有這樣一種聲音,中國人已經沒有了信仰。什麼是信仰?我相信好多人和我一樣,真的很迷惘,真的不知道我們還有沒有信仰?年歲漸長,經過年復一年的領略, 在一年一度的大遷徙中,忽然明白了什麼是中國人的信仰。原來,年就是我們華夏兒女最大最好的信仰!五千年的相傳,千山萬水,擋不了回家的路!身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年,寄託所有希望,於自己,砥礪前行有了報春暉佳期。於社會,有了南來北往的歸屬。
  • 豈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現在社會上有的中國人,認為國人沒有信仰的說法與看法,是不妥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人的信仰,是隨著社會變革與發展,將信仰分為總目標、宏觀與微觀、遠期與近期、高端與平淡層。當代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高談闊論,而是有豐富內涵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融合體。把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崇尚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高度結合。
  • 為何說中國人的信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信仰?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有信仰的民族,往往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戰鬥力。因為在同一個信仰下,民族更加容易團結,更加容易具有凝聚力。這也是西方,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那麼注重宗教信仰,那麼注重宗教文化的主要原因了。但是放眼世界的信仰,都比不過中國人的信仰,而且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我們中國人信仰天道人倫,這和一神教信仰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讓某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一神教信仰有明確的人格化的信仰對象,入教有明確的儀軌,日常生活有具體的要求,需要向教會交納一定的費用,如什一稅,如天課等等,中國人的信仰與此明顯不同,下面就具體說一下有什麼不同。1、是在和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三大一神教就其形成過程來說,都帶有明顯的人為的痕跡,都是人主動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