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開始放假了,春運的忙碌預示回家過年的人潮開始湧動!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年一度春節馬上就要來臨,大家過年的年貨都準備好了嗎?春節的紅包準備好了嗎?
準備以什麼新衣服新鞋子,換個什麼美美的髮型,以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還是一如既往的形象來迎接即將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呢?
在小的時候過年,最開心的就是能到處串門走親訪友拜大年拿紅包 、吃好的喝好的之外,記憶最深的也是最期待的就是春節各種有趣習俗了。
小時候也經常聽長輩們講那些春節特有的習俗,發現這過年的學問講究還真是不少呢!
現在我們就來總結一些春節的習俗,來看看有沒有你不知道的吧!
下面的春節習俗來源於小時候的記憶和網絡收集,可能因不同地區會有所差異,如有不同的歡迎留言指正。
除夕前洗澡,意為除舊迎新,除夕前那兩天,在北方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可能要數澡堂和浴池啦了,除夕前洗澡的習俗相信很多小夥伴可能都有印象吧,相傳這是為了在新年到來前洗去汙穢,把舊的一年的晦氣全都洗掉,用嶄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迎接一個新的開始!
到了除夕洗腳要洗高過膝蓋,相信家在農村的朋友可能有記憶吧,在農村冬天比較寒冷,而農村條件有限,洗澡頻率不高,而在除夕洗腳高過膝蓋意為可能走得更快,趕得上親朋好友家的宴席哈哈哈!有好吃的等到的。
而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洗澡洗頭了,以免洗走好運氣哦!不能打掃室內然後把垃圾倒出房外,那可都是財,要把財守到家裡;初一不能吃米飯要吃麵哦,這樣親一年的好日才能長長久久的。
過年的流程
過年最重要的當然是一起吃團圓飯了,而吃團圓飯的同時,就是貼春聯和祭祖,春節祭祖比清明更濃重,只有等祭祖完了我們的團圓飯才能開席。
吃過團圓飯後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到了,就是發壓歲錢的時候了!
晚上吃完飯就是到看春晚的時間了,一邊看春晚一邊守歲迎接新年的到來!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放鞭炮吃湯圓,熱熱鬧鬧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所以年前除了澡堂,最熱鬧的另一個地方就要是理髮店了,這是因為民間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個說法據說是來源於明末清初清政府在民間推行剃頭時的誤傳。當時清政府命令所有子民必須學滿族一樣剃頭,而有些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剃頭以表示懷舊,但又不能公開違抗清朝庭的政令,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這只是一個懷舊的藉口,然一直在民間流傳至今。
除夕通宵亮燈
在除夕夜通宵不能關燈,要到初一天亮了後才能關燈的習俗,相信很多朋友都還是有記憶的吧!據傳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為光年,不論守歲與否,屋裡的燈都能關,要通宵不滅,希望新的一年前途光明,不過這種說法可能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解釋,但都是祈盼新的一年順利平安之意。
初一不掃地,會掃走福氣
這一習俗和初一不洗澡的習俗差不多,除夕是除舊迎新,為了不掃走剛迎接到的福氣,才有了初一不掃地的習俗。
新年初一要穿新衣,壓歲錢要放枕底。
小時候最期待過年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新年裡可以有新衣穿,還能收到長輩們的壓歲錢;而壓歲錢又稱壓祟錢,是要放在枕頭下面,因為以前醫學不發達小孩抵抗力低容易生病,而人們卻認為小孩是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要用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壓祟驅邪,用要祈盼小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年初不討債,不借東西。
這個習俗應該是非常人性化的一條習俗了,人們認為在年初所做的事會預示做這一年的運勢的開局,因此年初不管是還錢、還是被討債都被視為這一年開局不好,以後都會財運不順。相似的習俗還有年初不借東西、不吃藥、不開刀等,但這兩條僅僅是人們對未來期望上的,如果真的需要的話還是不要被習俗所束縛而影響了健康哦。
春節期間要說吉祥話。
這條習俗可以說是大家約定俗成廣為所知的了,相信很多夥伴小時候總是會被大人交代過年期間不能說不好的字眼,要多說吉祥話,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發壓歲錢前也是要先說點吉祥說的。不過吉祥說不管是不是過年大家都是愛聽的,平時大家也要有這個思維見人多說好聽的說,這樣你的人緣相信定是不錯的。
很多春節習俗到了現在,大家已經不會再做了,因為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受教育程度提高,科學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大家都明白一部分習俗是沒有什麼科學性,有的還是封建迷信,但不得不承認這些習俗是中國年的一種特色,是一種調節氛圍的風俗。看似封建迷信的習俗表象下,其實是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春節的態度、文化傳承的結果,失去了這些習俗的春節也就失去了過年的味道,讓年味越來越淡。
因此有人說過年越來越沒有多少年味兒了,不只是過年,我們的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都漸漸失去了特色,越來越變成了普通的假期,商業化的運作讓節日慢慢變成了購物節。
我們從古到今傳統的種種習俗,比如元宵賞燈逛燈會猜燈謎、中秋賞月喝桂花酒、寒食節不開火、重陽登高插茱萸、端午喝雄黃酒掛艾草看划龍船,這些因為社會生活方式改變等問題,都漸漸的只是流於形式甚至慢慢被遺忘了。
時代進步太快與時俱進的簡化和改變是必然,但如果能保持本心繼承中華民族的節日特色,讓我們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傳承、在不同時代都煥發出它的光彩,相信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期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