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過年的事,你知道多少

2021-03-05 掌上張家界

張家界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關於「趕年」,民間有這個傳說: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於朝政腐敗,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不斷大肆襲擾,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都慘敗告終。尚書張經上奏朝廷,請徵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準奏,派經略使胡宗憲督辦。

永定衛茅崗土司覃堯之與兒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鶴峰、永順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鶴峰)田世爵等奉指率土兵出徵。時值陰曆年關,覃堯之深知一去難返,決定與親人過最後一個年,於是下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徵。」

因時間緊,來不及作許多菜,就來個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燉,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這道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士兵上前線後,很快打敗倭寇,收復失地,世宗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一」。志書記下了這段歷史:「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除夕,侯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

「趕年」習俗體現了土家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甘願為國捐軀的博大胸懷,是土家人民的驕傲。

過年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而古老的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代代相襲。雖然,這種過年被提前了一天而被稱為過趕年,但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俗,流傳至今而被保留了下來,其內容的豐富多彩,持續時間之長,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也是少見的。

土家族人的過年習俗主要有:

過了冬至,土家人會選一個紅煞日殺年豬,據說來年可以養大豬。土家族聚居區殺年豬的氣氛也是熱熱鬧鬧的。在土家族裡俗有「魚吃跳,豬吃叫」,就是說剛剛殺的年豬比其他什麼時候的肉吃起來都要香。豬血可以蒸熟切成片狀烘乾,或加入五香在洗淨的豬大腿內慢火燻幹,就可做成土家族人特製的風味食品「血粑粑」,或炒或煮,都特別好吃。在豬肉的表面塗上大量的食鹽,然後放在大缸或大盆裡醃上一個星期時間,待醃透後,將這些肉掛在炕上以燻成臘肉。

年豬殺了,接下來需要幹的事便是打粑粑,粑粑是土家人過年時節必須準備的食品。打粑粑時,一般是左鄰右舍幾家人合在一起來打或者兄弟哥嫂至親合在一起打,男女老少齊上陣,分工有序,有負責用甑子蒸的、有負責燒火的、有負責打粑粑的、有負責製作粑粑的。

土家人打的粑粑主要有糯米粑粑、高粱粑粑、小米粑粑。粑粑製成之後,五個一疊放在案板上冷卻,乾冷後在家中一乾淨的器具裡放上七、八天,然後再用山泉水浸泡,隔個十天半月換一次水。

土家族人打的粑粑有易存放、不易變質、易食用等特點,在土家人的生活中,粑粑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春天是農忙時節,粑粑在這時節便被派上了很好的用處,火烤或者油炸既簡便實在又好吃,甚至可以帶進山中,隨便弄來一些乾柴,燃起一堆火便可燒起粑粑來。家中來客,圍著火塘拉了一段家常後,也能很快地用火塘三腳上鼎罐裡燒的開水和著甜酒與粑粑一起煮來招待客人,給客人斟上滿滿的一碗,還客氣地說喝碗開水打打口渴。拜年時,粑粑也有了用處,在土家族地區有「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的民諺,言下之意是說粑粑是土家人走親串門的必備之物。尤其是土家人為兒子定親拜年時,一對大如明月象徵團圓的粑粑是必不可少的。

豆腐是土家族人過年時必備的一道菜。土家族人多聚於山區,豐富而甜美的山泉水為土家人製作的豆腐創造了特別優質的自然條件,用來自於大山之中的山泉水製作的豆腐口感特別香甜,製作好的豆腐可煎、可煮、可炸,吃起來更是回味無窮。在過年前一天,土家人會將這些豆腐用油炸成或三角形、或小長方形、或小正方形、或立方體的各種形狀的油豆腐,這樣炸成的油豆腐香味無比。土家族人過年,講的是合家團圓的歡樂,過年之前,遠離千裡之外的親人也要趕回家來,全家老少團聚同桌吃飯,這叫吃團年飯。團年飯是土家族人過年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儀程。為了在過年這天搶年,辦好團年飯,土家人往往會提前一至二天來精心準備團年飯。土家族人有過小年和過大年之分,過小年比過大年提前一天,有些地方過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所辦的年飯簡單,要求也沒有過大年高。過小年一般從中午開始陸續進行,過大年時,則因姓氏的不同而出現差別,有的是早上,有的是中午,不管是早上還是中午,都會為搶年而將年飯弄得早早的,據稱,誰家在過年時吃年飯越早,越能夠在來年裡吉祥如意,在過小年和過大年這天都會為了來年吉祥如意而搶年放起鞭炮。

即送燈。團年飯吃好後,還得去給已逝的祖輩一一上墳,土家人謂之「送亮」。土家族地區祖輩亡故後,後輩須帶上粑粑、煻糝等祭品與香紙蠟燭前往祖輩墳前祭祀,到了墳前時,將祭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紙蠟燭,放上一掛準備的鞭炮,表達對祖輩的尊敬、思念之意。

在土家族地區,每逢臘月三十(月小則為二十九)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前屋後屋裡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這一天,土家山區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還有「除陳布新」之義。這一習俗寄託著土家族人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除夕守歲搶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過年習俗活動之一。守歲,就是在舊年臘月三十(月小則是守二十九)這最後一夜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土家族人在年三十這天晚上,火塘裡都會燒上一個大柴蔸,這大柴蔸被稱為「年火蔸」,年火蔸越大越好,因為年火蔸燒得越大就越徵兆著來年餵的豬也會越長越壯,日子也會越過越興旺。在這天晚上土家山寨家家戶戶堂屋內外燈火通明,男女老少通宵不眠,合家坐在火塘邊,稱之「守三十夜」。在守夜的過程中,土家人會熱熱鬧鬧談一年的年景,講來年的打算,講土家人往事,擺古今歷史,講各種奇聞軼事,全家歡聲笑語。守歲到公雞鳴叫,便放起鞭炮爆竹,公雞一叫,爆竹一響,土家族山寨就歡騰起來,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熱氣騰騰的節日景象。當東方發白時,土家人便要「出行」了,即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爆竹響過之後,土家山鄉便充滿了迎新春的氣息。節日的盛裝穿在身,走門串戶互相道賀譜寫一曲土家年節的快樂。

拜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傳統習俗,它是土家族人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正月初一這天,大人催促小孩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以便去拜年。拜年時一般從家裡開始,小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大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相說著「恭喜發財」、「四季如意」、「順心順意」之類祝福的吉祥拜年話語,走進任何一家裡,先都要說一句「給你們拜個年」,隨後便說其它的吉祥話,主人則會拿出家中準備好的東西送給拜年的人吃。

值班編輯丨楊旭東

本平臺為張家界日報社所有。任何單位、個人使用、轉載或者傳播張家界日報社旗下媒體版權內容的,必須事先獲得書面授權。除法定合理使用範疇外,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傳播其享有版權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於文字)。

相關焦點

  • 祭白虎、抬格子,土家族過年還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
    錦裡溝推崇土家文化,緣由是土家族地區的兩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間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區蔡店,經過近300年的發展變遷,擁有現在大量的土家山寨。離武漢市中心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地方,山水異趣,美人如花。
  • 過年這些事不能做!過年這些有趣習俗你知道多少?
    很多公司開始放假了,春運的忙碌預示回家過年的人潮開始湧動!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年一度春節馬上就要來臨,大家過年的年貨都準備好了嗎?春節的紅包準備好了嗎?準備以什麼新衣服新鞋子,換個什麼美美的髮型,以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還是一如既往的形象來迎接即將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呢?
  •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導讀: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古老而隆重的節日,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農民這個時候也都是從各地回到家裡,在農村還有很多習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帶你一起來好好地了解一下吧!
  • 《中國傳統節日的儀式》丨土家族:過「趕年」
    然而,據說土家族等不及,要在臘月月大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過年。這是為什麼呢?土家族人會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過年,而且因為各民族數千年來的互相影響,土家族也有在大年三十過年的習俗,也就是說——土家族人會過兩次年。
  • 土家族
    土家族的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來源於秦滅巴後,定居於湘鄂川黔邊的巴人;二說根據湘西龍山、瀘溪、大庸等縣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和土家語地名,認為土家族主要來源於湘西土著,與進入的巴人、漢人融合而成;三說根據《復溪州銅柱記》有關記載和土家族與彝語相近以及土家與雲南部分彝族風俗相同等現象,認為來源於唐中葉的烏蠻。
  • 「兒媳,過年你給娘家送禮多少」,「跟您兒子給你的一樣」
    「兒媳,過年你給娘家送禮多少」,「跟您兒子給你的一樣」慢半拍先生是您最好的傾聽者。01「兒媳,你給我說實話,過年給你娘家送禮花了多少錢?」我是小娜,攤上一個蠻不講理的婆婆,真的是苦不堪言。這是前些日子我婆婆對我說的原話。過年回家,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卻不想,被一大堆家庭瑣事所煩擾。我和老公戀愛2個月就結婚了。
  • 「民俗揭秘」你知道美麗的土家族哭嫁習俗嗎?
    土家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一支擁有自己獨立的語言、歌舞、節日、婚戀、喪葬、建築等習俗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毗連地帶。臨酉水、澧水、清江、烏江而居。作為一個生活在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烏江流域邊的土家人,已很少聽到土家族獨有的語言了。如今土家族通用漢語,我也從來沒有看見過土家族獨有的文字。
  • 紅紅火火過年!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僑網1月25日電 題:紅紅火火過年嘍!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為迎接這個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小僑今天帶你看看,這些僑鄉別具一格的春節習俗。
  • 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
    在湘渝鄂黔交界,武陵山脈的大山深處,生活著數百萬土家族人。擺手舞、毛古斯舞、土家吊腳樓、千年古鎮芙蓉鎮……歷經數千年滄桑,土家族人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前來體驗旅遊。今年暑假期間,上海海事大學「滬湘關愛」實踐隊前往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就土家族文化保護和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 快要過年了,大家壓歲錢一般給多少?
    眼看馬上就要過年了,這對咱們中國人來說,過年可是一年一度的大節日,在一些北方地區,一些農民朋友已經開始殺年豬了,除此以外,還有蒸饅頭,炸丸子等風俗,總的來說,咱們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為過年做準備了,當然除了大人們在過年的時候需要忙碌以外,孩子們更是對過年充滿了期盼,因為在過年的時候,
  • 在重慶過年,這些風俗你知道多少?
    又要過年了。時易代遷。現在,除了「過年」兩個字沒變,其餘都有變化。且讓小編帶大家回去看看,100多年前的重慶老祖宗們,他們是啷個過年的。老重慶,大家「走人戶兒」,進門要說「向你辭年了」,表示一起辭別舊歲。在外面遇到,相互拱手,一人說「你哥子發財」、「你哥子過發財年哦」,另一人客氣,說「客氣客氣,在你哥子府上」,意思是財運在你哥子的府上。春節前,有個重要規矩。這一年內,不管什麼原因——大多數是因病、因各種困難——在廟裡,或者自己心裡許過願的,就要還願。
  • 原始古樸的土家族茅古斯舞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CC聊故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原始古樸的土家族茅古斯舞。茅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土家族語稱為「古司撥鋪」,大意即「渾身長毛的打獵人」,漢語多稱為「茅古斯」,是我國舞蹈及戲劇的最遠源頭和活化石。
  • 從家譜看土家族與漢族關係,土家族的漢化原來是這個原因
    那麼,土家族到底是因為漢化還是本身就是華夏的分支呢,讓小編來給諸位解析一番:查現在的土家族主要聚居於湘黔渝鄂地區,共有八百多萬人,與海南省人口規模大致相當。自稱武陵山區土著居民,潘光旦教授等學者認為古代武陵山區的土司均有土家族擔任,並負責約束酉水河以南的生苗。
  • 過年怎樣給壓歲錢?給多少合適呢?
    文|杉杉育兒過年壓歲錢什麼時候給過年的壓歲錢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給。拜年和給壓歲錢都是過年時候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從古代流傳至今。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變味的壓歲錢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壓歲錢開始變味了,要越給越多越好,好像是一種面子的象徵,不給個大紅包都不好意思。
  • 壓歲錢的那些事:過年給孩子多少紅包適合?這回有二胎的家庭贏了
    導讀「過年」在我國的歷史悠久,而隨著「過年」而產生了許多的固定習俗,這些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比如過年大掃除、貼對聯、吃團年飯、守歲、拜年、祭祀等等,而對於孩子來說,過年收到「壓歲錢」,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紅包」,是最為開心的一件事了
  • 學佛者必知:快過年了,佛教的祝福語你知道多少?
    快過年了,新年新氣象,大多數人基本上都想讓自己的來年變得一帆風順、變得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去走親戚、給大家拜年的時候不免會要說一些祝福語,可作為佛弟子你知道佛教有哪些祝福語嗎?我們都知道因果是通三世的,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希望我這三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因緣福報都給您,希望能夠祝您早日開悟成佛、擺脫輪迴。我願意生生世世都與您相伴,助您早日開悟!3、安住當下,身心悉清涼;慈悲喜舍,福慧雙增長!新年佳節,祝您和家人歡喜吉祥,如意安康!
  • 土家族茶文化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區一帶,由於當地生態環境適宜種茶,所以歷史上一直是我國優質茶和許多名茶的重要產地。山美、茶美,固能引人入勝,而土家族同胞的茶俗,更令人叫絕不已。茶文化是土家族飲食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土家族地區盛產茶葉,而且加工製作技術精細,成為土家族地區向朝廷朝貢的馳名方物,也是土家族民間交際饋贈的上等禮品。
  • 觀《過年好》有感而發自己的身邊事
    現在的生活,小孩能受得了,年輕人能受得了,可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受不了,雖然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然而卻把人與人的心隔得更遠了,父母常年打工在外,孩子常年在外打工,能聚的時間也只有過年的十幾天。我今年回家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過年把你們盼回來了,還沒來到家呢,一轉眼又要走了。我聽過好難過,總是想讓哥多陪一下爸媽,可是又不知道怎麼給他說,也許是我想的太多,但是現在有好多電影都在一遍又一遍地闡述這個當今最大的事實,我多麼懷念以前的生活,雖然窮一點,但一家人能在一起,那樣比什麼都幸福。
  • 小時候在農村過年的那些事
    過去民間有個規矩,只要人家封運了,不管欠你多少錢財,都不能上門討債,只能等過了年再說。這就是窮人早早封運的原因。電影《白毛女》裡,穆仁智除夕夜上門討債搶走楊白勞的喜兒,那是不合常理的。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封運之後,不能去人家借東西,更不能借斧頭,沒有人會把農曆一年之始的「福頭」借給你的。
  • 臺灣過年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臺灣傳統的習俗認為嫁出去的女兒,過年的時候不可以在娘家吃兩餐飯,因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屬於男方的人,傳統習俗認為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在娘家連吃兩餐的話,娘家會被吃垮。   臺灣是否有春晚  除此外臺灣有沒有春節聯歡晚會呢?這也是很多大陸朋友想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