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匿信史: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

2020-12-04 漢澤哲思

{字匿信史——生肖來歷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歷,有點眾說紛紜,各家說法都不曾有足夠的證據。筆者最近在研究解析天幹地支的古文,無意中發現一個最可能接近十二生肖來歷真相的秘密:生肖確實來源於地支,但卻不是地支出現時生肖同時出現,而是在地支用於表示每天的十二時辰後附會產生。由於當時地支最初的構形本義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湮沒,在地支表示十二時辰後,人們為了記憶或解析天幹,根據動物每天的相對活躍時間以及地支最初的字體構形,兩者相互附會而產生的十二生肖。

其秘密隱藏在地支的古文構形變化中,其中最明顯的是地支「亥」。我們來看看「亥」字古文:

以甲骨文篆刻不易來看,顯然曲筆最少的甲骨文為最早期遺存。上圖顯示,至西周以前,「亥」字的構形就開始異變,至於到西周晚期,金文「亥」幾乎接近金文「豕」的構形,明顯的差別或許只在尾巴上,參看下圖:

雖然字形變易明顯,然而參考古文用例,先秦的「亥」字,除了用作人名,剩下的就是用作地支「亥」(參看先秦甲骨金文簡牘詞彙資料庫)。這種情況的出現,估計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最晚在西周以前,人們對地支的理解就發生了異變。從「亥」字向「豕」字靠攏看,這種異變就是以十二生肖解十二地支。而異變的產生估計源於曆法的變化。

最早的曆法極可能是純陽(十日)歷,或曰天幹歷(最早五行概念甚至源於天幹,亦即太陽運行)。這種曆法源於對太陽的觀察,將一個太陽運行周期(一年)分十份。由於需要觀測設施,還有一定程度的計算,所以此種曆法應該只掌握在巫師之類的少數人手中。此時人們主要關心的是生存問題。對應的歷史年代大概起源於黃帝。黃帝的「黃」在造字最初並不表示黃色,而應該是成人身穿護具(參看拙作《黃帝真的存在嗎》)。結合黃帝族號稱有熊氏,我們可以想像黃帝時代是古人從山林走向平原,開始進行大規模農業的最初時代,不再是依靠火來驅趕野獸的新時代。 關於十日曆,《左傳·昭公七年》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大約到了帝堯時代,已經完全適應平原農業生活的人們開始注重種族繁衍,堯帝發明最初的陰陽曆(節氣不完善,估計只有四節氣)正是適應這種需要。其以十二地支分四時(帝堯時代后羿射日的傳說,大概就是陰陽曆替代十天幹的純陽曆這一曆法改換事件的神話),並在四方設置官員,敬授民時。這一行為其實是中央集權的開始,《史記》記載,此後四嶽多次與堯帝意見相左,這代表地方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反彈。 有讀者或許會疑惑為何分四時就是十二地支,因為《堯典》有中春、中夏、中秋、中冬之詞。這四詞一方面代表節氣,一方面也暗示一季有三個月。另外,陰曆就是以月亮的塑望周期為單位劃分時間,一般的平年,就是十二個月。所以初始的地支是用於記月是很自然的事。

大約到了商代中後期,人們開始大規模的集中定居,由於交流的頻繁,人們開始需要確定每天中某個特定的時間,於是十二地支開始用於指代每天的十二個時辰。但對於普通人而言,用基於人類繁衍的地支來記錄時辰實在是容易搞混,所以他們用每日裡每個時辰相對活躍的動物來指代十二個時辰(或者乾脆就是附會的)。於是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就在人們長期用於記錄時辰後結合在一起。再後來,人們習慣了地支記錄時辰,十二生肖轉而用於記錄年份,對應幹支紀年中的地支。

由於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曾經混合使用,所以地支中有些字的金文象「亥」字一樣朝著十二生肖對應的動物靠攏:

上圖反過來可以證明,地支在最初並不表示生肖。而且篆書的十二地支很明顯的大體恢復了甲骨文的構形,也就是去生肖化:

上圖表明,地支代表十二生肖的思想已經被商代官方認可。這表明同一個朝代關於地支有兩套不同的思想。這大體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甲骨文並非殷人原創,這很可能是文字演變中隱藏的另一個秘密。至於說商人的後代推翻祖宗創造的思想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傳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古代。

而西周早期,則是兩種地支思想並存,體現在文字上則是兩種字形的地支並存,這說明漢字原創者重新登上歷史舞臺:

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暗示著殷人是外來者。

下面我們來看看十二生肖具體如何附會地支:

按現代生肖次序,首先是子鼠。按一般的說法,子時老鼠最活躍,此種說法似乎沒太多根據。筆者傾向於認為古人希冀子息繁衍如老鼠般繁盛。

其次醜牛,按一般說法,是牛在丑時進行反芻(甚至有說丑時餵牛,類比馬的夜草)。筆者認為「醜」字在商代構形類似一隻有力的手臂,以此附會牛力氣大:

其三為寅虎。筆者認為,金文「寅」構形為雙手扶著男性象徵,意為壯陽,以附會虎類中藥的壯陽神效:

其四為卯兔。上面已經有圖片提到,具體來說,卯的金文構形象兔子的紅眼睛與三瓣唇。

其五為辰龍。上面圖片也有提到,具體是將甲骨文的辰字,添筆改筆,使其有類似鱗狀的軀體與爪,以附會龍的鱗蟲屬性。而為何以龍附會「辰」,大概因為辰時(早上7點到9點)的天空大多有雲,而雲從龍。至於為何雲從龍,因為農業最需要的是風調雨順。而下雨都會有雲,同時下雨大都有雷聲。還有就是龍的發音與雷聲相同,極可能龍這種動物就是源於古人對雷聲的想像。而龍的鱗蟲形象,源於閃電的形狀,因為閃電之後大都伴有雷聲。許慎《說文》對龍的描述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其描述中,除了鱗蟲之長與閃電不符,其他都能用以形容閃電。

其六為巳蛇。上面圖片也有提到,具體是將原來大頭嬰兒狀的甲骨文,變成類似蛇狀的線狀構形。巳時為早上9點到11點,一般的說法是蛇在這個時間段會曬一下太陽,這種說法倒是有點道理。

其七為午馬。古文「午」為杵,而馬奔跑的聲音如同杵動之聲。

其八為未羊。古文「未」構形為樹木幼苗,而羊會吃大多數樹的樹葉,特別是嫩葉。

其九為申猴。上面圖片有提到,有的金文「申」象一隻猴子的簡筆畫。

其十位酉雞。酉時為下午5點到7點。一般是黃昏入夜時分。而雞是夜盲的,所以正常情況下,雞會在天黑前回窩。這恐怕是生肖中最貼合時辰的,但是卻不是活躍,而是回窩。

十一是戌狗。戌時為入夜後,人定前,這上半夜不少人還沒開始睡覺,一般動靜有點多,而狗對夜裡的動靜最敏感。戌為戌守,狗是看家動物,兩者本身就貼合,時間上來說,狗又有點活躍(這種活躍其實和狗自身我無關)。所以以狗為戌時還是有點貼合的。

十二為亥豬。亥時又稱人定,一般人正常情況下都是已經睡覺。而豬是睡得最多的。所以以豬為亥時也算貼切。

相關焦點

  • 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生肖有十二個,它們與十二地支兩兩相配,是為: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套說法起源非常之早。湖北雲夢睡虎地、甘肅天水放馬灘等秦墓出土的竹簡,儘管其記錄的十二生肖跟今天稍有不同,但同樣也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這表明早在先秦,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就已經流行;而它的起源,必定更為古老。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對此作出解釋。
  • 中國的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是從兩河流域傳來的
    圖為《張宏傑簡讀中國史》書封十二生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很多中國人問對方的年齡,不問他出生於哪年,而是問他屬什麼。其實不只中國有十二生肖,埃及、印度和希臘都有,只不過十二種動物不完全一樣。比如印度的十二生肖,用獅子取代了中國的老虎,其餘都一樣。郭沫若認為,各民族的生肖都起源於巴比倫,是中亞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的。另外,對於中國自古以來用來紀年的幹支中的十二地支,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幹支》中也認為其起源於巴比倫黃道十二宮。有什麼證據呢?
  • 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十二生肖與地支有何關係?
    十二生肖出現在十二地支之後,是古代人們根據十二地支相關屬性進行形象化一種虛擬的刻畫。積時成日,攢日成歲,歲分二十四時,以明四季十二月令,歲是一年的總統領,從古至今人們的屬相都以出生之年來看。年月日時都是由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組成60個甲子循環排列,那麼為什麼地支有屬相,而天幹無屬相呢?古人給出的這樣的解釋:天幹動而無相,地支靜而有相。意思就是天幹為天時之氣,變化無常,而地支是天之氣在地上的體現,所以地支就是固化的天幹動態。如同人的意識和身體,意識無形,而身有形。
  • 天幹地支與十二生肖
    天幹地支與十二生肖,是中國古代曆法研究的成果,一般來說,十二生肖用於記年,天幹地支計時。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曆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曆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 十二時辰,十二生肖,天幹地支,時間還可以這樣記錄
    八月,最熱是十二時辰,其實用於記錄時間的,還有天幹地支,十二生肖。天幹地支天幹為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葵;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兩相配組合,有了六十甲子。天幹有10個,地支有12個,最小公倍數為60,剛好是六十甲子,蘊含著算數技術。
  • 2019己亥豬年,我眼中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的關係趣談生肖文化
    遊牧民族   十二生肖是人們以中國十二地支,配合各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因為豬對應的十二地支為亥,所以豬又可以稱之為「亥豬」。
  • 十二地支為什麼會對應十二生肖?「亥」年為什麼是「豬」年?
    十二地支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用天幹地支的組合紀年?「亥」年為什麼是「豬」生肖?對於這些,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又不了解其由來,在此,六甲番人簡單介紹,希望能為大家答疑解惑。一、幹支紀元:地支與天幹組合在一起,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天幹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順序依次相配
  • 天幹地支、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的關係
    十二生肖通常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身份另一種歸類。其實自己的屬相是與中國古代的天幹地支紀年是一致的。有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交叉搭配,組成六十個基本紀年單位,人們常常說的「六十一甲子」也就是從這裡來的。天幹地支紀年使用的痕跡在歷史知識中體現得更多一些,比如我們常說的「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命名。
  • 十二生肖地支遁幹五行!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以前講過十二生肖五行,十二生肖把世間的人分成了十二類。同時也定義了時間的代替,十二生肖也可以來計算年、月、日、時。十二生肖地支五行是不是專一的呢!也不是的,其內在的還有幾種五行的組合。十二生肖地支就像一個房子一樣,裡面住著有幾個人,這幾個人分別就具備著各自的五行。
  • 十二地支的最初含義
    這種情況的出現,估計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西周以前,人們對地支的理解就發生了異變。而從「亥」字向「豕」字靠攏看,這種異變就是以十二生肖解十二地支導致的。這種異變的產生估計源於曆法的變化。最早的曆法極可能是純陽(十日)歷,或曰天幹歷(最早五行概念甚至源於天幹,亦即太陽運行)。
  • 中國民俗「黑科技」:天幹地支和十二生肖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用兩個字符,保證了即使在年號頻繁更替的時候也能準確的記載年份信息。比如,有人想篡改史書中的年份,從貞觀二年改為貞觀三年,不是簡單的把所有「二」加一橫變「三」就可以的,還需要把所有的「戊子」變成」己丑「,篡改成本非常高。同時也在印刷術被發明前,降低了手抄時出現錯誤的機率。
  • 奇門遁甲實戰入門之二:十二地支
    其實說「十二地支」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是說到十二生肖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甚至,我們會通過屬相簡單判斷一個人的基本性格,有些公司的招聘就會特別去看一下應聘人員的屬相、星座等。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所組成,每種動物用一個地支表示,用於紀年。
  •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五行屬性: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前文已經講了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存在陰與陽的,因此,十天幹也是存在陰與陽: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
  • 十二生肖排序隱藏的秘密
    我們知道,十二生肖是對應十二地支,即子配鼠,醜配牛,寅配虎,卯配兔,辰配龍,巳配蛇,午配馬,未配羊,申配猴,酉配雞,戌配狗,亥配豬。因十二地支又代表十二個月和十二個時辰,有人便根據十二生肖的生活習性及作息規律解釋其排序。如明人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中說:「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其氣則不開。鼠,耗蟲也。
  • 什麼叫天幹地支?天幹地支又有多少個?
    天幹地支起源於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又被稱為幹支,正如天幹地支這四個字所表述的,幹支是由天幹與地支所組成。其中天幹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十個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可以說又不少人比較陌生,但是十二地支就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了,它們是——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年都對應了一個生肖,所以每個人出生當年的生肖屬相決定了TA的屬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別人問屬什麼這一類的話,而這話的意思就是問生肖屬相。
  • 十二地支與黃道有什麼關係呢,十二星次你知道嗎?
    十二地支大家想必都聽過,就是十二生肖最前面的那個字(例如:子、醜、寅、卯……)但是說到十二星次或是十二次的時候想必大家都不知道了吧,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是十二星次吧!,觀測使用的,用法和十二地支差不多。
  • 南傳四柱命理學:生辰八字天幹地支的概述
    | 學習生辰八字,先從生辰八字的基礎知識開始,首先認識生辰八字,生辰八字顧名思義就是由出生的那一刻確定下來的八個字,這是一個時間的符號,由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順序組成,每一個時間順序由一個天幹符號和一個地支符號的組合構成,上面代表天,下面代表地,所以上面的取名天幹,下面的取名地支
  • 十二生肖中鼠為什麼排第一
    我們知道,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動物表現形式。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一一對應,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那麼十二地支又是怎麼來的?地支是個天文學概念,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核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重要的符號。十二地支來源於二十八宿的一種年的表達方式,地支創建的方法是採用二十八宿部分星象符號。
  • 十二地支相破詳解
    十二地支中有相刑相剋相害,也有相破,地支之間相互妨害,破壞,就是相破。 預測中相破運用的很少,因其不參與吉兇,而是一種八字預測的特殊運用。 十二地支相破是那幾組 所謂地支相破是指發生在四長生(寅巳申亥)、四帝旺(子卯午酉)與四墓庫(辰未戌醜)之間的一種之氣相互戰克的狀態。
  • 中國古老曆法十二地支詳解
    地支是以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循環符號,古人最早用來紀月,以月亮的盈虧來計算,月亮的盈虧一次為一個月,每個月「日月合璧」一次,日月的會和叫做「辰」,十二辰為一周天,一周天後天體的位置與節氣又從頭開始,由始到終是二個月為一年,把十二支分別建立於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