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小啟功」,其書法鐵畫銀鉤,瘦硬堅挺,深得啟功之神韻

2020-11-22 春風漫雪

眾所周知,自從「啟功體」誕生以來,一直就是一種獨步書壇的境地,「啟功體」受到廣大朋友的喜愛,很多朋友不僅喜歡這種獨特的書體形式,而且也在不斷地研習,可是讓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夠得啟功之精髓,並且能夠寫得一手精湛的「啟功體」的書法家也是寥寥無幾,我們熟悉的有啟功的堂弟啟驤,還有「女版啟功」韓寧寧和郝鐵旺,這三位都是在「啟功體」有所作為的書法家,而今天要走進我們視野的也是這樣一位大咖,他被譽為「小啟功」,其筆下的「啟功體」鐵畫銀鉤,瘦硬堅挺,深得啟功之神韻,他就是畢建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跨世紀文化藝術研究院理事會副會長、中國文化藝術城藝委會理事、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專職副會長。


他一直致力於「啟功體」的研究和探索,歲耕年耘,孜孜以求,在研習「啟功體」的道路上,數十年不鬆懈,不僅深得「啟功體」之神韻,而且還寫出了一種更加勁挺境界,是一位在「啟功體」上追逐者、探索者和實踐者,更是一位注重並堅守傳統而又善於創新、潛心探索而又充滿智慧與靈性的書法家。

或許很多朋友和筆者一樣,經常在小視頻平臺裡看到這位老人在書寫「啟功體」,想必,也和筆者一樣,被他的「啟功體」所徵服,看到他的書法作品,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從他的「啟功體」書法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用筆上甚為講究,頗有見解和心得體會,能夠將「啟功體」的那種痩勁發揮到極致狀態,而且還寫出了自我風格,他筆下的「啟功體」線條粗細對比不僅明顯,而且還非常強烈,視覺衝擊力非常強,在用墨上也體現了濃淡對比,字形大小上,大小錯落,都體現了一種對比,可見他對「啟功體」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否則不會寫出如此清健的字跡的。

看到他的書法作品,我們似乎看到了啟功先生,難怪很多網友稱他為「小啟功」,實力所致,談談你的看法和見解。

相關焦點

  • 啟功臨《張猛龍碑》剛勁生猛,用筆方正,體勢開張,一改其瘦硬風
    《張猛龍碑》對於愛好碑學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它是正宗的北碑書體,以其方正,端莊而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愛,無論是在歷史還是在當代很多書法大家都曾經臨過該碑,而對於一向鍾情於帖學的啟功先生來說,同樣也臨過《張猛龍碑》,雖然啟功先生一直以來對於碑學書法並不怎麼感冒,但是,他也臨此碑
  • 啟功傳人張定才,他求神韻、講法度、重結體,網友:比啟功更出色
    有一個興中裝飾的網友說:「似啟功字,比啟功寫得飽滿有力,堪稱大家。啟功寫得太清瘦,真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有網友持不同的意見:「張定才的書法很有有趣味,但比啟強,絕對完美不可能,稱書法大家,不過分,比那些博導,叫獸,書寫自封,自評黑亭獎的不知強多少倍。」對於張定才的書法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啟功傳人張定才,他求神韻、講法度、重結體,網友:比啟功更出色
    有一個興中裝飾的網友說:「似啟功字,比啟功寫的飽滿有力,堪稱大家。啟功寫的太清瘦,真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有網友持不同的意見:「張定才的書法很有有趣味,但比啟強,絕對完美不可能,稱書法大家,不過份,比那些博導,叫獸,書寫自封,自評黑亭獎的不知強多少倍。」對於張定才的書法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啟功臨《玄秘塔碑》最不像,但是最得柳公權神韻
    啟功先生是我們最為熟知的當代大家,他的書法被今人稱之為「啟功體」,很多愛好書法的朋友都喜歡啟功書法,並將其視之為偶像,雖然有很多人崇拜啟功,但是很少有人學習他的書法,看看他臨習的《玄秘塔碑》就可以知道其真相,他的書法不刻意追求形質,而是講究神韻,要學習他的書法,必須有紮實的書法功底才行
  • 來看啟功先生臨的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雖然在主流媒體,都趨於對啟功先生報以讚頌的態度,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比較偏激的認為先生徒有虛名,其書法水平大致介於民國時代帳房先生的水平。當然這樣的觀點不過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而已,不值一駁。
  • 宋徽宗發明的瘦金體影響國人900年,啟功字體都有其風範!
    說到宋徽宗趙佶,作為皇帝,大家想起地都會是他的書法成就,而不是政治成就。其特色在於,看似無肉,卻骨中帶肉,看似鮮有變化,卻字字妙趣橫生。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字與字之間,畫與畫之間看似獨立卻皆有牽連,給人一種乾脆利索,輕巧有力的感覺。這就是「瘦金體」為後世書法家所喜愛的原因。流傳了900年,一直為為世人所喜愛,不管是懂書法的,還是門外漢,都能欣賞得來「瘦金體」。
  • 啟功楷書的結構特點
    內容來源:嶺南美術出版社《啟功楷書高級教程》一、以行入楷,靜中有動啟功先生遍臨古代名帖,深得傳統書法之精華。啟功楷書點畫沒有過多地講究頓挫,而是輕鬆自然寫來;結構亦楷亦行,但又以楷書的點畫和結構為主,明快隨意,生動怡人。啟功楷書受智永和趙孟影響較大。
  • 兩位已故的書法家,趙樸初、啟功書法鑑賞
    有評「趙體」者云:「博涉墳籍, 沉精篇翰, 通曉詩文群經, 兼之人品高曠, 故神韻超逸, 婉麗遒逸, 疏秀有致。得荒率之致, 出神入化, 有崩巖墜石之奇、鸞舞蛇驚之勢。能得其運腕之法, 而轉筆處古勁藏鋒, 似拙實巧。」
  • 他的書法被譽為「有清200餘年第一人」,啟功:哆裡哆嗦全是畫圈
    他被譽為「有清200餘年第一人」,書法自成一體,啟功:哆裡哆嗦的全都是畫圈,執筆方法很特殊,啟功稱為:「豬手法」。道光年間,何紹基在山東濟南買了一本《張黑女墓誌》剪裱本,他如獲至寶,終日練習,一生不輟,他的執筆方法非常有特點,用「回腕法」,手指向內,手腕向外,這個方法寫起字來非常累,他自稱,寫到一半就開始汗流浹背了,「約不及半,汗浹良襦矣。」啟功先生評價他的執筆法為「豬手法」。
  • 啟功臨《張猛龍碑》不像,但很有味道,顛覆對「啟功體」的認識
    每一位成功的書法家,都有一段不平凡的臨帖經歷,對於當代書法大咖啟功也不例外,我們知道,「啟功體」的誕生,也是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磨練,在啟功自我評價中,他曾經這樣說道「畫第一,詩第二,書法第三」,可見啟功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尤其是他在創立「啟功體」之前,為了在自己的繪畫上署名,他苦練書法,經過長期的臨摹,從諸多名家的書法中博採眾長
  • 啟功用廢紙寫的字,才是他的最高水平
    「啟功體」也是有其獨到的用筆之道。啟功先生曾經自嘲說他的書法是一種「大字報體」,其實這也是有緣由的。其書體的創立也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啟功先生曾經抄寫過大字報,通過抄寫大字報,也鍛鍊了他的書法。
  • 啟功雜詩選
    中學繪畫已妙肖,寫字遺憾筆不均;表舅問他求作畫,不能題款傷自尊。三從此發憤練書法,天道酬勤務實功;弱冠之年得機遇,祖父門下有傅君。旗人家中位低下,沒有文化人不恭;逆來順受任勞怨,如姐護弟愛啟功。心慈善良解人意,貫穿生活全部分;婆婆臥床圍左右,晝夜侍奉送其終。
  • 有人問啟功:你的書法,如何分辨真假?啟功:寫得好的都是假的
    啟功是近代知名的書法大家,憑藉獨具特色的啟功體書法,贏得了世人的一片好評。名氣大了之後,自然會有很多追隨效仿者。在這其中,有的人學啟功,是奔著學本事去的,看重的是啟功的書法造詣。還有一些朋友,刻意效仿啟功的書法完全是為了利益方面的個人目的。
  • 黃綺與啟功書法之比較
    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博採眾長,"兼容並蓄,深研精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書法藝術風格,獨創"鐵戟磨沙"體和"三間書",字體的遒勁剛健和筆畫雄渾硬拙的外在風貌,蘊涵鐘鼎碑碣的金石之氣。開創出"雄、奇、清、麗"書風。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啟功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此外,啟功亦精於古代書畫和碑帖的鑑定。」
  • 有人說:啟功書法是館閣體!啟功回應:我哪有寫得那麼好?
    邵巖書法與這些專家、學者相反的是,啟功非常欣賞館閣體,當他所寫「啟體」一樣被人譏笑為「館閣體」,啟功先生說:我哪有館閣體寫得那麼好?館閣體固然有其千人一面的局限性,但不管怎麼說,館閣體還是書法初學者比較好的學習範本。
  • 啟功親傳弟子李洪海書法能否稱之為書法界「頭把交椅」?你怎麼看
    啟功先生的徒弟也不少,而他卻是最有名的一位,他的書法有古法,亦有「啟功體」神韻,是將古人和今人書法結合的最好的一位,寫出一派清新之象,他的書法讓人耳目一新,他就是啟功先生的親傳弟子李洪海,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啟功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同時,他還是一位國禮書法家
  • 他是乾隆皇帝老師,一手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啟功大師受他影響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向來以行雲流水、灑脫飄逸著稱,自然就讓許許多多的書法家趨之若鶩,但能夠百世流芳的大家們,就那麼幾個,有的人是窮盡一生也不得其門。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受到這種書體的影響,就拿上面說的行書來說,清朝就有一位行書大家,他的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此人就是梁詩正。
  • 啟功的「朋友圈」
    作者:鹿匋啟功說,聽一個人講課,不如和他說話,和他說話,不如聽他跟別人說話。他年輕時聽老師陳垣與人談話,著實「偷」得許多好東西。(王強《啟功先生,我的老師》)「餘生也晚,問道無由」,負笈京師前一年(2005),1912年出生的啟功以93歲高齡歸於道山。
  • 「書貴瘦硬方通神」,你對啟功的書法怎麼看?這六點不容忽視!
    而若小作品可達瘦硬之嵯峨,尤為境,故不同的欣賞角度,便有不同的理解。【2】啟功一語中的,書貴瘦硬方出神,那麼這個「神」實際瘦硬所體現筆姿挺拔,直如矢,勁如鐵,望之枯藤冒樹(瘦金體特徵)。純剛鍵派,字體瘦長,古云:瘦者但須少瘦,而體反為枯瘠,因此辯證的對待,一味瘦體,不足完美。
  • 清雅簡靜:啟功作品欣賞
    啟功卻是個例外,在書法界圈子內他曾貴為中書協主席,被國家文化部授予「蘭亭終身成就獎」,而在圈子外,他也是家喻戶曉,名滿天下。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究其原因,除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外,他的書法淡雅簡靜,端正秀麗,清俊瘦勁,能夠雅俗共賞。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他寫的《李白詩句》條幅,雖然只有這短短的兩行字,但已典型地表現了他的書法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