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皇帝老師,一手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啟功大師受他影響

2020-10-09 書法網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向來以行雲流水、灑脫飄逸著稱,自然就讓許許多多的書法家趨之若鶩,但能夠百世流芳的大家們,就那麼幾個,有的人是窮盡一生也不得其門。

那些行書大家,首推王羲之、謝安、王獻之、顏真卿等人,人們最熟知的行書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再往後排還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等。


而到了清朝,當時盛行一種名為「館閣體」的書體,這種書體的特點是呆滯、千篇一律,猶如印刷體一般,毫無藝術性。

正是因為這種書體的出現,導致清朝書法開始走下坡路,那些富有豐富個人感情的書法,開始變得稀少。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受到這種書體的影響,就拿上面說的行書來說,清朝就有一位行書大家,他的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此人就是梁詩正。



梁詩正是雍正八年中探花,雍正十二年做了皇子老師,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師父。

此人非常有才華,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能夠替乾隆皇帝分憂解難,尤其是一手精美的書法,更是深得乾隆器重。

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皇帝好出巡,單是江南就去了好幾次,而每次出巡之時,梁詩正都會相伴左右,幫其記錄一些乾隆作的詩,以及沿途的見聞。



朝廷中那些重要文獻包括國史也都由梁詩正負責編纂。

在乾隆年代,梁詩正擔任的是貼身秘書的職責。

他的書法據清人李元度記載,是先學柳公權、後學文徵明、趙子昂,再學顏真卿、李北海,他將這些書法精髓融於己身,形成了一種獨有的行書風格。



當然了,他學的古人可不止這幾位,要知道他可是負責編撰《三希堂法帖》的臣子,三希堂乃乾隆皇帝之書房,裡面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以及晉代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

梁詩正負責三希堂法帖的編撰,自然而然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就連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都受到他的書法影響,並且啟功先生也時時提起梁詩正。

梁詩正的行書骨骼秀挺,氣息連貫,疏朗分明,雖沒有王羲之那種「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氣度,但在清朝書壇上,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存在,讓人心生仰慕之情!

現今,我們將梁詩正書法進行高清複製,並且整理成冊,送與大家,此作乃是學習書法的不二之選,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行書被譽「清朝最美」,啟功都受他影響
    啟功老先生的書法在上世紀是很少遭受議論的,當時人們都是畢恭畢敬地學習啟功的書法,但是到了今天,啟功老師的書法卻遭受到很多非議,專家們褒貶不一,現代書法界很多專家、學者都在質疑啟功老師的書法是不是館閣體。
  • 他的書法被譽為「清朝最美行書」,乾隆皇帝、啟功都曾受他影響
    他是深受乾隆皇帝賞識的大秘書,是《三希堂法帖》的總編,是「清朝最美行書」的書寫者,他就是梁詩正。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官至東閣大學士,為清代著名官員、書法家。
  • 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寫出「清代第一行書」,啟功都受他影響
    對此,啟功老師曾專門做過回應,他說道:「這是在抬舉我呀,我哪有館閣體寫得好?」館閣體雍容典雅、大氣端莊,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其實在現如今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寫得一手館閣體,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 乾隆最寵愛的書法家!一手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流傳300年
    到了清朝呢,有一個人的行書被世人譽為「清朝最美」,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亦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書法家,他就是梁詩正。梁詩正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雍正十二年,成為皇子們的老師,拜上書房。乾隆繼位後,作為師父的梁詩正深得寵幸,一路飛黃騰達,更因一手好書法深得乾隆喜愛。
  • 乾隆皇帝叫他老師,書法被譽為「清朝最美」,啟功都曾模仿他
    大家都會想起「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後人用《洛神賦》中的句子評曰:「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這裡呢,為大家介紹一位清朝時期的書法家——梁詩正,後世無數書法家參考了梁詩正的書法,蔚然成家,在書法史上留下濃濃的一抹色彩。梁詩正,清代書法家。
  • 他是乾隆皇帝老師,被戲稱為清朝「書協官員」,筆下行書精美絕倫
    ,有一位風流探花郎,就以行書名世,並且他筆下行書,號稱「清朝最美」,此人就是梁詩正。梁詩正,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後入清廷做了乾隆等皇子的老師,後來就成為了乾隆皇帝的貼身大臣,一個類似於「大秘」的存在,所以他也被後世人戲稱為清朝的「書協官員」。
  • 他寫出「清朝第一行書」,堪稱200多年來的行書極品!啟功也學他
    但有一人打破了「館閣體」的桎梏,其書法既工整圓潤又不失藝術性,此人便是梁詩正,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書之父,他行書被譽為「清朝第一」,但此人在書法史上卻名聲不顯。梁詩正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書法家,負責編撰史書,這其中包括乾隆十五年主修《欽定叶韻彙輯》十卷。
  • 梁詩正行書實在太美了,不愧是「清朝行書第一人」,啟功都崇拜他
    書法有五種書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中,行書又分為「行楷」和「行草」。東晉的書法大家王羲之,取眾家之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書法自成一家。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視為國寶。
  • 300多年前的行書精品,這字美得如痴如醉,被譽為「清朝最美」
    可是,也並非所有人都受到了「館閣體」的影響,在乾隆年間有一位風流探花郎就衝破了館閣體的限制,將書法寫出了自己的風格,此人就是梁詩正。梁詩正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後來成為了乾隆皇帝的貼身大秘,乾隆皇帝外出遊玩時所作的詩詞,都由梁詩正負責抄錄,一些國史策論也都由梁詩正負責編纂,乾隆皇帝對他可謂是器重至極。
  • 端莊大氣,清朝巔峰行書在此!作者是乾隆的老師,連啟功都學他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堪稱是千古絕唱,後世凡事學習書法者,無一不去學習他。原因很簡單,火候未到,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他在醉酒的狀態寫得,屬於超常發揮,第二天醒來後,他本人都無法再達到這樣的巔峰,造詣之深厚,可想而知。我們若是想臨摹的王羲之的《蘭亭序》,首先要打好基本功,練到一定火候之後再去學習巔峰,方可事半功倍。
  • 他讓乾隆皇帝做書童,寫出「清朝最美行書」,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行書最為輝煌的時期,當屬晉代,這一時期出現了王羲之、鍾繇、王獻之、張芝等行書巨匠,而且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梁詩正書法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被「館閣體」給束縛住了,在乾隆年間就有一個人深得乾隆皇帝賞識,並且還親自下殿拽紙,讓其寫作,此人便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的「筆桿子」梁詩正。
  • 最美行書之一,氣質清雅、骨骼秀挺,啟功都借鑑,卻被評為館閣體
    啟功老師的書法,就目前來講是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更有人表示,啟功過後無書法家。不過很多人看到啟功老師的書法後,都覺得他尤其借鑑了清朝一位書法家——梁詩正的書法。這梁詩正是何許人也?梁詩正(1697年-1763年),字養仲,清朝時期的書法家、官員。雍正八年的進士,乾隆皇帝的老師、御用書法家,書法家梁同書的父親。
  • 最美行書之一,氣質清雅、骨骼秀挺,啟功都借鑑,卻被評:館閣體
    啟功老師的書法,就目前來講是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更有人表示,啟功過後無書法家。的確,啟功老師的書法作品中,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都流露出一股「清雅」之氣,大字、小字皆是眉目清秀、筆筆分明,不會出現糾纏、含糊之像,不管是懂書法的還是書法門外漢都能欣賞啟功老師的書法。
  • 乾隆皇帝最賞識的「秘書」,寫得一手漂亮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
    ,更是因為死板、呆滯且毫無藝術性的「館閣體」影響,而使得書法走向了下坡路。可是,這也並不是說清朝時期就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書法家了。在雍正八年有一位讀書人,高中探花郎,步入仕途,後來他深得乾隆皇帝賞識,成了乾隆的貼身寵臣,此人就是梁詩正。
  • 他題跋快雪時晴帖,啟功也是學的他才出名,書友:清朝書法第一人
    早在很久之前,筆者就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幅清朝的行書,當時模糊的記憶中記得這幅行書是寫在絹本之上,但當時的書家在點評這幅書法的同時,不僅僅說他通篇書作的行雲流水,而且還說了當代著名的書壇泰鬥級人物啟功先生也是學的他的書法。
  • 「清代最美行書」能有多美?連啟功都說:200年來,我最服他
    提到「天下第一行書」,大家都會想起王羲之的《蘭亭序集》,但是提到「清朝最美行書」,大家卻茫然無知。其實寫下「清朝最美行書」的人是梁詩正,他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乾隆年間的御用書法家,官至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是書法家,更是朝廷重臣。
  • 這字美的一塌糊塗,堪稱清朝最美行書!連啟功都深受其影響
    《梁詩正書法集》梁詩正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是後來乾隆皇帝的老師,其字也是清朝大書法家梁同書。,其字可以說是字美的一塌糊塗,堪稱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先生也是多次提起「二梁」(梁詩正、梁同書),對其讚不絕口,啟功創造「啟功體」時也是深厚其影響。
  • 這位書法家真大膽,讓乾隆皇帝做書童,提筆寫下「清朝最美行書」
    可是也並非所有人都受到了館閣體影響,在清朝時期,有一位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就集眾家之所長,獨闢蹊徑,寫出了「清朝最美行書」,此人便是乾隆皇帝的御用秘書梁詩正。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卒諡文莊。
  • 清朝「書協官員」的最美行書,據說啟功書法學他
    清朝雍正年間,有個風流探花、書法奇才,因為後來官至戶部侍郎,又是乾隆的御用書法家,且很喜歡組織一些半官方性質的書法交流活動,所以被今人戲稱為清朝的「書協官員」。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梁詩正。後人對梁詩正的書法評價很高,啟功先生多次提起「二梁」(梁詩正和其子梁同書),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到梁詩正的影響。
  • 這位清朝的探花,行書造詣堪稱一絕,欹側多姿,啟功也是跟他學的
    啟功老師懂得傳統書法藝術之技法的精妙所在的人,屬於非常正統的書法,在民間深受大家喜歡!他獨創的「啟功體」,可以用「雅、清、簡、靜」四個字概括,在書壇獨樹一幟!啟功曾經這麼評價梁詩正:他的書法,200年來無此大手筆,董其昌後無第二!可見他對梁詩正書法喜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