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寫出「清代第一行書」,啟功都受他影響

2020-12-13 書法網

啟功老師的書法可謂是外柔內剛、灑脫大氣,其書法作品不管是條幅、冊頁還是屏聯,都能夠展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

對此書法界給予啟功書法這樣的評價:「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

啟功

但是不喜歡啟功書法的人卻譏笑啟功老師的書法是「館閣體」。

對此,啟功老師曾專門做過回應,他說道:「這是在抬舉我呀,我哪有館閣體寫得好?」

館閣體雍容典雅、大氣端莊,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其實在現如今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寫得一手館閣體,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而啟功老師的書法,其實多多少少是受館閣體的影響的,在清朝有這樣一位館閣體大師,啟功曾多次提及此人,對此人的書法表示贊同、崇拜。

此人便是清朝時期的書法家——梁詩正

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雍正時期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的老師,書法家梁同書的父親。

梁詩正因書法超凡脫俗,深受乾隆皇帝賞識,曾任命梁詩正為《三希堂法帖》的總編,長期為大清朝修撰官書。

三希堂,本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其中收藏了無數名家字畫。墨寶,包括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到了乾隆十五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

梁詩正編著《三希堂法帖》,也相當於他掌握了書法史上的頂尖資源,所以他格外珍惜這個機會。此期間,梁詩正閱覽了大量的名家字帖,臨摹萬千,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風。

清人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中提到梁詩正書法:「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徵明)、趙(孟頫),晚師顏(真卿)、李(北海)。」

梁詩正精通各體,尤其是他行書,堪稱「清朝第一行書」。

說起「第一行書」,大家都會想起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兩者相比較,自然是王羲之的行書造詣高深,但是梁詩正筆下的行書卻更適合普通人練習書法。

將王羲之行書中的字拿出來,你未必能夠認全,但是梁詩正筆下的行書,卻是點畫清晰、無一字模糊。

梁詩正筆下的行書骨骼秀挺,氣息連貫,錯落有致,疏朗分明,每一個字都嚴謹有致,氣韻細膩柔美,行筆飄逸瀟灑,如行雲流水,字裡行間仿佛有一股動感。

怪不得啟功評價梁詩正書法是:猶如「一個靈魂在自由地舞蹈」!

今天我們將梁詩正筆下最具有代表作的行書作品,進行匯總整理,編撰成一本《梁詩正書法集》,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行書被譽「清朝最美」,啟功都受他影響
    啟功老先生的書法在上世紀是很少遭受議論的,當時人們都是畢恭畢敬地學習啟功的書法,但是到了今天,啟功老師的書法卻遭受到很多非議,專家們褒貶不一,現代書法界很多專家、學者都在質疑啟功老師的書法是不是館閣體。
  • 他是乾隆皇帝老師,一手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啟功大師受他影響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受到這種書體的影響,就拿上面說的行書來說,清朝就有一位行書大家,他的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此人就是梁詩正。,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師父。此人非常有才華,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能夠替乾隆皇帝分憂解難,尤其是一手精美的書法,更是深得乾隆器重。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皇帝好出巡,單是江南就去了好幾次,而每次出巡之時,梁詩正都會相伴左右,幫其記錄一些乾隆作的詩,以及沿途的見聞。
  • 他的書法被譽為「清朝最美行書」,乾隆皇帝、啟功都曾受他影響
    他是深受乾隆皇帝賞識的大秘書,是《三希堂法帖》的總編,是「清朝最美行書」的書寫者,他就是梁詩正。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官至東閣大學士,為清代著名官員、書法家。
  • 他寫出「清朝第一行書」,堪稱200多年來的行書極品!啟功也學他
    但有一人打破了「館閣體」的桎梏,其書法既工整圓潤又不失藝術性,此人便是梁詩正,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書之父,他行書被譽為「清朝第一」,但此人在書法史上卻名聲不顯。梁詩正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書法家,負責編撰史書,這其中包括乾隆十五年主修《欽定叶韻彙輯》十卷。
  • 梁詩正行書實在太美了,不愧是「清朝行書第一人」,啟功都崇拜他
    書法有五種書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中,行書又分為「行楷」和「行草」。東晉的書法大家王羲之,取眾家之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書法自成一家。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視為國寶。
  • 他是乾隆皇帝老師,被戲稱為清朝「書協官員」,筆下行書精美絕倫
    《蘭亭序》之後,無數精美絕倫的行書作品,一一現世,就比如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東坡先生的《黃州寒食帖》等等,全部都是傳世佳作。「傀儡」,在乾隆年間,有一位風流探花郎,就以行書名世,並且他筆下行書,號稱「清朝最美」,此人就是梁詩正。
  • 乾隆皇帝叫他老師,書法被譽為「清朝最美」,啟功都曾模仿他
    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起源的,是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的一種字體,兼具楷書的實用性和草書的審美性。千百年來,各種書體都經歷過興衰過程,為唯獨行書,自產生至今,長盛不衰,愈發精煉、高深。《梁詩正書法集》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
  • 「清代最美行書」能有多美?連啟功都說:200年來,我最服他
    提到「天下第一行書」,大家都會想起王羲之的《蘭亭序集》,但是提到「清朝最美行書」,大家卻茫然無知。其實寫下「清朝最美行書」的人是梁詩正,他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乾隆年間的御用書法家,官至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是書法家,更是朝廷重臣。
  • 最美行書之一,氣質清雅、骨骼秀挺,啟功都借鑑,卻被評為館閣體
    的確,啟功老師的書法作品中,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都流露出一股「清雅」之氣,大字、小字皆是眉目清秀、筆筆分明,不會出現糾纏、含糊之像,不管是懂書法的還是書法門外漢都能欣賞啟功老師的書法。其實啟功老師在創造「啟功體」時,可以說是借鑑了萬千名家,集眾家之所長,成一家之書風。
  • 最美行書之一,氣質清雅、骨骼秀挺,啟功都借鑑,卻被評:館閣體
    啟功老師的書法,就目前來講是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更有人表示,啟功過後無書法家。的確,啟功老師的書法作品中,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都流露出一股「清雅」之氣,大字、小字皆是眉目清秀、筆筆分明,不會出現糾纏、含糊之像,不管是懂書法的還是書法門外漢都能欣賞啟功老師的書法。
  • 這字美的一塌糊塗,堪稱清朝最美行書!連啟功都深受其影響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書法創作中最講求性情創作,很多經典的作品都是性情達到極致的時候創作的,《蘭亭序》是在王羲之的性質頗高醉酒的情況下寫出的,後世很多書法家顏、柳、歐、趙、蘇、黃等人都無法掌握其精華,包括王羲之本人寫完《蘭亭序》第二天,在寫一遍也定然不能達到之前的狀態。何況是作為普通的書法學者的我們。
  • 端莊大氣,清朝巔峰行書在此!作者是乾隆的老師,連啟功都學他
    眾所周知,行書乃是指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書體,是楷化的草書或者是草化的楷書,有行雲流水、瀟灑飄逸之感,兼具藝術表達性與應用實用性。通常來說,行書和楷書在書寫過程中,是相差無幾的,雖然筆畫有所減少,而不會像草書那般不易辨別。
  • 這位清朝的探花,行書造詣堪稱一絕,欹側多姿,啟功也是跟他學的
    啟功老師懂得傳統書法藝術之技法的精妙所在的人,屬於非常正統的書法,在民間深受大家喜歡!他獨創的「啟功體」,可以用「雅、清、簡、靜」四個字概括,在書壇獨樹一幟!梁詩正書法啟功先生如此之精妙的書法,很多人認為是學了董其昌的原因,其實啟功真正學的是清代一位探花的筆法!
  • 這位「狂徒」,寫下清代最美行書,乾隆給他做書童,這字太養眼
    所以呢,很多為了考取功名的學子,就去研習冷冰冰、沒有絲毫感情的「館閣體」,這就導致很多人的書法都呈現出呆板死氣和一股媚態。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被這種書體給束縛了,有一個人就打破了這種模式,從而寫出了「清代最美行書」,將行書之美發揮到了極致,此人就是梁詩正。
  • 他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乾隆稱他為老師,將行書寫到了極致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想若是要寫好行書,能不能直接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蘭亭序》可是行書中的巔峰之作,這裡,筆者明確的告訴大家:作為初學者,學習行書,不建議直接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入手。接下來為大家推薦清朝一位書法家,他是雍正八年時期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稱為他為老師,是「清四大家」梁同書的父親;他更是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的總編,一手行書寫得到了極致,打破當時「館閣體」的樊籠,連現在的書法大家啟功老師在創作「啟功體」時,都曾參照過其書法。
  • 乾隆最寵愛的書法家!一手行書被譽為「清朝最美」,流傳300年
    行書,在很多書法家眼中,是一種非常美的存在,它有著楷書的工整兼具草書的流暢,很多書法家畢生都以寫出一手好的行書為目標,但青史留名的就那麼幾個罷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聖王羲之,再往後,顏真卿、歐陽詢、米芾、蘇軾等人都是一等一的行書大家。
  • 乾隆皇帝最賞識的「秘書」,寫得一手漂亮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
    在雍正八年有一位讀書人,高中探花郎,步入仕途,後來他深得乾隆皇帝賞識,成了乾隆的貼身寵臣,此人就是梁詩正。,幫乾隆記載一些重要的資料以及詩詞之類的東西,朝廷中的一些重要文稿包括編撰國史,也都由梁詩正負責編撰。
  • 硬筆行書不會寫?不知怎麼練?把清代最美行書送給你
    你知道啟功先生的字是學習的哪位名家嗎?眾所周知啟功先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他的字筆力虯勁,飄逸灑脫,雍容華貴,獨具廟堂之氣。他的書法受清代乾隆時期書法家梁詩正影響較大。梁詩正何許人也?他在雍正年間中「探花」。有學問,乾隆皇帝出巡都帶著他,朝廷中很多重要的文稿都是出自他手。
  • 他讓乾隆皇帝做書童,寫出「清朝最美行書」,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梁詩正書法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被「館閣體」給束縛住了,在乾隆年間就有一個人深得乾隆皇帝賞識,並且還親自下殿拽紙,讓其寫作,此人便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的「筆桿子」梁詩正。梁詩正此人在書法史上自然是沒有王羲之等人的名氣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書風並沒有被「館閣體」給束縛,而且他的行書被世人譽為「清朝最美行書」。清代學者李元度於《國朝先正事略》評價過梁詩正書法:「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徵明)、趙(孟),晚師顏(真卿)、李(北海)。」
  • 清代的「趙孟頫」,書風妍美飄逸,啟功都學他!專家:格調太低
    趙孟頫的書風,影響了元、明、清,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學習他的書法,尤其清代,由於乾隆皇帝超級喜歡趙孟頫的書法,所以滿朝上下,皆以學趙體為榮,出現不少優秀的書法家。,雋秀清麗、雅致精美,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