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十體書斷》中說:「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也,即正書(楷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
這則史料指出了行書出現的時間和創造者,後世人皆稱劉德升為「行書之祖」。

從那之後,行書便廣泛出現在生活之中,它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實用性和藝術性兼具,到了東晉時期行書發展到了巔峰,出現了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再往後的一個輝煌時代便是大唐,因為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書法,所以唐代掀起了一股研究王羲之書法的熱潮,出現了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陸柬之、柳公權等行書大家。

而到了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因為館閣體的盛行,主流書體尊趙孟、董其昌為典範,而此二人的書風又是嚴謹工整,所以導致了這個時期的書法變得死板、媚態、藝術性嚴重缺失,出現了千篇一律的現象。
但有一人打破了「館閣體」的桎梏,其書法既工整圓潤又不失藝術性,此人便是梁詩正,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書之父,他行書被譽為「清朝第一」,但此人在書法史上卻名聲不顯。
梁詩正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書法家,負責編撰史書,這其中包括乾隆十五年主修《欽定叶韻彙輯》十卷。乾隆十六年,主修《西清古鑑》四十卷,附《錢錄》十六卷等等。

朝廷的一些重要文稿大多出自他手,乾隆皇帝喜歡吟詩作賦,而作的詩大多都是由梁詩正抄錄,如此可見他的書法精美絕倫。
李元度在《國朝先正事略》一書中說到梁詩正的書法:「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徵明)、趙(孟),晚師顏(真卿)、李(北海)。」

梁詩正集眾家之所長,後來又涉獵顏真卿和李邕法帖,形成了屬於自己清秀雅致、舒朗俊逸的風格。
他的行書比起王羲之的《蘭亭序》少了一分飄逸卻多了三分莊重,使人更容易看懂,你可以說他還沒有到達到王羲之「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境界,但是他的行書卻是最適合書法愛好者學習。
就連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也對他讚不絕口,觀其二人的書法和用筆,就能看出啟功受梁詩正影響頗大。

在館閣體盛行的清朝,梁詩正書法能推陳出新可見「清朝第一行書」的名號當之無愧。
現如今,我們將梁詩正書法整理成冊,獻給各位書法愛好者,願大家能時時學習,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商品引導:今天為大家帶來字帖《梁詩正 書法集》,希望大家喜歡。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