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底線思維、「痕跡管理」、中小企業發展、老齡化、黨員學習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吳春暉:以「木桶原理」為指導,科學運用底線思維】
吳春暉表示,從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強調的「木桶原理」出發,可以學習探究科學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第一,防止「爆板」,這是「底線思維」的防禦式運用。「爆板」往往發生在薄板、弱板和吃力板之處。因此,要防止尖銳矛盾和突出問題從量的積累到驟然出現質的變化,產生影響全局的突發性風險。第二,補齊「短板」,這是「底線思維」的統籌協調式運用,是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全面問題的關鍵,是確保行穩致遠的基礎性工程。因此,要把落後的環節和領域作為「底線」,著力加強短板建設、夯實弱項基礎。第三,加固「底板」,這是「底線思維」的戰略式、原則式運用,目的是確保社會制度、執政黨地位、國家主權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不出現哪怕一丁點動搖。因此,要把握好根本性、方向性、決定性問題,堅決防止出現顛覆性錯誤,防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被打斷。
摘編自《光明日報》
【郭華:力戒幹部工作的「痕跡管理」】
郭華認為,現在幹部工作的「痕跡管理」比較流行,一方面對幹部幹事創業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門重「痕」不重「績」,一些幹部留「跡」不留「心」,結果把痕跡留在紙面上、影像中以及形形色色的表格裡。因此,要讓幹部幹好工作,不僅需要各地各部門力戒形式主義的「痕跡管理」,切實減輕基層幹部的負擔,也需要讓幹部工作追求動機和效果的有機統一。「痕跡管理」可以作為考核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要真正用好,就必須重痕跡更重效果,不能搞成形式主義。工作要實,考核也要實,考核並非設置的條目越多越細越複雜越好,而要實事求是、科學精煉,以促進工作、推動落實為原則,切不可掉入形式主義的泥潭。要讓更多的幹部重「痕」更重「績」、留「跡」更留「心」,用實幹與擔當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公嵬:重點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
華北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張公嵬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一個重要載體。但近幾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制約了健康發展。因此,應從多措並舉力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面提升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不斷優化融資環境、積極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和營造弘揚企業家精神的良好環境五點舉措出發,重點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流動,有效提高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最終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生力軍和新動能。
摘編自《經濟日報》
【遲福林:以結構性改革破解老齡化矛盾】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中國正面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長與養老的結構性矛盾,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老齡化進程加速交織並行的背景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空間與靈活性受到雙向擠壓,因此,需要從以下四方面出發,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第一,適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加快人口政策調整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改革。第二,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加快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政策調整。第三,以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為重點切實解決養老服務資金短缺問題。第四,在協調區域、統籌城鄉中拓展宏觀政策空間。在此基礎上,政府、社會與企業需要共同合力,不僅要充分調動社區積極性,發揮社區在應對老齡化挑戰和釋放消費需求的支柱作用,也要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發揮企業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突出中國養生養老文化傳承,形成養生養老傳統與養生養老服務技術創新的強大合力。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李海波: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須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副教授李海波表示,進入新時代,在面對國際國內更加複雜多變的新形勢新問題時,必須始終強化學習並學以致用,需要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才能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持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擔負起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使命。第一,科學定位黨員幹部的學習是黨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前提。黨的各級組織應充分重視黨員幹部的學習問題,創設學習機會,搭建學習平臺,規定學習任務,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建立學習「常態化」制度。第二,傳承優良學習傳統是黨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基礎。沿襲組織學習、集體學習和榜樣學習的優良傳統,能夠成為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不斷學習的不竭動力。第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黨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關鍵。只有在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中,才能進一步提振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定。第四,增強學習本領是黨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有力保障。對黨員幹部來說,只有遵循「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才能體現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摘編自《廣西日報》
(光明網記者 萬霽萱整理)
[ 責編:鄭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