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藝術創作過程就是其內在精神的外在化的形成過程,從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精神本質與內在品性,就是其個人審美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現。黃胄先生是20世紀中國人物畫大家,以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在中國畫壇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人物畫一改清末民初人物畫程式化的慣例,在題材、技法、筆墨上進行創新,對中國人物畫的變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胄1925年3月31日出生於河北省蠡縣梁家莊。自幼酷愛繪畫,自學成才。1939年2月15日,日軍飛機轟炸潼關,後又轟炸西安,14歲的黃胄隨母親和姐姐逃難到寶雞。一次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中,他獲得一面上面寫著「炎黃之胄」的錦旗。經語文老師講解後,遂取名黃胄,立志做有為的炎黃子孫。
1942年7月,著名畫家趙望雲遷居西安,經趙望雲同鄉劉持鈞介紹,他認識了趙望雲。他把自己的速寫給趙老師看,沒想到,受到了趙望雲老師的讚賞和鼓勵。1943年夏18歲的黃胄拜著名畫家趙望雲先生為師。1944年隨著名畫家韓樂然在八百裡秦川旅行寫生。
1946年心懷救國救民的使命感,赴河南黃泛區寫生。美術評論家程徵曾評論他這一時期的作品:「黃泛區的毛筆速寫,還有工廠速寫和戲劇速寫,大幅圖畫和木刻。題材都是人物和毛驢之類。雖然還帶有老師的影子和三分稚嫩氣,但所繪人物之傳神、造型之準確、線條之流暢,和他五十年代的速寫水準風格已很接近了。」
1948年夏,黃胄隨趙望雲老師到青海祁連山少數民族地區旅行寫生。他們的作品在蘭州展出時,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將軍前往畫展參觀後,邀請他們去新疆寫生,他們乘飛機去了烏魯木齊,用了近三個月時間畫了大量當地民族風俗生活作品。
1949年,黃胄又入伍到西北軍區從事戰士讀物美術工作。廣泛的接觸和深入的認識,是黃胄新疆題材的來源。如果把黃泛區看作黃胄藝術觀產生轉折的地方,那麼新疆是他藝術生活的基地。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是黃胄繪畫的重要題材,為了更好表現沙漠中綠洲上能歌善舞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豪爽奔放的性情,為了表現祖國的西北邊疆之美,他多次到新疆各地深入生活寫生作畫。
黃胄在豐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是國內最早突破蔣徐體系的人物畫家。他在不同時期的優秀作品曾經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70年代後期,他曾為紀念周總理繪製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傳世之作。他的藝術實踐為當代美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和深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