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丹陽故事,傳頌丹陽文化

2020-11-04 丹陽樂活



「士別三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不能用老的眼光看人和事情。」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孝順、善良,多做好人好事。」

「以茶代酒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講禮,喝不下酒時可以拿茶代替。」

「量體裁衣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症下藥。」

......


參加時代傳奇故事演繹的新區實小五十餘名文明實踐小使者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演繹收穫和故事啟發,討論中的孩子們沉浸其中,有的還穿著表演時的漢服捨不得脫下。


丹陽是古吳文化發祥地,歷史源遠流長,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衍生了許多與丹陽相關的膾炙人口的故事,像季子掛劍、梁武用賢、陳東上書、鳳子美育......所以,故事演繹是本季活動中文明實踐小使者們的一項特殊的任務:演繹丹陽故事,傳頌丹陽文化,踐行丹陽文明。


本期文明實踐小使者們還接連完成了多項任務:

參觀歷史展廳



填塗知識手冊


>>>


視聽盛宴



丹陽知識pk賽


其中有三個小組的文明實踐小使者們表現優異,獲得了額外的證書與獎品。


演繹達人組


知識達人組


最佳代言人


在演繹中學歷史,在PK中學知識,根據隊長獲贊次數評比每隊的紀律規範度、合作默契度,別樣的「第二課堂」讓同學們興趣滿滿,意猶未盡。


截至目前,本季「丹陽那些事兒」歷史文化系列研學活動圓滿收官啦,接下來還會有紅色教育研學課程,精彩不精彩你說了算哦!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職務,去陸口的時候路過呂蒙屯兵的地方。當時魯肅還是很輕視呂蒙的,有人勸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於是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禦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麼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於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做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並和呂蒙結為朋友,告別而去。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p23


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

「家住丹陽姓董名永,父母雙亡孤單一人」家喻戶曉的黃梅戲《天仙配》,道明了董永與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的董永是丹陽人。

相傳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天。玉帝第七個女兒被董永「賣身葬父」的孝舉打動,嚮往人間幸福生活,下凡與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織成十匹錦緞,將董永三年工期改為百日;天上玉帝査出七仙女私下凡塵,降旨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庭,派天兵天將來追。夫妻就此訣別。

摘自《丹陽讀本》p371


以茶代酒

三國時期吳國,韋曜,雲陽人。他年少時好學,擅長寫文章。

等到孫皓即位,初期很賢明,韋曜一路升遷,封為高陵亭侯,任中書僕射(中書令的主要屬官)。孫皓嗜酒,常常從早喝到晩。他規定:「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韋曜酒量只有二升。他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孫皓對他格外照顧。看他喝不動了,命令侍從:「他不能喝了,換上清茶。」韋曜很感激孫皓,決定報答他。於是忠心耿耿,經常向孫皓提出合理化建議。

有次,孫皓說:「我想為父親孫和作『紀』。」韋曜答:「孫和未登帝位,他的歷史記載文字只能作『傳』。"孫皓氣得不行,對你這麼好,反而忤逆我。臉色越來越陰沉。此後酒宴上,對待韋曜,不僅不再換成茶,反而強迫他多喝酒。

摘自《丹陽讀本》p494



量體裁衣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製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製一件朝服。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幹什麼?"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後短前長;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後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抑鬱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前短後長。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麼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樣,而且善於把握對象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摘自《丹陽讀本》p498

來源:丹陽自然資源和規劃

相關焦點

  • 十堰成語故事⑤「篳路藍縷」與楚國故都丹陽
    《左傳·宣公十二年》也記載了「篳路藍縷」的故事——晉國執政大臣欒武子說,楚國自從戰勝庸國以來,楚國的國君沒有一天不用下面的方式治理國內的人們:教訓百姓生計的不容易、禍患不知哪天就會到來、戒備警惕不能放鬆。
  • 丹陽,啟動南朝帝陵和石刻文化申遺
    丹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保護傳承丹陽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任務,發揚光大丹陽的文化魅力和價值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市長黃萬榮說,丹陽有6000年文明史、近3000年建城史,且享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譽,其中的吳文化、齊梁文化、現代紅色文化更是璀璨無比。
  • 史證丹陽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
    夫妻就此悽慘訣別…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一起,並稱為中國五大民間傳說故事。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戲劇作家陸洪非根據《織錦紀》、《槐蔭記》創作了黃梅戲《天仙配》。
  • 國際儒學與中華文化講習班在丹陽成功舉辦
    7月15日至24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丹陽市中華傳統文化學會承辦的2018國際儒學與中華文化講習班在丹陽成功舉辦,來自英國、美國、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外10餘所大學學生和部分漢學家聚集丹陽,10天時間裡他們參觀丹陽季子廟、天地石刻園、丹陽公益國學圖書館,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
  • 行走美麗丹陽,探訪產業洞天 「長三角媒體看丹陽大型採風活動...
    中國江蘇網11月27日鎮江訊 (薛誠 黃峰)11月26日至27日,來自新華社、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浙江日報、安徽日報等32家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共赴丹陽,參加「長三角媒體看丹陽大型採風活動」,將通過全方位、全角度、全維度的採訪、記錄、報導,感受和展示丹陽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實踐
  • 吳國第一城——丹陽葛城
    這就是著名的「泰伯奔吳」的故事。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有關泰伯奔吳的落腳地,亦即泰伯當時所奔之「荊蠻」到底在何處?史學界一直爭議不斷,《史記》中也沒有記載。到了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北上爭霸,卻被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趁機滅國,於是我們知道了吳國的終點,但卻始終不知道吳國的起點。
  • 看丹陽丹陽房價走勢
    其中丹陽丹陽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9644元/平,環比7月上漲0.69%,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62%。一、丹陽二手房房價走勢丹陽丹陽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9644元/平,環比7月上漲0.69%,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62%。最近一年中,9個月房價上漲,2個月房價下跌,1個月房價持平。
  • 三國丹陽精兵以驍勇著稱,為什麼沒聽說出過丹陽名將?
    天下精兵出丹陽,而「丹陽兵」也因之著稱於時。三國曹操曾曰:「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軍事名家的讚譽讓「丹陽精兵」青史留名,軍中傳說。
  • 明建文帝是在丹陽藏匿出家的?
    日前,江陰周莊鎮企業家楊良忠整理其所收藏的《寺田錄傳》古碑發現,該碑碑文稱建文帝當年就在丹陽妙覺寺剃度出家!古碑記載建文帝在丹陽剃度出家我們三五文友聞之前往看到了這塊古碑,古碑基本保存完整,碑身長169釐米,寬77釐米,厚21釐米。正中為「寺田錄傳」四個篆體大字,兩側淺刻蟠龍祥雲圖,碑邊緣為精美的纏枝蓮花紋,正文為楷體字。
  • 常德市最大天橋——丹陽天橋背後的故事
    丹陽天橋因為不遠處有個丹陽路口,所以這座天橋被命名為「丹陽天橋」,看似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暗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天橋竣工之初的一兩年裡,並不叫丹陽天橋,而是以一個常德人的名字命名——萬琦天橋。因為捐建這座天橋的人叫張萬琦,除了這座天橋,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酒店、體育場、度假村和鄉村小學。他可是當年在常德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整個常德甚至湖南省,走到哪裡都有人眾星捧月般奉迎,人們把他看作「財神爺」的化身。在那個年代,短短幾年時間他的資產便急劇膨脹到4億多元,而這背後是法理所不容的非法集資和詐騙手段。
  • 全方位展現丹陽高質量發展的新變化、新成績「長三角媒體看丹陽大型採風活動」啟動
    ,參加「長三角媒體看丹陽大型採風活動」。他表示,丹陽一直高度重視新聞媒體工作,也一直希望能夠構建政府和媒體間的良性溝通機制,與廣大媒體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找到共振點,共同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黃春年介紹,丹陽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早在公元前561年的春秋時期,至德先師、誠信典範延陵季子封疆於此,孔子唯一存世的手書就在延陵季子廟。
  • 丹陽管氏再傳千年薪火
    這是時隔94年後,丹陽管氏後人第15次完成編修族譜大任,從而使得管氏千年家族歷史文化史得到了延續。筆者參加了該家族的頒譜儀式,通過採訪獲悉丹陽管氏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管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據《管氏宗譜》記載,管姓源於姬姓。周武王滅商,封弟叔鮮于管(今河南鄭州市),子孫以國為姓。那麼,管氏是怎麼遷居丹陽的呢?
  • 丹陽:為工商名人「樹碑立傳」
    在最激動人心的表彰環節,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為獲得2019年度納稅企業特等獎頒獎時,大亞集團等5家企業不僅獲得一塊金燦燦的獎牌、一張紅彤彤的證書,還有一本沉甸甸的新書《丹陽工商業與工商界名人》。「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丹陽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丹陽人文薈萃、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
  • 來看看丹陽人如何「秀恩愛」……
    而自古以來,丹陽就是一個萌發愛情故事的「聖地」,無數小夥用自己的方式,撩到了他心目中的漂亮姑娘。「望仙橋」,位置在延陵鎮南0.5公裡處,就是此橋演繹出一曲董永與七仙女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90年代,無論是農村還是城裡的丹陽人表達愛情的方式都更加大膽,看電影、吃飯已經成了時髦的約會方式。
  • 丹陽首條金融街盛大揭幕
    丹陽市委副書記、丹陽市人民政府市長黃萬榮4月23日下午,「誠信攜手·融合共贏——丹陽經濟開發區政銀企對接會暨金融街(000402,股吧)(匯金天地)揭幕儀式」隆重舉行。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市長黃萬榮,及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金融機構代表出席活動。 活動由丹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敏主持。 在觀看開發區宣傳片、匯金天地金融街宣傳片之後,丹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束克之致歡迎詞。
  • 江蘇丹陽:民國時期的丹陽帝王陵墓(1935-1937)
    丹陽是六朝時候齊、梁兩代帝王的故裡,在帝王陵墓前設置石刻神道,也是從齊、梁兩代開始的。丹陽帝王陵前的石獸,有天祿、闢邪、麒麟等造型,全部都是用整塊巨石雕成,形體碩大、矯健雄渾、氣勢非凡,與漢代石雕古拙的作風有明顯的區別。
  • 丹陽賣舊書老翁年逾古稀盼歸根
    金山網訊 大紅色的禦寒棉衣、毫無光澤的大頭皮鞋、加上一頂牛仔帽……一身流浪者打扮的丁仕鍾,許多丹陽人對他並不陌生。20多年來,他總是騎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在丹陽畫院路上擺攤賣書。如今,年逾古稀的老人暫住丹陽救助站,盼著回到他的不知是安徽安慶還是南京的故鄉。「我們根據他提供的信息,查到最後卻是一場空。」昨天,丹陽救助站相關人員說,希望藉助京江晚報,為老人找到親人找到家鄉。救助站來了位「熟悉的陌生人」兩年前,老人搬到了丹陽西門大街92號一間不足十平米的暫住屋裡。
  • 一副眼鏡,讓丹陽旅遊發展之路更清晰
    乘坐高鐵抵達丹陽站,出站看到的第一個建築,便是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眼鏡,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近期喜事連連:10月15日,丹陽市「中國眼鏡生產基地」通過覆審;10月28日,直播基地落戶丹陽眼鏡電商產業園;11月6日,丹陽眼鏡亮相2020蘇州國際旅遊博覽會,成為當天最火爆展臺之一……
  • 孫吳故土丹陽的三國古蹟
    灌瓜井圈(現存天地石刻園)□ 蔣國清丹陽,古稱曲阿,又名雲陽,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三國名城。歲月荏苒,時光雖已過去了1800多年,但在丹陽仍然留存有眾多三國東吳時期的歷史遺蹟與印痕,作為丹陽悠久傳統文化遺存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寶貴歷史遺存以山川、井泉、祠廟、陵墓、城址、街巷、村落、地名等形式,延續下來代代傳承。白鶴山與灌瓜井白鶴山,位於今丹陽市司徒鎮觀鶴北路東側。孫權祖父孫鍾原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後寓居於此,鑿井開畦,以種瓜為業。
  • 李白筆下的「蘭陵美酒」在丹陽?
    詩中的「蘭陵」一直被人認為是山東的蘭陵,而欒廣高先生經過考證,認為李白詩中所提的「蘭陵」不在山東,「蘭陵」應在江蘇丹陽。    研究古地名時對「蘭陵」產生興趣  欒廣高,江蘇省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副秘書長、地名專業委員會主任,一直從事地名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他偶然接觸到了丹陽的「封缸酒」。一經品嘗,發現這種酒極具李白詩中「蘭陵美酒」的「鬱金香」和「琥珀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