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陵基本沒被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地盜竊?

2021-02-07 鳳凰網歷史

明代皇陵和清代皇陵我全都親自去過,一些開放的地宮也都親手觸摸過,下面我用親身經歷聊聊為何明陵基本沒被盜,清代皇陵很多被盜的現象。

首先盤點一下明代皇陵有哪些,它們是由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的皇陵群組成,到目前為止,這些明代的皇陵除了崇禎陵由於沒時間建造而放入貴妃墓而被盜擾外,還有就是官方主動挖掘的萬曆皇帝的定陵。其他的確都處於原裝未開封的狀態。

此為明陵金剛牆,極厚

而清代入關後的皇陵主要分為兩大建築群,一個是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埋葬有雍正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光緒皇帝,一個是位於河北唐山馬蘭峪的清東陵,埋葬有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鹹豐皇帝,同治皇帝。清陵被盜掘的主要就是清東陵,目前已知被盜的皇帝陵有康熙,乾隆,鹹豐和同治。順治由於火葬沒有隨葬品而倖免被盜。

清陵的金剛牆就很薄,這是乾隆地宮的入口

筆者認為明代皇帝未被盜主要有2個原因

1,政治原因,明陵在新朝清代被官方妥善的保護了,而且還增派守靈人員進行日常的維護。

2,陵寢構造,明陵地宮相對於清陵來說,要深很多,而且構造更為堅固,最主要的是明陵的入口極為難找,它沒有像清陵一樣全部設在寶城啞巴院的影壁下面,而是不固定的設在某處,且非常深,當年郭沫若發掘長陵足足用了一個多月,竟然連墓道口都沒找到,要知道這可是官方大張旗鼓的發掘都是如此,可想盜墓賊更是不可能完成這個工程了,就算是定陵的入口,要不是考古人員走了狗屎運,發現了指路石,照樣也找不到入口。

而清代皇陵只要盜了一個,其他的全部一樣。這就是清東陵大部分都被盜的原因,因為太好盜了。

明定陵的構造,很複雜

乾隆地宮構造,入口全在啞巴院影壁下面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以外,網友們認為明陵基本沒被盜,清代皇陵很多被盜,還有什麼原因呢?歡迎留言!

★★★★★★★★★

讓歷史照亮現實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鳳凰網歷史



往期文章看這裡                                                

 ↓↓↓ 

相關焦點

  •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明朝15陵(南京孝陵、西山景泰陵、天壽山13陵)都沒有被盜掘過,其中定陵是被郭沫若、吳晗等人以考古名義開挖。而清陵,無論東陵西陵,除了順治孝陵以外(據說沒有陪葬品),基本都被盜過。
  •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盜墓是一件可恥的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盜墓之事仍是層出不窮,不光是現代,古代亦有之。明清兩個朝代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都重視儒家文化,事實上我國的許多朝代幾乎沒有不重視儒道思想的,然而明朝卻是一個特例,幾乎儒釋道三教在這個朝代都比較重視,其中朱棣更是大興土木重建了武當山。
  • 元朝的皇陵一個也找不到、明朝的無一被盜、清朝的滿目瘡痍
    而且這些珍寶每個都價值連城,所以引來了無數的盜賊,就如清朝的皇陵就被盜了好幾處。而這裡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相比清朝的皇陵,元朝的皇陵一個都找不到、明朝的皇陵無一被盜。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是皇陵,為何區別這麼大呢?
  • 明朝皇陵比清朝皇陵完整,孫殿英敢挖清東陵,卻不敢挖明朝皇陵?
    那麼當時明朝皇陵也在北京附近,且相對保存完整,為什麼孫殿英不挖明朝皇陵卻只掘開清東陵呢?其實盜墓在古代是真的很常見的事,三國時期的軍閥經常會為了籌措軍費而幹盜墓的勾當,比如曹操就專門為此設立一個「摸金校尉」的職位,不過曹操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他之後的墓也被盜墓賊盜走了,而之後的唐朝、宋朝皇帝都有被盜墓的記錄,比如宋哲宗的墓被女真人給挖了開來。
  • 為什麼清朝皇陵屢屢被盜,而明朝皇陵卻無人問津?原因其實很簡單
    自從孫殿英把心思放在了盜掘清陵上,盜墓就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這件充滿了刺激和神秘的事情,也一直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傳奇故事,但是在這麼多年的盜墓中有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幾乎沒有人打明朝皇陵的主意,而清王朝的陵墓卻屢屢遭到挖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清朝皇陵基本都被盜了個差不多,為何順治的陵卻沒被盜
    而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封建王朝的皇帝自然也是,他們一般生前都會給自己建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並且在出殯之前往陵墓中放置很多的陪葬品。雖然此舉彰顯了皇家的氣派,但是當這個朝代覆滅,對於世人來講,這些皇陵無疑是一座座巨大的藏寶庫。所以自古以來的皇陵大都被盜,能夠倖免的皇陵是少之又少,就拿唐朝十幾個皇陵來說,就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一座因盜墓者千年來未找到墓口,所以才留存下來。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掘,盜墓界祖師爺在此打擂臺!
    孫殿英當然不算最大的盜墓賊,只是他比較「專業」,有軍隊保護,有火力開路,古代的盜墓賊可沒這麼專業的設備,只能用洛陽鏟一下下地挖,然而在設備簡陋的古代,盜墓界依然人才輩出。五代十國的軍閥溫韜就是其中之一,他被稱「賊星」,粉絲無數,因為他實在太厲害了,十八座皇陵除了一座,都讓他挖空了,在民間和皇家人眼裡,他是十惡不赦的「賊子」,毀壞了珍品無數。清朝皇陵多被盜墓賊光顧,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明朝的皇陵卻基本上完好無損,只有萬曆皇帝的定陵曾被挖掘,而且還是官方保護行動。
  •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皇陵是所有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的歷史上有200多位皇帝,每一位死後都會留下這樣一座寶藏。不同的是,有些陵墓保存的非常完整,經過了上千年的風霜,也並未有多大的破壞。
  • 古代大多數朝代的皇陵都被盜過,為何就元朝的皇陵未曾被發掘過?
    於是,盜墓這一非法行為就產生了,很多帝王陵墓都慘遭毒手,被盜得一件不剩。那些帝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皇陵竟然還有被盜的一天。但是有一個朝代的皇陵就非常幸運,至今都沒有遭到盜墓賊的毒手,甚至連皇陵的位置都未曾發現。
  • 為什麼清皇陵被人破壞嚴重,明十三陵卻沒人盜
    為什麼清皇陵被人破壞嚴重,明十三陵卻沒人盜? 在上個世紀,孫殿英公然搶劫清朝皇陵,挖開兩座陵墓震驚天下,很多人對他的行為都感到憤懣,當然最火大的是清朝的遺老們,當著他們的面挖人家祖宗的墓,這些人自然是無法平息自己的怒氣。
  • 清朝的皇帝,為何皇陵沒有設在北京?
    清朝的皇陵主要是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關外三陵指的是清永陵、清福陵和清昭陵。當時的滿清還沒有入關,所以葬在了關外。但是清東陵和清西陵建陵之時,滿清已經入關,坐鎮北京城,卻為何沒將陵墓設在北京?明十三陵在今天看來位於北京市昌平區,但在明朝時,這裡可不隸屬於北京,是後來才劃入的。封建王朝時期,交通不像今天這樣便利,所以北京城的地界並不大。明朝時並不歸屬北京管轄。直到清雍正年間,昌平轄縣才改屬順天府(北京地界內)。
  • 南宋六皇陵:挫骨揚灰,無以復加
    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江南釋教總統」的西域僧人楊璉真珈就盯上了宋六陵,開始大規模的挖墓盜寶活動。首先被挖開的是宋理宗趙昀的永穆陵,據一些史料記載,棺槨被撬開時,裡面射出一道白光,直衝雲天,原來棺內堆滿了金銀珠寶,楊璉真伽把陪葬的稀世珍寶盜竊一空,他們先後砸開永茂陵、永穆陵、永紹陵和寧宗仁烈皇后的地宮,開帝王棺槨,哄搶墓中數目驚人的奇珍異寶。
  •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誰給他們發工資
    而要想確保皇陵的安全,就得有專門的人來負責看守才行。因為大部分的皇陵中都存在很多的陪葬品,它們很容易被盜墓賊惦記上。 這樣一來,守墓人這樣的職位就誕生了。當然了,清朝還存在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都是由清朝廷發放的。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朝滅亡107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以下簡要分析。
  • 清朝滅亡100多年,為什麼清皇陵仍有人守墓,誰給他們發工資?
    清朝的時候統治者曾經修建了規模龐大的皇陵以安葬祖先。為了讓祖先安穩長眠,清朝專門挑選了一大批人當做守墓人。如今大清已經滅亡100多年了,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又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事實上在康熙以前清王朝並沒有守墓人制度,很多皇陵中都不存在守墓人這一說法。雖然一些比較重要的皇陵中存在守墓人,但是由於當時統治者不是太重視守墓工作因此守墓人的待遇非常不好。
  • 清朝滅亡後,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如此龐大的皇陵管理起來必定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清廷執政的時候皇帝自然會安排臣子去打理一切事宜,所有費用也都是皇室承擔。那麼清朝滅亡後,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他們為什麼要守護皇陵呢? 守護皇陵的原因 一是對先帝和列祖列宗的孝道與尊重。
  • 同樣是清朝皇陵,為什麼清西陵沒有清東陵的名氣大呢?
    很多人都知道,清朝總計有十二位皇帝(後金算入其中),除去努爾哈赤、皇太極和溥儀之外,剩下的九位皇帝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並且成為了環京或者河北著名的旅遊勝地,但遊客去清東陵要比去清西陵的多,或者是說,清東陵要比清西陵名氣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各朝皇陵分布在哪?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西漢皇陵主要分布在鹹陽與西安,有十一個皇帝葬在這裡,東漢皇陵主要分布在洛陽附近,除了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還在外,其他陵墓基本所剩無幾,漢朝最後一個皇帝劉協被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其陵墓遠離洛陽在河南焦作。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陵,重臣沒有資格陪葬,為何裡面有一太監?
    文/小觀 標題: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陵,重臣沒有資格陪葬,為何裡面有一太監?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皇陵都被盜墓者挖得差不多了,可是明朝時期的皇陵卻除了崇禎皇帝的思陵有被盜掘的痕跡外,其餘的皇陵均保存完好。然而這個跟皇陵地宮的深度也是有關係的,萬曆的定陵地宮深度就深達27米,從定陵塌陷直至科學家尋找到地宮,這之中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所以對於普通盜墓者而言,這種深度的地宮基本是沒有盜掘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