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

2020-12-09 琴棋書的秦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國家可以說是最大的私人企業,皇帝就是這個企業最大的董事長。當時的皇帝又無比迷信,總想長生不老的,天天吹牛說自己是老天的兒子。

但皇帝終究不過是一個凡人,並且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還要短,總是要死的。他們就夢想著在死後能保持和活著一樣的榮耀,活著統治人世間,死後統治陰間地府。

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

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活著不過幾十年,死亡卻是永恆,在皇陵中儘量多放些東西吧,千秋萬載永享繁華。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人死了就相當於被社會淘汰了,埋在皇陵中的寶貝死人也是享受不了的,但註定會引起盜墓黨的關注。三國時,魏國的軍隊為了補充軍需,就派出了大量專業的盜墓人,也就是傳說中的摸金校尉。這大概就是大規模專業盜墓的祖師爺,以後歷代的造反造反起義軍,如果碰到缺錢的,都會打皇陵和貴族陵墓的主意。

到了清朝入關後,清朝的皇帝其實從內心深處對漢人是有深深的恐懼的,他們不止一次強調,只有幾十萬人的滿人必須用懷柔的辦法來管理上億的漢人,否則就會被殺的連回東北老家的機會都沒有。只要搞好正常的賦稅管理,保證滿清族人的吃喝玩樂是沒有問題的。

再加上,清兵入關時,打的旗號是消滅李自成、為崇禎皇帝報仇。本來漢人對滿清的反抗就比較激烈,有好幾次差點都要把清軍打回老家去了,因為內部不團結最終失敗。甚至康熙還到南京拜祭過明皇陵,都是為了安撫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清的皇帝們沒有必要,也不敢隨意去打明朝皇陵的主意,也就保證明朝的皇陵在清代是安全的。所有的鬥爭都是權力鬥爭,所謂的路線之爭和意識形態之爭都是障眼法。那些軍閥不盜明皇陵,也不是什麼道德高尚,只是想為自己博取一個好名聲罷了。

同樣的道理,滿清入關後沒有盜明皇陵也不是什麼道德高尚,更談不上心存天下,滿漢一體。不過是不敢過份得罪漢人,怕激起更強烈的反抗罷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明朝皇陵基本沒被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地盜竊?
    明代皇陵和清代皇陵我全都親自去過,一些開放的地宮也都親手觸摸過,下面我用親身經歷聊聊為何明陵基本沒被盜,清代皇陵很多被盜的現象。
  •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盜墓是一件可恥的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盜墓之事仍是層出不窮,不光是現代,古代亦有之。明清兩個朝代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都重視儒家文化,事實上我國的許多朝代幾乎沒有不重視儒道思想的,然而明朝卻是一個特例,幾乎儒釋道三教在這個朝代都比較重視,其中朱棣更是大興土木重建了武當山。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明朝15陵(南京孝陵、西山景泰陵、天壽山13陵)都沒有被盜掘過,其中定陵是被郭沫若、吳晗等人以考古名義開挖。而清陵,無論東陵西陵,除了順治孝陵以外(據說沒有陪葬品),基本都被盜過。
  • 清朝皇陵基本都被盜了個差不多,為何順治的陵卻沒被盜
    而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封建王朝的皇帝自然也是,他們一般生前都會給自己建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並且在出殯之前往陵墓中放置很多的陪葬品。雖然此舉彰顯了皇家的氣派,但是當這個朝代覆滅,對於世人來講,這些皇陵無疑是一座座巨大的藏寶庫。所以自古以來的皇陵大都被盜,能夠倖免的皇陵是少之又少,就拿唐朝十幾個皇陵來說,就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一座因盜墓者千年來未找到墓口,所以才留存下來。
  • 元朝的皇陵一個也找不到、明朝的無一被盜、清朝的滿目瘡痍
    而且這些珍寶每個都價值連城,所以引來了無數的盜賊,就如清朝的皇陵就被盜了好幾處。而這裡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相比清朝的皇陵,元朝的皇陵一個都找不到、明朝的皇陵無一被盜。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是皇陵,為何區別這麼大呢?
  • 明朝皇陵比清朝皇陵完整,孫殿英敢挖清東陵,卻不敢挖明朝皇陵?
    那麼當時明朝皇陵也在北京附近,且相對保存完整,為什麼孫殿英不挖明朝皇陵卻只掘開清東陵呢?其實盜墓在古代是真的很常見的事,三國時期的軍閥經常會為了籌措軍費而幹盜墓的勾當,比如曹操就專門為此設立一個「摸金校尉」的職位,不過曹操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他之後的墓也被盜墓賊盜走了,而之後的唐朝、宋朝皇帝都有被盜墓的記錄,比如宋哲宗的墓被女真人給挖了開來。
  • 古代大多數朝代的皇陵都被盜過,為何就元朝的皇陵未曾被發掘過?
    古代帝王至尊無上,不僅在世時享受榮華富貴,就連去世之後也是風光無限。不僅葬禮隆重,更是有無數珍寶隨著帝王一同沉睡地底。正因如此,許多心懷不軌的人對這筆寶藏是非常惦記,想要佔為己有。於是,盜墓這一非法行為就產生了,很多帝王陵墓都慘遭毒手,被盜得一件不剩。那些帝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皇陵竟然還有被盜的一天。
  • 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掘,盜墓界祖師爺在此打擂臺!
    從先秦到晚清,經歷200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青銅器、瓷器、漆器,還是玉器、書畫,流傳下來的都有精品,堪稱國寶。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一件國寶,雖然誕生的歷史不算久遠,但要論珍貴程度,卻是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就是明朝永樂皇帝派人編撰的《永樂大典》。
  •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皇陵是所有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的歷史上有200多位皇帝,每一位死後都會留下這樣一座寶藏。不同的是,有些陵墓保存的非常完整,經過了上千年的風霜,也並未有多大的破壞。
  • 為什麼清朝皇陵屢屢被盜,而明朝皇陵卻無人問津?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回答,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在清朝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籤署,終日不停的戰事,外國人的大肆入侵,使得百姓承擔了極大的屈辱和壓迫。,生活步履維艱,民不聊生,所以百姓對清政府的怨氣非常大!
  • 各朝皇陵分布在哪?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在我國古代,帝王們對自己下輩子永遠的家都非常重視,往往不惜重金打造,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帝王們奢靡厚葬的同時也吸引不少盜墓賊的光顧。經過歷史紅塵滾滾,各朝各代皇帝們的皇陵都分布在哪?結局如何?我們一起看看吧~
  •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誰給他們發工資
    而要想確保皇陵的安全,就得有專門的人來負責看守才行。因為大部分的皇陵中都存在很多的陪葬品,它們很容易被盜墓賊惦記上。 這樣一來,守墓人這樣的職位就誕生了。當然了,清朝還存在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都是由清朝廷發放的。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朝滅亡107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以下簡要分析。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北宋皇陵:修建時不走尋常路,「七帝八陵」,13年後便被盜掘一空
    一直以來關於宋朝皇陵的考古消息就很少。宋朝皇陵,它被稱作是「最沒有考古價值的皇陵」,也有人說它是「最悲催的皇陵」。其實,這麼說還真沒毛病。自秦始皇起,古代中國的皇帝為了死後「住所」真是煞費苦心。他們也不避諱,從即位之初便開始了大興土木,營建時間,最久的可以達到半個多世紀。比如秦始皇陵修建了37年,漢武帝茂陵更是修建了53年之久。但宋朝皇帝算是其中的特例。
  • 清朝的皇帝,為何皇陵沒有設在北京?
    清朝的皇陵主要是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關外三陵指的是清永陵、清福陵和清昭陵。當時的滿清還沒有入關,所以葬在了關外。但是清東陵和清西陵建陵之時,滿清已經入關,坐鎮北京城,卻為何沒將陵墓設在北京?明十三陵在今天看來位於北京市昌平區,但在明朝時,這裡可不隸屬於北京,是後來才劃入的。封建王朝時期,交通不像今天這樣便利,所以北京城的地界並不大。明朝時並不歸屬北京管轄。直到清雍正年間,昌平轄縣才改屬順天府(北京地界內)。
  • 清朝滅亡後,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皇陵是各個朝代都非常重視的管理「場所」,在先帝駕崩之後,皇陵更是看管的重點,清朝也不例外。 清朝共傳十二位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均在關外,分別為福陵和昭陵,同時還建有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這三個陵寢被稱為「關外三陵」。
  • 中國三大古墓,無人敢光臨,連專家都不敢挖的恐怕也只有這一座了
    人人都想一夜之前成為土豪,現如今有了彩票、股票,這樣的想法可以得到實現了。那麼古代人要想一夜暴富有什麼好的方法,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盜墓。我們都知道,大清朝皇陵在戰亂年代被盜的慘不忍睹,特別是康熙、慈禧等人更是慘,但是同樣是皇陵,我們很少聽說明朝皇陵被盜,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陵,重臣沒有資格陪葬,為何裡面有一太監?
    文/小觀 標題: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陵,重臣沒有資格陪葬,為何裡面有一太監?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皇陵都被盜墓者挖得差不多了,可是明朝時期的皇陵卻除了崇禎皇帝的思陵有被盜掘的痕跡外,其餘的皇陵均保存完好。然而這個跟皇陵地宮的深度也是有關係的,萬曆的定陵地宮深度就深達27米,從定陵塌陷直至科學家尋找到地宮,這之中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所以對於普通盜墓者而言,這種深度的地宮基本是沒有盜掘的可能性的。
  • 慈禧所在的清東陵,1928年被盜了個精光,為什麼西陵卻安然無恙?
    各朝各代的皇室都有自己的陵寢,我國最近的一個王朝清朝自然也不例外,主要的皇家陵寢有5處,除了東北的3處外,最大的是關內的東陵和西陵。慈禧太后就葬在清東陵,除了慈禧外還有5位清朝皇帝埋葬於此。從文物角度來看,清朝皇陵是古蹟、甚至是歷史瑰寶,但這種聚斂著主人生前財富的地方,也容易引來大量盜墓賊。慈禧所在的清東陵就被盜了個精光,而名氣與之相當的西陵卻似乎「少人問津」。為什麼會這樣呢?
  • 元朝墓葬習俗的無心插柳,卻成就了元朝整個皇陵的安全
    清朝,這些王朝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注重陵墓的建設。當這個王朝興盛存續的時候,自然沒有人敢動這個歪心思,但一旦這個王朝滅亡後,他的皇陵必然會遭受到瘋狂的盜掘,幾乎沒有幾個皇陵能完好無損的。比如唐王朝在陝西的皇陵,除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成功之外,其餘的皇陵幾乎被盜了一個遍,宋朝的、明朝的、清朝的皇陵,我們看看有幾個還是完好無損的,幾乎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