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國家可以說是最大的私人企業,皇帝就是這個企業最大的董事長。當時的皇帝又無比迷信,總想長生不老的,天天吹牛說自己是老天的兒子。
但皇帝終究不過是一個凡人,並且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還要短,總是要死的。他們就夢想著在死後能保持和活著一樣的榮耀,活著統治人世間,死後統治陰間地府。
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
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活著不過幾十年,死亡卻是永恆,在皇陵中儘量多放些東西吧,千秋萬載永享繁華。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人死了就相當於被社會淘汰了,埋在皇陵中的寶貝死人也是享受不了的,但註定會引起盜墓黨的關注。三國時,魏國的軍隊為了補充軍需,就派出了大量專業的盜墓人,也就是傳說中的摸金校尉。這大概就是大規模專業盜墓的祖師爺,以後歷代的造反造反起義軍,如果碰到缺錢的,都會打皇陵和貴族陵墓的主意。
到了清朝入關後,清朝的皇帝其實從內心深處對漢人是有深深的恐懼的,他們不止一次強調,只有幾十萬人的滿人必須用懷柔的辦法來管理上億的漢人,否則就會被殺的連回東北老家的機會都沒有。只要搞好正常的賦稅管理,保證滿清族人的吃喝玩樂是沒有問題的。
再加上,清兵入關時,打的旗號是消滅李自成、為崇禎皇帝報仇。本來漢人對滿清的反抗就比較激烈,有好幾次差點都要把清軍打回老家去了,因為內部不團結最終失敗。甚至康熙還到南京拜祭過明皇陵,都是為了安撫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清的皇帝們沒有必要,也不敢隨意去打明朝皇陵的主意,也就保證明朝的皇陵在清代是安全的。所有的鬥爭都是權力鬥爭,所謂的路線之爭和意識形態之爭都是障眼法。那些軍閥不盜明皇陵,也不是什麼道德高尚,只是想為自己博取一個好名聲罷了。
同樣的道理,滿清入關後沒有盜明皇陵也不是什麼道德高尚,更談不上心存天下,滿漢一體。不過是不敢過份得罪漢人,怕激起更強烈的反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