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基本都被盜了個差不多,為何順治的陵卻沒被盜

2020-12-09 悼良會之永訣兮

中國人講究個入土為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去世都會選一個風水寶地,然後埋葬。而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封建王朝的皇帝自然也是,他們一般生前都會給自己建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並且在出殯之前往陵墓中放置很多的陪葬品。雖然此舉彰顯了皇家的氣派,但是當這個朝代覆滅,對於世人來講,這些皇陵無疑是一座座巨大的藏寶庫。所以自古以來的皇陵大都被盜,能夠倖免的皇陵是少之又少,就拿唐朝十幾個皇陵來說,就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一座因盜墓者千年來未找到墓口,所以才留存下來。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個封建王朝,其皇室的陵墓也是十分的壯觀。除了末代皇帝溥儀以外,清朝其他的十一位君主,基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陵墓。而這些陵墓分別位於東北的瀋陽與河北唐山的兩個縣。瀋陽的是清朝入關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位皇帝的陵墓,而唐山的是滿清入關後九個皇帝的陵墓,分為東西兩陵。在清朝覆滅之後,駐紮在此的軍閥投資孫殿英就曾對清東陵的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進行了盜掘。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位於清東陵的其他幾個皇帝的陵墓也被當地的土匪所盜。但是唯獨順治皇帝的孝陵沒有被盜,這是為何呢?

首先,這個問題就要從順治皇帝的死說起了。順治作為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幼年登基,後來直到叔父多爾袞去世,自己方才親政,本來順治可以是一個明君,但是在他二十二歲的時候突然就死了。對此,清朝對外宣稱順治皇帝是病逝的,但是後世傳言順治皇帝並不是真的染疾去世,而是去當和尚了。所以順治皇帝的陵墓清孝陵據說裡面根本就沒有順治皇帝的遺體,在棺槨之中的不過是一套龍袍而已。所以後世的那些盜墓賊都認為孝陵不過是個衣冠冢而已,裡面的陪葬品應該不是很多。盜一座皇陵要費很大的功夫,為了利益的最大化,盜賊們才沒盜取順治皇帝陵。

其次,順治皇帝是1643年這一年即位的,而次年清朝方才入關,對於順治皇帝來言,在位的十幾年裡面,一直都是在對南明的殘餘勢力進行剿滅,所以戰爭是他那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事情。而清朝的經濟在此時也是捉襟見肘,要知道孝陵本身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才建起來的,其很多原材料都是拆了北海的建築拉過來的。連皇陵都建的那麼費勁,更別說豐富的陪葬品了。

最後,順治皇帝在生前就下旨一切從簡,不得放置金銀文玩。順治皇帝雖說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就即位為大清的皇帝,可是順治皇帝作為一位君主,其在清朝統一的道路上做出的貢獻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能夠重用漢臣,特別是前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在順治皇帝死前,其發了一篇罪己詔,其中細數自己在位期間的一些過錯,而無一功績。對於這份遺詔,很多人認為這是孝莊寫得,因為從口氣上來講這就是一個母親的責罵。還有一點就是順治皇帝是清朝這麼多皇帝裡面唯一一個採用火化的皇帝,所以一切的喪葬儀式都變的十分簡單。

總的來說,相對於窮奢極欲的慈禧,和好大喜功的乾隆,順治皇帝的時候清朝還是很窮的,而且順治皇帝的真身是否在孝陵裡面還是一個謎。所以對於盜墓賊來講,去挖其他皇陵,要保險的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明朝皇陵基本沒被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地盜竊?
    明代皇陵和清代皇陵我全都親自去過,一些開放的地宮也都親手觸摸過,下面我用親身經歷聊聊為何明陵基本沒被盜,清代皇陵很多被盜的現象。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明朝15陵(南京孝陵、西山景泰陵、天壽山13陵)都沒有被盜掘過,其中定陵是被郭沫若、吳晗等人以考古名義開挖。而清陵,無論東陵西陵,除了順治孝陵以外(據說沒有陪葬品),基本都被盜過。
  •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
  • 元朝的皇陵一個也找不到、明朝的無一被盜、清朝的滿目瘡痍
    元明清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既然是封建王朝那麼就有皇帝,有皇帝自然就有皇陵。說起皇陵,在中國古代,皇帝們死(駕崩)後一般會被葬入皇陵,無論是哪個朝代,對於皇陵的建設都是幾近奢靡,皇帝生前收集的大量珍貴物品伴隨皇帝被封入皇陵。
  •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皇陵是所有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的歷史上有200多位皇帝,每一位死後都會留下這樣一座寶藏。不同的是,有些陵墓保存的非常完整,經過了上千年的風霜,也並未有多大的破壞。
  • 清朝只有關外三陵和順治 雍正 嘉慶和道光沒有被盜
    清朝只有關外三陵和順治 雍正 嘉慶和道光沒有被盜 其中三個在清西陵。 這些封建帝王生前也不乏英明之人怎麼都不能免俗! 從古到今沒有哪個王朝可以有千秋霸業萬事不拔之基, 每到朝代更替的亂世都有割據軍閥和農民起義軍盜掘前朝古墓的事情發生, 還要大興陵墓厚葬, 那不是等於給自己死後招災麼!
  • 清朝的皇陵都被盜完了,只有一個沒被盜,康熙十五個字智退盜墓者
    孫殿英這個盜墓賊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這貨愣是把清東陵基本都盜了個便。乾隆的寶劍給弄出來了,慈禧的屍體也被弄出來了。但是有一座陵墓卻安然無恙,就是校陵。這孫殿英也不是什麼慈悲之心的人,為什麼還剩一座不盜呢?
  •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盜墓是一件可恥的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盜墓之事仍是層出不窮,不光是現代,古代亦有之。其實這與我國的「厚葬」習俗脫不了關係,而我國的厚葬習俗起源於漢代,這與漢代的「尊儒」思想有關,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 古代大多數朝代的皇陵都被盜過,為何就元朝的皇陵未曾被發掘過?
    於是,盜墓這一非法行為就產生了,很多帝王陵墓都慘遭毒手,被盜得一件不剩。那些帝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皇陵竟然還有被盜的一天。但是有一個朝代的皇陵就非常幸運,至今都沒有遭到盜墓賊的毒手,甚至連皇陵的位置都未曾發現。
  • 明朝皇陵比清朝皇陵完整,孫殿英敢挖清東陵,卻不敢挖明朝皇陵?
    我們知道清朝的皇陵有東西陵之分,在民國時期有這麼一個盜墓賊,他炸開了慈禧、乾隆等人的清東陵,盜取了裡面的稀世珍寶,而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東陵大盜」孫殿英,孫殿英之後又有很多的盜墓賊來光顧清東陵,之後的清東陵幾乎被挖乾淨了。
  • 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的孝陵,安然無恙350多年,三大優勢很給力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立的後金政權,雖然20年後由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但其都城還在關外的瀋陽,而直到1644年世祖皇帝順治入主中原後才定都北京。所以除了後金政權當中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葬在了盛京之外,其餘的皇帝基本都葬在了清東(遵化)、西(易縣)二陵,兩座皇家園陵分別坐落在昌瑞山與永寧山之下,整體規模宏偉壯觀,充分體現了古代皇陵建築的水平之高。
  • 為什麼明十三陵只有定陵被挖,清朝皇帝陵卻有一半被盜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了埋葬著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倒黴的萬曆皇帝成為唯一一位陵寢遭挖掘的明朝皇帝。但和明十三陵情況不同的是,清朝皇帝的陵寢卻有一半遭盜挖。其中,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外,其他全部被盜。清西陵情況要好很多,只有最後一個葬入的光緒皇帝的崇陵被盜。
  • 清朝帝後陵多被盜過,乾隆母親「甄嬛」 崇慶皇太后墓被盜過嗎?
    據相關記載,崇慶皇太后去世後,乾隆為表示孝心,用三千多兩黃金鑄了一座金塔,專門用來儲存其母親生前掉的頭髮,稱為金髮塔,乾隆還為崇慶皇太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所以一些網絡小說中描述了泰東陵有著豐厚的陪葬品,甚至還有專門描寫盜墓分子盜掘泰東陵的小說,其實清西陵的雍正泰陵和崇慶皇太后的泰東陵都沒有被盜過。
  • 孝陵未被盜之謎
    1928年,清東陵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東陵大盜案,軍閥孫殿英率軍盜掘了乾隆裕陵和慈禧陵。1945年,東陵又發生了第二次大規模盜案事件,康熙景陵、鹹豐定陵、慈安陵和同治帝惠陵先後被土匪盜絕一空。第三次盜案發生在1949年前後,一些妃園寢被盜,同時,前者被盜的幾座陵寢又被二度掃倉。不僅如此,陵區外圍的王爺、太子、公主、保姆等眾多園寢也相繼被盜。
  • 孫殿英為何放過了順治皇帝的墓不盜,據說是因為康熙所寫的一句話
    盜墓這個行當不僅在古代就十分盛行,在近代也是格外猖獗,千百年前的皇帝陵墓,多數都慘遭他們的洗劫,只有少數倖免於難。清朝的皇陵多數都被盜了個遍,不僅財寶被奪,屍首被毀,而且陵墓也被糟蹋得亂七八糟,其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 歷代皇陵之清陵
    清代皇陵一共有十二座,葬在遼寧的有兩座皇陵,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前者葬在瀋陽東郊,後者葬在北郊。除此以外,在遼寧撫順市新賓縣葬有愛新覺羅家族歷代祖先的永陵。以上三座陵墓被稱為盛京三陵。清朝入關以後的有十位葬在了清東陵或者清西陵,其中末代皇帝溥儀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 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掘,盜墓界祖師爺在此打擂臺!
    從先秦到晚清,經歷200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青銅器、瓷器、漆器,還是玉器、書畫,流傳下來的都有精品,堪稱國寶。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一件國寶,雖然誕生的歷史不算久遠,但要論珍貴程度,卻是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就是明朝永樂皇帝派人編撰的《永樂大典》。
  • 光緒寵妃珍妃墓並未被盜 被盜的是姐姐瑾妃墓
    在晚清歷史舞臺上,珍妃也許只是個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後事,無論是在檔案記載、民間傳說還是文藝作品中,都構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戲。   清西陵墓葬中的珍妃也不安寧。1938年,八個當地村民盜掘了珍妃墓,舉世震動,其影響甚至不亞於另一起著名的皇陵盜案——孫殿英挖開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寢。
  • 同樣是清朝皇陵,為什麼清西陵沒有清東陵的名氣大呢?
    很多人都知道,清朝總計有十二位皇帝(後金算入其中),除去努爾哈赤、皇太極和溥儀之外,剩下的九位皇帝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並且成為了環京或者河北著名的旅遊勝地,但遊客去清東陵要比去清西陵的多,或者是說,清東陵要比清西陵名氣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清東陵被盜墓賊盜空,為何雍正陵墓保存完整?其實38年前被發掘過
    清朝歷史上有12個皇帝,即:清太祖努爾哈赤(被追封)、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努爾哈赤葬於清福陵,皇太極葬於清昭陵。清東陵裡有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鹹豐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還有清朝末年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陵墓;清西陵裡有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宣統帝情況特殊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後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