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個入土為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去世都會選一個風水寶地,然後埋葬。而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封建王朝的皇帝自然也是,他們一般生前都會給自己建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並且在出殯之前往陵墓中放置很多的陪葬品。雖然此舉彰顯了皇家的氣派,但是當這個朝代覆滅,對於世人來講,這些皇陵無疑是一座座巨大的藏寶庫。所以自古以來的皇陵大都被盜,能夠倖免的皇陵是少之又少,就拿唐朝十幾個皇陵來說,就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一座因盜墓者千年來未找到墓口,所以才留存下來。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個封建王朝,其皇室的陵墓也是十分的壯觀。除了末代皇帝溥儀以外,清朝其他的十一位君主,基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陵墓。而這些陵墓分別位於東北的瀋陽與河北唐山的兩個縣。瀋陽的是清朝入關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位皇帝的陵墓,而唐山的是滿清入關後九個皇帝的陵墓,分為東西兩陵。在清朝覆滅之後,駐紮在此的軍閥投資孫殿英就曾對清東陵的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進行了盜掘。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位於清東陵的其他幾個皇帝的陵墓也被當地的土匪所盜。但是唯獨順治皇帝的孝陵沒有被盜,這是為何呢?
首先,這個問題就要從順治皇帝的死說起了。順治作為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幼年登基,後來直到叔父多爾袞去世,自己方才親政,本來順治可以是一個明君,但是在他二十二歲的時候突然就死了。對此,清朝對外宣稱順治皇帝是病逝的,但是後世傳言順治皇帝並不是真的染疾去世,而是去當和尚了。所以順治皇帝的陵墓清孝陵據說裡面根本就沒有順治皇帝的遺體,在棺槨之中的不過是一套龍袍而已。所以後世的那些盜墓賊都認為孝陵不過是個衣冠冢而已,裡面的陪葬品應該不是很多。盜一座皇陵要費很大的功夫,為了利益的最大化,盜賊們才沒盜取順治皇帝陵。
其次,順治皇帝是1643年這一年即位的,而次年清朝方才入關,對於順治皇帝來言,在位的十幾年裡面,一直都是在對南明的殘餘勢力進行剿滅,所以戰爭是他那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事情。而清朝的經濟在此時也是捉襟見肘,要知道孝陵本身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才建起來的,其很多原材料都是拆了北海的建築拉過來的。連皇陵都建的那麼費勁,更別說豐富的陪葬品了。
最後,順治皇帝在生前就下旨一切從簡,不得放置金銀文玩。順治皇帝雖說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就即位為大清的皇帝,可是順治皇帝作為一位君主,其在清朝統一的道路上做出的貢獻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能夠重用漢臣,特別是前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在順治皇帝死前,其發了一篇罪己詔,其中細數自己在位期間的一些過錯,而無一功績。對於這份遺詔,很多人認為這是孝莊寫得,因為從口氣上來講這就是一個母親的責罵。還有一點就是順治皇帝是清朝這麼多皇帝裡面唯一一個採用火化的皇帝,所以一切的喪葬儀式都變的十分簡單。
總的來說,相對於窮奢極欲的慈禧,和好大喜功的乾隆,順治皇帝的時候清朝還是很窮的,而且順治皇帝的真身是否在孝陵裡面還是一個謎。所以對於盜墓賊來講,去挖其他皇陵,要保險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