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陵都被盜完了,只有一個沒被盜,康熙十五個字智退盜墓者

2020-12-09 秦漢歷史講堂

孫殿英這個盜墓賊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這貨愣是把清東陵基本都盜了個便。乾隆的寶劍給弄出來了,慈禧的屍體也被弄出來了。但是有一座陵墓卻安然無恙,就是校陵。

這孫殿英也不是什麼慈悲之心的人,為什麼還剩一座不盜呢?

原來是康熙爺在上面的石碑寫了十五個字,告訴你,我這座陵墓裡什麼都沒有,連玉器都沒有,你就別進來了。這就是中國的傳統防盜墓最經典的方法,忽悠你。這個孫殿英還真就信了,所以說這個孫殿英,政治覺悟太差,皇帝的話也信。

中國古代很多人想到自己的可能會被盜,而那些盜墓者肯定也不是為了瞻仰你的遺容或者骨頭架子去的啊,肯定是為了裡面豐厚的陪葬品去的啊。所以,未能讓自己死的安穩點,就寫著,我這裡面啥東西都沒有,所以請各位各回各家,別白費勁了。

比如漢朝的一個王爺就有一個碑,上面的意思就是:我雖然是個王爺,但是裡面啥都沒有就一些瓦片,如果你們看到我這麼悽慘,怕是你們也要為我悲傷吧。

但是這個一點都不管用,人和人的信任早就沒了。這個墓被盜的次數也不少了。而且再挖掘的時候,又發現了金銀器。你看,這就很尷尬對吧。

像這樣做的還不止他一個,比如唐太宗,寫著碑文,告訴你們我這裡面全部都是木頭傢伙。有啥好盜的。但是是不是這樣呢?有個大盜從裡面盜出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有可能有蘭亭序。

但是大家都這麼玩,盜賊也都不信了。而且和這些傢伙不一樣,這個世界還是誠實的人的。有個叫範淳夫的人,就真的什麼都不放,然後讓大家看看他的墓,就一個坑。

但是這個石碑能騙得了孫殿英嗎?光這個可能是騙不了的。但是加點別的就可能了。比如說這個陵是順治皇帝的陵,有人說他出家了,所以這個陵墓根本就是空的,空的你放啥東西啊。第二就是這個陵不好搞啊。做工那是相當的薦股啊。你說你挖了吧,累死,要是還沒東西,那不就更坑爹了嘛。

到了後面,這個已經被保護起來了,想盜也盜不了了。

相關焦點

  • 清朝皇陵基本都被盜了個差不多,為何順治的陵卻沒被盜
    雖然此舉彰顯了皇家的氣派,但是當這個朝代覆滅,對於世人來講,這些皇陵無疑是一座座巨大的藏寶庫。所以自古以來的皇陵大都被盜,能夠倖免的皇陵是少之又少,就拿唐朝十幾個皇陵來說,就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一座因盜墓者千年來未找到墓口,所以才留存下來。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個封建王朝,其皇室的陵墓也是十分的壯觀。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清永陵 同樣是皇陵,為什麼清皇陵被盜掘了這麼多座呢?而明皇陵全都倖免?難道真是清朝皇帝的人品問題?各處皇陵的選址只在乎風水好(關外三陵似乎連風水都不在乎!),以至於陵址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給了盜墓賊可乘之機。 (同為清陵,三不靠的東陵幾乎全軍覆沒,抵近保定府的西陵情況就樂觀得多,只有光緒崇陵一座帝陵明確被盜。)
  •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
  • 為什麼明朝皇陵基本沒被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地盜竊?
    明代皇陵和清代皇陵我全都親自去過,一些開放的地宮也都親手觸摸過,下面我用親身經歷聊聊為何明陵基本沒被盜,清代皇陵很多被盜的現象。
  • 元朝的皇陵一個也找不到、明朝的無一被盜、清朝的滿目瘡痍
    元明清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既然是封建王朝那麼就有皇帝,有皇帝自然就有皇陵。說起皇陵,在中國古代,皇帝們死(駕崩)後一般會被葬入皇陵,無論是哪個朝代,對於皇陵的建設都是幾近奢靡,皇帝生前收集的大量珍貴物品伴隨皇帝被封入皇陵。
  • 康熙在墓碑上刻了十五個字,居然讓順治陵墓三百年未被盜墓者光顧
    康熙在墓碑上刻了十五個字,居然讓順治陵墓三百年未被盜墓者光顧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古老的職業,那就是盜墓,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隨著出現「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後,厚葬之風日漸興起,盜墓行為也開始盛行起來。
  •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
    同樣都是皇陵,為何明十三陵一直沒人動,但是清朝卻一直被盜?皇陵是所有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的歷史上有200多位皇帝,每一位死後都會留下這樣一座寶藏。不同的是,有些陵墓保存的非常完整,經過了上千年的風霜,也並未有多大的破壞。
  • 清朝乾隆和康熙的陵墓都被盜了,為何只有乾隆墓對外開放?
    清朝乾隆和康熙的陵墓都被盜了,為何只有乾隆墓對外開放?清朝,是由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髮展而來。直到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至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開始了它長達268年的統治。說到清朝,不得不提康熙和乾隆這兩位皇帝,他們所創造的「康乾盛世」,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作為一個朝代的巔峰時期,此時社會穩定,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自然也最強。
  • 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的孝陵,安然無恙350多年,三大優勢很給力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立的後金政權,雖然20年後由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但其都城還在關外的瀋陽,而直到1644年世祖皇帝順治入主中原後才定都北京。但令人扼腕嘆息的是,1928年與1945年的兩次東陵劫難,導致四座帝陵被洗劫一空,唯獨只有順治帝的孝陵倖免於難。為受到洗劫的四座皇陵惋惜的同時,我們不禁又對孝陵的安然無恙所慶幸。而同時又會有疑問,整個東陵境內,大大小小共數十座陵寢,在盜墓者的猖獗之下,均無一倖免,就連康熙保姆之墓都被盜得渣都不剩。那為何作為清朝入主中原的首位皇帝之陵寢,卻無人問津?
  • 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掘,盜墓界祖師爺在此打擂臺!
    《永樂大典》是一部百科全書,無所不包,無所不收,搜集整理了自古以來的各類典籍七八千種,11095冊,約3.7億字。慈禧的陵墓是陪葬品最多的,慈禧生前驕縱跋扈,奢侈無度,死後帶進陵墓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當然慈禧死後也是很慘的,不但陵墓被孫殿英洗劫一空,而且屍體被拖出來,臉也被砍了一道。
  • 康乾地宮都被盜了,為何只有乾隆地宮對外開放,康熙墓經歷了什麼
    在大清歷史上,康熙與乾隆是兩個非常出名的皇帝,不只是政績不錯,同時又都以長壽著稱。而且在這兩位著名皇帝去世之後,又同時被葬在了清東陵。是不是很有緣?可問題是清東陵被盜、損毀嚴重,這兩位活著時風光無限的皇帝又同時落了個屍骨難安。這緣分,了不得呀。
  • 乾隆和康熙的地宮都被盜了,為何裕陵對外開放,景陵卻一直封閉?
    自秦漢以來,幾乎每一位封建皇帝都非常重視給自己身後事,因此,大修陵墓就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縱觀歷朝歷代的皇家陵墓,規模最為巨大,結構最為完備的皇陵,當屬清朝的皇陵。
  • 光緒寵妃珍妃墓並未被盜 被盜的是姐姐瑾妃墓
    然而,比對檔案資料和盜墓者的回憶,有清史研究者給出了這樣的判斷:當年的盜墓者和後來拍成的電影,都搞錯了盜墓的對象,被盜的並不是珍妃墓,而是她的姐姐——瑾妃之墓。   是耶,非耶?   直到去年,探地雷達在瑾妃墓上探測出了一個清晰的盜洞,珍妃墓卻完好如初。珍妃墓上籠罩的重重迷霧終於被撥開。
  • 為什麼順治帝的陵墓,成了清東陵裡面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
    清朝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統治長達二百九十六年的時間,清朝的歷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中,有兩位葬在了關外,其他十位皇帝葬在了關內,關內的陵墓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清東陵,一個清西陵,清東陵是以順治皇帝為首的,清西陵是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東陵在各個時期,曾經遭到多次的盜掘,其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盜掘的程度最為嚴重
  • 孫殿英為何放過了順治皇帝的墓不盜,據說是因為康熙所寫的一句話
    盜墓這個行當不僅在古代就十分盛行,在近代也是格外猖獗,千百年前的皇帝陵墓,多數都慘遭他們的洗劫,只有少數倖免於難。清朝的皇陵多數都被盜了個遍,不僅財寶被奪,屍首被毀,而且陵墓也被糟蹋得亂七八糟,其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 古代大多數朝代的皇陵都被盜過,為何就元朝的皇陵未曾被發掘過?
    於是,盜墓這一非法行為就產生了,很多帝王陵墓都慘遭毒手,被盜得一件不剩。那些帝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皇陵竟然還有被盜的一天。但是有一個朝代的皇陵就非常幸運,至今都沒有遭到盜墓賊的毒手,甚至連皇陵的位置都未曾發現。
  • 清朝皇陵中最神秘的一座陵墓,墓中地板竟然都是用黃金所鑄
    話說,在1975年清理了清東陵乾隆地宮以後,學術界不斷鼓吹要求發掘泰陵,而且泰陵寶城琉璃影壁就有盜洞一個,因此,泰陵地宮一直被認為早就被盜。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髮掘。1980年4月8日,正式發掘泰陵地宮。
  • 明朝皇陵比清朝皇陵完整,孫殿英敢挖清東陵,卻不敢挖明朝皇陵?
    那麼當時明朝皇陵也在北京附近,且相對保存完整,為什麼孫殿英不挖明朝皇陵卻只掘開清東陵呢?其實盜墓在古代是真的很常見的事,三國時期的軍閥經常會為了籌措軍費而幹盜墓的勾當,比如曹操就專門為此設立一個「摸金校尉」的職位,不過曹操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他之後的墓也被盜墓賊盜走了,而之後的唐朝、宋朝皇帝都有被盜墓的記錄,比如宋哲宗的墓被女真人給挖了開來。
  • 康熙的地宮明明都被盜了,為什麼乾隆地宮對外開放?
    這些人死亡都很多年了,隨葬品基本上都被歷代盜墓賊洗劫一空,如果幸運沒有被盜,就更應該加以保護,以免這些歷史文物遭到破壞。 再說即使被盜的帝王陵墓也未必都有旅遊價值,很多帝王陵墓都已經遭到洗劫,沒有有價值的文物了,喪失了旅遊價值,再說古代的帝王陵墓都是年代久遠的地下建築,往往出現滲水現象,如果開挖就要抽水,還要進行維修保養,否則不能開放。 還有一個原因,清朝的皇室後裔還有不少,輕易的挖掘清朝皇帝陵,在感情上也是對這些人的傷害。
  •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
    為何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被大規模盜掘?你看看明皇陵在哪盜墓是一件可恥的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盜墓之事仍是層出不窮,不光是現代,古代亦有之。明清兩個朝代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都重視儒家文化,事實上我國的許多朝代幾乎沒有不重視儒道思想的,然而明朝卻是一個特例,幾乎儒釋道三教在這個朝代都比較重視,其中朱棣更是大興土木重建了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