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精解#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講通靈石來源,用一首詩結尾: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就有些奇怪:有話你不好好說,反過來還怪讀者不懂,也太不講理了吧?
其實,這中間學問大了。
其一,《紅樓夢》敘述手法極其特別。於現實描述中間加入了許多神奇怪魔之事,尤其是第一章,直接把故事的緣起弄成了僧道二人攜起石頭「亦不知投奔向何方何舍」,至於後來被人發現,也「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這種將事情發生的時空完全陌生化的努力其實是為避免文字獄的迫害。這也是為什麼曹雪芹至於窮困而死,在有生之年《紅樓夢》都沒有刊印的原因。
其二,但是《紅樓夢》又是寫實性非常強的作品,這就更需要作者將現實與虛幻混雜一直,魚目混珠、泥沙俱下,以掩人耳目,避免對號入座。所以,其中有不少「真作假時假亦真,無為有時有還無」的事情。
其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紅樓夢》確實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它的批判性不是發改良的意見,而是徹底推翻重來的想法。他所塑造的賈寶玉、林黛玉與當時的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尤其是賈寶玉。
所以,《紅樓夢》的難懂是藝術技巧的發展使然,也是作品的表達主題使然,是作者有意為之,當然不為也不行。
這就又使得作者一方面不得不盡力掩飾,一方面又生怕掩飾過分,真的將讀者引偏。然後又不斷地暗示你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比如書中人物命名:用「甄士隱」來哈喻指「真事隱在其中」,用「賈雨村」來提示這些是假語村言,信不信你瞧著辦。
同時也不忘記將作者隱藏起來,先假設女媧鍊石補天之時,多餘一塊石頭,日久成精,被一僧一道,攜入塵世,歷經劫難,自身故事刻在石頭自身,空空道人將之抄錄成《石頭記》,後又改名《情僧錄》,吳玉峰將之整理成《紅樓夢》,孔梅溪將之題名《風月寶鑑》,曹雪芹只是在此基礎之上,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定名為《金陵十二釵》。
你看看,曹雪芹繞了多遠!
這還不把人繞迷了?但還要把人拉回來,所以專賦一首五言詩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不懂的人,看這本書,只能看到一滿紙荒唐言,懂的人將會看到這本書全是辛酸淚。都說作者犯痴迷?可是哪個人能夠真正看懂呢!
正因為如此,增加了理解難度的同時,也給了後人無窮髮揮的空間。
就像賈寶玉,在冷子興口中,他就是個天生色鬼,在王夫人口中是混世魔王,在林黛玉眼中是帥中最帥,在曹雪芹的《西江月》中是草囊飯袋。
那麼,問題來了——你認為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