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1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月25日晚,化工綜合樓D102報告廳中師生頻頻互動,氛圍輕鬆融洽。這是化工學院第二屆本科生「對話課題組-學術交流月」的啟動儀式暨彭孝軍院士報告會的場景。
就在幾天前,彭院士剛剛給本科生上完課,看到我們的學生對於老師們研究的前沿科技既好奇又嚮往,於是在全學院發起了「學術帶頭人為本科生做學術報告」的號召。這個倡議得到了「一呼百應」:學院郭新聞書記大力支持,王瑜副書記帶著學辦的老師們迅速的完善方案,推出了面向學院全體本科生的第二屆「對話課題組——學術交流月」活動,希望在大連理工大學建校七十周年之際,營造良好學術科研氛圍,提升本科生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增強學院師生交流與聯繫。短短兩天時間內,來自各個系所的20位名師,精心策劃了18場精彩講座;同時21個課題組的實驗室將以試聽組會、實驗室參觀、研究方向介紹等方式為同學提供開放交流平臺。
在啟動儀式上,彭孝軍院士以《化工學院及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介紹》專題報告,向同學們講述精細化工2.0時代化工人應有的使命擔當。
「精細化工不僅是化工領域的問題,而且深入影響各個領域」從精細化工行業現狀談起,回顧發展歷史,以行業面臨的問題為導向,精細化工已經進入2.0時代,而精細化工2.0的核心即在於創新。彭院士提出精細化工科學創新的內涵,是「兩個面向、理工融合、源頭創新」,「精細化工不僅是化工領域的問題,而且深入影響各個領域」,精細化工行業雖然已經取得很大成就,但未來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大的平臺」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染料及其光化學、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清潔設備技術等,是國家優秀重點實驗室,更是化工領域唯一的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學們紛紛表達自豪而嚮往之情,彭院士激勵同學們,「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大的平臺」,要站位更高,新時代的化工要與健康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國防等各領域相融合,要以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為引領科學創新、支撐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講座之後,彭院士特意留出大段時間來回答同學們的現場提問,同學們因彭院士介紹的行業進展和發展前景備受鼓舞,也針對「螢光探針的代謝」、「靶向治療腫瘤」、「化工安全」等問題和彭院士交流互動。此外,彭院士還對於研究生如何選擇導師、如何開展科研等同學們關心的問題作出解答。
郭新聞教授、張文珍教授以及李久豔教授等也分別對話現場同學,紛紛表示學院的每一位教師,每一個課題組,都隨時歡迎同學們的加入。
相信在彭孝軍院士和各位名師的引領指導下,化工師生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將為有志投身於中國製造2025的優秀學子們提供積極探索、砥礪前行的機會,幫助化工學子以紮實學識和過硬本領在大國重器的研發道路上貢獻力量。
新聞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